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42章 百乘王朝滅亡

第142章 百乘王朝滅亡

2024-11-21 02:08:56 作者: 明巧
  接下來的時間裡,華軍仗著極為富裕的炮彈數量,每天都不間斷地向吠離陀城內傾瀉著炮火,仿佛要將這座城市徹底摧毀一般。

  飽和式炮擊的威力是巨大的,每一發炮彈的落下,都伴隨著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將堅固的城牆震得搖搖欲墜,更將城內軍民的心弦緊繃到了極致。

  那些曾經繁華的街道,如今卻變成了廢墟與瓦礫的堆積地;那些曾經歡聲笑語的家庭,如今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士兵和平民在炮擊中喪生,他們的生命如同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被無情的炮火所熄滅。

  更讓婆多羅尼國王感到頭疼的是,華軍的炮擊並不僅僅局限於白天。有時候,在深夜人靜之時,華軍也會突然發動炮擊,讓城內軍民措手不及。

  那震耳欲聾的炮聲,仿佛要將整個城市都撕裂一般,讓人們的神經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他們無法安心入睡,生怕在睡夢中就被炮火奪去生命。每一次炮擊過後,人們都會提心弔膽地等待著下一次炮擊的到來,仿佛這種等待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吠離陀城內的人口密度極高,四十萬大軍擁擠在這座城市中,使得躲避炮擊變得異常困難。無論是街道、房屋還是地下室,都成為了人們爭相躲避的避難所。

  即便如此,每天仍然有大量的軍民在炮擊中喪生。他們或是被炮彈直接擊中身亡,或是被炸毀的房屋建築壓死。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同事,如今卻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讓人心痛驚慌不已。

  對於百乘王朝的士兵們來說,這種每天看著戰友死於炮火之下的感覺無疑是最為痛苦的。每個人的精神都高度緊張,生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倒在炮火之下的犧牲品。

  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日子裡,吠離陀城內的每一寸空氣都仿佛凝固了,緊張與恐懼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每一個人的心靈。華軍那不分晝夜的飽和式炮擊,不僅摧毀了城市的物質面貌,更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的種子。夜不能寐,日不能安,這樣的生活狀態讓吠離陀城內的人們身心俱疲,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就在這危機四伏、人心惶惶的關鍵時刻,國王婆多羅尼的一位叔叔選擇了背叛。他聯絡了城中諸多對國王不滿的文臣武將,率領兩千多叛軍,利用夜色作為掩護,向吠離陀的東城門發起了攻擊,同時向城外的華軍發出信號,以求裡應外合,打通城門。

  當叛亂的信號伴隨著東城門的廝殺聲傳來時,張饒立刻意識到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迅速做出反應,一方面命令炮兵繼續對城內進行炮擊,以牽制和分散城內其他守軍的注意力,阻止敵方援軍;另一方面,他讓副司令李典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火速向東城門進發,與城內的叛亂者裡應外合,一舉攻破這座固若金湯的城門。

  炮聲隆隆,火光沖天,吠離陀的夜空被映照得如同白晝。在這樣的混亂與喧囂中,東城門的守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們不僅要面對來自城外的華軍,還要應對來自內部的突然叛變。內外夾擊之下,守軍的防線迅速崩潰,東城門失守。

  隨著華軍大部隊的湧入,吠離陀城內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軍士兵們一邊用天竺語高聲呼喊「投降不殺」,一邊迅速清理著那些仍試圖抵抗的天竺守軍。他們的動作迅速而高效,既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也透露出一種對勝利的渴望與自信。

  原本還試圖堅守陣地的守軍將士,在華軍那精準的步槍射擊和威力巨大的手榴彈爆炸聲中一個個倒下,那曾經堅固的防線如今變得千瘡百孔,士氣在這一刻徹底崩潰。

  許多早已心驚膽戰的守軍,紛紛丟下了手中的武器,選擇了投降,他們跪在地上,雙手抱頭,瑟瑟發抖,只求能在這場浩劫中保住一命。

  而那些仍試圖負隅頑抗的士兵,儘管他們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但在華軍那幾乎無人能敵的火力壓制下,他們的反抗顯得如此無力。步槍的子彈如同密雨般傾瀉而下,每一發都精準地奪走一條生命;手榴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將周圍的一切都化為廢墟。

  「兵敗如山倒」,這句話在此刻的百乘王朝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成千上萬的天竺士兵,在華軍的強大攻勢下,紛紛選擇了投降,他們不再有任何抵抗的意志,只希望能在這場災難中苟延殘喘。

  整個吠離陀城,仿佛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有那不絕於耳的槍聲、爆炸聲,以及士兵們的哀嚎聲,在訴說著這場戰爭的殘酷。

  國王婆多羅尼在得知親叔叔叛變的消息後,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氣。他踉蹌著跌坐在王位上,目光呆滯,臉色蒼白,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直最為信任的親人,竟然會在最關鍵的時刻背叛自己,背叛了整個百乘王朝。這份背叛,比任何敵人的攻擊都要來得更為致命,因為它直接擊碎了婆多羅尼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


