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降富貴
京口,虎踞龍盤之地。
昔日桓大司馬曾坐鎮此所,成就大楚百餘年基業。
歷來的江防重地。多是舊徐州、青州、兗州的南遷流民居於此。流民的聚集地,必然會因為爭奪生存資源而大打出手,因此同鄉的人多半會聚集在一起,鄉籍就成了血脈之外,最為重要的團結憑證。
一場徐州彭城郡,和青州琅琊郡的戰鬥結束後。
徐道護灰頭土臉的回了家,作為參戰一方,雖然只有七歲,但他在外圍可是正經扔了六七個土塊,隨後也被對方扔了好幾個,因此衣服上都是塵土。
他的家在京口的徐州人聚集處,父親徐慎在縣衙門任職,是個文吏,母親姓劉,名叫劉興男。
出乎意料的是,父親也在家。
徐道護進了門就被母親拎著進了屋裡,然後就是一頓竹筍炒肉。
父親徐慎則是一臉愛莫能助的表情,倒是一旁二弟四歲徐道林嘿嘿的笑著。
「早就告訴你不要跟人出去打架,你才多大的年紀?那都是十幾歲的半大孩子,下手沒輕沒重的..:」
「母親教訓的是。」
徐道護不敢跟母親頂嘴,徐家大事小情都是母親說了算,父親軟綿綿的性子從來不敢跟母親爭執。
這邊正教育孩子的,外面敲著門,徐慎出門一看來人,有些驚訝,「袁參軍來人正是他的上司袁膺,另外一人則初看有些面善,仔細一看,急忙行禮道:「拜見袁使君。」
正是本州刺史袁鳳舉。
「不必多禮,貿然上門,打擾了。」袁鳳舉倒是很客氣,同時仔細打量著徐家,一個簡單的小院子,但是打理的很乾淨利落。
徐慎知道這兩位上官是為什麼事來的,他心中有些期待,又有些擔憂。
引著兩位上官入了正屋,劉興男這邊正在教訓兒子的,袁鳳舉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滿身塵土的徐道護,雖然只有七歲,但臉上的輪廓卻跟某人有幾分相像。
隨後又看到屋內的陳設,雖然樸素,但收拾的乾淨利索,這樣的人家應該不是刻意攀附,加上這孩子的面貌,袁鳳舉已經覺得基本上錯不了了。
更新不易,記得分享101看書網
徐慎這邊也介紹了一番:「這位是袁使君,這是拙荊劉氏。」
劉興男得知袁鳳舉是本州刺史之後,並沒有惶恐和不安,反而是十分淡然的見禮。
袁鳳舉見此情形,心中又多了幾分肯定,一介女流見到一州刺史,還如此平靜,就這份氣度,真是少有。
隨後袁鳳舉也道明了來意,然後劉興男就把自己是如何知道新任豫州刺史劉終是自己兄弟的過程說了一遍。
很簡單,因為前些時日發了邸報,其中有一條是追贈劉絳父母官職。
在刺史府當差的徐慎一見到劉絳的父親的名諱和自己岳父名諱居然是一樣的,於是回家他就跟妻子劉興弟說了這件事,劉興弟聞言自然很激動,當年是江東大旱,饑民動亂,父母和兄弟離散不知去向,這麼多年他以為父母和兄弟早就過世了。
此前她還想過,自己的那個有些憨傻的兄弟劉絳劉大紅,會不會就是龍將軍,但讓她始終不太敢這方面聯想。因為這個龍將軍可不是一般人,那是李大將軍義子,聽說做過家奴,能以家奴的身份做到將軍,哪能是一般人?自己那個憨傻的兄弟,再怎麼開竅也做不到這種程度吧?雖然都是彭城劉氏,但彭城姓劉的也太多了。數不勝數。
一樣年紀一樣名字也不稀奇。
誰曾想這將軍父母名諱居然跟自己父母的名諱是一樣的,還都是彭城人土。
隨後劉興男也說了他們這支劉氏的來歷,百餘年前還曾出將軍,名叫劉裕..,
做到了征北大將軍、彭城郡公。
雖然是彭城劉氏,但其實劉家一直世居京口,此前是因為祖父曾經做過沛縣縣令,所以他們這一支人又回了徐州,後來胡虜又南下,這才再度南下京口。
這個過程之中,伯父和叔父,還有劉興弟上面還有一個兄長,全都離散了。
