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114章 起兵之選

第114章 起兵之選

2024-11-17 16:09:07 作者: 周府
  第114章 起兵之選

  自張虞萌發出割據的念頭起,便思索何地有利於他起家。

  中原不用多說,不是他所能染指。細思以來,為了發揮自己揚長避短之優勢,張虞可選之地不多,僅能選擇家鄉并州。

  而并州之中,張虞意選雁門作為他的起家之地。選雁門作為起家之所,不僅因為張虞駐守雁北之故,而是與雁門自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并州有九郡,除去已無建制的雲中、五原、朔方三郡,尚有建制者僅有六郡,即雁門、太原、定襄、上黨、上、西河等。

  六郡之中,人口最多僅雁門、太原二郡。而二郡之中,在冊人口最多者,或許會出人意料,並非最太平的太原郡,而是臨近邊塞的雁門郡,其人口約在二十四萬左右。

  在冊人口上,為何雁門人口多於太原,其實不難理解。

  太原內部氏族眾多,稱得上名號者,便有五大家族,各家僕從難以計數。而雁門地區,因常年與臨近邊塞,動盪難安,反而難以產生大家族。

  另外一個原因,即朔方諸郡陸續被胡人所侵,大量民眾向東而逃,躲避至雁門郡內,帶去不少人口。

  且雁門臨近邊塞,民風彪悍,男丁善騎,加以操練,便能成為騎兵。郡內另有匈奴、烏桓等胡,可以作為義從騎,其屬於是天然的騎射手,兵源質量上自然勝太原一籌。

  除人口、兵源質量外,雁門郡地理關鍵,東臨代郡,與幽州接壤;西接定襄,連通河套;南近太原,可望關河;北至漠南,毗鄰鮮卑。

  若能從雁門起兵,手段得當的話,很快便能吞併太原。有了太原、雁門二郡,上黨、西河、河東三郡觸手可及。定襄不用多說,其本身人口稀少,與雁門聯繫緊密,名雖為一郡,但實含在雁門郡中。

  故為了能控制雁門,張虞一直想辦法強化他在雁門地區的力量,將蘭氏、左南兩部匈奴掌控住,算是張虞近期以來最大戰果。兩部匈奴有四千多帳,人口近有三萬人,可出騎兵數千。

  帳下職業騎兵千人,另數千南匈奴騎,及參合塢中軍土,張虞將擁有雁門內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毫不誇張說,若張虞欲據雁門,雁門郡守王澤將沒有任何辦法阻擋。今張虞距離統治雁門郡,其實僅差一個郡守名頭。

  雁門郡雖有其利,但亦有其弊,即北臨大漠,若不能處理好與鮮卑的關係雁門當會苦於被鮮卑劫掠之害。

  七月,得知步度根接收了鐘山以東的草場,將完全與雁門接壤,為了解決塞外的鮮卑問題,張虞命閻志攜重禮出使步度根,希望能與步度根商議開邊互市。

  步度根作為魁頭的繼承人,不僅繼承了魁頭的單于位,在對漢態度上同樣延續魁頭的政策。

  在接見閻志之後,得知張虞有與自己開邊互市,步度根大喜不已,向張虞回贈三百匹馬,並讓張虞挑選地點商談互市。

  經雙方商定,互盟的位置選擇在參合陂北。

  

