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29章 平定青藏高原

第129章 平定青藏高原

2024-11-20 16:16:51 作者: 明巧
  平定了西域後,那遙遠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在華朝的版圖上愈發顯得突兀。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諸多羌族部落的家園,它們如同星辰般散落在高原之上,各自為政,卻又共同編織著屬於這片土地的傳奇。

  然而,這個時代的人們或許已習慣了這種分割,畢竟,之前羌族各部從未歸於中原王朝統治過。

  太偏僻,太難管理了。

  但對於來自後世的張循而言,這份遺憾如同利劍般刺痛著他的心。他深知,只有真正將青藏高原納入華朝的懷抱,才能讓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共享華朝的繁榮與昌盛,才能讓華夏民族的版圖更加完整,更加輝煌。

  於是,在太平廿三年(216年)二月十五日這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裡,皇帝張循再次下達了一道類似當初對待西域一樣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張循,華朝之開國君主,承天地之厚德,循古今之正道,一統中原,奠定太平之基。自登基以來,朕夙興夜寐,勤勉不息,旨在安邦定國,使百姓安居樂業,四海之內皆享太平之福。今朕之華朝,平定西域,萬邦來朝,海內一統,唯余高原之上,西羌諸部,尚未歸附,此實乃朕心之所系,亦乃華朝之未竟之業。」

  「朕聞唐旄國和白馬羌、大牂羌、氂牛羌、唐旄、發羌等部落,世代居住於高原之上,民風淳樸,勇士善戰,皆天地之驕子,為高原之魂。然因山川阻隔,信息閉塞,致使華朝與羌族諸部雖有嚮往之心,卻未能深入交流,此實乃雙方之憾也。朕每念及此,心中便湧起無限感慨,願能早日與羌族諸部攜手,共築和平之道,共享太平之福。」

  「古語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朕特遣使臣,攜帶朕之滿腔誠意,遠赴高原,欲與羌族諸部共商大計,共謀和平之道。朕深知,羌族諸部亦有向化之心,願與華朝共謀發展,共享繁榮。故朕在此公開誠邀,望羌族諸部首領能順應天命,洞察時勢,率部歸附,共築華朝之盛世。朕承諾,羌族諸部歸附後,將保持其原有之習俗與文化,尊重其傳統,不強行改變;將賜予肥沃之土地,以安其居,使其子孫後代得以繁衍生息;將設立專門之機構,以護其權益,確保其部落之利益不受侵害;將選拔羌族之英才,共參朝政,同享榮華,使其才華得以施展,為華朝之繁榮貢獻力量。」

  「朕亦深知,太平盛世非一日之功,需雙方共同努力,攜手並進。故朕願與羌族諸部以誠相待,以信為本,共克時艱,共創未來。朕相信,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定能共同書寫華朝與羌族諸部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望羌族諸部首領能洞察朕心,順應天命,率部歸附。則朕之華朝將如日中天,光照四方;羌族諸部亦將共享太平之福,世代安康。此非朕一人之願,亦是華朝與羌族諸部共同之期盼。」

  

  「朕知此事非易,然朕心堅定,願以最大之誠意與努力,推動此事之成。望羌族諸部首領能明察秋毫,順應時勢,共同開創華朝與羌族諸部和平共處、共同繁榮之新紀元。」

  「此詔既出,天地共鑒。願羌族諸部早日歸附,共築華朝之輝煌!願華朝與羌族諸部攜手並進,共創美好未來!」

  「太平廿三年(216年)二月十五日,華朝皇帝張循,詔告天下。」

  隨著華朝特使帶著這份聖旨踏入西羌高原各部,一股洶湧澎湃的統一之勢向西羌各部首領壓了過來。

  因燒當羌之前已主動歸附並獲得了諸多善待政策,這次華朝派人入羌,燒當羌的首領們深感榮幸與自豪。他們不僅派出了經驗豐富的嚮導和說客為華朝特使引路,還積極協助特使說服高原上的其他羌族部落。

  在他們的幫助下,華朝特使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羌族部落的實際情況與心理需求,為和平談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華朝交界的白馬羌、大牂羌、氂牛羌諸部,多年來與華朝之間的商貿交往從未斷絕。他們親眼見證了華朝天翻地覆的變化和日益富裕的生活,心中不禁對華朝產生了深深的嚮往。

  儘管部落首領們有些擔心歸附後會失去原有的特權和地位,但部下們歸附華朝的呼聲卻越來越高。如今,華朝皇帝又下達了如此誠摯的聖旨誠邀歸附,這使得他們更加難以抗拒歸附的誘惑。

  在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這幾個羌族部落終於無奈地選擇了歸附,成為了華朝的一部分。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華朝與羌族諸部的融合之路就此一帆風順。在未來的日子裡,雙方還需要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才能真正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目標。

  但無論如何,白馬羌諸部的歸附,都標誌著華朝與羌族諸部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新篇章已經開啟。


