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
隨著一聲亮的傳報聲,太極殿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拜占庭使臣們緩緩步入太極殿,他們身著華麗的異域服飾,服飾的材質極為考究,絲綢與錦緞交織,上面繡著精美絕倫的圖案,金線銀線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公主狄奧多西的服飾上,鑲嵌著的璀璨寶石,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色彩為首的使臣阿歷克斯,身材高大,面容堅毅,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大唐的敬畏,又有作為使者的自豪。
粟特人納倫德也跟看來了,他神情激動,渾身都有些顫抖。
對於粟特人來說,能夠面見大唐皇帝陛下,這可是莫大的榮耀跟談資。
大多數粟特人都是靠販賣大唐的茶葉,瓷器,絲綢等貨物發家。
對大唐的繁榮昌盛,粟特人比大唐人還要了解。
因此對於大多數粟特人來說,加入成為大唐的一員,是莫大的榮耀。
取一名漢人為妻,晚年能在長安養老,是他們畢生的心愿。
這也是納倫德為什麼願意資助和幫助拜占庭使團,跋涉兩萬多里路程來到長安的原因了。
如果大唐能跟拜占庭談成軍事聯盟,那麼他作為兩大帝國之間的見證跟橋樑,獲取到的榮耀跟利益,簡直無法想像。
阿歷克斯並不懂得漢語,雖然他在路上一直向納倫德討教,學習。
但對於漢字漢語的複雜跟艱難,又豈是這麼容易學會的。
這次能跟著上朝,納倫德的主要作用是充當翻譯。
阿歷克斯上前,撫胸鞠躬行禮。
拜占庭並非是大唐的附屬國,使團代表帝國在外的顏面,所以他們不用行跪禮。
阿歷克斯斤上前黃開
口道:「Aαπεαoαoαμεy Tαy
kouvaoTεiaS。
大唐的專業翻譯官聽完後,朗聲道:「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們是從遙遠的西方,來到這片遙遠的東方之國。」
「我們聽說了大唐帝國的強盛,繁榮,文明,昌盛,大唐的皇帝陛下聖明仁德,威加四海。」
「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穿越茫茫沙漠,翻過險峻高山,渡過浩渺海洋,
只為一睹大唐風采,獻上我國之敬意與禮物。」
「祝願大唐與羅馬友誼長存,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很顯然,翻譯官進行翻譯的時候,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添加和修改的。
不過在羅馬語中,加上大量的敬詞也是很尋常的事情。
李承乾前世自然是學過英語的,然而羅馬語可不是英語,而是希臘語。
希臘語起源於印歐語系中的希臘語族,有著悠久而複雜的發展歷程,
拜占庭時期,希臘語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官方語言。
李承乾學的英語在如今這個時代什麼都不是,跟任何語言都沒有交際。
隨後,阿歷克斯身後的侍從們,獻上他們帶來的禮物。
數量很少,只有四種。
畢竟這麼遙遠的路程,無法攜帶數量太多的禮物。
阿歷克斯進行介紹,翻譯官翻譯。
第一個侍從手裡捧著的是一塊赤色玻璃,周身赤紅,手感圓滑,在日光下光華四溢。
「在羅馬的傳說中,它被稱為「波塞冬之血」。
「傳說大西州的居民變得邪惡、發動戰爭,海神波塞冬將大西州沉入海底後,心疼得吐出了一口血,便形成了赤玻璃。」
第二個侍從手裡捧著的是綠色的金晶,通體翠綠,寒氣逼人,硬比金剛「此物被稱為「大西州之殤」,傳說大西州的人背叛了人間的美好,變得心如鐵石,即使毀滅也不知悔改,而綠金晶就代表著大西州人的心性。」
「後來,當赤玻璃的紅色液體流到綠金晶下面後,綠金晶吸收了紅色液體,變軟且飄出香氣。」
第三個侍從手裡捧著的是羅馬式玻璃製品,拜占庭帝國的玻璃工藝較為發達,玻璃製品是其特色產品之一。
第四個侍從則是捧著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種稀有的寶石,被稱為金精。
李承乾很是好奇的看著,舊唐書里,就有對於這次拜占庭,東羅馬帝國進獻寶物的記載。
這也算是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了。
旁邊的史官,已經是在奮筆疾書,把正在發生的場景進行記錄,用作於後世流傳。
朝廷群臣,亦是目露驚嘆之色。
拜占庭使團獻出的寶物,顯然每個都是價值連城。
李世民很高興,也很滿意,道:「爾等遠涉萬里,攜此等寶物而來,足見羅馬之國對大唐之尊崇與誠意。」
「朕觀之,此等寶物,皆非凡品,每一件皆蘊含著異域之風情與匠心。」
「朕深感欣慰,亦頗為喜愛。羅馬國此舉,實乃友邦之典範。朕願大唐與羅馬,自此攜手共進,友好往來,共同推動繁榮昌盛,為天下萬民謀福祉。」
群臣作揖朗聲道:「陛下聖明。」
阿歷克斯此時看了一眼狄奧多西。
狄奧多西輕輕點頭。
現在正是他們提請求的好時候。
阿歷克斯再次朗聲開口說了一段話。
翻譯官:「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們這次前來,除了表達我國對對大唐的敬意與友好之外,還有一事相求。
?