  八月初三,經由朝廷同意,張虞率百餘騎北上,平城長楊贊隨行。

  張虞挽著韁繩而行,看著道路兩側的黃澄澄的麥田,心情很是不錯。

  「道路整得不錯,比虞去歲上任時好多了。」

  張虞以鞭指著麥田,笑道:「我尚且記得,初至平城時,城外荒田不少。而今歲之時,荒田重得百姓耕作,令人難以想像。公嘆政績匪淺啊!」

  楊贊策馬隨行,笑道:「平城能有今時之景,皆賴君侯之威。若無君侯整治惡胡,令雁北肅清,以胡人跋扈之所為,平城百姓豈不人人自危,安能靜心耕作乎?」

  頓了頓,楊贊說道:「不僅於此,因雁北肅清惡胡,平城重歸安寧,避難百姓陸續歸鄉,才得有今日之景。」

  「今平城百姓多少人?」張虞隨口問道。

  楊贊笑容滿面,說道:「約有兩千一百餘戶,百姓人口約在一萬三千多人,

  比某上任之初多了一千多人。」

  張虞微點下頭,平城人口少了些,今後若有機會,倒是可以從動亂的河北地區遷徙些人口來。畢竟平城周圍土地肥沃,田畝廣,今下還有大量田地沒有得到開發。

  眯著眼,張虞問道:「來恩,何處田畝歸你部所有?」

  柯比前指田畝,說道:「仆所耕作田畝在前頭,因部民不通耕作,田畝狼藉了些。」


  「從小使弓矛,安善鐮、鋤?」

  張虞笑了笑,問道:「不知來恩所部民眾情況如何?」

  柯比態度謙遜,說道:「我部百姓深感君侯予田畝,賜草場之恩,然因初遷塞內之故,部民往日起居多有不適。」

  「來恩部民如有難事,平日可去尋楊縣長。」張虞說道。

  言語之間,張虞赫然把自己當成平城之主,而把楊贊當成自己部下。

  「多謝君侯!」

  張虞轉頭看向楊贊,問道:「以公嘆大治平城,政績出眾,不知可是將遷別職?」

  楊贊喜上眉間,說道:「是否升遷,某暫時不知。但此番如能與步度根互盟,某應當會被記上大功,今後升遷易也!」

  「贊能政績出眾,幸蒙君侯提攜。今後縱使升遷,贊亦不敢忘記君侯之恩!」

  初上任平城,楊贊本以為是爛地,出不了什麼政績。若非張虞率兵至雁北屯兵,震懾了匈奴、烏桓二部惡胡,楊贊估摸不是被胡人殺了,便是早早棄官離職。

  而今楊贊不可能不感謝張虞,眼下楊贊早已不是帶著同窗的心態與張虞交際,純粹是以下級對上級的態度,唯命是從,馬首是瞻。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今下與步度根開市在即,公嘆若是遷升,豈不讓繼承者白得功績。以虞之見,公嘆倒不如多治平城幾載,及平城大治,漢商雲集,

  百姓怡然,或能一步而遷升郡守。」

  好不容易折服楊贊,並且與之相處融洽,張虞已是捨不得楊贊離去,畢竟不知下個平城長脾性、為人、才幹,若是遇見與自己不和之人,那就麻煩了。

  留楊贊在平城,會中原混亂之時,楊贊升遷不得,屆時自己起兵,楊贊唯有投效他。而以楊贊才能來看,勝任郡守之職應是不難。

  楊贊遲疑良久,說道:「君侯所言有理,贊深以為然。今後某若繼治平城,

  勞煩君侯多多照料。」

  「這是自然!」張虞笑眯眯道。

  楊贊同意張虞的建議不難理解,楊贊若想往上升遷,和平時期,楊贊大概率會遷任戶籍多的縣長,運氣好的話,可以出任縣令。從官職俸祿上看,或許會有提升,但整體變化不大。

  而留在平城任職,朝廷出於封賞楊贊的功績,將會以縣令之祿,行平城縣長之職。而及楊贊另立新功,並有郡守位置空缺,楊贊將能越級升遷郡守。

  從政升遷之繁瑣、複雜,與軍功完全不同。當時張虞若抱著鄭縣令不放,估計今下還是鄭縣令,若想升遷至郡守,除了背景深厚外,便是要靠熬資歷、政績。

  八月五日,張虞率先至參合陂視察鹽池,而步度根將會兩日之後抵達。

  張虞登高而望參合陂,可見澤畔處處可見地,而地中蓄滿了鹽水。

  「今鹽池情況如何?」張虞問道。

  酈嵩指著片片相連的地,說道:「嵩以重金從河東聘得鹽匠,傳授墾澆曬之法,所得食鹽產量大增,歲能得七百多石,較以往多了一成。」

  「與河東鹽池相較,不知何如?」張虞無知問道。

  「君侯,河東鹽池歲產四十餘萬石,參合陂所產鹽量不足以與之相較!」酈嵩怪異地看了眼張虞,問道。

  張虞噴噴了下,在心中盤算了河東鹽利,以鹽價每石九百錢計算,終歲可得三億六千多方錢,除去各種成本,歲得三億都可以說是保守。而同期兩漢的口賦四十億,二者對比下來,足可見河東鹽利的恐怖,難怪無論漢唐,河東都是富庶之地。

