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旋渦

2024-10-31 05:12:25 作者: 要離刺荊軻
  第67章 旋渦

  保慈宮。

  太皇太后正在生悶氣。

  生悶氣的原因很簡單。

  就在不久前,通見司的人,又遞來一封老臣入京赴闕後的上書。

  太皇太后剛開始接到的時候,還是很高興的。

  因為那個老臣,曾是她比較屬意的元老大臣。

  出身也好,乃是大行皇帝潛邸大臣——她丈夫給大行皇帝選的臣子。

  熙寧、元豐時代,曾屢次勸諫大行皇帝,將息兵革,與民生息。

  五路伐夏時,這個老臣擔任同知樞密院事,極度反對大行皇帝的冒險行動。

  其後遷知樞密院事,加樞密副使。

  永樂城大戰前後,因極力反對不果,以疾請辭,於是用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府。

  後抱疾,以病歸家,大行皇帝褒揚舊臣,於是命提舉嵩山崇福宮。

  可就是這樣一個,曾一度讓太皇太后屬意的元老大臣,在回京赴闕的第一封上書之中,卻一字不提熙寧、元豐種種弊端。

  反而用了全部文字,來勸說她『不可重貶左相』。

  理由是『宰相,國家重臣,與天子共治天下之股肱,禮絕百僚,群臣避道之大臣』,假如『太皇太后深治其罪,老臣恐天下士大夫失望』,更會『使天下人知我朝選人失當』。

  而且『此非祖宗善待儒臣之制』何況『自仁廟以來,祖宗未嘗深罪宰執』。

  一篇上書看完,太皇太后就有些脾氣了。

  連粱惟簡來請她吃御廚煮的她最愛的蓮子羹也不想吃。

  等向太后帶著趙煦到她面前的時候,這位太皇太后還在氣頭上。

  「娘娘怎了?」向太后一眼就看出了這位太皇太后在生氣,連忙上前問道。

  「還不是那個孫固!」太皇太后抓著手中的上書,依舊氣鼓鼓的說:「身為元老大臣,回京赴闕上書,卻不言軍國之事,只為一個罪臣求情!」

  「還說,若是老身深治其罪,就要讓天下士大夫失望了!」

  趙煦在旁邊聽著、看著。

  對自家這位太母的樣子,沒有絲毫的意外和詫異。

  因為,上上輩子,她就是這樣的。

  (請記住101𝘬𝘢𝘯.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脾氣一上來,除了司馬光、呂公著能勸得住外,其他人只要但凡不順著她的話說,就可能要被責罵!

  而司馬光、呂公著能勸得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會說話,而且說話非常好聽。

  張嘴就是『陛下女中堯舜』,哄得這位太皇太后幾乎不記得自己姓什麼了。

  向太后聽著太皇太后的話,差不多知道發生了什麼?

  於是,小聲的說道:「娘娘恕罪,新婦以為,孫學士所言,不無道理!」

  「我大宋祖宗以來,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熙寧中,文潞公,便是以此勸諫大行皇帝的……」

  聽到向太后提起文彥博的名字,太皇太后的脾氣才終於消了一些。

  文彥博,那是她非常尊重的元老大臣!

  只是,她猶自不滿,依舊說道:「若是這樣,往後國朝大臣有罪,都不能加罪了!」

  「若是這樣,國將不國!」

  「再說!太后,御史們的彈章,太后也是看了的!」

  「王珪所作所為,那裡有一點國家宰執的樣子?」

  「他甚至曾經私下交通遼使!」

  太皇太后一邊說,眼睛卻悄悄的觀察著趙煦的神色。

  向太后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只能是耐著性子勸說:「娘娘明鑑,御史奏事,本是風聞……祖宗以來,國家士大夫何曾有人交通遼人了?」

  太皇太后搖頭道:「張元、吳昊,太后不知道嗎?」

  向太后頓時噎住了,良久才道:「那只是兩個落第士子,算不得士大夫……」

  太皇太后頓時笑了,也不說話,只是看著向太后。

  張元、吳昊,仁廟時代的士人。


  因為屢試不中,惡從膽邊生,把念頭一橫,投了西賊,被那西賊國主元昊重用。

  傳說,好水川一戰,就是張元指揮的。

  戰後,這個大宋的落第士子,在戰場上,踩著無數大宋陣亡將士的屍骸題詩:夏竦何曾竦,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軍機!

