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從坐觀成敗到親自下場
打下秭歸之後,按理說就應該回軍了。畢竟當初的任務就是救援夷陵,不讓蜀軍影響戰局。
但劉絳和袁鳳舉在內部小會議上提出這個事情之後,蕭鞅卻有不同見解。
「如今士氣正盛,軍心可用,不如直驅永安?蜀軍武備不修,將驕兵惰,經此大敗,必人心動盪,且蜀中李氏不得人心,若是能攻下永安,便是拿下了入蜀之鑰..:」
樓船上這場會議,參加的只有五個人,主將袁鳳舉,副將劉絳,三個護軍蕭鞅、沈重、董紹先。
蕭鞅這句話,讓袁鳳舉和劉絳同時都沉默了,永安,也就是白帝城。劉備託孤的地方,蜀中的東大門,這要是能拿下...那是一件奇功啊。
並且李氏若是將來要伐蜀,也能少了許多困難...只是真的能打下來?
沈重和董紹先聞言也都是默不作聲,兩人的太守都被擼了,目前這個護軍雖然權力不小,但卻是無根之木,並不能直接統兵,權利都是來自於大將軍府的委任。隨時就能撤銷。要是能奪下永安,這功勞可就大了去了。
但問題是,現在已經有了大功,若是因為爭奪永安失敗,說不定現在功績也就打水漂了,所以兩人決定不發表意見。現在的功勞足夠彌補夏口之戰的前過了袁鳳舉倒是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他考慮的問題單純是從軍事戰略以及現在奪取永安對李氏來說,有沒有值得冒這個風險的必要?
仔細想了想之後袁鳳舉道:「如今江陵之戰還未結束,若是因為永安爭奪引得大戰,得不償失,此乃舍本遂末也,不過這種良機也不可錯失...伯賞,你若要取永安,我與你兩部六千人,取得就取,取不得退兵,如何?」
蕭鞅聞言拱手道:「如此甚好。」
劉絳也沒有發表意見,永安本身就是堅城,易守難攻,又是蜀中大門,就算袁風舉要打,劉繹也會提出反對意見。
因為仗打到這裡,功勞已經足夠了,剩下就是回去慶功了,這時候在去繼續追擊,可以是可以,但沒必要。因為這一仗的戰略任務已經超額完成了。
蕭之所以要弄險,估計也是跟他在李氏內部的定位有些關係。
雖然他是李如願的准女婿,但因為他直接走的幕僚路線,所以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自己督領的軍隊,作為護軍是監督將領的,而不能直接插手和統師軍隊。那些軍隊也不是你的,人家降將的部曲也不能隨便拿過來給別人。
所以他對於立功是有些迫切,想要接著這次的戰事來證明自己的領軍能力。
前面督軍作戰的主要是袁鳳舉和劉絳,所以他才提出要繼續進攻,奪取永安。
實際上他也是明白的,袁鳳舉和劉絳目前來說肯定是不願意冒險的,因為這仗兩人的功勞已經撈夠了。
解圍夷陵的戰略目標已經超額完成還拿下了歸和西陵峽。
但這對於蕭鞅是不夠的,在大將軍府內部,蕭鞅的人緣很好,出身名門,又是大將軍未來女婿,所以大家對他都很客氣。加上他本人的超強的交際能力,地位是不低的。並且人人跟他的關係看起來都不錯。
但他自己明白,他的這種地位和人際關係水分太大了。甚至沒有劉大紅來的紮實,就更不用說袁鳳舉這個未來連襟了。
因為兩人都是統轄軍隊的大將,這種底氣是旁的東西帶不來的,例如聲望,
才智,親厚關係.::
蕭家也是一鎮諸侯,其父擔任揚州刺史這樣的重鎮,但目前在大將軍府,揚州只是被看成是盟友,而不是自己人。
蕭鞅則是半個自己人,所以讓他要立下奇功,要確立自己未來在李氏集團之中的位置和地位。
至於袁鳳舉之所以同意蕭鞅的出兵的建議,還給他六千士卒,也是顧念兩人日後都是李氏的女婿,要不同意這件事好像顯得他袁某人小氣,見不得連襟蕭鞅立功。
這要是換個人請求,袁鳳舉大概率是直接否決的,但蕭鞅的身份就比較特殊,雖然說大將做決定要處事公允,但誰又能一點不考慮各種人情?
