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賜寶,本命映照!
嘉靖五十二年九月底。
朝廷又一政令宣布天下,頓時又引來百姓的譁然與歡呼。
「大明仙朝皇帝詔曰:」
「朕聞天地之道,貴以和為貴;國家之治,重在民安。今我大明,德澤廣被,海內晏清,四方歸心,已臻於仙朝之境。百姓生活富足,社會安定和諧,誠為盛世景象。」
「然古制宵禁,雖為防範未然,維護治安,但亦有不便民情之處。鑑於現今國泰民安,盜賊匿跡,朕深思熟慮,特頒此詔,宣布自即日起,取消京城及各地方之宵禁制度,俾使黎民百姓夜行無阻,商旅往來便捷,共享仙朝之福。」
「為此,各府州縣衙門須即刻傳達此詔,廣而告之,務必做到家喻戶曉。各地官吏應加強夜間巡邏,確保民眾安全,護我大明秩序。若有違抗此詔者,將依法嚴懲不貸。」
「望我仙朝子民,知悉此旨,共同珍惜當下之繁榮安定,繼續勤勉勞作,共鑄仙朝輝煌。」
「此詔,欽此。」
嚴世蕃的『啟思革新』變法推行,主旨就是為了打破過往陳舊王朝體制,這不可能是當初定的,短短几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去蛻變!
一場科舉答卷,不過是對『啟思革新』國策可行性的一個試驗。
對於生活在陳舊王朝制度下的華夏百姓來說,毫無疑問,權與錢就是他們畢生追求。
想要讓『啟思革新』的國策可行,並且日後潛移默化的改變百姓思想,首先就是要找對路。
毫無疑問,這條路就是科舉之路!
而百姓想要獲得權與錢,除了出生便是達官顯貴之家外,就只能通過科舉來實現這個目標。
只要是科舉都認可的,那百姓也會認可。
哪怕輕賤的商人、舞樂者、工匠都可以參與科舉,都可以入國子監教書,傳道受業,這些在絕大多數的百姓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只要朝廷認可了,那他們也會認可!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時代變了!
在大明仙朝,萬般皆上品,行行皆可出狀元!
大明『啟思革新』國策的推行,就是要潛移默化的在大明後代每個人心中種下一顆潛移默化,但卻會生根發芽的種子!
這顆種子名為「驕傲」!
它生根發芽後,會告訴每個百姓,你不比任何人身份低,只要你肯努力,就會活成人上人,當大明迎來修仙時代後,人人都有一顆最基本,且最堅固的,逆天修行的道心!
修仙,本就是生靈打破自然規律,重獲新生的一條途徑,若是道心脆弱豈能修仙?
道心是否堅定這是生活環境,遭遇,出身等等決定,嘉靖能做的有限,但至少他要讓大明百姓不能因為朝廷制度而道心受到束縛。
這一代大明的子民,能改變者有限,但嘉靖相信,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子民誕生,大明朝的子民,人人生而就有一顆自命不凡的心!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從他懂事的一刻起,父母,老師,會告訴他,你可以做官,內閣首輔,六部大臣,伱可以修仙,長生不死!
而不是告訴他,只有首輔的兒子才能做首輔,也不是大臣的兒子才能做大臣,不是天賦不好的人就不能修仙,不是修仙者後代不能修仙。
更不是你父親是個工匠,你就旁人低一等,更不要因為你母親是一個舞者而自卑。
你是你,你的未來必將美好!
當大明仙朝每一個百姓,從來到這世上的那天起,最初都能有一顆自命不凡的心,那時便是『啟思革新』的國策,真正完成之日。
至於現在,還差的遠,這五年時間,只能說是為變法鋪好了路而已。
午時,玉熙宮,大殿之中。
二王坐在御座下,嚴嵩則坐在自己內閣首輔專屬的小凳上,下方內閣和司禮監分立兩側。
如今的內閣,已經沒有了清流身影。
「命,文華殿大學士嚴世蕃,兼任戶部尚書,趙錢孫任命戶部侍郎……」
此時,玉熙宮大殿之上,嚴世蕃手拿奏本,抑揚頓挫的匯報著科舉後的人事任命。
「命,原南京國子監博士李贄,任禮部尚書,原禮部員外郎李文華,升禮部侍郎。」
「命,李淵明為吏部尚書,張孝先為侍郎……左都御史張慧眼,魯工匠,任工部侍郎……」
「文淵閣大學士王崇古,兼任兵部尚書,猛,趙明鏡,任大理寺卿……」聽到這裡,上方的裕王嘴角微微勾起。
王崇古是內閣新黨成員,是他的人!
