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朕授你特權(第二更)
貞觀殿中,李承乾看了皇帝一眼,拱手道:「啟稟父皇,兒臣沒有那麼想,
兒臣只是覺得朝廷在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能不動用常平倉,還是儘量不動用常平倉的好-----畢竟常平倉一動,那麼世人立刻便知朝廷出問題,到時,糧價反而瘋漲。」
「原來你是這麼想的。」李世民緩緩點頭,不過他心中還是將這件事給記了下來。
每當天下有事,總是有人會將主意打到常平倉的身上。
現在存於河北的常平倉,雖然這兩年時刻更新,但內中深處究竟被做了多少手腳,李世民也不是很確定。
「是!」李承乾拱手,說道:「從江南販運糧食到河北,不管有沒有賺,只要能夠穩定江南和河北的人心,那麼這些就是朝廷應該做的。」
「你說的對。」
「江南和河北穩定,那麼中間齊魯之地便不受影響,也會安定下來。」李承乾稍微鬆了口氣,說道:「兒臣明年會繼續抓關中產糧,同時還有河南---只要關中和河南不出問題,那麼就能輻射影響隴西,劍南,山南和淮南,加上河北和江南,天下可以安定。」
「原來如此。」李世民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只需要安定江南和河北的糧價,加上能實際控制的關中和洛陽,那麼就能夠保證天下大半安穩。
這一點李世民之前都沒有想到過。
稍微轉了轉眼晴,李世民反問道:「那麼長江以南,還有福廣之地?」
「太遠。」李承乾搖頭,說道:「長江以南的地方,其實更重要的是防止洪澇,若是沒有洪澇,長江以南湘閩福廣之地,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只需各州刺史安穩治理便好。」
說到這裡,李承乾輕輕低頭道:「父皇不在長安,兒臣不敢在湘閩福廣之地多做事情,害怕被人利用。」
李世民看著謹慎到了極點的李承乾,第一回覺得,李承乾這個太子是真的不錯。
他原本以為他會將心思用在朝廷權力爭鬥上,沒想到,他想的更多是天下穩定的事情。
不錯,這才是正經的堂皇手段。
只要天下穩定,那麼就算權力鬥爭到了一定程度,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朕原本以為,你在百工之事上有些成就,就會沉迷其中,如今看來,你能夠從其上抓住天下根本,朕甚是欣慰。」皇帝感慨一聲,然後說道:「不過朕今日叫你來,其實更多的,還是說的人心的問題。」
「兒臣聽父皇教誨。」
「便是你說的,朕不在長安,人心必然動盪。」李世民眼神冷冽,平靜的說道:「這些年,被朕打的躲到深山老林里的一些傢伙,還有薛延陀,西突厥,吐谷渾,甚至是吐蕃,突厥一些人,他們都會蠢蠢欲動,甚至動手試探。」
「是!」李承乾神色嚴肅起來。
「尤其,最為致命的,是二者結合,加上朝中一些利慾薰心之輩,一旦掀起風波,內外夾攻,局面必將危急。」李世民抬眼看向貞觀殿的夜色,他幾乎可以完全肯定,這些人一定會動起來。
「是!」李承乾認真拱手。
「所以,朕授你特權-———-竇知節,張絢。」李世民看向身後。
殿中陰影下,內侍少監竇知節和左千牛衛郎將張絢站了出來,無聲拱手。
「他們兩人,在朕不在的時候,掌控百騎司。」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認真的說道:「朕授你特權,朕不在的時候,他們有事的時候,會向梁國公通報的同時,也會通報你這裡,這事房相不知。」
「是!」李承乾瞳孔微微放大,皇帝是不相信房玄齡,還是在刻意挑起他們兩人的矛盾?
