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30章 出兵大月氏

第130章 出兵大月氏

2024-11-20 16:17:06 作者: 明巧
  有無線電報這一現代通訊工具的廣泛應用,信息的傳遞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華朝中樞能夠迅速掌握邊疆動態,及時作出決策。

  經過數月的精心治理,西羌高原這片曾經蠻荒的土地,終於逐漸恢復了安寧。大股的叛軍已被徹底剿滅,只剩下零星的小股勢力躲藏在山川險地苟延殘喘,也只需通過持續的、細緻的治理工作,便可逐一清除。

  在這場地方吏治勝利的背後,華朝所推行的土改政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一項真正的降維打擊,它不僅解放了無數被束縛人身自由的奴隸,讓他們看到了自由的曙光,更讓廣大的老百姓感受到了華朝的溫暖與希望。

  土改政策的深入實施,使得華朝在民間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無數百姓心向華朝,願意為成為華夏民族的一份子。與此同時,華朝還巧妙地結合了自治政策,既保證了中央的權威,又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從而使得西羌、西域等地的吏治得以理順,社會秩序井然。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間便來到了太平廿四年(217年)。這一年,華朝的內閣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

  內閣首輔賈詡與內閣大臣程昱因年齡太大相繼退休,陳宮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資歷升任為內閣首輔,成為內閣新掌門人。而趙雲、荀彧則升任為內閣次輔,他們與陳宮一起,構成了內閣的核心決策層。黃忠、戲志才、荀攸、陳群等人也憑藉各自的功績和能力,成為了內閣大臣,共同為華朝的繁榮穩定貢獻智慧與力量。內閣依然保持著七個名額的精簡配置,但每一個成員都是精挑細選,才華橫溢。

  隨著內閣成員的更新疊代,華朝的軍事領導層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黃忠卸任兵部部長一職,這一重任落在了張遼的肩上。張遼以其過人的武藝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了華朝兵部的新部長。

  而高順則接任了洛陽軍區司令的職務,他將以鐵腕手段維護華朝心臟地帶的安全,北方軍區司令的職位則由樂進擔任。

  除此之外,諸葛亮、龐統、郭嘉、楊修、司馬懿等新生代中堅力量經過多年培養,也已走上高位,時刻準備著肩挑重任。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朝又經過了一年的精心訓練和籌備,終於迎來了太平廿五年(218年)三月的出征時刻。這一次,華朝多路大軍齊頭並進,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對外擴張行動。

  首先,北方軍區司令樂進坐鎮朔州龍城,穩穩地鎮守著華朝的北疆。他不僅要確保北方和西域的安全,還要讓丁零、堅昆、康居、帕提亞(安息帝國)等周邊國家不敢輕舉妄動,為華朝的對外戰爭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其次,西部軍區則由呂布親自掛帥,再次出征。他率領著精銳之師,離開大宛,踏上了征服大月氏(貴霜帝國)的征途。呂布大軍只有拿下大月氏後,才能繼續征伐天竺諸國。

  最後,最為壯觀的,莫過於海軍總司令周瑜親自率領的黃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出征的場景。

  這三支艦隊加上無數大型商船、運兵船,帶著東部軍區、南方軍區數萬精銳大軍,如同三條巨龍,穿越波濤洶湧的大海,南下穿過馬六甲海峽,直指天竺。

  這次戰略目標的核心,就是拿下天竺,使華朝直接統轄的人口突破1億大關,從而為張循的系統外掛帶來前所未有的升級。

  為了這個目標,華朝甚至暫時擱置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計劃,選擇繞過東南亞諸國,直取天竺。這樣的決策,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智慧。

  而其他國家,由於缺乏華朝那樣先進的無線電報等通訊工具,信息傳遞嚴重滯後。他們根本無法想像,華朝竟然會做出如此大膽且出其不意的戰略選擇。

  因此,當天竺人還沉浸在懵懂無知之中,根本不知道華朝海軍和東部、南部軍區已經傾巢而出,向南亞大陸鋪天蓋地襲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最好的防禦機會。

  即使是最先與華朝接戰的大月氏,也未能窺見華朝真正的戰略意圖。他們只以為華朝是為了報復之前平定大宛時大月氏派兵相助大宛的一箭之仇,而並非意識到華朝對這片土地的渴望與野心。

