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世子穩重點> 第321章 不宜興兵

第321章 不宜興兵

2024-11-20 23:54:34 作者: 賊眉鼠眼
  第321章 不宜興兵

  趙孝騫終於明白,今日為何趙煦要在樞密院召見他了。

  原來大家要聊的正事是遼騎襲邊。

  樞密院正堂的第三把交椅,顯然是為他準備的。

  簽書樞密院事,樞密院的第三號人物,前面加了個「領」字。

  本來是虛銜,但從今日趙煦給他準備的椅子來看,或許這個「領」字很快就要去掉。

  同時這把椅子也是含蓄地給曾布和許將傳遞了一個信號,趙煦已有意讓趙孝騫掌樞密院實權了,你們最好識相點,不要給我哇哇叫。

  當然,從曾布和許將此刻的表情來看,對於趙孝騫坐這把椅子似乎沒有太多牴觸,或許滿朝文武心裡都有數,自從趙孝騫被封為簽書樞密院事後,前面這個「領」字是遲早要去掉的。

  如今的官家,在新舊兩黨爭鬥激烈之時,卻將趙孝騫扶持起來了,這說明什麼?

  除了新舊兩黨,官家還需要藉助宗族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維持朝堂的平衡,讓新舊兩黨爭鬥之時不會失控。

  如果失控了,朝堂上的第三股勢力皇室宗親就會介入,當初趙煦讓趙孝騫掌控皇城司,不是沒有來由的胡亂任命。

  能當皇帝的人都不簡單,趙煦對趙孝騫除了宗親兄弟之情,以及趙孝騫確實有本事有能力之外,他的宗親身份也是趙煦決定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目前來說,或許趙煦最信任的不是新黨和舊黨,而是趙孝騫這個宗親兄弟。

  趙孝騫坐在屬於自己的椅子上,面帶微笑,沉默寡言。

  雖然是樞密院第三號人物,但他沒興趣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談,這個時候應該是大佬們發光發亮,而他這個小卡拉米,負責應援打CALL扮演腦殘粉就好。

  事情不複雜,小股遼騎襲掠大宋邊境的村莊,殺了數十個百姓,搶了一些財物牲畜和糧食。

  大宋的邊軍未得朝廷軍令,不敢越境殺敵,畢竟淵之盟後,兩國的和平來之不易,遼人雖然壞了規矩,但大宋這邊卻不知朝廷是個什麼態度。

  若是朝廷決定忍下這口氣,邊軍追擊遼騎就犯了大錯,誰也擔不起責任。

  

  趙煦拋出話題後,樞密院使曾布道:「官家,小股遼騎襲掠邊民,或許只是偶發事件,臣以為不宜小題大做,當以息事寧人為妥。」

  趙煦含笑看了他一眼,道:「曾先生的意思是,此事作罷便了?」

  曾布搖頭道:「倒也不是作罷,而是以外交方式解決,臣以為當遣使入遼國上京,質問遼騎襲邊的意圖,是否有撕毀淵之盟的打算,若否,此事作罷,若是,大宋厲兵秣馬,準備與遼國開戰。」

  此言一出,在座的除了趙孝騫,眾人皆點頭。

  曾布的法子其實算是很穩妥,也很理智了。

  如果拿到朝會上說,或許絕大部分的朝臣都會同意這個諫議。

  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大宋從君臣到百姓,都很重視淵之盟。

  他們希望淵之盟能夠世世代代遵守維繫下去,這種三分天下的形勢,對大宋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後人皆謂淵之盟對大宋來說是喪權辱國,歷史課本里提到每年的歲幣就氣得牙痒痒,但如今的現實是,大宋的朝臣和百姓其實並不反感每年的歲幣。