  不過,當華朝的旗幟在高原的大部地盤上高高飄揚,邏些(拉薩)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作為唐旄國的國都,卻並未輕易臣服。

  國王達雲甲,這位擁有著高原兒女堅韌與驕傲的君主,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抗爭。他覺得,他的唐旄國地處高原之巔,這裡空氣稀薄,環境惡劣,對於外來者而言,高原反應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或許,華朝人可能都不知道高原反應的厲害。

  於是,達雲甲憑藉著這份地理上的優勢,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華朝皇帝的招降。

  他的回覆,既顯得禮貌而又不失堅決:「唐旄一向自給自足,與世無爭。我們不願得罪強大的華朝,但同樣,我們也不願歸附於任何勢力之下。我們渴望與華朝和平相處,互通商貿,共享繁榮。請華朝皇帝理解我們的立場,尊重我們的選擇。」

  與此同時,與唐旄毗鄰的發羌部落,首領山獒義也表達了與達雲甲相同的意願。他同樣不願放棄自己作為首領的特權,不願讓自己的部落成為他人附庸。他決心與唐旄並肩作戰,互為犄角,共同抵禦華朝的入侵。

  然而,張循卻並未因他們的拒絕而放棄統一青藏高原的信念。他深知,要真正實現華朝的四海一統,就必須將這些高原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

  於是,他立即從洛陽軍區調集了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往涼州,挺進高原,征討唐旄和發羌。

  但在出征之前,張循也展現出了他作為一位明君的細心與周到。來自後世的他,深知高原反應的厲害,因此特別囑咐領軍將領張遼:「若有士兵出現高原反應,切不可強行硬撐。一旦發現有士兵出現不適,應立即讓他們停下休息,切勿繼續前行。只有能承受高原反應的士兵,才能繼續去邏些征討唐旄和發羌。」

  同時,他還命令工部利用華朝已有的化學知識,緊急製造了一批氧氣瓶,以備急救之用。

  就這樣,華軍的三萬大軍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終於抵達了唐旄國的國都邏些城下。然而,此時的軍隊已經因為高原的惡劣環境和長途跋涉而損失慘重,原本的三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人。

  當然,剩下的哪些人並不是死了。而是因為各種原因,半路撤回去了,華朝並不會不顧士兵生死,強行讓他們繼續去征討唐旄和發羌。

  但即便到達邏些的軍隊不足一萬人,這些勇士們依然士氣高昂,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華朝的榮耀與使命,必須戰勝一切困難,征服唐旄國。

  達雲甲和山獒義怎麼也沒想到,華朝竟然會真的派兵不遠萬里跑到這地廣人稀的高原上來征討他們。

  不過,他們也沒慌。他們認為,憑藉著高原氣候和自己的五萬多兵力,足以守住邏些城,抵禦華軍的進攻。然而,他們卻低估了華軍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

  華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的火炮、步槍等先進武器卻讓他們擁有了強大的火力優勢。

  僅僅一次進攻,華軍就憑藉著這些先進的武器,嚇破了守軍士卒的膽子,輕而易舉地攻破了邏些城的防線,攻進城中,活捉了達雲甲和山獒義。這場戰鬥的勝利,不僅彰顯了華軍的強大實力,也徹底粉碎了唐旄和發羌的抵抗意志。

  達雲甲和山獒義不出意料地被公審處死,無數唐旄和發羌農奴、百姓恢復自由,分得土地、房子、牲畜,過上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的自由生活。

  順利平定高原西羌諸部後,張循立即下令設立西羌州,並任命田豐為州長。在西羌州下,又設立了唐旄、發羌、吐蕃、氂牛羌、大牂羌、白馬羌、燒當羌等諸郡,以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和管理。

  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鞏固了華朝在高原地區的統治地位,也為華朝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太平廿三年(216年)八月初一,華朝建國已經23年。

  此時的華朝,已經擁有了司隸、益州、荊州、交州、揚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冀州、并州、幽州、雪州、朔州、西域、涼州、西羌等17個州,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萬平方公里。

  這個成就,不僅讓華朝的百姓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也讓張循實現了他心目中的一個隱藏目標。

  然而,張循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深知,華朝的征途還遠遠沒有結束。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消化好西域、西羌兩州,進一步鞏固華朝的統治地位。

  同時,他還要著手準備從陸海兩路攻打大月氏、天竺等地區,以擴大華朝的版圖,增加下轄人口。

  天竺,這個位於南亞的古老國度,雖然現在已經分裂成了許多國家,互相攻伐,但其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優渥,人口眾多。據已有的情報估計,天竺諸國的人口加起來得有5000萬人左右。這樣一個龐大而富庶的地區,對於張循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他深知,只要能夠攻打下天竺諸國,不僅華朝的版圖將得到極大的擴展,而且他還將有機會獲得系統提問距離的飛躍。這意味著,無論是清理國內的地方吏治,還是出征統一全球,他都將得到更大的好處和更多的支持。

  因此,張循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天竺諸國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實現系統升級和實力的飛躍。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