李世民很是高興的時候,道:「但說無妨。」
得到准許後,阿歷克斯顯然很興奮,感覺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
翻譯官:「稟告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在西方之地,有大食之國,其勢力日益強大,其民眾爭強好勝,他們野心勃勃,四處征戰,毫無誠信仁義可言。」
「他們的軍隊就像是蝗蟲過境,所到之處,燒殺搶劫,使得民眾苦不堪言。」
「他們曾與我國簽訂和平之約,然轉眼間就撕毀條約,發兵來犯。
「他們的統治者貪婪殘暴,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斷擴張領土,不顧民眾死活。」
「如此邪惡之國,若不加以遏制,必將給天下帶來無盡的災難。」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寂靜,李世民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群臣也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使臣的話語。
大食國就是阿拉伯帝國。
此時大唐邊關西域,與阿拉伯帝國毗鄰,對於阿拉伯帝國的了解還算不少。
隋大業六年,穆罕默德開始傳教,在麥加建成了歷史上第一個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帝國的完全統一,是發生在貞觀六年。
統一建國之後,阿拉伯帝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使團抵達大唐長安,帶來了大量的禮品,進獻李世民。
畢竟在貞觀四年,李世民滅東突厥後,已經共尊為天可汗,威名在中亞地區依舊有很大的影響。
阿拉伯帝國自然是不想招惹大唐,而且因為大唐的繁華,在商業市場上,對大唐有很大程度的依賴。
從貞觀六年到如今,阿拉伯帝國的使團來得非常頻繁,十年就有三十七次之多,交往非常密切,在古代外交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就是現在,鴻臚寺安排的外國使團居住地,還有阿拉伯帝國的使團在。
阿拉伯商人在大唐更是數量繁多,香料、犀牙、珍珠、龍腦、乳香等名貴特產,受到唐朝皇宮和勛貴的歡迎。
李世民沉默不語,群臣自然就明白了狀況。
褚遂良首先上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出兵大食。」
『我大唐與大食雖相隔甚遠,但近年來一直互通有無,貿易往來頻繁。
彼處的奇珍異寶不斷流入我大唐,我大唐的絲綢、瓷器等也深受大食人喜愛。」
「兩國關係正處於友好之態,貿然出兵,恐壞了這難得的和平局面。」
「且那大食,遠隔萬里,路途艱險,我大唐將士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戰力必受影響。」
「異域之地,氣候惡劣,地形複雜,我軍恐難以適應。」
有了褚遂良的開頭,其他群臣也紛紛上諫。
訴說不可答應拜占庭,出兵大食的理由。
畢竟現在大唐跟大食的關係還算不錯,大食對大唐也一直比較恭敬,雙方之間因為距離遙遠,路途艱難,也沒有直接的矛盾。
當然,最主要的是,不管是在李世民還是群臣看來,就算是大食打贏了羅馬。
也影響不到大唐的利益。
如果大食出兵大唐,大唐以逸待勞,根本不用懼怕,輕鬆就能戰勝。
朝廷之上,反對出兵是為主流,沒有人願意為拜占庭使臣說話。
再加上,今年大唐出兵高麗,同時開闢兩邊戰場,對大唐的壓力很大。
納倫德此時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
他把群臣上奏的話,翻譯給阿歷克斯聽。
