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得徐庶,遇重臣
十二月初二,張虞率部出征的前日。
豫州牧黃琬來人通報,汝南、潁川二郡合兵出三千人步騎,分別由路琦、徐俊二郡都尉統率,將暫歸由張虞督統。
而徐福經由徐母的應諾,遂帶數名劍客投入張虞魔下,並任職倉吏,協調軍中糧草。
次日初三,張虞與路琦匯合,大軍向東出發,目標直指陳國賴鄉。而為了與徐俊所率的汝南郡兵匯合,張虞欲先至南頓縣。
從潁陰至賴鄉(今亳州市譙城區),約有六、七百里。若騎兵奔馳行軍,快者三日,慢則五六日;步騎混合行軍,需花上八九日,若途中至南頓,估摸需花上十來天,才能至賴鄉。
沿途至汝南南頓縣時,徐俊率汝南郡兵千餘人加入隊列。因了新軍入列,張虞在南頓略多休一日,補充了下輻重、糧草。
十二月十一日,張虞所率四千兵馬至宋國城休整,接收糧草補給,以及汝南郡提供的嚮導,以準備次日至汝南與陳國交界的版梁屯兵。
軍帳內,張虞坐在交椅上,路琦、徐俊與諸將分坐於左右,而帳中有三名漢吏恭敬而立。
「細陽所運三萬張胡餅已至軍中,請校尉查驗!」
「城父運糧萬石至寨外,請校尉查驗!」
「新陽千人民夫至寨外,請校尉查驗!」
因帳內氣氛肅殺之故,三名縣吏除細陽縣吏外,余者二人略有些緊張,在遞交公文時,差點將公文掉在地上。
張虞瀏覽三份公文一番,又抬頭看向三人,問道:「你三人可是受郡令至軍前效力,為我大軍指引道路?」
「正是!」
相貌俊朗的細陽縣吏神情如常,拱手說道:「某三人常往來於都邊交界,熟知交界地勢。」
張虞又拾起一封公文,上面則是眼前三人的履歷。
很快,一個熟悉的姓名出現在張虞的眼裡,即細陽縣吏呂范,其字子衡。
張虞抬頭看向呂范,眼晴微眯了下,不知此呂范是否為歷史上之呂范,還是說偶然重名之人。
「你可是細陽呂子衡?」張虞問道。
「仆在!」
呂范不卑不亢,拱手以候張虞發問。
張虞沉吟了下,問道:「今葛陂賊盤踞賴鄉,你既熟知地勢,不知以為我軍可屯兵於版梁否?」
呂范思慮良久,答道:「版梁地勢雖高,但卻臨近河流,交通便捷,距賴鄉僅二十餘里,范以為校尉可至版梁下營。」
頓了頓,呂范補充說道:「葛陂賊狡詐,昔之所以能兩敗郡兵,一為誘敵深入,二為旦日襲營,故校尉若欲討平葛陂賊,恐需小心行事。」
張虞看向路琦、徐俊二人,似乎在詢問二人兩次兵敗的詳情。
徐俊慚愧說道:「之前葛陂賊詐敗,我率兵追擊,不幸於密林中伏,兵馬折損頗多,幸陳國相率兵接應,才能全身而退。」
「至於襲營之事,敵寇趁莪軍早起做飯不備,奮出精銳攻之,我軍小敗而退。」
張虞安撫了下,說道:「葛陂賊倒善用兵,非徐君之過。」
說著,張虞看向呂范,笑眯眯說道:「呂君可留下為嚮導,二位可自行歸縣。」
「至於軍需回函,稍後我便讓人交於你二人。」
「諾!」
張虞留下細陽呂范不單單是與歷史上吳國重臣重名,還有因細陽呂范的表現,比其餘二人好多了。
之後的時間內,僅需觀察呂范的才能,看其是否出眾。若呂范才能出眾,大概便是歷史上的吳國重臣,那麼張虞也會順勢徵辟呂范為屬吏。
今下張虞心裡自是美滋滋,出兵至豫州討賊,尚未與賊寇交手,他便收下徐福,還有存疑的縣吏呂范。
在宋國城休整半日,張虞於十二日,率部行至陳國邊界,屯兵於版梁,以窺盤踞在賴鄉葛陂賊。
因四千兵馬由三部不同軍隊組成,張虞為了避免麻煩,乾脆將營壘分成三營,分別修築營壘。而為了了解葛陂賊詳細動向,張虞還讓柯比率騎卒散出去。
二十日黃昏,張虞與鍾並肩而行,張楊、張豐等人作陪,與之一同視察著軍寨情況。