「如果你認為到了需要的時候,朕許你調動百騎司和千牛衛,調查,抓捕四品以下一切官員。」李世民的神色冷厲。
「兒臣領命。」李承乾神色無比凝重的拱手。
「這是於內,於外。」李世民繼續開口,說道:「一旦有薛延陀和吐谷渾,
吐蕃有亂,朕授你動用延州的柴哲威和鄯州席君買兩路大軍的權力。」
李承乾的瞳孔已經徹底放大,柴哲威是右屯衛將軍,席君買是蘭州司馬,前者手上有五千右屯衛主力,後者可以調動蘭州的三千府兵,這意味著李承乾手上已經有了調動八千精銳士卒的權利,甚至是八千騎兵。
「你在朝中各部也有人手,加上左金吾衛將軍鄭仁泰,左監門衛將軍李安儼,還有你的太子諸衛,關鍵時刻,你可以調用尉遲和李靖,以你的能力,足夠壓制一切意外了。」李世民朝著側畔招招手。
一名內侍手持聖旨從側畔走上,來到了李承乾身前。
「這封聖旨便是朕授予你的特權,不到緊急時刻不可動用,你明白嗎?」李世民神色無比嚴厲。
李承乾認真拱手,說道:「兒臣會竭盡一切能力,盡一切可能,在父皇回京之前,不讓其他人知曉這封詔書的存在。」
「不錯。」李世民笑了,點點頭,感慨道:「都是多年老臣,朕也不希望一切發展到那個地步。」
「是!」
「但該防的,還是要防的。」稍微停頓,皇帝繼續說道:「張亮背後的那些爛事,朕雖然處理了沙州和肅州的一些人,但朕隱隱感覺,他們的背後還有人你要小心。」
「是!」李承乾臉色異常凝重。
李世民上前,拍拍李承乾的肩膀,說道:「小心謹慎,你不犯錯,便是對他人最大的威懾。"
「是!」李承乾再度躬身。
「好了,你休息吧。」皇帝擺擺手,微微笑笑。
「是,兒臣告退。」李承乾再度拱手,然後從一旁接過聖旨,放入袖中,這才躬身離開。
出了貞觀殿,冬日的冷風吹來,李承乾的心頭一陣沉甸甸的。
的確如同皇帝所說,他一旦離開長安,那麼必然會有人心不安,蠢蠢欲動。
這不是李承乾太子監國,房玄齡輔佐理政能夠解決的。
這些,就是李承乾需要面對的危機。
甚至於房玄齡,也可能是潛在的危機之一。
皇帝離京,而且是遠去千里之外,一去經年,他會懷疑任何人。
包括所有潛伏在水面下的敵人。
自然也有水面上的敵人。
在如此種種之下,皇帝首先選擇信任的就是李承乾這個監國太子。
他是他的兒子,是他的太子。
不管怎麼樣,就算再怎樣,李承乾都會最大程度的維持皇帝的利益。
這便足夠了。
他會做的,他能做的,甚至還在房玄齡之上。
當然,他也有隱患。
但是,他的隱患只集中在他自己身上。
加上他的身邊有太多皇帝的人,所以,解決他是最容易的。
所以皇帝會在他的身上留下來足夠的後手,用來控制一切。
這就是李承乾袖子裡面那封密旨的來由,
抬起頭,李承乾呼出一口熱氣,前方承天門已經近在眼前。
轉過身,李承乾忍不住的看了貞觀殿一眼,然後轉身朝著宮門而去。
貞觀殿中,皇帝一直站在殿門前,仿佛能夠親眼看到李承乾離開端門。
他側過身,神色平靜的說道:「叫梁國公吧,接下來便是該交待他的事情了。」
「是!」張阿難從一側陰影中走出,肅然拱手。
皇帝要離開中樞。
這一夜,他不知要對多少人進行最後的交待。
東宮明禮殿。
中殿燈火通明,內殿黯淡無光。
李承乾就坐在內殿之中,外殿的一束燭光透過門縫照射進來,落在了桌案上的聖旨上。
房玄齡。
李承乾輕嘆一聲,但此刻,在他的心中,房玄齡的身影隱沒,浮現出來的卻是張亮。
張亮的事情,李承乾當然知道背後遠不止如此,皇帝也一樣知道。
張亮手下雖然有三百義子,也是工部尚書,太子右衛率,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根本無法離開長安。
雖然他極盡低調,但他本身就是工部尚書,本就是天下間最為醒目的人物之他雖然背靠清河張氏,但說實話,張氏在天下間本就算不得什麼頂級世家。
關中門閥,韋裴薛柳楊杜。
關東世族,崔盧鄭王李。
哪有他張家。
所以,張亮雖然可以以工部尚書的身份溝通東西南北,但也僅僅是溝通。
他不過是個話事人的角色。
他倒台了,其他世家該倒霉的倒霉,該切割的切割,這張網自然會有新人支撐起來。
太原王氏,這個龐然大族的身影無聲的出現在李承乾的腦海中。
太原王氏,這個即便是到了明末清初也依舊是天下最鼎盛世家之一的大族,
他們在這張網絡當中必然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李承乾清楚這一點,皇帝也清楚這一點。
李承乾不需要這張網絡,因為他是太子,因為他未來會繼位。
但是,他需要對這張網絡有最充足的滲透。
太原王氏,不,皇帝也在盯著他們,甚至李治也在盯著他們。
他可惜暗中對這張網絡進行滲透,但不能是通過太原王氏這隻手。
他必須另外想辦法。
不過,李治或許也在打太原王氏的注意。
黑暗中,李承乾輕輕冷笑。
李治又不是皇帝,他如果真的和太原王氏碰撞起來,最後倒霉的可不一定是太原王氏。
尤其太原王氏是他太子良媛的母族,
李承乾抬頭,沉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