當然,還有大理寺也劃分到了他的麾下任命。
「命,東閣大學士,俞大猷兼任刑部尚書,李法眼任刑部侍郎……」
同樣,聽到這裡的景王眼底也有笑意浮現。
徐階、李承武等人被踢出內閣,接下來朝中勢力派系,自然被他們跟嚴家瓜分了。
正如嚴世蕃所念的名單一樣,嚴家拿了戶部、禮部、吏部和督察院,剩餘的兵部大理寺歸了裕王,刑部則歸了景王。
當然,這只是部分文職,還有比如三大營如今可是全部都被新黨所掌控。
胡宗憲身為武英殿大學士,雖然沒有兼任六部,但卻執掌三千營。五軍營則是由王崇古負責,最後神機營則歸了景王。
雖然說新黨中,胡宗憲屬於朝中新貴,軍中威望很高,本人也是嚴嵩的弟子,可確切的說,嚴家在軍中,懂事的沒有去碰一點。
但心明眼亮的人都都知道,胡宗憲執掌的三千營的背後,站著的又是嚴家。
但這是皇帝的意思,胡宗憲的作用,就是為了平衡軍中新貴的王崇古和俞大猷,但他本人身後的勢力又太單薄,需要嚴家。
只有嚴家站在胡宗憲背後,他才有資格跟裕王還有景王二人形成三方鼎力的平衡。
現在朝廷上下都知道,接下來的大明仙朝,真正的主角不再是文臣了,而是武將!
至於嚴家為什麼不碰軍權呢?
原因很簡單,嚴家的生存法則就是絕對不碰任何可以影響到皇權的東西。
哪怕是一點點,都不會去碰!
而也正是因為嚴嵩知道,只要自己一直這麼懂事下去,皇上才能放心的用他們。
如此一來,嚴家的權勢就能一直存在。
「以上便是新的六部人事任命,還請皇上定奪。」嚴世蕃念完,對著嘉靖躬身一禮。
「准了。」嘉靖輕抬了抬手指。
對於六部任命是誰,嘉靖並不是很在乎,從今以後,大明所有官員的俸祿,都將會變成靈物資源,不論是二王又或者是嚴嵩,提拔上來的人如果政績不達標,那麼損失的還是他們自己。
所以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家族日後龐大的修行資源,他們必然會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人。
甚至,如果自己負責的政績不達標的話,總有一天,他們也會被踢出大明權力核心。
徐階等人的下場告訴了他們,即便他們是第二批修仙者,是大明朝的高層戰力,如果不能為朝廷謀利,或者是沒有達到皇上的要求……
下場也只能是黯然退場!
這次徐階等清流派被踢出內閣,說白了還是徐階的謀劃,沒能達到皇上心裡的標準。
如果他辦事能夠更好,既能勝過李承武,又能保住自己,那皇上自然不會踢走他。
所以,別看他們現在已經站在了大明仙朝的權力巔峰,但是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身處巔峰也有屬於巔峰的無奈和不易。
站在巔峰,並不意味著可以安穩度日,稍有不慎,就會從雲端跌落,甚至是萬劫不復!
「此前朕說過,科舉之後,就會為爾等提前映照本命,並賜下本命物,」這時,嘉靖在眾人期待的目光注視下,面容微寬,開口道:「知道你們都等急了這也不磨嘰開始吧。」
聽到這話,即便是一直老神在在,仿佛什麼都能坦然面對的嚴嵩,也不由得心臟狠狠一跳。
至於嚴世蕃等人,面上更是毫不掩飾的興奮與激動之色!
皇上說的沒錯,對於他們來說,自從向天下公布仙朝開始,他們心中一直期待的都是本命和本命物。
畢竟這東西事關他們的仙途和生死。
他們如今已經站在了大明仙朝的權力巔峰位置。
他們只需要讓大明仙朝的資源變得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就能用這些到手的資源,來打磨本命物,然後讓本命反哺自身。
「朱載坖和朱載圳,你們二人的本命朕隨後再告訴你們,」說話間,嘉靖率先看向嚴嵩,「嚴閣老,你先來吧。」
「老臣謝皇上。」對於皇上不把二王的本命公開,卻選擇公開自己等人的本命這一點,嚴嵩並不在意,畢竟皇上願意給他提前映照本命,對他來說已經恩賜了,還有什麼要求?