  自己所掌控的參合陂與之相較,當真是天壤之別,不可拿來與之比較。自己今後若能打下河東,第一件事估計便要官營鹽池以來養兵。若有大族不服,他不介意用手上的弓、矛說話,

  而今下參合鹽池能多產兩百多石,利用幽州動盪的機會,以及壟斷對草原的專營權,他所經營的鹽池收入將會大增。

  如之前閻柔求四十萬錢買下幽州專營權,張虞大方將其免去,閻柔深感張虞可交,便提出分成銷售,扣除售出價八百錢每石,利潤二八分成。故今閻柔以兩千五百錢一石賣出一石鹽,張虞便能得一千一百四十錢。

  眼下一旦與步度根互市,張虞可以就近利用參合鹽換取草原上的貴重毛皮,

  之後通過變賣於漢人,從中賺取大量錢財。而這些積贊下來的錢,可以私募兵馬,用於補貼帳下兵馬等一系列操作。


  在參合陂等候步度根期間,張虞見了呼衍賀與劉猛。

  便宜丈人呼衍賀有鹽池之利抽取,自是樂得合不攏嘴,今下得知張虞將與步度根互市,更是想從中取利。而劉猛被強行遷徙至參合陂,雖心生怨念,但見到張虞不敢多言,僅能卑躬屈膝。

  兩日之後,步度根率騎至參合陂,在陂北與張虞會面,商談開邊互貿之事。

  是日,漢胡兩軍各有數百騎,在隔有三里地時,張虞率二騎而出,在兩軍間擺下交椅,等候步度根的前來。

  少許,步度根快馬而來,翻身下馬,用鮮卑語問道:「可是張虞,張將軍?」

  不待口譯者翻譯,張虞笑眯眯行禮,用胡語嫻熟說道:「張虞拜見單于!」

  「君精通我鮮卑之語?」步度根驚訝道。

  張虞請步度根入座,笑道:「雲中人,少小與鮮卑多有交集,故略懂得胡語。」

  步度根感慨說道:「若非事先知君為漢人,否則我必以為君為我鮮卑之人!」

  說著,步度根致謝說道:「我與騫曼交戰之際,多謝君出手相助,率兵襲擾騫曼部落,以分騫曼之心。」

  「不敢!」

  張虞笑了笑,說道:「單于年少有為,縱無某率兵襲擾,亦能擊敗騫曼。」

  步度根正襟危坐於交椅上,說道:「君既知我胡語,料想知我胡俗。我今願與大漢通貢互市,不知貴朝有何要求?」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君若向朝廷通貢,則我朝必冊封君為單于,而互市之地僅限於平城。除平城之外,可讓商隊或部落至參合陂互鹽。」

  「可!」

  步度根思索良久,問道:「不知貨物可有限制?」

  張虞說道:「平城貿易之時,貨物依照漢律而來,鐵器需有限制。」

  頓了頓,張虞想起自己所求,說道:「勞單于能否為虞尋覓兩件西域之物?」

  「何物?」

  「駝與白棉!」

  步度根眉而思,說道:「駝之物,我部中便有數匹。但白棉是為何物,

  我從未有過聽聞過?」

  張虞描繪了棉花模樣,說道:「棉者,其色如雪,白嫩如絲,潔白不受垢污。勞單于與西域通商時,留意白棉之種,及識種白棉之人,虞自另有重謝!」

  張虞為什麼要駝、棉花二物?

  引進棉花原因不用多說,如果棉花開來普及,並且能用於紡織,將有助於提高百姓的禦寒能力,更有助於軍隊在寒冷地帶作戰。

  至於普及駱駝,則是出於代替牛、馬的考量。

  駱駝比馬好養活,壽命有幾十年。昔張虞至西北旅遊時,偶然得知駱駝不僅可以運載貨物,更能用來耕作。

  如果能將駱駝大規模引進入并州,以并州複雜難行的地形,駱駝將能發揮出比馬更出色的運載能力,且若耕牛不足時,還能用駱駝代替。

  「成!」

  步度根點了點頭,說道:「我與騫曼有仇,而東部鮮卑今又不順,部中急需鐵器,勞君幫襯些許。君所言二物,駝不用多說。白棉若西域諸國有,某當盡力命人取之。」

  張虞遲疑良久,出於結交步度根,說道:「今後參合陂會稍販些鐵器,單于可命人注意。」

  「多謝張君!」步度根大喜說道。

  張虞已有主意了,參合陂的貿易點,僅能由他張氏掌控,除了肥水不流外田外,更有控制鐵器的念頭,以免步度根所部太過強盛。

  ps:8k更新來晚了,昨日2k沒補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