  在他們的價值觀里,朝廷每年花費五十萬兩銀子和絲帛,來換取大宋一整年的和平,這筆買賣真的很划算。

  相比大宋每年歲入上億的國庫收入,區區五十萬兩算得什麼呢?更何況大宋的文人為了挽尊,將「歲幣」改成「歲賜」。

  於是,和平有了,尊嚴也有了,儘管是關上門自嗨,但和平是實實在在得到了的。

  曾布的想法其實是代表了絕大部分宋人的,如果可以,沒人願意選擇戰爭。

  曾布說完後,趙煦笑吟吟地將目光望向許將。

  許將是樞密院的二把手,知樞密院事。

  見趙煦的目光望來,許將也垂頭道:「官家,臣附曾使相之議,遼騎襲邊大宋遣使詰問遼國便可,不宜因此事而興刀兵。」

  趙煦神色不變,臉上一直帶著笑,但趙孝騫與他相處久了,卻能看出此刻趙煦的心理有點不爽,對兩位使相的答案並不滿意。

  於是趙煦又將目光望向趙孝騫。


  「子安可有高論?」趙煦笑吟吟地道。

  趙孝騫苦笑道:「官家,臣知道大宋的火器給了您底氣,官家的意思是藉此事與遼國小小交鋒一次,試試咱大宋火器的斤兩。」

  趙煦這回是真的笑了:「哈哈,子安果然懂朕。」

  趙孝騫卻搖頭道:「臣讓官家失望了,臣與兩位使相的想法一致,此時不宜對遼國興刀兵。」

  「為何?」

  「遼國不是西夏,大宋雖有厲害的火器,但沒厲害到可以無視遼騎的大軍壓境,兩國如今的關係已然有點緊張,稍微擦槍走火,便是彼此舉國傾力一戰,臣敢問官家,大宋做好傾國一戰的準備了嗎?」

  趙煦一滯,神情失望,沉吟不語。

  趙孝騫緩緩道:「遼國這些年國勢漸頹,但他們的軍隊依舊強大,僅靠火槍是無法征服遼國的,更何況咱們大宋朝爭正激烈,新舊兩黨互相肘打壓,內鬥不止,談何攘外?」

  「這些年朝廷新政舊政更易頻繁,民間的百姓都喘不過氣來,此時若對遼國啟戰,百姓的負擔將會更重,國庫也將不堪重負———."

  「臣知道官家想支棱起來,但臣請官家先別支棱,不如靜觀事態發展,若遼騎大軍越境襲邊,那時咱們大宋邊軍不抗擊也不行了。」

  趙煦點頭,他知道趙孝騫說的是實話,一個國家要準備一場戰爭,絕不可能像一場旅行一樣說走就走。

  籌備軍械糧草,操練將土,戰略戰術部署等等,太多繁雜的事情需要提前準備,國家之間倉促的遭遇戰幾乎很少發生。

  趙煦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有點心急了,如此浮躁的心態,對一個皇帝來說可不是好事。

  於是趙煦頓時熄了啟戰的心思,理智告訴他,沒必要為了一小股遼騎襲邊而妄興刀兵,與遼國不戰則已,戰則賭上國運,賭注押上桌以前,最好三思而行,

  不可輕率做決定。

  「子安的意思,遼騎還會襲我大宋邊境的村莊?」趙煦問道。

  趙孝騫點頭:「是的,臣覺得,遼騎這次襲邊,是一次挑畔式的試探,大宋邊軍若不反擊,遼人沒達到目的,必然還會有下一次襲邊。」

  曾布授須皺眉道:「遼人為何要試探?」

  「宋夏之戰的結果,讓遼人感到不安了,他們現在很想知道我大宋的戰力到底如何,也想知道曾經天下無敵的遼國鐵騎,是否還能對大宋禁軍形成碾壓式的壓制。」

  「所以,派出小股軍隊襲邊挑是最好的方式,事後也好解釋,拉出一個倒霉鬼頂罪便是。」

  趙孝騫一番分析,在座眾人皆以為然。

  趙煦這時也冷靜下來了,緩緩道:「如此,小股遼騎的襲邊,我大宋只需遣使交涉便是,一次兩次襲邊後,遼國恐怕也拿不出解釋,那時我大宋就算出兵抗擊,也是師出有名了。」

  趙孝騫笑道:「臣就是這個意思。」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