  於是,一戰成名。

  甚至改變了大宋!

  自那以後,大宋科舉殿試,就不再黜落士人。

  更專門設置了特奏名進士這樣一個名目,給天下屢試不第的士人一個出路,讓他們有一個官做。

  免得這些人覺得在大宋懷才不遇,學那張元吳昊,把心一橫就去投西賊、北虜。

  這兩個人對大宋文壇的影響還遠不止如此。

  後來的諸多科舉改革,包括王安石廢詩賦而以經義取士,也都有著防範類似張元、吳昊這種人再次出現的考量在內。

  向太后被太皇太后盯得,只能低下頭去,告了一聲罪。

  太皇太后也沒計較,她看向趙煦,問道:「六哥不在福寧殿裡讀書,來太母殿中有事?」

  向太后這才拾起了自信,連忙將方才在福寧殿裡的事情和太皇太后說了。

  頓時,太皇太后也驚奇起來:「果然?」

  「新婦豈能欺瞞娘娘?娘娘不信可以當殿策六哥!」

  於是,太皇太后興致勃勃的在保慈宮裡,拿著向太后手裡的奏疏,一一問了趙煦問題。

  然後她聽著趙煦,口齒清楚,條理分明的回答,滿意極了。

  一個個問題問完,她就雙手合十拜了拜:「祖宗保佑!祖宗保佑!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大宋這是出了英主了!

  但,心中的忌憚,也因此又深了一分,對王珪的殺意則再次加重了幾分。

  現在,誰勸都不好使了!

  太皇太后殺意已決!

  王珪,必須剝麻!

  必須將他身上的罪名,全部坐實!

  不然的話……後患無窮啊!

  ……

  遇仙正店,汴京七十二正店之一。

  也是整個西向御街上,規模最大,最奢華,同時也是文人士大夫們最喜歡來的酒樓。

  司馬光在此,特別設宴,款待剛剛入京的老朋友孫固。

  孫固的年紀,比司馬光稍大一些,他是大中祥符九年生人(1016年),而司馬光則是天禧三年生人(1019年)。

  兩人昔年在汴京,也都是好友。

  治平年間一度往來很密切。

  當時司馬光出任御史中丞,而孫固則是大行皇帝的潛邸大臣。

  「聽說和父今日上書太皇太后,只為王玉禹求情?」酒酣耳熟之後,司馬光就趁機問道。

  孫固點點頭:「此番入京,老夫本只想言王安石亂政之事……」

  「然而,入京之後,卻聞得兩宮欲深治王玉禹之罪!」

  「太皇太后甚至隱有剝麻王玉禹之意!」

  這卻是司馬光未曾知道的事情。

  他聞言也是吃了一驚:「剝麻?

  「祖宗六七十年來,何曾剝麻大臣?」

  「儒臣士大夫體面,怎可隨意輕慢?!」

  說著,司馬光就鄭重的對孫固承諾:「和父放心,若太皇太后果真欲用剝麻,老夫與和父當以死爭之!」

  孫固舉起酒杯,對司馬光敬道:「善!願從君實!」

  新黨、舊黨這十幾年來,鬧歸鬧,罵歸罵,何曾窮治彼此?

  當年烏台詩案,王介甫都已經退隱江寧了,聞訊還是第一時間上書請求。

  在都堂的章惇、李清臣,也都想方設法的營救。

  待制宰執,是天下根基,是國家脊樑,也是社稷柱石。

  亦是天下文華上科之選,九州文字風流人物。

  可以貶謫之,可以責降之,甚至還可以安置、勒停。

  但萬萬不能剝麻!

  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他很清楚,這種事情先例只要一開,以後災劫就無窮無盡了!

  今日可以剝麻王珪,明日是不是就可以剝麻他司馬光了?

  甚至,若是將來出現暴君、昏君,直接殺宰執了怎麼辦?

  新法、舊黨的爭辯,那是道義問題,立場問題。

  可剝麻宰相,就是原則問題了。

  每一個士大夫,都絕不會允許發生這種事情。

  嶺南荊棘之路,已經六七十年未開。

  今日若為王玉禹開啟,明日就一定會為別人開啟。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