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200章 若不是謀反,為何要怕?

第200章 若不是謀反,為何要怕?

2024-11-15 00:52:09 作者: 執筆見春秋
  第200章 若不是謀反,為何要怕?

  五千重騎。

  但凡有所了解軍事的,就知道這是一股多麼恐怖的力量。

  二鳳想用來保護太子在戰場上的安危。

  現在卻成了威脅皇帝的籌碼。

  四大臣為什麼紛紛建言不要刺激太子,究其根本,還是在這五千重騎上。

  更何況他們當初,是親眼見證過太子神箭手的實力。

  五千重騎,加上太子這樣的神箭手,對於小規模戰爭的勝負,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哪怕是長安禁軍盡出,就一定能留下太子嗎。

  恐怕是不見得。

  這就是兵權的重要性了,如果李承乾的手裡,沒有這五千重騎。

  大臣還會這樣去勸諫皇帝嗎。

  那就是嚴查到底,還太子一個清白。

  可惜的是,太子好像並沒有清白可言。

  在幾個大臣的輪番勸說下,李世民最後收起了鎮壓太子的想法。

  只是有些東西,一旦出現,又豈是這麼好結束的。

  幾個大臣走後。

  李世民站在大殿前面的庭院門口,久久無言。

  張阿難則一直躬身伺立在旁。

  月光下的李世民,面色幾經變幻。

  最後緩緩開口道:「阿難,朕是不是真的錯了。」

  「如果當初,朕不給太子兵權,也就沒有這些事情發生,對嗎。」

  起兵造反這樣的事情,有第一次出現,第二次還會遠嗎。

  張阿難遲疑著開口:「太子殿下仁德純孝,應是遭人陷害。」

  李世民微微搖頭:「若是心中不愧,又何須懼怕他人。」

  說到這裡,李世民的語氣有些噓。

  「他們跟朕說,太子是因為擔憂有人構陷,以至於父子反目。」

  「這麼些年,朕雖對魏王有所偏愛,然對太子,從來不曾缺少過什麼。」

  「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下,朕會對太子如何?太子自己還不清楚嗎。」

  「但是現在,太子在害怕什麼呢。」

  

  「太子在害怕,但那些所謂的證據,被人擺在朕眼前的時候,朕會相信,會廢除他的太子之位。」

  「阿難,你說,朕是個昏君嗎。」

  「朕還沒到晚年,便會跟漢武帝那樣昏嗎。「

  張阿難連忙道:「陛下是聖人。」

  李世民沒有在乎張阿難的回答。

  這番話,更像是對自己說。

  「朕不是昏君,若朕是昏君,那這自古以來的歷朝歷代,就沒有明君了。」

  「所以啊,太子為什麼怕呢,為什麼會怕那些證據。為什麼會覺得朕不會信他,而是信別人?」

  「為什麼在這樣的威脅下,都敢於去做起兵造反的事情。」

  李世民是個聰明人,若他不是聰明人,也不可能達到今天這個地位。

  即便是因為太子是兒子的關係,所以有所忽略。

  但這些大臣一陣分析,也讓李世民輕易的把握住了事情的本質。

  所以,太子為什麼怕,為什麼敢於去做起兵造反這樣的事情。

  真相只有一個。

  便是那些所謂的證據,是實證,是鐵證。

  是太子真的在做謀反的準備。

  因為是真的,所以要怕。

  因為是真的,所以要起兵,要造反。

  因為是真的,所以太子不願引頸就戮,不願返回東宮,不敢參加祭祀。

  張阿難整個人都在瑟瑟發抖了。

  他沒想到,陛下都已經是想到了這等程度。

  有心想要勸說幾句,可遲疑思索,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按照陛下這番話去進行推測,太子害怕的原因,就只能是這個了。

  否則這天下,除了謀反這等事情,還能是有什麼事情,能夠讓太子害怕的呢。


  張阿難沉默不語,李世民也沒有追問的意思,更就此打住,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哪怕現在的李世民,已經是非常清楚太子真的在謀反。