至於母家是呂家,則是東萊人士,具體什麼情況也不清楚,早就斷了聯繫了。
只有他們一家三口逃到京口,小弟劉絳是在京口出生,後來因為京口動亂,
父母帶著小弟逃難,自此失去聯繫。
說完這些,袁鳳舉其實已經基本相信了。於是帶著袁膺離開,準備命人送一封書信給劉絳,告知他這裡的事情。
上官走後,徐慎卻是鬆了口氣,他這個人沒多大的本事,就是個刀筆小吏,
行事還算穩重,也懂些人情世故,所以才能謀得刺史府的文吏。
倒是一旁的徐道護聞言十分驚訝,「母親,你們方才說的舅舅是誰啊?是什麼劉將軍?」
劉興男則照著屁股又是一藤條,「今天說的話,不准說出去,聽見沒有?」
「是,母親,我知道了。」
一旁四歲的徐道林繼續傻樂,看見兄長挨打。完全不知道一樁什麼樣富貴即將降臨在全家頭上。
此時,劉絳的船隊已經進了中瀆水,還沒到淮河。
中瀆水,也就是邗溝。從長江邊廣陵之邦口向北,經高郵縣境的陸陽湖與武廣湖之間,再向北穿越樊梁湖、博支湖、射陽湖、白馬湖,經末口入淮河。是淮水和長江的重要水道。
劉絳接到袁鳳舉送來的書信已經兩日後了,在得知自己的姐姐還在世,還有一個姐夫和兩個外甥,這個消息真的是讓劉絳有些懵。
一旁的盧智憲見到劉絳有些失神,急忙問道:「可是出了什麼事?」
劉絳沒言語,直接遞過來書信,盧智憲看過之後卻是面露喜色,「將軍既然找到家人,應該高興才是啊。」
劉絳搖搖頭道:「我只不過是有些懷疑,怕這個姐姐並非是真的...」
但他其實很明白,基本上就是真的,因為他就沒跟人提過他有個姐姐,也沒派人尋找過,他覺這個年代,一旦失散了,基本上意味著永別。
若不是他出人頭地,封侯拜將,連著父母都有追贈,如何能跟家裡人聯絡上?
袁鳳舉也並沒有越俎代庵,只是把事情和徐家人的情況告訴他,得知姐夫徐慎還是個刺史府小吏的時候,劉絳好像又想起什麼來,姐姐嫁的人家好像還真就是姓徐...這事難不成是真的?
真找到親人了?
於是他又給袁鳳舉回了一封信,請他把姐姐和姐夫一家送到淮州來,同時文在信中表達了感謝。
他已經想好了,若是真的,那最好,就當替原主照顧家人了。多幾口人吃飯。
若是假的,那就讓他們知道冒認親戚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袁鳳舉這邊收到回信之後,就立即讓堂弟袁膺護送著一家四口人北上尋親了。
徐慎其實是不想去的,徐家日子雖然清貧,但也算過得去,他在京口本地還有親族,這麼一家四口人去了好像是投奔小舅子去的,人家現在官至刺史,會不會以為這一家人是上門打秋風的?
他並非是多注重氣節的人,只是覺得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無奈妻子跟弟弟失聯七八年了,骨肉至親。不能攔著,而且刺史袁將軍還跟劉豫州是至交。
袁刺史安排的事,你又不能提出反對。而且他也擔心萬一搞錯了?自己這一家去了怎麼回來都是問題?
袁鳳舉在送行的時候好像看出了徐慎的擔憂,然後指著徐道護道:「外甥肖舅。令郎跟大紅面貌頗有幾分相似。」
徐慎聞言,愣了一下,原來如此,怪不得袁使君會在這件事上如此盡力,這事早就有了定論了。
「多謝使君。」
袁鳳舉笑了笑,「大紅與有袍澤之誼,救助之恩,又是近親,徐兄也不必言謝,分內之事。」
徐慎聞言有些惶恐,這袁刺史稱呼我為「徐兄」:
袁刺史是何許人?那是李大將軍的女婿啊,這等人物跟自己這麼客氣,只有一種解釋,自己那個沒見過面的內弟,如今是真的不得了啊。
他才多大啊,不過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