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言必北伐
徐州,彭城。
新任刺史李峻在巡視城防之後,站在城門樓上向北眺望,眼神之中流露出不為外人所知道的猶豫和糾結。
跟劉絳初到豫州刺史任上不同,李峻因為是桓的女婿,所以他在彭城郡的局面很快就打開了。
當初彭城之戰,徐州軍中的將領許多都是見過李峻在大戰之中策馬萬眾,斬首敵軍大將。
李如願當初幾乎是傾力救援,三子李峰還就戰死在彭城外。因此不光是桓,整個徐州軍民都感念這份恩德因此桓當初在李氏南下建鄴之際按兵不動,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這是徐州軍上下將校,大部分軍民的想法。
也正是有這種心緒在,李峻在彭城可以說很快就得到了認同,軍中將校對他都是服氣的。
桓在臨終之前其實也是屬意這個女婿過來接他的班,只不過沒有明說,他相信李如願的智慧會選到正確人選。
而李氏雖然拿了桓的徐州基業,對桓諸子卻也足夠厚待,長子桓緋直接換內地做刺史,其餘幾個成年子嗣則依舊留在徐州,且對這個姐夫也都是非常服氣的。
李峻本人除了驍勇過人,也同樣擅長籠絡人心,駕馭猛士,所以他在徐州基本上形成了無縫對接。
劉絳在豫州為了打開局面,正在籌謀如何通過打擊豪強,獲得州郡人力和土地資源,
這對於李峻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老丈人桓給他留下精兵三萬有餘,府庫充盈,糧食數十萬石。昔日桓的重要幕僚和將領也陸續表示了投效,東道大都督府長史江遜,參軍郭全效,超武將軍到燕明,大都督府行司馬諸葛慶喜,彭城郡丞桓再虞等。
三個小舅子,廣寧王桓綾,建寧王桓綜,河南王桓綿供他驅馳,只要給他時間,穩定徐州不成問題。
但問題出在,他要的不是穩定。而是建功立業。
趙世讓派遣嫡長子趙遷士前來送歸附書信之後,李峻的心思就活泛起來。
李峻來到徐州時日雖短,但他在淮州的班底也帶過來不少,表弟虎賁中郎將張季布,族侄建威中郎將李崇業,中兵參軍劉欽之。
但這些都是猛將,真正能跟他討論戰略的只有站在他身後的長史,散騎常侍薛慎疑。
「都督可是為趙世讓投誠歸附一事糾結?」
薛慎疑身長八尺,姿貌雄奇,乃是河東薛氏,祖父薛望從昭武帝南渡,官終太尉,其父薛景是昭武帝女婿,官至中領軍,丹陽尹,母晉陵公主。他是幼子,
工隸書,善文學。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官至太子詹事。
李峻入台城之後,聽說他擅長文學就讓他到撫軍府任參軍,交談之下竟然發現這年輕人胸懷韜略,便引為心腹。
而薛慎疑每每與李峻論道,也感嘆得與知己,也不管什麼皇親國戚的身份,
直接加入了李峻魔下,為其謀劃。本官太子詹事變成了散騎常侍。官位排名上可比李峻的撫軍將軍還要高一點,雖然同是第三品。
「慎疑兄,夜長夢多啊。若失去此良機,他日不知道何日再有...奈何多事之秋,此時也的確不是用兵之時..:」
李峻的糾結並不在於趙世讓的投誠的真假,而在於這個時機是真的不好。他的顧慮問題跟建郵的擔憂的差不多。
最大問題是季節。冬季作戰可不是南朝軍隊的主場,而是北朝騎兵的主場。
北人耐寒怕熱,冬季用兵大地堅淨,利於騎兵驅馳,北朝的武騎千群就不用擔心被春夏泥濘的道路陷住馬蹄。
徐州的騎兵只有千人,這還是彭城之戰繳獲大批戰馬之後組建的,而李峻原本魔下的騎兵也被他帶了過來,總數上也不過是就是一千五百騎。
這已經是南朝的大半騎兵了,而北朝騎兵則是數以萬計。水流不濟的秋冬,
註定不是北伐的季節。
所以李峻是明白的,即便趙世讓真的歸附,也得等到春夏水漲船高之時。
而他擔心的是,時間一拉長,變數就多了。
幾個月的時間裡,足夠發生許多事。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同樣是刺史,劉絳在豫州任上,要酷烈的多劉絳最終還是選擇了聽信李葵的建議,手段要狠一點。
直接從非常敏感的軍屯開始清理。此前有不少軍屯土地被豪強侵占,李如慈來到並沒有大動干戈,因為他首先的得維持穩定,後來本地豪強也比較上道,送了不少財物給李如慈,因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誰曾想李如慈沒待多久就回淮州任刺史了,劉絳上任原本還想著清田仗畝,
沒想到軍屯都被占了大半。
當即就給各家占地的豪強發了通知,土地交還,今年的土地收成上繳一半。
