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販子的出現,確實是李承乾沒預料道的情況。
畢竟在此前,更多擔心還是在蜂窩煤的推廣上。
對於這樣的現象,對於蜂窩煤的銷量,也算是利好。
畢竟能自發的帶來飢餓營銷,增大煤炭的知名度。
至於暫時的供不應求,那就供不應求吧。
李世民也是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
他已經把之前太子借的錢,還給長孫無忌了。
雖然長孫無忌一直說不要。
但在這點上,可容不得含糊煤炭在長安的銷量爆炸,讓李世民看到了太子給他描繪的藍本希望。
當即就召太子入宮。
「日產三十萬斤,還是太少了,這才幾天,就已經不夠用了。』
『不用擔心錢的事情,現在的關鍵,就是儘快開設更多的礦場。」
長安庫藏的兩百多萬斤煤炭,這才幾天的時間,基本上已經銷售一空了。
在拋去成本的情況下,太子這邊都快賺錢一千萬錢。
這樣的情況,自然值得李世民大力扶持。
況且東宮的錢,不就是國庫的錢?
我已經讓傳信給晉州那邊了,讓漢王,趙節,還有羅會,儘快招聘人員,開設十座石炭廠。」
在第一天得到消息後,李承乾就明白了蜂窩煤的市場有多大了。
這僅僅只是長安的商鋪,還有洛陽的商鋪。
大運河主要是連通南北,而南方水系多,更適合大量貨物的水運。
譬如江寧,也就是後世的南京,還有揚州,太原,成都,包括大量大運河能夠直接溝通的水系城池,都能賣蜂窩煤,
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不需要用太子教令強行施壓,蜂窩煤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歡迎。
十座礦場,也就300萬斤的數目,頂多完全供給長安和部分洛陽。
理論上來說,大唐目前的需求量,至少在千萬斤,也就是三十個晉州標準礦場的產出。
僅僅是300萬斤,歲入就能達到四百六七十多萬貫了。
「十座礦場,有些少了。」
「朕看,至少要五十座。」
李世民比李承乾還要貪心。
李承乾無奈道:「目前發現的露天石炭,只有十座,不過聽過在朔州那邊,有非常大的露天石炭,也許可以開個更大的礦場。」
李世民手一揮:「那就開。」
李承乾道:「這還需要大量的漕船用來運輸,這麼多產量,怕是把所有的漕船都用來運輸煤礦都不夠,還需要造出更多的漕船。」
李世民手再揮:「那就造。」
李承乾道:「這需要招聘大量的工匠。」
李世民:「那就招。"
李承乾:「工匠的數目有些不跟不上,最好是能開設一些工匠學堂,用來對學徒進行培訓。
李世民:「開!」
頓了頓,李世民說道:「這些事情,就不從朝廷的政令走了,直接從你東宮走。」
「需要多少錢財,從府庫直接支出就是。」
這就是朝廷制度的關係,如果是走皇帝的詔敕,就要走朝廷的流程,因為涉及到大量國庫的支出調用,很有可能被駁回。
然後又是議事,各個官員發言,甚至會出現勸諫的情況。
可實際上,不管是礦場還是造船,開設工匠學堂這些事務,即便是不通過官方也是能辦的。
太子教令就沒這麼麻煩了。
從法理上說,大唐太子教令等同於皇帝的詔救,有著同樣的權力,受到的限制在於皇帝,而不是在於百官。
只要皇帝不干涉,太子教令就能越過朝廷的流程,直接行駛皇帝的權力。
比如前些時候,直接調動左右金吾衛,萬年縣,長安縣對長安百姓進行鎮壓。
當然,實際上在太子教令發出後,作為皇帝內侍的張阿難,會迅速通知到二鳳這裡。
「是,父皇。」
大唐貞觀十七年,四月。
這大概是李承乾,乃至於長安城,最為忙碌的一個月。
首先就是全城役,該明渠為暗渠了。
這件事的總體負責人,也是太子李承乾。
首先是規劃上,這個算是比較容易,長安本身就有排水所用的明渠,只是經過修建後改為暗渠。
因為是同時修建的關係,全城役調動的勞動力達到四十萬的規模。
好在大部分的改建工程,都是在坊內進行。
工部官員全部出動,然後以坊為單位,再延伸到坊正,里長,保長。
落到最基層的保長這裡,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管理起來也沒那麼複雜。
像是鐵楸,鋤頭這樣的工具,在長安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所以工具也不需要官府特意進行配置了。
修建整個長安,聽起來是很大的工程量,但實際上落到每個人的手裡,
所負責的區域也就六七米的樣子。
畢竟是修建自家門口的渠道,大多數百姓也不存在多少偷懶。
屆時要是沒修好,臭的也是自己,這點大家還是拎得清的。
自家男人在家門口乾活,女人孩子也能順帶幫上一些小忙,實際上大部分的長安人,都投入到這一場建設中來。
稍微麻煩一點的就是坊外街道的修建,比如朱雀大街。
這裡是從每坊挑選部分人,修建坊外的渠道。
坊附近的街道,勞力就從坊里出。
全城修建自然會對商業,生活不便造成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暫時來說是值得的。
李承乾除了全面統籌整個長安城修建渠道的事情,還要規劃城外修建工廠的事情。
是關於水泥工廠。
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石灰石,黏土,這些不要錢,但挖掘,運輸,需要大量的勞力。
把整個長安城鋪設一層10厘米厚的水泥,需要多少水泥?
