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147章 引董入京

第147章 引董入京

2024-11-17 16:54:37 作者: 周府
  第147章 引董入京

  「伯寧若是在濟安帳下受了委屈,我則在沛國以候伯寧歸來。」

  袁秘神情里滿是不舍,將手中的包袱交於滿寵,說道:「包袱中有些細軟,

  可用於伯寧路上及至陽花銷。」

  「多謝永寧兄!」

  滿寵收下包袱,神情略有愧疚。

  在張虞的言語誘惑下,為了追求上進,他動了心思。而袁秘出於為滿寵前程考慮,不僅主動讓滿寵跟張虞離開,還讓勸滿寵可以去陽闖蕩。

  見袁秘放行,滿寵僅猶豫了一天,便決定跟張虞前往陽。畢竟在沛國的機遇無法與陽相比,今東漢雖說衰敗,但陽依舊是京師,滿是貴人與升遷機遇。

  且滿寵對張虞並不排斥,甚至因張虞斬單于,大破葛陂賊的戰績,讓滿寵多有好感。尤其是在他得罪郡中大族的情況下,跟隨能立軍功的大將,他的仕途有所期待。

  見二人不舍,張虞身子插入二人之間,笑道:「永寧莫要胡說,我以長史徽辟伯寧,豈會讓他受委屈?伯寧入我帳下,莪自會厚待之。」

  袁秘無奈而笑,說道:「張濟安,你可是怕我反悔,讓伯寧留下?」

  張虞搖了搖頭,說道:「我非擔心你反悔,而是擔憂伯寧念與永寧舊情不走,那我豈不失一賢才。」

  聞言,滿寵微笑而拜,說道:「永寧兄愛護之心,寵莫不敢忘。君侯器重之意,寵不敢反覆。」

  袁秘看了下天色,說道:「今天色已是不早,相縣至譙縣有二百餘里,秘不便挽留了,諸位沿途慢行!」

  「多謝永寧割愛,望今後能與君再會!」張虞朝袁秘拱手,笑道。

  「日後再會!」

  向袁秘告別之後,張虞與滿寵、鍾等人乘馬兼程,前往譙縣大營。

  二月十五日,張虞回到譙縣大營,將滿寵引薦於部將,並委以執掌軍法。

  次日,張虞收到袁術的書信,袁術在信中語氣著急,除了提及劉宏病重外,

  

  便催促張虞儘快回陽。

  得聞劉宏病重之事,張虞不敢在譙縣停留太久,在與黃琬會面之後,於十七日回師。

  譙縣至陽,二者之間存在一千三百多里的距離。依照正常的行軍速度,步卒日行約在30一一50里,而張虞為了儘快趕回雒陽,僅花了十八天,於三月初抵京。

  沿途中,鍾因家中有事回到長社,再次與張虞分離。而張虞在臨別時,向鍾承諾,表示他會為鐘錶功。

  至於為何不徵辟鍾?

  非是張虞不願,而是鍾與滿寵身份不同。滿寵以郡吏身份,暫守縣令,其本質身份還是數百石小吏。

  而鍾受舉過孝廉,曾經出任過縣令,即便辭官歸鄉,他依舊是擁有孝廉身份,離出仕僅差朝廷任命。

  在東漢的政治規則下,若想徵辟鍾,常是萬石的三公,可非兩千石的張虞所能徵辟。

  當然,張虞可以厚著臉皮徵辟,但鍾出於為自己仕途考慮,大概率會婉拒張虞的徵辟。畢竟兩人關係雖好,鍾臨時出謀劃策,但不代表已是投靠張虞。

  雖說如此,但張虞已是心滿意足。此番東征討賊,不僅大破葛陂賊,還徵辟了徐庶、呂范、許褚、滿寵四人為屬吏,可謂收穫頗豐。

  將四人算入左校營中,再加上留守平城的兵吏,張虞魔下已是人才濟濟。

  武有張楊、張遼、張豐、郝昭、高順、什翼、柯比、許褚、孟寧之等十餘名部將;而文則略少些,僅有酈嵩、庾疑、呂范、滿寵、徐庶等數人。

  若算上與張虞有較深關係羈絆的人,如鍾、孫資、程普、郭淮、王凌、郭圖等人,其人數則是更多了。

  故不難料想,若是天下大亂,張虞揮兵而起,短期內將不會為人才而憂。唯一限制張虞帳下人才,估摸僅差磨礪與經驗了。

  三月三日,張虞美滋滋向朝廷復命後不久,當日便收到袁術的召喚。

  「濟安!」

  見到趨步入堂的張虞,袁術便露出欣喜之色,讓張虞快些入座。

  「袁君!」

  張虞坐到席上,向袁術奉上幣帛,說道:「虞東討葛陂賊時,幸得些豫州特產。」

  袁術無心查看張虞所送之禮,順手將巾帛擱在案几上,問道:「濟安可知陽形勢乎?」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虞僅知陛下身體日沉,願聽袁君細言!」

