第293章 蘇氏兄弟
剽竊者,人恆剽之。
趙半闕剽了前人那麼多詩詞,現在被蘇軾瓢了一道菜又如何?
除了自認報應,還能如何?
難道把蘇軾送進冰井務問罪嗎?
挾了一塊羊肉入嘴,趙孝騫點了點頭。
味道不錯,跟自己做的幾乎沒有差別,不得不承認,老蘇是個天才,作詩詞天才,做菜也是天才,趙孝騫的手藝,他看一眼就學會了。
有的人天生就比別人優秀,如果能接受這個真理,那麼面對人世間其他的不公的時候,或許能寬慰自己幾分。
今日的菜餚全是蘇軾親手做的,味道很好。
據說蘇軾是個資深吃貨,無論被貶謫到任何地方,都能第一時間發現當地的美食,並勤加研究,精益求精。
仕途失意後,他是真把美食當成第二事業了,這年頭若有直播的話,這貨絕對是個探店大網紅,而且是非常正直的那種,店家偷偷塞紅包求美言都沒用。
桌上三人,大約四五個菜,說是蘇轍府上設宴,其實更像一頓家宴。
席間沒有杯交錯,沒有應酬客套,三人一人一碗米飯,各自埋頭乾飯,誰都沒工夫閒聊。
這頓飯趙孝騫吃得很舒服,不僅是味蕾上的舒服,更舒服的是心理。
他喜歡這種輕鬆融洽的用餐氛圍,不把自己當外人,當然,或許兄弟倆也沒把自己當人。
吃完飯,蘇軾居然盤起腿坐在桌邊,當著趙孝騫的面用牙籤剔牙,那牙咧嘴的模樣,誰敢信這位是大宋文壇第一人?
真應該請那些願意自薦枕席的青樓花魁娘子們來看看,看看蘇軾現在的模樣,這個面目掙的六十歲老頭兒要睡她們,就問她們還願意不。
見趙孝騫擱下筷子,蘇軾挑挑眉:「子安賢弟飽矣?」
趙孝騫點頭:「飽了。」
(請記住①⓪①ⓚⓐⓝ.ⓒⓞⓜ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味道如何?」蘇軾眯著眼笑。
「已有我七分功底了。」趙孝騫實話實說。
「哎?」蘇軾愣了一下,起身就要跟他吵架,說到做菜,倆人誰也不服誰。
剛抬起屁股,被蘇轍眼疾手快拽住,然後重重摁了回去。
「兄長,不可無禮。」蘇轍滿臉無奈地道。
有這麼個兄長,實在是蘇轍的福氣,蘇轍這輩子沒幹別的,活著的使命就是為兄長求情,背鍋,挨揍—————
如果你想飛,傷痛我背。
今日家宴,無酒。
飯後飲茶,蘇轍命下人端來一套茶具。
這套茶具也眼熟,是趙孝騫送的。
當初弄出炒茶後,趙孝騫特意在燒瓷的窯口特意定製了一批茶具,然後送給了全城的權貴親朋,就是為了培養權貴們喝茶的習慣。
有了好習慣,才會上癮,才會消費。
蘇轍的府上也送了一套,炒茶這東西,在上了年紀的群體裡很受歡迎,如今蘇轍也已養成了飯後飲茶的習慣。
茶具上桌,蘇轍作為主人親自泡茶,手法沒那麼花里胡哨,勝在樸實無華。
中規中矩地泡好後,分斟在三隻茶盞里,蘇轍笑吟吟地示意趙孝騫嘗嘗。
三人淺啜了一口,蘇軾露出滿足的表情,長呼出一口氣。
「說來子安的名聲,確實是名滿天下了,老夫遠在惠州都聽說了子安的事跡,尤其是宋夏之戰,哈哈,太解氣了!」蘇軾開心地大笑。
『西夏稱臣,割六城千里之地,還破了敵人的都城,子安之功業,大宋立國以來絕無僅有。」
「聞知汴京捷報那日,老夫在惠州喝得酚大醉,那時就在想,這位趙子安究竟是何等英雄人物,若老夫能歸京,必須要見一見。"
蘇軾授須,目光欣賞地看著趙孝騫。
趙孝騫笑道:「誰知見面不如聞名,這個趙子安實在太無禮,剛見面就差點把蘇學士摁進類"
話沒說完,蘇軾大聲咳嗽起來,面紅耳赤地瞪著他:「莫說這醃事,剛吃過飯呢。」
隨即蘇軾嘆道:「大宋積弱百年,幸得子安這般英雄砥柱人物力挽國勢,否則強鄰在側,大宋君臣子民命運如何,實在很難說。」
「我等皆老朽,時日無多,子安卻正是年少,大有可為。老夫且問你,未來許多年後,以我大宋之國力,能否收復燕雲十六州?」
蘇軾說完後,蘇轍也望向趙孝騫,顯然兄弟倆對這個問題都很關注。
趙孝騫沉默片刻,緩緩道:「『未來許多年』,這句話不對———"
「我雖年少,但也等不了許多年,如果宋夏之戰是大宋的立威之戰,那麼收復燕雲十六州,便是大宋的強國之戰,而且越快越好。」
「遼國不會給大宋留太多時間發展,他們已經警覺了。如今宋遼邊境風雲詭謫,見識了天宋的火器後,遼國已然蠢蠢欲動,顯然是不打算遵守渲淵之盟了。」
趙孝騫看著兄弟倆,笑道:「二位努力多活幾年,就會親眼看到燕雲十六州回歸我大宋,這塊地盤不收回來,大宋必有亡國之憂。"
蘇轍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直起身子道:「官家上次給你四道封賞,其中一道是知真定府,莫非·——"」
趙孝騫笑著點頭,到底是當過副宰相的人,有些事情一想就通。
蘇轍和蘇軾迅速對視一眼,蘇轍喜道:「若子安真能實領真定府,以子安之才,想必拿回燕雲十六州有希望吧?」
趙孝騫苦笑道:「只能說盡力,兩位當知拿回燕雲十六州有多難,我若欲取之,官家和朝廷必須給我足夠的支持,汴京朝堂不能有人肘,否則事必敗。」
蘇軾深吸了口氣,道:「老夫雖位卑言輕,唯只民間文人士子心中尚有幾分薄面。若子安牧真定府,老夫定竭盡所能,讓天下文人士子為子安搖旗吶喊,令朝堂欲肘子安的諸公有所忌憚。」
趙孝騫深深地注視蘇軾。
在他的印象里,蘇軾是個命途多殲的純粹文人,卻沒想到蘇軾竟如此關心國家大事。
想想也合理,若對國事不關心,他又怎會作出那些經典傳世的豪放詞。
位卑言輕,熱血未涼。
這位一生時光都被內耗所誤的老人,他的目光仍然堅定地望向國境之外。
趙孝騫突然明白為何天下文人士子皆以蘇軾為偶像。
大宋嘉佑二年科考龍虎榜,一位名叫張載與蘇軾是同榜進士,張載說出了著名的橫渠四句,一言出,驚天下。
後來的讀書人,有的人把它當做標榜自己的口號,但也有人真正將這四句當作畢生的目標和事業。
蘇軾,無疑是後者。
踏入官場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在被貶謫的路上,一生仿佛被命運詛咒,跌落谷底永難翻身。
經歷過黑暗的人,卻仍然相信光明,心中仍裝著家國天下。
這才是讀書人應該有的樣子。
趙孝騫突然覺得,蘇軾這樣的人,真的不該被一再打擊了,無關新黨舊黨,
至少他純粹,且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