長安城占地面積八十多平方公里,全部鋪設一層水泥的話,要兩千多萬噸的水泥。
顯然短時間內,是很難達到的。
最主要的是水泥工廠不賺錢,反而會虧錢,如果是征役的話,也不可能正常運作。
這是個虧本的買賣,但在李承乾看來,必須要做。
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是拿煤礦賺的錢,用來墊水泥工廠的錢了。
好在隨著煤礦廠的不斷開設,供養水泥工廠的問題不大。
水泥工廠的工人,就不能像是挖煤那樣,多勞多得了,這樣李承乾回虧死。
所以只能按照月結算,以長工的方式。
白吃包住,每月五百文。
看似有些低,其實不錯了。
目前大唐的百姓,種田一年也就五千文左右的收入,收成好一點,也就六千錢的樣子。
這裡包吃包住,吃飯這塊就等於剩下來了,還能經常見到葷腥。
累是累點,可每年能直接存下六千文,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已經很可觀了。
這些工人的來源,就不是從長安城裡招了。
一來是長安城正在全城役,二來以長安城百姓的收入水準,這樣的條件去招工還是偏低的。
所以主要是從周邊的城池進行招聘,
有太子教令背書,各地的縣令直接發布告示。
包括前往長安的路費,也是官府這邊負責,直接走驛站的方式。
水泥工廠招工一萬人。
每人每月工錢500,伙食費折算下來,每人每天10文,每月300,總共800.
一萬工人,則是每月800萬錢的支出。
實際上加上運輸所用的馬車,實際支持每月已經超過900萬錢。
至於前期的工廠建設,工人房屋的建造,製造水泥所需要的工具等,這些同樣是工人們自己造了。
李承乾的打算,是先把朱雀大街全部改成水泥路。
於此同時,還有黑火藥的研製。
跳過粉末火藥,達到製作顆粒火藥的程度。
已經找了數個大師級別的工匠,直接手搓燧發槍。
隧石的使用,可追溯到王朝時代前,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了,
在唐朝,普通百姓就已經在使用燧石了。
優質的燧石雖然數量少,但並不難找。
如果是軍隊裝備,自然火繩槍更為使用,但造幾把燧發槍自己玩玩,問題還是不大的。
不要小看大唐工匠的水平,手搓燧發槍並不算難事,只是打造的時間會長一些。
手搓槍管,甚至是製造簡易的彈簧,問題都不算大,只是暫時無法量產。
唯一的問題就是在密封上,使用個十幾次後,就很容易炸膛。
這就需要去到東南亞去搞天然橡膠了。
顯然想要大規模製作火繩槍,目前的工業水平還是能難達到的。
相比之下,大量修建大唐的水泥道路,要更加實在。
後世有言,想要富,先修路。
東宮後院,李淳風已經在安排吏員進行水稻培育的育種記錄了。
在太子家令寺,現在已經有了一套完成的尺寸標準。
從米,到厘米,再到毫米。
遊標卡尺這個東西,王莽已經發明出來,也不需要李承乾再去創造了。
東宮的鐵匠,已經開始以蜂窩煤為燃料,在用高爐煉鋼,以模塊化的方式,按照標準尺寸,打造純鋼製作的盔甲部件。
李承乾這個月幾乎完全沒有休息的餘地,比二鳳這個皇帝還要忙,連早朝聽政都沒有時間去了。
每天醒來,就已經有大量的東宮官員在等候。
這是需要開會討論,關於目前長安城修建渠道的事務。
然後就是礦場的消息匯報,需要太子做出指示。
過了響午,李承乾就要去到東宮後院,看高爐煉鋼,育種試驗田,並且跟李淳風,工匠展開討論分析,可能會出現的錯漏和情況。
包括對一些沒有預測到的問題,進行開會研究跟處理。
每過兩天,還要去一趟城外水泥廠,畢竟每個月花費近千萬錢,前期工作指導跟觀察。
下午的時候,各地造船廠的消息也會被統一匯報過來,等候太子的指示和批准。
還有環衛司,招工的人手,購買馬車,規章制度。