  袁術整理了下思緒,說道:「陛下自冬季受風寒以來,至今已有兩月,其御體日漸消沉,已被董後接至嘉福殿照料。而諸卿憂陛下病情,近月屢次上疏陛下,望請立史侯為太子,然陛下卻按疏不發。」

  張虞環顧周圍,見堂內無別人,拱手問道:「試問袁君,陛下若有不幸,不知大將軍有何想法?」

  袁術抒須微沉,說道:「實不相瞞,大將軍有謀誅宦官,扶史侯繼位之念。

  「袁君,以何氏與宦官之緊密聯絡,指望大將軍剷除宦官,恐是不易!」張虞說道。

  袁術神色瞭然,說道:「何氏出身寒微,得益宦官庇護,方能於朝廷立足。

  今陛下若是駕崩,大將軍扶史侯繼位,但因何皇后與車騎將軍之故,或如濟安所言,未必會剷除宦官。」

  張虞壓低聲音,慫漁說道:「既何氏未能剷除宦官,故欲除奸人當望袁氏,

  而非何氏。君族名望崇高,何不如效伊、霍之事,擁立幼主,上顯忠義,下除凶害,以興天下。"

  「濟安之言是為何意?」

  袁術眼神閃爍了下,說道:「大將軍為外戚,若陛下駕崩,何氏將掌大權,

  興復天下當在何氏!"

  見袁術揣著糊塗,張虞直言說道:「君族四世三公,德高望重,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今朝堂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天下定傾者,不在君氏,莫非在於屠夫之手乎?」

  說著,張虞作揖而拜,說道:「君為虎賁中郎將,將有千餘人,袁君本初執掌中軍校尉,兵有千餘人。仆不才,帳下有千人。三千禁軍聽候君族差遣,何愁不能成事!」

  袁術深深看了眼張虞,說道:「大將軍恩養兵吏多年,并州刺史丁原屯兵於河內,願為其效死力者眾多。且皇后為何氏,今欲代何氏而掌朝政,其中多有難矣。」

  「此事不難!」

  張虞說道:「若陛下不幸駕崩,我等慫大將軍誅宦,而大將軍因皇后與宦官羈絆之故,多半左右為難。時我等向大將軍進言,招兵馬入京師,以脅迫皇后允諾誅宦。」

  「而關中董卓為君族故吏,手上兵馬有數萬之眾,若能引董卓入京,則宦官難存。而君族有西兵相助,何愁朝廷之事。」

  袁術眉目微皺,說道:「話雖如此,但引董卓入京,日後必與何氏爭鬥。」

  張虞沒有多說,僅嘆息說道:「何進為一介屠夫,今憑後族之故,得以官拜大將軍,若掌朝政,天下必生禍亂。而君族四世三公,為天下之望,欲興天下,

  舍左將軍其誰!」

  「若君憂董卓難遏,而他今受并州牧,所將之兵不足五千,憑皇甫嵩足以制之。」

  作為袁氏的門人,張虞自然要貼心為袁氏大計考慮。沒有什麼事比得上讓袁氏獨掌朝政來得重要,至於擔憂何進手上的兵馬,引入董卓不就能解決嗎?

  至於董卓入京到底是幫場子,還是砸場子,則不由張虞考慮了。

  袁術沉默良久,說道:「濟安欲興平天下之心,我已自知。然此事重大,非我能以決斷。」

  顯然袁術已是動心,畢竟袁術自有他的驕傲,在袁術眼裡,屠夫出身的何進與宦官其實沒區別,皆依仗皇帝恩寵而幸進。

  今劉宏若真駕崩了,朝廷上下大概率會歸由何進把持,而他袁氏豈不是要屈居何氏之下。

  如果能把持朝政,對他袁氏來說將是一次大躍遷!

  《唐書·太祖本紀》: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太祖聞而嘆之曰:「董卓,豺狼也,召之入京,必生大亂。庸者,不足以謀!」

  ps:今天卡文了,暫更一章。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