等到蕭鞅和沈重、董紹先離開之後,堂上只剩下了劉絳和袁鳳舉。兩人言語也就沒有太多忌諱。
「大紅,你覺得蕭郎此行,成敗幾何?』
「五五之數吧。」
袁鳳舉聞言也點了點頭,劉絳說的五五之數也是他的估算。蜀軍戰鬥力出人意料的差,特別是領兵的將領.::
「蕭郎雖然平日裡毫無倔傲之色,但身為世家子弟,骨子裡的心高氣傲是免不了的,此戰若能讓他真的拔下永安,也不知道對大局是福是禍。」
劉絳聞言笑道:「若是真能拿下永安,也就證明了蜀軍不足為慮,還有何福禍可言?若不是江陵之事未完,我現在都想請命伐蜀了..:」
袁鳳舉也笑了笑,「伐蜀之事還是算了吧,如今江東也是多事之秋,只希望能早日平定荊州,迴轉江淮。」
劉絳附和的點點頭,他也希望趕緊把這仗打完了得了,這都從年頭打到年尾馬上過年了。
自己在玄武湖旁邊的豪宅,剛入手啊,一共就也睡了幾晚,還有府上那好些個美人。
都等著他回去呢。
仗還打不完了。
軍議結束之後,蕭鞅精選了六千勇士和一隊俘虜跟他一起踏上征途,去博取奇功和富貴了。
劉大紅和袁鳳舉則依舊留在秭歸,等候蕭鞅的消息。同時也將這裡的情況上報給李如願知曉。
李如願在回信之中,也下達了指示,永安能拿下來最好,拿不下來,秭歸和西陵峽都可以放棄,底線就是守住夷陵。不能讓蜀軍長驅直入。
二十日後,已經是崇寧三年的正月了,消息終於傳回來,
蕭鞅率軍倍道兼行,用降兵詐開永安城門得手。之後力戰半日,奪城。
袁鳳舉和劉大紅看著戰報,也終於是鬆了口氣。雖然他們都沒有表態支持蕭去搶永安。
但這件事的結果來說還是好的,
「想不到蜀軍防備居然如此松...真是,沒想到啊沒想到。」
劉絳捧著戰報導:「如此,蕭伯賞算是立下奇功了,真不愧是有蕭郎之稱比之周公瑾,亦不多讓啊。」
人長得師,出身好,膽子大,打仗還這麼猛...真特麼讓人嫉妒。
袁鳳舉聞言也笑了笑,拍了拍劉絳的肩膀道:「大紅,須知此戰,你我才是主將。」
劉絳聞言也笑了笑,他聽明白了袁鳳舉的意思,蕭鞅奇襲得手,名聲的確響亮,但這仗真正的主將是袁鳳舉,劉絳副之,兩人的功績無論如何都埋沒不了。
並且就永安來說,對於目前的戰局不過是錦上添花。真正的大功還是在夷陵之戰破敵。
因為永安戰略意義十分重要,但要說這件事對於當下的影響有多大,實際上很有限。
因為當下最重要的,仍舊是江陵。所以袁劉兩人親自指揮的夷陵之戰,袁鳳舉督四軍破敵水師,劉絳督六軍破敵大營,並一路追擊,斬首萬餘,這對於江陵圍城的隊伍來說是解了燃眉之急。
孰輕孰重,旁的人不明白,李如願肯定懂。
不過這永安不是拿下來就完事了,還得頂得住蜀軍的反撲才算到手了。
於是在跟袁鳳舉在商議過後,劉絳率本部三千,又督黃磐、刁奇、梁岱三部支援永安城,抵禦蜀軍反撲。
永安拿下的戰報被立即送至公安大將軍行營,李如願在拿到這份戰報之後,
卻只是輕輕淺笑,然後隨手遞給夏侯曾和陶弘孝兩人。
「我這女婿倒是有些奇智,這江陵尚未到手,蜀中之門卻以洞開了.:
夏侯曾聞言笑道:「蕭郎果然是個會用兵的,恭喜大將軍啊。」
陶弘孝看完了戰報則是一言不發,他對此不感興趣,因為他現在的注意力都在江陵上。
李如願對這聲恭喜去好像完全免疫了,他在思索著此時永安這個重鎮,對於目前戰事的意義。
結論是,對於目前進行的江陵之戰,奪取永安這件事,沒有任何正面的意義。雖然很不想承認這點,但這就是事實。
甚至還要拖住一部分兵力去防守永安,他現在只寄希望於,劉絳和袁鳳舉能把敵人的反撲擋住,不要波及江陵戰場就可以。
而江陵的圍城戰,一直持續到轉過年崇寧三年的三月,在圍城的第四個月。
城內人心士氣完全失去了,自從皇后謝氏在正月死後,桓璋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心氣,整日沉迷酒色,置酒作樂。
城中人心浮動,終於有人決定拿他這個皇帝換取一場富貴。
正是此前被他委以重任,恩遇不絕的李懷慶。
李懷慶開城門向李如願投誠,並引兵直驅內城。江陵告破。
桓璋知道大勢已去縱火自焚,他自己收藏的幾萬卷書和他一起一併付之一炬。
火海之中,往事如同電影回返一樣在他的腦海之中閃過,最後他又想起了建郵少年時。
想起了父親昭武帝,以及兄長齊王桓琰最後的那些話,
一切都讓你說中了啊...桓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