  終究是心軟了。

  其實在剛才的議事裡,李世民就已經感覺到了。

  但沒有在幾個大臣的面前說出來。

  因為一旦說出來,也就代表了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

  李世民並不想,也不願廢掉太子。

  太子已經證明了他的優秀。

  在繼承皇位這方面,已經不僅僅是合格這麼簡單。

  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方能一統天下。

  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後嗣子孫,能夠代有明君。

  太子繼位,能承接大唐之繁榮昌盛,能正大唐皇室之名,對於李唐,亦是最好的選擇。

  李世民現在這個時候,自欺欺人也好,假裝不知也罷。

  他都不想看到太子起兵造反,也不想看到太子謀反。

  只要沒有太子謀反的證據,所以怎麼能算太子謀反呢。

  太子現在有兵權,但不會一直有兵權。

  現在不入長安,不意味著一直不如長安。

  等到東征高麗回來。

  再斬斷太子羽翼,收走太子的兵權。

  命其專心處置政務,等自己年邁之後,再行繼位吧。

  次日。

  遠方的夕陽,早早的升了起來。

  太子軍營里,已經是全員披甲。

  李承乾身穿戎裝,坐鎮大帳。

  從昨晚到現在,已經是一夜沒睡了。

  不過這對於李承乾來說,算不得什麼負擔,哪怕是兩三天不睡覺,也是不會有多少影響的。

  李承乾是懂兵法的,也懂二鳳。

  若二鳳強壓,則必然夜襲軍營,且以大軍圍堵。

  然李承乾並不怕,因為兩萬餘斤黑火藥,此刻已然在軍營中。

  憑藉這黑火藥,他若想走,當今這天下,還沒有人可以攔住他。

  二鳳親自上場都不行。

  賀蘭楚石稟告道:「殿下,長安城內,並無異動。」

  陳雲超讓人送來了消息,宵禁解除,城門開啟後,就已經派人去探查長安城的動靜了。

  「繼續探。」

  「是,殿下。」

  其實到天亮後,李承乾就已經鬆了口氣。

  雖然現在還沒得到大內里的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昨晚既然二鳳沒有調兵遣將,那麼今天大概率也是不會的。

  這件事,或許到了現在,已經算是結束了。

  還有兩天。

  大軍出征,屆時塵埃落定。

  這個時候的皇宮裡,還是很熱鬧的。

  正在舉行宗廟祭祀的儀式。

  李世民還採納了房玄齡的建議,增加了部分為太子祈福的儀式。

  魏王李泰,自然是來了的。

  看到父皇這麼淡定的進行儀式,感覺整個人都有些迷糊了。

  他可是得到消息,就連父皇內侍張阿難,手持詔救都沒能見到太子。

  昨天晚上,父皇還召集了四位心腹大臣,商討要務。

  雖然不知道最後商討出了個什麼結果,

  可太子這麼妄為,怎麼也要給出個交代吧。

  父皇這就不管了?

  還是說準備等到祭祀後才動手嗎。

  然而一直等到整個祭祀都結束後,父皇這邊都沒有絲毫動靜,這搞得好像自已昨天收到的都是假消息一樣。

  於是李泰壯著膽子問道:「父皇,怎不見大兄呢。」

  這是在提醒父皇。

  李世民面色平靜的看了一眼魏王。

  誰會去構陷太子?

  閉著眼睛用腳指頭都能想到,必然是魏王無疑。


  除了魏王,還能有誰?

  「你大兄病了,如今正在軍營中歇息。」

  「朕已經讓人去看了,應該沒有什麼大礙。」

  「青雀這麼關心你大兄,不若去你大兄的軍營探望一二。

  聽到這話,李泰嚇得頭一縮。

  去太子軍營探望,是嫌死得不夠快嗎。

  自己若真去,保不准就要被太子殺了祭旗。

  「府中得了一條上好的地精,屆時給大兄送去,以表心意。」

  唐朝時期,對人參的雅稱很多,地精便是其中之一。其餘還有神草、黃參、

  土精、皺面還丹、鬼蓋、人銜等。

  李世民微微頷首:「想來你大兄,肯定會對你有所感謝的。」

  李泰尷尬的笑了笑。

  殺我的時候乾淨利落點,也是感謝了。

  李世民又問道:「出征的事情,籌備得如何了。」

  李泰回道:「已然籌備妥當,只等時辰一到,便可出發。」

  李世民道:「回去準備一二,明日便出發吧。」

  李泰一愣。

  不明白父皇這是什麼意思。

  不過既然父皇這麼說了,也只能是應道:「是,父皇。」

  李世民點點頭。

  讓魏王提前出發,也是好跟太子錯過,

  魏王李泰這邊走的是水路,從長安出發後,並不是去洛陽,而是先沿著渭水北岸的道路向東北方向前進,經過渭水的重要渡口,渡過渭水後繼續向東北方向走,進入到現在的河東道內。

