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第249章 晉王,你回太原去吧(第三更)

第249章 晉王,你回太原去吧(第三更)

2024-11-17 04:22:33 作者: 太清妖道
  第249章 晉王,你回太原去吧(第三更)

  貞觀殿中,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

  李承乾站在丹陛三階之上,李治站在丹陛一階之上。

  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楊師道,岑文本,劉泊,于志寧,唐儉,李大亮,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分列殿中文武兩班。

  剛剛從遼東回來的毫州刺史裴思莊站在殿中,持笏拱手道:「在遼水東側一里之處,有一條高一丈的長城。

  從遼北沿著遼水,根據山地丘陵的地形而修成,一路蔓延到大海,長達千里的長城,中間還有二百山城依託。"

  「千里長城,兩百山城!」李世民皺著眉頭,看向裴思莊,忍不住的問道:「為何這樣的事情,之前從未有人奏報過?」

  「陛下,遼水並非一條,乃是好幾條河流並行而下,平常時節各不相擾,水流充沛之季,又匯合成一條大河。」裴思莊面色無奈,搖搖頭道:「水流充沛之季,便是斥候也無法穿越,水流乾涸之際,高句麗之人的斥候直接沖至最外面一條河,幾十年都是如此。」

  「幾十年?」

  「回陛下!」裴思莊認真拱手,說道:「這條長城已秘密修建了十六年。」

  「高建武?」李世民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是的,陛下,自從貞觀以來,高建武畏懼陛下,便秘密地從北向南修建長城,以阻大唐攻勢。」裴思莊拱手,說道:「那長城雖然並不高,也不厚,但依託地形,加以寒冬天氣,必然對大軍攻伐造成影響。」

  麻煩了。

  

  李承乾,還有殿中群臣全部都明白,這下子是真的麻煩了。

  大唐攻伐高句麗,最擔心的便是天氣。

  寒冬臘月,手腳冰寒,甚至連刀柄杆都握不住,如何征戰。

  更別說還有糧草被服的影響。

  廣闊遼河,千里長城,茫茫山野,不知道會阻隔大唐多長的時間。

  「他真的該死,他早就該死了。」李世民恨恨的咒罵。

  雖然這一次高建武是被大唐算計而死,但皇帝依舊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掉,

  「臣這一次出訪高句麗,察覺高句麗國內,南北調動頻繁,親王室的軍隊被調往南方,攻打新羅,而蓋蘇文的嫡系則是北調遼東,準備應對大唐。」裴思莊拱手,說道:「臣在卑沙城遇到司農丞相里玄獎,臣本想讓他回返,但他依舊堅持出使高句麗·.」

  「他是信臣。」李世民輕嘆一聲,然後抬頭看向群臣,道:「諸位愛卿,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詔命,侵暴鄰國,朕不可以不討。」

  「喏!」群臣齊齊拱手,對於大唐征伐高句麗,沒人反對,但-—"

  「陛下。」房玄齡站了出來,面色擔憂的拱手道:「陛下要親征遼東嗎?」

  李世民看向殿中群臣,他知道,以前的時候,他還可以拖延下去,但現在,

  一切已經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

  「是的,朕將親征遼東。」李世民說完,看到房玄齡還要說什麼,他立刻擺手道:「這是之前朕的想法,但如此遼水兇險,如果不能突破遼水和千里長城防線,朕便是親征也沒有作用。」

  房玄齡眉頭微微一挑,不再多說什麼,

  殿中其他想要阻止皇帝的人,也都暫時的安靜了下來。

  「諸卿說說吧,該如何突破這條由遼水,長城,還有地形構築而成的千里防線吧?」李世民抬頭看向群臣。

  兵部尚書李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千里長城,長城千里,必然有其薄弱之地,派人尋找並刺探薄弱之地,最後聚集大軍,一擊而破。」

  李世民緩緩的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有理,但這就需要有一條穩固的橋樑。」

  皇帝抬起頭,思索著說道:「突破遼水不難,突破長城也不難,但彼輩必然會依託二百石城,來回突襲。

  一里之地,攻我糧道,我便難以立足,時間一長,要麼糧草不足,要麼人困馬乏,後援斷絕----除非能有一條穩固的橋樑,但高句麗人會任由義們搭建橋樑嗎?」

  「陛下,高句麗人水軍雖然不強,但也不可輕視!」裴思莊站出拱手。

  「嗯!」李世民淡淡的點頭,他知道,高句麗人在遼東準備十六年,不知道預備了多少應對大唐攻伐的手段。


  貿然前往會有麻煩的。

  「閻卿,姜卿,楊卿,丘卿。」李世民點出幾個名字,然後問道:「你們說該當如何?」

  閻立本,姜行本,楊務廉,丘行淹四人從班列之中走出。

  閻立本率先拱手道:「陛下,建立穩固的橋樑很難行的通,因為建築橋樑本身耗時極大,尤其高句麗還有投石車干擾,加以弓弩,到時死傷無數,怕也難以有成。

  所以微臣建議應當以浮橋為主,加以戰船來回,一次而成。」

  「臣也是如此想。」姜行本,楊務廉,丘行淹三人齊齊拱手。

  「浮橋。」李世民輕嘆一聲,說道:「朕又何嘗不知道要搭建浮橋,但是當年楊廣度遼水,便是因為高句麗在上游投擲木樁,最後導致浮橋損毀,軍土死傷無數,出師不利,連場大敗。」

  說建浮橋,但建浮橋哪有那麼容易?

