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蕭妍約了月璃幾次,月璃都沒有去,她心裡那點小九九,月璃是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前車之鑑,蕭妍不敢再上門,每日都琢磨著,怎樣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了月璃。
很快,機會就來了。
月底會有番國使臣前來,如今宮中柔貴妃管事,少不得要擺上宴席,柔貴妃邀請了京中各府的公子小姐們,月璃作為侯府嫡女,也在邀請之列。
月璃看了帖子,放在一旁,前世,也有這一場會使宴。
宴席上來使拿出一個九連環,難倒了眾人,月璃卻是見過的,自然也會解,只是當時她作為未來的太子妃,已經受了許多的非議和白眼,不願再出風頭,便把方法告訴了蔣韻兒,為此,蔣韻兒被皇帝大加讚賞,一出手就是一個郡主之位。
後來月璃才知道,蔣韻兒拿著這個因為她得到的郡主,在背後無限抹黑她。
導致那些小姐們雖面上敬她,但背地裡,對她都是防洪水猛獸一般。
這一世,拿了我的都要給我還回來。
月璃輕輕地摘下頭頂的一片黃葉,秋天了呢,是收穫的季節,四季輪迴,是讓人嚮往的景致。
月璃心中微動,重生以來,她對大自然的變化尤其敏感,從前以為是自己重活一世,性子淡然些,但是如今……月璃垂下眼,喃喃,「是你的想法對不對?」
風聲吹得樹葉嘩嘩作響,沒有人回答她。
「罷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情。」月璃自嘲一聲,抬頭看了看天空。
突然發現,天空大地都是如此親切。
外頭,林山來報。
「程二小姐在查畢家求娶的事情。」
月璃坐於亭中的椅子上,輕笑,「很警覺了,倒是比我預想的還要早。」
月璃早有防備,做事謹慎又隱秘,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程雨瀅能想到從畢家入手,算是很討巧了。
只是,月璃占了先機。
「查出了什麼?」
「無。程二小姐讓人挖了畢家的底,沒有走明路,畢家如今就是一個紙殼子,一點就著,毫無自保能力。若那些人發難,畢家幾乎沒有活路。」
畢家差不多二十年前,家底就完全掏空了,名下的莊子也全部折賣了,可能那時候覺得以後還能有能力買回來,便沒有賣給大戶人家,一是不好聽,二是以後贖回很難。
便賣給了莊戶,這些老百姓無根無基,以後想買回來,沒什麼難度。
那些莊戶做了一輩子佃農,又是熟悉的土地,如今有機會做自己的地的主,自然是砸鍋賣鐵東拼西湊地買下田地。
後來,過了幾年,地里收成好,大家又經營得當,都富了起來,請了許多長工,自己只管事,有錢有閒,好不愜意。
但是畢家眼紅了,說什麼也要收上去,眼看就要到收成了,佃戶自然不肯。
而且這些年,他們精心打理,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成本。那時候畢家出賣,也沒有說可以收上去。
他們是白紙黑字,一手交錢一手交地的協商好的。
如今說收就收,當然不可能。
辦這件事的,便是畢夫人,商人逐利很正常,但是不講誠信,強買強賣就很可恥了。
畢家不知找了什麼門路,愣是把莊子收了上來,斷了人家的生路,鬧得是沸沸揚揚,聽說還鬧出了人命。
天子腳下,出現這種事,百姓必然是要上報京兆尹的。
不過當時正趕上先皇去世,新皇即位,各處混亂的階段,畢家靠著最後一點人情,這事便不了了之了。
「這畢家,可真是礙了程雨瀅的眼了。」
畢家的存在,對程雨瀅來說是恥辱。
外人都知她是畢家的准孫媳婦,若她真的死了也就罷了,可是她沒有,她還活著。
程雨瀅如此傲氣的一個人,那一輩子,也就為平王低過頭,從前她還可以當畢家不存在,可是現在不行。
畢家爆出那樣的事,她「死了」名聲受連累不說,活著的她心裡可是膈應得慌。
「她已經動手了麼?」
「是的。」
「平王知道嗎?」
「平王不知道。」
月璃挑眉,笑得意味深長:看來,程雨瀅對平王的感情,很有自信。
當初月璃讓畢家送錦囊給平王,平王賞了不少東西,還罩了他們許久。
知道內情的只有平王身邊的謀士,而對外的說法,是畢家送上了一些老玩意兒,隔日平王便把那些玩意兒送進了宮。
宮裡的貴人很高興,才有的這一出。
掩人耳目,粉飾太平。
自然,程雨瀅也認可了這種說法。在她認為,畢家對於平王,就是阿貓阿狗一樣,平王無事逗趣而已。
若是…程雨瀅跳出來看,一定能發現其中的不合常理,比如平王賞東西也就罷了,沒必要還罩著畢家。
可是她當局者迷,她對畢家的偏見是鄙視又厭惡,她對平王的偏見是她心悅他,導致她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錯誤的事情。
程雨瀅不知道畢家對平王意味著什麼。
更別說今後,還有西涼要畢家的那幅畫。
前世,沒有錦囊事件,畢家和平王沒有任何交集,後來畢家爆出了醜事之後,鬧了好一陣風波,但雞毛蒜皮還算勉強能維持下去。
如今,就不同了。
過了幾日,京城討伐畢家的聲音越來越大,往大里說,畢家也不算犯事,最多就是道德過不去,名聲不好聽。往小里說,京城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畢家的家風,真是讓人膈應得很。
畢家為避風頭,收拾了家當,這一日一大清早城門剛開,便出了城,準備去自家莊子上住些時日,等過段時間看看再說。
莊子在京郊三十里外,等人到時,已經日落西山。
當日夜裡,莊子裡起了大火,燒了整整一夜,畢家上下幾十口人,無一生還。
下人房未受波及,下人們說是趕路太累,沒有及時發現,等發現時,火勢已經不可控制。
據說是莊子年久失修,主院有人打翻了油燈。
消息傳到京城時,又是一陣譁然。
這畢家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出比一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