一直忙到晚飯後。
晚上的時候,李承乾就要開始寫章程。
根據前世的經驗,對現在實行的計劃進行更加合理的規劃。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四月末。
長安城歷經四十天的全民改造工程,基本上已經到了尾聲。
天氣也逐漸的炎熱起來。
這個時候所有的百姓,才突然感覺到,今年的夏季完全不同了。
因為暗渠的修建,曾經夏天臭烘烘的味道沒有了。
街道上也變得乾淨整潔,每過數百米,就會有個垃圾桶。
即便是丟在地面上的垃圾,也會有環衛司的人進行清掃。
百姓們沒有了滲井,一開始有些不習慣,但也就個把月的功夫,就已經習慣把垃圾丟到垃圾桶,等著環衛司的人過來收。
泄水,糞便這些。
每到晚上宵禁後,環衛司的人就會用馬車,帶著兩個大木桶,過來收取。
這讓宵禁後的街道上,除了巡邏的金吾衛,還有環衛司的馬車。
生活在長安的人,突然就感覺到,好像長安城一夜之間,煥然一新。
這個時候,大家就開始念太子的好了。
「太子果然賢明。」
「我就說太子當初下的教令,肯定是為了咱們百姓們,你們還不理解。
「哼,也不知道當初誰鬧得最歡,現在來說這些。
「終歸百姓是為了咱們百姓著想啊,我感覺如今打出來的井水,都變得甘甜許多了。」
「我聽有些讀書人說,曾經漢朝時候的長安城,就是因為滲井,所以井水都不能喝了,前朝這才建立了長安城。"
「對了,你家現在用了太子造的蜂窩煤了嗎。」
「沒有,東西市都沒得賣,聽說只給商鋪送,你家有了?」
「前幾日別人送了幾塊,那是真好用啊,燒的時候都沒什麼煙,兩塊就能燒一個時辰,東西小,還不占地方,比上好的石炭還好,可比柴火好用多了。」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在東西市買到,到時候我家就全用蜂窩煤了。」
魏王府。
四月對於魏王李泰來說,是最無聊的一個月了。
除了城外看看操練,就是在府內夜夜笙歌,好生無聊。
最主要的是,針對太子的計劃,似乎一下子就停歇了下來。
「遺愛,昨日讓你去問房公,房公是怎麼交代的。」
李泰詢問道。
原本他是想自己也出點主意,去對付太子,但又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房玄齡的身上了。
房遺愛手裡端著酥山,正吃得歡樂。
天氣逐漸炎熱,東西市的酥山冰肆,又再度變得火熱起來。
聽魏王問話,房遺愛回想了下說道:「父親說,暫時不能對付太子。"
李泰下意識的問道:「為什麼。」
房遺愛道:「我也是這樣問的,父親告訴我,就算是現在拿到了太子謀反的證據,然後去交給陛下,陛下也會壓下來。」
李泰咬牙道:「為什麼。」
房遺愛道:「我也問父親為什麼,父親說,是因為現在太子很重要,對大唐很重要。」
「所以,陛下不會讓太子謀反。」
房玄齡經常跟陛下君臣議事,對於太子正在做的那些事情,當然是非常清楚。
煤礦的事情,牽扯太大了,可以說對大唐國祚,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
而且煤礦並不是從世家的盤子裡搶肉吃,開源而非節流,是大唐朝廷新的財政收入來源,甚至在未來將會成為堪比糧食賦稅的主要來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勢大,須暫避鋒芒。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房玄齡,已經掌控了一些,太子謀反的實證。
不是賀蘭楚石,而是李安儼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