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帝秦設計師> 第26章 不願儒家再荼毒此世華夏兩千年

第26章 不願儒家再荼毒此世華夏兩千年

2024-11-16 02:30:01 作者: 買土撥鼠的松鼠
  第26章 不願儒家再荼毒此世華夏兩千年

  看著李念,嬴政道:「聽你這番話後,寡人以為儒家還不差,你所言那些壞處並無太過……」

  嬴政這話的意思是:聽你這麼一說,寡人覺得儒家還行啊,有利於君王統治,至於你說的儒家那些壞處,好像問題不大,尚可接受!

  這是嬴政作為一位君王,站在自己身為統治者的角度,非常正常的想法。

  李念道:「若國外無國,人外無人,儒家的確尚可,可這世界不僅只有大秦天下!」

  嬴政皺眉道:「此言何意?」

  李念道:「昨日,臣曾與大王講過,在大秦之外還有國,如北方匈奴,西方大月氏。實際上,還有更多國家和土地,遠不只大秦現今所知之國,只是當前交通不便,往來不易,方被阻隔。可若等交通便捷之時,大王以為會發生何事?」

  這還用想,當然是兩國相遇,而那時,弱的一方十有八九要遭受欺負,甚至將亡國。

  想到此處,嬴政眉頭猛皺,難道後來的歷史上,神州就有過這般遭遇,遭外國欺辱,甚至一度被逼到亡國的境地?還和儒家有關?

  若是如此,也不怪李念不待見儒家!

  李念道:「以大王之智,定已想到會發生何事,兩國相遇,無非強欺凌弱罷了。」

  「在漫漫歷史中,我華夏多數時都為強盛一方,但也有少數時勢弱,慘遭欺辱,幾近亡國滅種。」

  儘管已猜到,但親耳聽李念說出,嬴政還是感到震驚,雖和後世之人被歲月相隔,但那都是大秦的後輩,同流著炎黃之血。

  「這些勢弱之時,是多方面因素造成,但臣以為儒家必占其中之一,難脫其咎!」

  這才是李念真正不待見儒家的原因,他認為儒家阻礙了華夏文明進步,是華夏在歷史上蒙受諸多災難的原因之一。

  「若世間只有華夏,儒家影響也許還可忽略,但諸國林立,並非僅有華夏。」

  如果世界上只有華夏,即使每兩三百年都經歷一次王朝的輪迴更替,那也是兄弟鬩牆,肉爛在鍋里,然而現實是世上不只有華夏,有時候自家的肉被外人搶走了。

  「在其他國家進步發展,日新月異之時,我華夏卻受儒家思想影響,裹足不前,甚至在倒退。」

  「當他國蠻夷攻伐我華夏之土,殺戮我華夏之民時,那些出身的儒家大臣卻在嚷嚷要以仁相待,以仁義感化嗜血蠻夷,孰不知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以致我華夏之民幾度遭蠻夷之劫。甚至有時,儒家主動為蠻夷辯經,證明他們奴役我華夏合法合理。」

  一想起元清時儒家的某些作為,李念就氣不打一處來,作為華夏最主流的學派,竟無半點血性骨氣,不號召天下漢人起來反抗也就罷了,竟還對異族搖尾乞憐,給異族統治開合法證明。

  

  「當他國艦船航於汪洋之上,在世界各地掠奪財富、搶占土地時,我們受儒家思想影響,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對外界變化視而不見,直到被他國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遭受前所未有之屈辱。」

  有人說什麼宋明時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但在李念看來,只要儒家思想還是這片大地的主流,就只會是萌芽,不可能發展起來。

  因為一定會遭到儒家打壓,成不了氣候。

  儒家影響下的環境想自發產生重大變革,太難太難。

  儒家禮教下的社會十分穩定,而穩定意味著變革困難,縱使有稍許變革,也都在儒家的框架之中。

  框架已定死,能變到哪去?

  所以,華夏歷史上那些想要變革的豪傑,要麼成了失敗者,要麼成了縫補匠,直到被人以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刀架到了脖子上,不得已下,才打破了儒家編織千年的囚籠。

  「臣也知曉將一應問題歸於儒家,有失偏頗,但儒家影響華夏兩千餘年,如何也脫不開干係。因此臣不想儒家為大王重用,再荼毒此世華夏兩千年,哪怕今時之儒還非後世之儒!」

  嬴政沉默許久,道:「你之意,寡人已明白,儒家雖於君王有利,卻使華夏困足不前,而異域他國在變化,華夏未變,此消彼長,終致華夏遭受大辱。」

  「也不瞞你,在你說儒家於君王的好處時,寡人亦是心動,但你所言有理,選儒家或許可讓君王統治更為穩固,卻會讓華夏失掉未來。」

  嬴政看向李念,道:「你雖未說出華夏在後世究竟遭受了何等屈辱,但寡人能看出那些屈辱必定不小,以你之性情,也有不甘。」

  在嬴政眼中的李念,是一個膽小、貪生、怕死、喜好享受,又胸無大志之人,一點也不符合他這個年齡。

  但就這麼一個人,方才竟說的那般慷慨激昂,證明其血還未冷。

  這才是一名二十多歲青年該有的樣子!

  嬴政繼續道:「寡人吞滅六國,一統天下,既是大秦君王,也是華夏之主,寡人之大秦,定不會以儒治國!」

  說出這番話後,嬴政便再也不能用儒家,他管不著後來的君王怎麼幹,但至少在他君臨天下的時代,不會!

  李念起身向嬴政鄭重一禮,道:「臣多謝大王!」

  嬴政道:「且別忙著謝寡人,今日召你,並非為問儒家之事,而是你與蘇胥話中,你對諸子百家皆不認可。」

  「你應當知曉大秦是以法家治國,可依你之言,法家當不可治理大秦,寡人想知道其中因由。」

  儒家尚未成為天下顯學,大秦也不用儒家學說治國,對儒家之事可晚做處理,但大秦實打實是在用法家治國啊。

  知道用法家治理大秦有問題後,嬴政自然想儘快了解清楚。

  胡亥、趙高等人的問題都可以拖一拖,但法家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大秦。

  如果法家確實是造成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那法家每多影響大秦一刻,也就等於大秦向滅亡深淵多進了一步。

  「大王,臣並非不認可諸子百家,諸子學問,臣甚為佩服,哪怕儒家,臣也認為其在引人向善、修身養性方面,頗有可取之處,臣只是不認可它們能治理好天下。」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