  穿過河東,進入河北,再到萊州。

  而後在萊州集結船隊,跨越渤海海峽等海域,向高麗的沿海地區進發。

  到了響午的時候。

  李承乾已經得到了消息,宗廟祭祀正常進行,並已經結束。

  而陛下那邊,再昨晚派來張阿難之後,就沒有了其他動靜。

  不過李承乾還是知道了,晚上李世民緊急召集四大臣議事的消息。

  因為值夜的宿衛統領,就是李安儼。

  雖然李安儼沒說,但李承乾也能猜到,昨天晚上,必然對李安儼是一種很大的煎熬。

  君臣議事跟尋常覲見不同,即便是李安儼這等宿衛統領,也是沒資格聽的。

  所以李安儼也不知道大殿裡到底聊了些什麼。

  不過陛下沒有動靜,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如此看來,陛下應該不會動手了。」

  賀蘭楚石的語氣中,殘留著幾分慶幸。

  雖說知道肯定不是陛下相信了太子生病,但沒動手,就是好事。

  「或是掩人耳目,殿下不可不防。」

  蘇定方是個老謀深算的,只要大軍還沒出發,就不能放鬆警惕。

  李承乾點點頭。

  確實不能放鬆警惕,誰也不知道,二鳳會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個回馬槍。

  只是相對來說,倒是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

  這件事,好像就這麼落了下來。

  一直到下午,收到了魏王明日就出發的消息,才算是更加安心。

  這一刻,李承乾已經猜到了二鳳的想法。

  在東征高麗事前,二鳳不想引發動亂。

  就算是有猜疑,也是要等到這次東征高麗之後再來對付他。

  不過到了那個時候,二鳳真的還能對付他嗎。

  這就不見得了。

  貞觀十七年,六月二十八。

  魏王出征了。

  浩浩蕩蕩八千餘騎。

  跟李承乾不同,李泰主要是走水路,所以並不需要帶太多的輻重糧草。

  三千匹馱馬已經足夠,其他的就是沿路補給。

  李泰自然是沒有騎馬的,而是坐在最新打造的豪華馬車上。

  這輛馬車由兩匹駿馬拉車,比一般的馬車要大許多,高許多。


  李泰坐在馬車裡,感覺屁股下傳來的陣陣涼意,特別滿意。

  「真是好東西。」

  「太子的這製冰法,果然是神奇無比。」

  李泰感覺自己這哪裡是去打仗啊,分明是去遊玩。

  周邊緊隨的騎兵,也讓李泰比較安心。

  不過還是催促隊伍步伐快一些。

  他要早點前往渭水,距離太子越遠越好。

  這齣了長安,感覺性命就少了許多保障。

  太子可不會放過機會,對他手下留情。

  在魏王領軍出征後,很快就迎來了太子出征的時間。

  兩天很快就過去。

  李承乾沒有放鬆警惕,一直讓軍隊戒備著。

  事到臨頭,也不差這幾天的時間了。

  不過很顯然,二鳳那邊依舊是沒有什麼動靜。

  一切都變得安靜祥和起來。

  這也讓李承乾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準備。

  首先就是邸報的事情。

  邸報自然不能因為李承乾的離開而停止,所以大部分的版塊內容,都已經是提前規劃好了。

  思來想去,最後李承乾把邸報交給了狄知遜來負責。

  狄知遜是科舉入仕,能夠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還是很有能力的。

  終於,時間來到了貞觀十七年,七月初一這天。

  跟魏王匆匆出發不同。

  李承乾作為太子,自然是要有出征儀式的。

  出征儀式的舉辦地點,主要是在朱雀門。

  清晨。

  日光破曉,照耀在全身披甲的五千騎兵之上。

  最前方太子身穿金甲,威武不凡,明光鎧反射出耀眼光芒,猶如天將。

  周邊百米,已經被戒嚴,百姓們早就聚集過來,遠遠瞧著。

  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站在了朱雀門的城樓之上。

  從下而下,俯視著騎馬而來的太子。

  現在來看,太子哪有半點生病的狀況。

  李承乾此時已經騎馬到了城門下,拉住韁繩停步抬頭。

  父子倆的目光,在此刻交匯碰撞。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