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合院,剛好碰見大鵬端著一簸箕的饅頭和雞蛋從家裡出來。
大鵬見周益民腳步輕浮,很虛的樣子,臉上不由露出怪異的笑容,調侃:「當了一夜新郎?」
周益民沒好氣地說道:「以為我是你?徹夜不歸?大半夜的,村裡有小孩發高燒,送他進城治療。
你這是幹嘛?搞那麼多饅頭,吃斷頭飯,最後一頓了?」
「呸呸呸!你才最後一頓。那房子不是搞到手了嗎?我爸讓我給前院各家發饅頭和雞蛋。對了,等我清理好就搬過去,還會擺上兩桌,你也來。」大鵬解釋。
益民才是最大的功臣,怎麼能少了他?
周益民感嘆:薑還是老的辣呀!面面俱到。
「嗯!到時喊我一聲。有菜嗎?要不要我幫你搞點肉?」周益民問他。
「豬肉能搞到?我娘打算去市場買兩隻雞。」
主要是豬肉難買,而且自己家肉票也不多。
「我問問。」周益民沒有給保證。
「吃嗎?我娘剛蒸出來的。」大鵬將饅頭擺到周益民面前。
周益民搖頭:「剛吃了包子和豆漿,準備回去補覺。」
「那你去吧!」
他回去剛躺下沒多久,就聽到敲門聲。
「東家,東家……」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𝟣𝟢𝟣𝗄𝖺𝗇.𝖼𝗈𝗆】
是顧師傅。
周益民開門,掏出煙分下去:「顧師傅,什麼事?」
「那邊裝修好了,你看是不是……」
周益民反應過來,連忙點頭:「好!那麻煩大家,幫忙將這些東西搬到那邊去。」
他到裝修好的那邊看了下,比原來好太多了,尤其是衛生間,終於不用去外面的公共廁所。
床、柜子、桌凳等等。
搬完之後,顧師傅還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周益民跟他說:「顧師傅,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東家,聽說你是鋼鐵廠的採購員,我想問問,能跟你要點糧食嗎?到時候在剩下的工錢裡面扣。」
顧師傅也很無奈,主要是為一位幫工問的,他家已經揭不開鍋。其他人雖然沒有餘糧,但也勉強過得下去。
周益民採購員的身份,他們早就知道了。
「毛芋要嗎?」周益民問。
今天刷出來的100斤毛芋,他留一點做芋頭扣肉就好,吃不了那麼多。
有些人吃芋頭,就是煮熟剝皮吃,跟吃紅薯差不多。周益民不喜歡那樣吃,太幹了,感覺滿嘴都是粉。
「要,要呀!」
這時候,還有得挑嗎?只要是食物就行。
一定程度上,毛芋比紅薯更加頂飽。
「行,我晚點拿給你們。」
「多謝東家,真是太感謝了。」顧師傅連聲道謝。
出去後,他跟大家說了翻話,所有人幹活更加給力了。
等周益民再次醒來,就看到徐奶奶家的東東,在給他擦自行車,擦得很乾淨,輪胎上的泥都摳出來。
這小傢伙,已經不是第一次幫他擦自行車。
周益民走過去,在商店背包里拿出一個蘋果,偷偷塞他懷裡,輕拍兩下他的腦袋:「快拿回家吃。」
「謝謝益民哥。」
東東將蘋果捂在懷裡,躬著背跑回家去,跟自己奶奶獻寶。
「奶奶,你看,益民哥給我的蘋果。」
上次一大媽家的兩個蘋果,可把院裡的孩子饞得口水直流。
「以後不能主動地跟你益民哥要吃的,知道嗎?」徐老太太還以為是自己孫子去要吃的,當即教育道。
東東趕緊解釋,自己沒有跟益民哥伸手要,把剛才的事講了一遍。
「嗯!沒有就好,奶奶給你切蘋果吃。」
徐老太太給孫子切了一小塊,剩下的留著。
周益民提著兩條魚乾,來到二大媽家裡。
二大媽正在給顧師傅他們煮飯。
「二大媽,忙著呢?這魚乾,麻煩您剁一條,放在高粱飯上一起蒸,剩下一條給二大媽您嘗嘗。」周益民將魚乾遞過去。
「哎喲!這麼好的魚乾。謝謝你呀!益民,中午一起吃?」
二大媽喜不自禁,魚乾也是肉。
而且,這魚乾很大,活的時候可能有八斤左右。
周益民擺擺手:「不了,有朋友約出去吃。」
實際上,哪來的朋友?單純就是不想跟大家吃高粱飯而已,準備去吃好一點的罷了。他穿越回來,就沒打算讓自己吃苦。
送周益民出去後,二大媽把稍微重一點的魚乾收起來,然後將另一條砍成魚塊,一大盤子那麼多,放在高粱飯上蒸熟。
中午,顧師傅等人忙完,洗了把手,就熟門熟路來到二大媽家。
魚乾的味道還是有點重的,他們已經聞到了。
「你們今天有口福了,益民拿了條魚乾給你們吃。」二大媽說道。
顧師傅等人滿臉笑容,十分高興:「東家真是太客氣了。」
公平起見,他將魚乾先分到每個人的碗上。雖然有點腥味,但誰在乎呀?一個個把魚刺都給嚼碎吃下去。
大家都很默契,留了三四塊。
「二大媽,這碗就不用洗了。」顧師傅等人吃飽後,跟二大媽說道。
碗裡還有魚肉呢!晚上帶回家,給家裡的孩子吃。碗是他們自己帶來的,之前吃飽後,二大媽會負責幫他們洗碗。
二大媽點頭,很理解顧師傅等人的行為。
「好!」她也樂得清閒。
可以的話,生產隊的驢都想休息呀!
下午,李友德拿著一份報紙,興奮地來找周益民。
「益民你快看,你上報紙了。」
周益民看了眼,是京都報,報導他的版面還不小,不是尋親啟事那種豆腐塊。
裡面詳細介紹了周益民的身份等信息,然後是問答內容,最後來了一段總結,高歌周益民的光榮事跡。
全是正面的報導,後面那段總結則是稍微用了點誇張手法。
這讓周益民感覺自己那三包華子沒有白送。
「這報紙我要了。」周益民將報紙占為己有。
他打算帶回村里給爺爺看。
老爺子看了肯定高興。
很快,院裡的人都知道了上報的事,紛紛來道喜。
同住一個院子,他們也感到很光榮。以後跟其他院子的人說話,聲音都能大一點。
就連顧師傅他們,都感覺特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