  親叔叔的叛變不僅讓華軍得以輕鬆突破東城門,更讓婆多羅尼意識到,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已經徹底輸了。他明白,再繼續堅守下去,極有可能成為華軍的俘虜。這樣的結果,是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因此,在短暫的震驚與悲痛之後,婆多羅尼迅速振作起來,開始思考如何儘可能地減少損失,保存百乘王朝的最後一點血脈。他深知,此刻的吠離陀城已經淪為了華軍的囊中之物,想要奪回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於是,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著自己的家眷和數萬親信精兵,從北城門突圍而出,逃往山中打游擊。

  這個決定對於婆多羅尼來說,無疑是痛苦而又無奈的。他深知,一旦離開了這座自己親手建立並守護了多年的首都,就意味著要放棄這裡的一切,包括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士兵、那些無辜的百姓,以及那些承載著百乘王朝輝煌歷史的建築。然而,他也明白,這是目前唯一能夠保存百乘王朝火種的方法。

  在婆多羅尼的指揮下,數萬親信精兵迅速集結起來,踏上一條充滿未知與危險的逃亡之路。

  在夜色的掩護下,婆多羅尼帶著他的家眷和親信精兵,悄悄地打開了北城門,準備突圍而出。

  結果,命運似乎總愛在最不經意的時刻,給予人最沉重的打擊。婆多羅尼本以為能夠在親信部隊的保護下逃往山中繼續抵抗,結果沒想到他的親兵衛隊中竟然也潛藏著貪婪與背叛的陰影。

  當婆多羅尼國王帶著家眷和親信精兵,通過北面護城河,正準備下令毀掉吊橋,以斷絕追兵之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措手不及。數十名原本應該忠誠於他的親信侍衛,突然間如同惡鬼般暴起,他們揮舞著鋒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砍向了婆多羅尼身邊的衛兵,鮮血瞬間染紅了這片土地。

  而婆多羅尼國王,這位昔日的王者,此刻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驚訝得毫無反應。

  記住我們101看書網

  當冰冷的刀鋒架在他的脖子上,婆多羅尼國王的心中充滿了震驚與憤怒。他無法理解,為何自己一直視為心腹的侍衛,會在這一刻背叛他。他怒吼著,對這幾十個叛徒破口大罵,試圖用言語喚醒他們的良知。

  然而,一切都已無法挽回。那些侍衛的眼神中,只有冷漠與貪婪,他們早已將忠誠與誓言拋諸腦後,只想著如何能夠在這場戰爭中撈取更多的好處。陣前反水,活捉國王,獻給華軍,絕對是大功一件。

  隨著婆多羅尼國王的被俘,剩下的親兵衛隊也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們看著曾經的國王被綁縛著帶回城中,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他們深知,百乘王朝的敗局已定,無論他們如何掙扎,都無法改變這個殘酷的事實。與其跟著婆多羅尼逃往山中,過著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日子,還不如現在投降,或許還能保住一條性命。

  於是,在婆多羅尼國王被俘的那一刻,百乘王朝的最後一絲抵抗也徹底瓦解。華軍在內應的幫助下,裡應外合,輕鬆地攻下了這座曾經固若金湯的吠離陀城,俘虜了包括婆多羅尼國王在內的三十餘萬人,徹底征服了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

  最終,婆多羅尼與他的親信們被押解至華朝大軍設立的臨時公審台前。四周,是密密麻麻的華軍士兵與圍觀的天竺民眾,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壓抑而凝重的氛圍。公審台上,華朝的高級將領與法官端坐其上,準備公審婆多羅尼等人。

  婆多羅尼此刻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嚴與風采,他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眼中閃爍著不屈與哀傷的光芒。他知道,自己與親信們的命運已經註定,但他們依然挺直腰板,以一種近乎悲壯的姿態,面對著即將到來的審判。

  公審的過程簡短而直接,華朝的法官宣讀了婆多羅尼等人被指控的諸多罪行。雖然婆多羅尼並不認為自己有罪,但在好幾個文武大臣的揭發下,這些辯解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當法官宣布最終判決的那一刻,婆多羅尼與親信們的眼中閃過一絲落寞。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為百乘王朝、為自由與尊嚴所付出的最後代價。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們被逐一押赴刑場,以一種悲壯而莊嚴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婆多羅尼的處死,標誌著百乘王朝最後的抵抗力量被徹底瓦解。那些曾經誓死效忠於他的士兵與臣民,在目睹了這一慘痛場景後,心中的鬥志與希望也隨之熄滅。他們意識到,與華朝大軍的對抗已經毫無意義,繼續抵抗只會帶來更多的犧牲與痛苦。

  於是,剩餘的天竺民眾與士兵,紛紛選擇了臣服於華朝大軍的統治之下。他們放下了武器,接受了華朝的管轄與治理,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心中依然懷念著曾經的王國與自由,但在現實的壓力下,他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至此,天竺中部、南部、東西海岸大定,如今只剩北方恆河流域的身毒王朝、摩揭陀國、古寧陀王國等五十萬聯軍,準備迎接呂布率領的華朝西部軍區部隊的進攻。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