這道政令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一眾豪強全都抗拒。
而後劉絳讓李葵帶兵攻破了兩個豪強家的塢堡...繳獲了十萬石糧食,得到了隱戶數千家,收回土地上萬畝。
李葵下手狠辣,兩家豪強的主家被直接被族誅了。
動作很快,很激烈。被攻破的塢堡在鍾離郡也算是大家,擁有壯丁數千人,
還有塢堡。
隨後,淮河南北的強宗豪右都變得非常識時務。開始主動前往刺史府上報侵占的軍屯,並把該繳納的糧食繳納上來。
李葵看著排成隊往城內送糧食的大車道:「看到了吧,都老實了..:"
劉絳褒讚道:「還得是你子青兄出馬。」
李葵笑了笑,很得意。
劉絳經過相處之後有些摸清了跟李葵相處的思路,這人看似荒唐,但其實是有點小孩脾氣,閒不住。你多誇他,多肯定他,他是真幹事。
但不要以為他傻,精明得很,但很吃這套。帶兵攻破兩個塢堡這小子都是買通了內奸,沒什麼大消耗。動作極其迅速。
劉絳是真覺得這哥們是有點東西在身上的。
「咱們什麼時候出兵北上,打洛陽。」李葵一本正經的問道,很期待。
劉絳也沒潑冷水,雖然他覺得這很荒謬,但同樣一本正經的回答道:「先不急,咱們這才剛到豫州,這事急不得,你看鐘離現在一共七千兵馬,我魔下部曲三千五百人,豫州州郡兵三千人,鍾離郡兵五百人,兵馬還是太少,咱們先得招兵買馬,積蓄實力,這樣鍾離這三千駐軍就就交給你統率了,我準備在另外擴兵三千人。正好現在糧食也夠,咱們慢慢來。把隊伍都練成精銳,才好上書建鄴,
出師北伐。你說呢?」
李葵聞言,點點頭道:「還得是你啊劉大紅,他們都說我整天做夢,異想天開,但你不一樣,你是能跟我一起做大事的人!還是那句話,進了洛陽,慕容太后我讓你先...」
雖然不知道這慕容太后到底什麼模樣,但劉絳覺得這是李葵能給出的最高禮遇了,雖然是口嗨,但是這人沒的說,他真的,我哭死...瘋點就瘋點吧。
「嗯,好兄弟,真講義氣。」
「那是當然..."
哄小孩一般的送走了李葵,劉絳又把鍾離郡丞兼任鍾離縣令的趙元智,以及州從事梁准找過來,安撫一下兩人的心態。
趙元智和梁准都是中原人士,都是父輩都是流民首領,在流民之中有一定的威望,因此劉絳找兩人過來,其實就一個件事,他要招募流民從軍,同時還要招人種地。
「敢問將軍,募兵為何?」
四十多歲的趙元智並沒有說配合不配合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招兵要幹嘛。
鍾離目前有七千軍力,只是鎮守城池的話足夠了。面對這些訓練有素兵馬,
本地豪強的也不敢妄動。
所以趙元智問的很直接,你要幹嘛?
劉絳正色道,「厲兵秣馬,自然為了北伐中原。」
「將軍果真是為了北伐,不是為了助李氏取天下?」一旁的梁准也問道。
劉絳聞言笑了笑,「二位以為,天下如今在誰手中,又從誰手中取啊?」
兩人都沉默了,李氏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就幾乎控制了整個南國,取天下?已經在手中了!
趙元智又道:「如今天下紛亂,將軍若想北伐,必然要有人支持,且以豫州一地,就妄想北伐,此乃是痴人說夢。」
劉絳道:「北伐中原,匡扶天下,非我一人之所願,建鄴的丞相李梁公,鄭僕射,夏侯僕射,韓合州,毛雍州,袁兗州,李徐州,周江州...以及數十萬中外諸軍將士,皆有北伐建功之心,待到兵馬齊備,糧草充足,後方安定,自然要出兵北上,收復中原!此乃大勢!」
趙元智和梁准聽了這一番話,皆默然不語。
劉絳明白,想要讓這兩個很有影響力的流民首領竭力幫助他,並非是一番話就能搞定的。
因此也沒有逼迫太多,言語一番就讓兩人離去了。
離開刺史府,兩人並騎而行,來到鍾離縣衙到堂上坐下,趙元智道:「梁兄以為,劉豫州所言,可有幾分赤誠?」
梁准苦笑道:「不管有幾分,還容得我們推脫不成?你我皆喪家之犬,隨父輩南遷自此,無一日不北望中原,誰人不想北伐?誰人不想返回故土?劉豫州好歹還有這一番話,此前謝公鎮鍾離之時,可曾有過此等豪言?」
梁准和趙元智都是謝盎擔任刺史,鎮鍾離之時為提拔了的官員。李如慈鎮鍾離之時不過一年,也依靠他們管理和安撫流民。
李如慈是在任時間短,謝盎則是庸碌,沒有半分進取之心。
只有劉絳,一上任就帶來了滿滿的殺氣。兩個塢堡被破,兩家數百口人頭落地。
這濃濃的殺意,讓人感覺到膽寒,也同樣帶來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銳氣。
如果不是為了北伐,他做這一切的目的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