  大月氏,橫跨了後世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區域,甚至延伸至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戰略意義之深遠,不言而喻。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月氏人曾是河西走廊與西域遊牧民族中的一員,面對強大的匈奴、烏孫以及漢朝,他們或許曾有過力不從心的時刻,但當他們遷徙至中亞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時,仿佛脫胎換骨,迅速崛起,建立了威震一方的貴霜帝國,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當之無愧的主人。


  而那些曾經的土著民族,也在這股不可阻擋的力量面前,淪為了大月氏人的奴隸。

  在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紐帶上,商人們往來穿梭,他們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興衰更迭,而在他們的眼中,當今世界最強帝國非華朝莫屬。華朝的繁榮與強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絲綢之路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華朝之後,第二梯隊的強國中,大月氏(貴霜帝國)、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並駕齊驅,各自在世界的舞台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大月氏擁有1000多萬人口,軍隊規模超過50萬,其實力之雄厚,足以讓任何對手都不敢小覷。然而,大月氏人並非中亞的原住民,他們源自華朝的河西走廊,是羌族人的一支。

  因此,大月氏人的統治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他們並非本土民族,當地土著對於大月氏人的管轄始終心存不滿。為了維護統治,大月氏人不得不將大量的兵力分散到各地關隘和主要城市,以鎮壓土著的反抗,並防範來自康居、帕提亞、天竺等國的威脅。這樣一來,能夠用於對抗華朝的主力部隊就顯得捉襟見肘,總數不到30萬人。

  儘管大月氏人對於華朝的威脅早有警覺,不僅在邊境部署了重兵,還特意加固了城牆,以應對華朝那令人聞風喪膽的步槍大炮。

  然而,當華朝西部軍區的呂布大軍發起進攻時,大月氏人的防線還是顯得如此脆弱。第一座關隘在華軍的猛攻下,連一天都未能堅守,最終淪為了華軍的囊中之物。大月氏人丟盔棄甲,傷亡兩萬餘人,余者狼狽而逃。

  在華軍那無堅不摧的步槍、大炮面前,這個時代的任何敵軍都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對於華軍而言,打仗並不是最困難的,唯困難的反而是長途行軍,翻山過河。

  大月氏人對華軍設置的第一道天險,便是中亞第一大河——噴赤河。這條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的河流,途經後世那條著名的瓦罕走廊,最終流向鹹海,成為了大月氏境內的一條生命之河。

  大月氏人邊境防線被突破後,一路南逃,很快就跨過了噴赤河這道天塹。為了阻止華軍的追擊,他們果斷地將渡河所需的渡船全部燒毀,一點兒機會都不給華軍留。

  面對這樣的困境,呂布只能一邊組織兵力偵查適合渡河的地點,一邊著手造船,為渡河作戰做著充分的準備。

  大月氏人也在河對岸日夜巡邏,嚴陣以待,準備在阻擊華軍渡河的戰鬥中利用盾牌來減少步槍大炮的威脅,同時用弓箭對半渡的華軍進行致命打擊。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呂布表面上在造船渡河,實際上卻分兵派出了數千名善泳的精兵,悄悄急行軍繞到了上百公里外的上游。這些精兵用防水物資包裹步槍,在夜色的掩護下游過了河,再晝伏夜行趕到了渡河地點,對駐守港口的大月氏軍隊發動了突如其來的襲擊。

  這場襲擊如同晴天霹靂,讓守河的大月氏軍隊措手不及。他們在華軍的猛攻下損失慘重,儘管拼盡全力想要圍剿渡河突襲的華軍部隊,但無奈武器差距太大,始終無法攻破華軍的防線。

  而北岸的華軍主力則趁此機會,發動了渡河作戰。在強大的步槍、火炮火力壓制下,大月氏人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力量進行反擊。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華軍第一批主力部隊被渡船擺渡了過來,登上了南岸。

  這一刻,大月氏人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無力。他們拼死反攻,但最後卻只能再次丟下幾萬具屍體後倉惶撤退,退往了大月氏的首都——位於興都庫什山脈中的巴格拉姆城。

  這座堅固的城堡曾是他們心中的驕傲與依靠,但如今卻成了他們最後的避難所。

  但,大月氏人真的能憑巴格拉姆城守住嗎?

  沒人有信心。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