  浮橋不穩,而且易被火焚,一旦中途被毀,那麼已經度過遼河的戰士,立刻就為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當年前隋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他就是這麼死的,諸卿當中有不少知當年事人,朕不希望看到你們當中,也有人如此!」李世民不由得輕嘆一聲。

  「赤壁之戰。」李承乾抬頭,看向皇帝,然後站出拱手道:「父皇,兒臣記得,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因手下將士不識水性,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皇帝的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說道:「你已經說了赤壁之戰,難道高句麗人便不知道赤壁之了嗎,到時候,他們只需要放一把火,便足夠燒掉所有的船隻。」

  「父皇,兒臣說的,不是戰船作戰,而是浮橋。」李承乾拱手,說道:「浮橋之策,之所以難行,是因為構建浮橋多用小船,如此才能方便船隻勾連,木板搭建。」

  小船好勾連在一起,大船就不行了。

  這是常識。

  「所以兒臣想,是不是可以打造一種比那種臨時找的小船來搭建浮橋,還要更大,更加結實,更加方便勾連的船隻。」李承乾拱手說道:「只要有成,船上將士無需太多,而且有後面勾連,便是遇火也可以損隨時後退。」

  稍微停頓,李承乾說道:「關鍵是,若是能將戰船隨意拆卸,用的時候是浮橋,不用的時候,能夠迅速形成戰船。

  一,

  「若是如此,這戰船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閻立本皺著眉頭看向李承乾「靈活,防止撞擊,防火。」李承乾抬頭,說道:「又足夠大,能安置小型投石車,又要能快速前後勾連,又能快速拆開。打造出二十艘這樣的戰船,或許便足夠渡河了。」

  「不可能有這樣完美的戰船,必然會有漏洞所在。」姜行本站出拱手,有些遲疑的看向李承乾。

  「這是必然。」李承乾點頭,對著皇帝拱手道:「父皇,兒臣提醒父皇,如今大唐要渡的不是長江,而是遼水。」

  群臣突然一愣,隨即醒悟過來,渡遼水可沒有渡長江那麼難。

  「到時候,分散渡河,相互掩護,不停襲擾,最後在某一日夜間突然渡河,

  渡過河流之後,清剿上下兩岸,避免被火攻,那麼剩下的,便是防備水中木樁。」李承乾拱手,說道:「兒臣看,不如在渡河的同時,用鐵鏈封鎖河面,阻攔木樁,減小衝擊,同時在上游側船身,覆蓋羊皮袋!"

  「羊皮袋?」李世民皺了皺眉。

  尉遲敬德站了出來,拱手道:「臣知道,羌人行黃河時,用的就是羊皮袋紮成的小船,的確可行,不過只能夠抵擋一次。」

  「那就同時多建幾座浮橋。」李承乾抬頭,拱手道:「上面做掩護,最下面一座才是真正過河之處,最後只需要將上游放置木樁的地方搗毀便足夠了。」

  「時間,還是時間。」李世民眉頭皺了起來,這樣即便是能夠爭取一些時間,但也未必足夠。

  「兒臣只能想出這些辦法了。」李承乾有些無奈的拱手。

  他也不過是從後世的知識中,找出的一些辦法,更多的人他文不是專業人士。

  「暫時足夠了。」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說道:「太子即刻返回長安,在長安秘密打造戰船,先打造出幾艘來,看看效果再說,同時諸卿找人繼續想辦法。」

  「喏!」群臣齊齊拱手。

  遼水,千里長城,還有二百石城,加上山勢,真的很麻煩。

  「晉王!」李世民看向李治。

  李治立刻拱手道:「兒臣在。"

  「你回太原去吧。」皇帝一句話,群臣立刻驚訝的抬頭。

  李承乾更是如此,這就讓李治就番了。

  「韋卿!」李世民看向韋挺。

  御史大夫韋挺立刻站出拱手:「臣在。」

  「以你為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去太原輔佐晉王,同時治理地方。」李世民抬起頭,神色異常平靜。

  「臣領旨。」韋挺沉沉低頭。

  李承乾終於恍然過來,一直以來,他總覺得他忘了什麼,原來是韋挺。

  低頭,李承乾嘴角彎了起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