再者說,本命這東西只有在場幾人知曉,就算被泄露出去,又能如何呢?這大明難道還有人敢對內閣首輔動手不成?
其實在修仙世界,本命不輕易示人不過是為了讓自身顯的更加神秘和有所保留,從而在兇險的修仙世界爭鬥的時候,不會被其他人暗算。
畢竟修仙世界太過龐大浩瀚,神秘的仙術,禁術,秘術,更是層出不窮。
指不定哪天,就會有人研究出強大的術法,來專門針對本命做手腳,所以即便是一些強大的元嬰期修士,也不會將自己的本命輕易示人。
甚至就算是那些強大的散仙級別的修士,也會習慣性的將自己的本命視作自己的隱私。
一個人的隱私,自然是不願意輕易的露給別人看,當然變態除外。
但是在大明就沒這方面的顧慮了。
一來,不論未來如何發展,嚴嵩等人必然會是仙朝走在最前面,最強大的一批修仙者。
二來,在大明仙朝之內,嚴嵩等人又有仙官官身傍身,只要嘉靖不願意,沒有人可以拿他們的本命來做文章,從而對大臣下手。
三來,大明仙朝也不過是剛剛起步而已,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特的屬於修仙世界的底蘊,本命這些東西自然也不會被視為隱私對待。
「吼!」隨著一聲恐怖虎嘯聲響起,眾人只看到在大殿之上,一頭黑色的惡虎目光腥紅,貪婪無比的躍起,對著眾人發出咆哮。
黑虎?!
看到嚴嵩的本命竟然是一頭黑色的惡虎後,眾人都是一愣。
繼而看向那站在大殿上佝僂著背影,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的蒼髯老者,識海當中隱藏的本命,竟然會如此的兇惡可怖。
不過緊跟著,眾人再聯想到嚴嵩為官期間的種種行為和手段,再結合眼前這頭黑色的惡虎,一時間,反倒是覺得非常貼切。
嚴嵩,就是大明朝的一頭惡虎!
如果誰真的將他看作是一個普通的垂垂老者,那麼必然會被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一點。
「難怪……」在場眾人當中,要說感觸最深的,自然是小閣老嚴世蕃了。
此時,嚴世蕃有些失神的看著大殿之上那被嘉靖用本命映照出來的黑色惡虎。
「難怪,自從父親踏上修仙之後,一言一行,一個眼神,有時都能讓我感到不寒而慄,原來他的本命竟然是如此凶物……」想著,嚴世蕃心中又一陣好奇,「不知我的本命是何物?」
「人都說虎父無犬子,父親的本命是一頭凶虎……莫非我的本命也是一頭虎?」想著,想著,嚴世蕃不禁有些緊張了起來。
嗯,他此刻代替的是自己的本命,並不強大,若是如此的話,豈不是讓人嗤笑?
「你的本命是一頭黑虎,屬於獸類本命,正好朕這裡有一頭靈虎幼崽,便賜予你……」嘉靖說著,大手一揮,一個御獸袋出現。
隨著一道靈力打出,繼而就見御獸袋打開,然後一頭跟普通老虎大小差不多的黑色小老虎躍出,來到大殿之上,好奇打量四周。
「靈獸需要認主,你現在對它進行滴血認主,完成主僕契約即可。」
聽到嘉靖的話,嚴嵩不敢怠慢,依言而行,靈力運轉,在指尖逼出一滴鮮血,然後對準面前的幼虎的腦袋滴下。
「嗡!」在嚴嵩指尖逼出鮮血的同時,嘉靖的意志,也落在了那頭幼虎的身上,讓其開放心神,主動去與嚴嵩完成主僕契約。
像是與生俱來一般,只要是靈獸,它的血脈傳承之中,都有血契傳承。
有了這份血契,靈獸就可以與任何生靈,簽訂主僕契約,就像是靈獸生來就是為與人簽訂主僕契約的一般。
也是因為靈獸具備這一特性,所以修仙世界絕大多數修士,在尋找坐騎或者是護宗靈獸時,都會選擇靈獸,而不是選擇凶獸或珍獸。
當然,血契也有很多種類。
最常見的,自然就是主僕契約了,當然,這個「主」可以是以人為主,也可以是以「獸」為主,全看簽訂時,雙方的意願。
主僕契約有一個特點就是,主人死,靈獸死,靈獸死而主人不死。
很不公平,但只要是修士,在找靈獸的時候都會選擇主僕契約。因為只有如此,靈獸才會死心塌地的為主人而生,為主人而死。
當然這也就導致絕大多數靈獸,對人族修士都是非常痛恨的。
甚至有些靈獸為了不屈辱的成為別人的坐騎,被別人定下主僕契約,在簽訂的時候,會激烈反抗,更有甚者會選擇自爆。
不過針對這一點也有不少強大的修士,還研究出了防止靈獸自爆的簽訂方式。更有甚者,甚至不惜抹除靈獸的意志。
總之在修仙世界,關於簽訂主僕契約,在「修行通識紀要」當中,還有很多的描述,每一條對於靈獸來說,都是極不公平且殘忍的,但對於人族修士來說,卻非常的受用!