「阿歷克斯長官,看來你的請求,是要破滅了,所有的大唐官員都在反對出兵阿拉伯。」
「而且大唐皇帝陛下,顯然也不怎麼想出兵的。」
「大唐跟阿拉伯帝國的關係不錯。」
阿歷克斯跟狄奧多西頓時感覺非常的絕望。
他們的使命,真的不能達成嗎。
就在這時,李承乾開口了。
「孤倒是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太子開口,群臣安靜下來。
李世民問道:「太子對此,有何看法。」
李承乾道:「大食國建國於貞觀六年,可謂是朝陽之國,孤從往來的商人中,聽到不少關於大食國的情況。」
「貞觀六年,大食國的創立者穆罕默德去世後,阿布·伯克爾平定大食,完成統一。」
「貞觀八年,阿布·伯克爾去世,歐麥爾上位,他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四處征戰,擴大大食國的疆域。」
「據孤所得到的消息,在歐麥爾的帶領下,大食國攻占的城池超過了四千。」
說到這裡,李承乾的目光看向拜占庭的使團,道:「在這其中,羅馬國丟失了四分之三的領土疆域。」
這話一出,群臣譁然。
大家頓時明白,為什麼羅馬使團要遠赴萬里之遙,來到大唐了。
四分之三的疆域,相當於大半個東羅馬帝國,都已經被大食國所占據,
尤其是四千座城池,聽著都比較嚇人。
要知道大唐總共才有一千五百五十七縣城,包含府城,州城在內,也沒有四千這個數量。
李承乾繼續道;「大食國的人口和疆域,如今已經跟大唐非常臨近,而且因為不斷的對外戰爭,此時正在迅速擴大,或許要不了幾年,就能超過大唐。」
「跟羅馬聯合,遏制大食的發展,對大唐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如今羅馬對大食無力抵抗,所以才會遠道而來,請求我大唐的幫助,
一旦羅馬陷入大食之後,大食將會上升到極強的地步,這對我大唐西域,是極大的威脅。」
「是以對於羅馬使團的請求,不可輕易坐下決斷,當是要慎重考慮。」
這番話,頓時讓群臣議論起來。
那邊納倫德一臉驚喜的進行翻譯,把大唐太子話轉述給阿歷克斯跟狄奧多西。
狄奧多西問道:「他是誰,他好像身份地位很高。」
納倫德解釋道:「他是大唐帝國的下一任皇帝,跟你們羅馬不同,大唐下一任皇帝,是現任皇帝的長子,稱作太子。」
「為了大唐的穩定傳承,大唐皇帝會在很早的時候,就會確定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太子殿下正在支持你們,如果取得他的支持,那麼大唐皇帝很有可能同意你們的軍事聯盟請求。」
「這是你們唯一的希望。』
另一邊,褚遂良就準備上前繼續上奏,顯然是對著太子去的。
不過他剛有動靜,旁邊的長孫無忌就一把拉住了他,對他輕輕搖頭,
褚遂良略微遲疑,便收回了腳步。
畢竟有外國使臣在,這個時候去彈劾反對太子,那就是半點顏面都不給了。
很容易讓外國人看笑話。
不僅是得罪太子,還會得罪陛下,傷的是皇家顏面。
李承乾其實也沒胡亂編造,歷史上後來是發生了恆羅斯之戰的。
大唐跟大食,產生了直接的軍事衝突。
大唐安西唐軍以損失幾千兵力為代價,讓阿拉伯軍團傷亡三萬人。
直到爆發了安史之亂,這才撤兵回唐。
「承乾!」
李世民喊了一聲,這意思很明顯。
你今年要打高麗,現在又要打大食,這不是窮兵武嗎。
李承乾低聲道:「父皇,我們不一定現在就要決斷,出兵大食。」
「只需要這件事在討論,考慮,就可以對大食形成影響。」
「長安的消息,傳到大食後,他們就要考慮被我們還有羅馬夾擊的情況,從而有效的遏制住其發展趨勢。」
「拖久了,如果大食國無視的話,父皇下一道詔敕,讓安西大都護府整頓軍備,練練兵啥的,就足夠嚇噓大食了。」
「在這個其中,大食為了交好我大唐,必然會讓出利益,即使最後沒出兵,對我大唐來說,也是有很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