見前頭的張虞與鍾談笑風生,張楊略有不滿,謂張豐說道:「鍾元常雖為土族子弟,但不至於讓濟安如此厚待,每日與之商討軍務,形影不離。縱你我親眷之待遇,尚不及鍾元常,太甚爾!」
張豐雖也有覺得張虞恩寵鐘太甚,但因心中敬重張虞,僅能說道:「叔父,鍾元常非常人,其有智謀,又通政務。君侯恩遇鍾元常,應是另有想法!」
張楊撇了撇嘴,說道:「若鍾元常那般厲害,濟安何不如讓他帶兵,平了葛陂賊?」
「信不信,濟安欲破賊寇,還需靠你我統率!」
張豐點了點頭,說道:「叔父武藝絕倫,將騎驍勇,於軍中僅次君侯,故欲破葛陂賊,非叔父莫屬。」
張楊自是得意而笑,他作為張虞叔父,自認為他在軍中僅次於張虞,不管是武藝,亦或是地位。
張遼與張楊隔有距離,但因他耳朵尖,自是聽到了張楊與張豐的對話,對於張楊自認軍中武藝第二的言論,僅是淡淡而笑,略有不屑。
「文遠過來下!」
見張虞呼喊自己,張遼趨步趕上,拱手道:「不知校尉有何吩咐?」
張虞指著寨門,說道:「文遠,通知路都尉,看能否抽出兵力為加固寨門,
以防葛陂賊夜襲!」
「諾!」
張遼拱手領命,快步而退,
在軍中涉及協調之事,張虞往往會讓張遼代他出面,而不是讓明面上的二號人物張楊出面。
至於為何?
其原因不難理解,在張虞心裡,自家叔父有時不太靠譜,不似張遼那般謹慎行事。另外為了培養張遼成長,張虞有意無意讓張遼參與許多事務中。
因張虞頗厚待張遼,加之張遼姓張,軍中諸人皆認為張遼乃張虞血親。之前張遼或許會澄清下,但隨著兵馬增多,張虞暗示張遼可以不澄清,如今軍中之人已是默認張遼與張楊、張豐二人一樣,皆張氏族人。
張遼離開之後,張楊上前問道:「校尉,我軍屯兵於版梁多日,不知何時出兵討賊?」
「不急!」
張虞神情輕鬆,笑道:「駱陳國(駱俊)派人傳信,言自招撫政令頒布以來,葛陂賊降者已有上千人。今據降者所言,得聞我大軍進駐版梁,葛陂賊內人心渙散,多有老弱欲降官府。若所料不差,葛陂賊不日將求戰爾!」
葛陂賊從汝南流竄到陳國,本是看上陳國的富庶,以及賴鄉的交通優勢。但沒想到陳王劉寵本身驍勇,手上有數千張強弩,令葛陂賊難以破城,僅能劫掠鄉野。
而國相駱俊開倉放糧,賑濟老弱,收得大量人心,讓葛陂賊在陳國境內實難發展。今下『只誅首惡,赦免從者』的政令頒布,讓不少葛陂賊為之動心。
張楊躍躍欲試,說道:「那出兵之時,某願率騎蹈陣破敵。」
「好!」
張虞為張楊揉肩,笑道:「屆時勞煩張君了!」
言語間,徐福趨步而來,匯報導:「君侯,陳國所給之糧,福已將清點完畢,與陳國吏員所說相符,約有萬石糧草。」
張虞翻閱公文,問道:「今下軍中糧草還有多少?」
「約有兩萬石,足讓我軍兵馬食用四十五日。」徐福不假思索,說道。
見徐福上報井井有條,張虞點了點頭,問道:「不知元直近來何如?」
徐福作揖說道:「有軍中諸吏教授,某所獲良多,今下所管輻庫,數目盡在某心上。」
徐福自入軍以來,可以說是非常勤勉,因擔心自己有罪在身,有人會看不起他,故徐福常常爭先幫同僚幹活,如有不懂之事,躬身下問,態度謙遜,這讓徐福今下在軍中人緣不錯。
「善!」
張虞笑了笑,勉勵說道:「元直近日若有時間,可至帳中借閱兵書。」
「多謝君侯!」徐福感激的說道。
頓了頓,徐福說道:「稟校尉,某已改名為庶,故往後校尉可以徐庶稱在下!」
「徐庶?」
張虞疑惑了下,問道:「為何改名?庶為何意?」
徐庶拱手說道:「庶者,有幸者之意。仆幸得伯安相救,又值校尉出手照料。今後欲用庶自省,以來告誡自身,欲成事,需謹慎而行,切莫托於僥倖,否則事難成矣!」
「彩!」
張虞鼓掌喝彩,說道:「元直如有此感,何愁不成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