還有就是伴生契約,這種契約屬於是雙方平等的,靈獸並不是主人的坐騎而是道友。
若是遇到危險,雙方屬於是同生共死!
甚至如果有一方不願意與道友同死,還可以主動脫離契約,還不用遭到任何的反噬。
還有一種,就是「人寵契約」!
人族可以強行與靈獸簽訂契約,反之一些強大可以化形的靈獸,自然也可以讓人族來當寵物,也就是常說的「人寵」。
相比於一些靈獸的剛烈,寧死不屈,人族修士就相對來說溫順的多了。
就算當了「人寵」,在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會選擇忍氣吞聲活下來。
這一點在修仙世界也更讓靈獸為之不恥,在靈獸的眼中,人族就是邪惡的種族。
如果靈獸被人族擄走,簽訂主僕契約的話,與生不如死沒有什麼區別。
眼前這頭小老虎雖然是幼崽,但是血脈當中也是本能的排斥簽訂契約,不過它是嘉靖從修仙世界捕獲的,自然由本命大明控制。
在嘉靖的意志落下,幼虎的掙扎瞬間消失。
繼而,像是感應到了什麼,黑色幼虎頓時發出一聲稚嫩的虎嘯,然後一個跳躍,張開小口,直接將嚴嵩的那一滴血吞了下去。
「咚!」隨著主僕契約簽訂,幼虎頭上閃過一道紅光,有玄奧的圖案一閃而逝。
這一刻,看著眼前的幼虎,嚴嵩突然有種奇妙的感覺。
「嚴嵩,」這時,嘉靖再次開口,道:「雖然你如今有了本命物,但你尚未築基,沒有誕生元神,自然也不存在神使與本命綁定。」
「就算你的這頭靈獸修為達到築基期,也不會對你的修為有半點幫助。」
聽到嘉靖的話,不論是嚴嵩,還是嚴世蕃等人都是一怔,不過緊跟著重人又都反應了過來。
此前呂芳在給他們講解本命和本命物的關係時,就已經提到這一點了。
剛才只是被皇上映照本命和賜下本命物的喜悅所充斥,暫時忘了這一茬。
此時回想起來,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皇上,老臣年事已高,即便如今得皇上賜下仙法,家中更是通了靈脈,修行資源也足夠,」嚴嵩語氣溫吞而可憐,道:「可想要在壽元耗盡之前,突破築築基,依舊希望渺茫。」
「如今大明仙朝剛剛起步,老臣還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放不下朝廷,放不下社稷……」說著,嚴嵩更是直接跪伏在地上,道:「還請皇上垂憐,賜老臣一個活命的法吧。」
嚴嵩何許人?人老成精的人物!
他又豈能不明白,嘉靖既然會賜下本命物給他們,又如何能不知道,自己等人不可能在鍊氣期,壽元耗盡前,突破到築基期?
所以,他已經料想到了,嘉靖肯定有辦法!
在場的眾人哪一個不是人老成精的?就連官場「新兵蛋子」俞大猷,此時也聽出了嚴嵩這一番話的弦外之音。
頓時,一個個都用希冀的目光朝著嘉靖看去。
嘉靖看著嚴嵩,眼底有滿意之色浮現。
嚴嵩果然好用,自己的任何深意,不需要明說,他就能立刻明白過來,並帶頭做表率。
「朕倒是有法子,讓爾等本命提前與本命物綁定,爾等只需要安心打磨本命物,便可實現反哺,」嘉靖說著,語氣中有所猶豫,道:
「不過此法,恐怕爾等並不願意……」
「臣等一切,皆是陛下所賜,不論是什麼法子,臣都願意一試!」嚴嵩立刻開口。
「……」
注1:內閣頭銜,按照尊貴程度,依次為:
華蓋殿大學士(首輔)、謹身殿大學士(次輔)、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其中華蓋殿在嘉靖末年改名中極殿、謹身殿在嘉靖末年改名建極殿,服務於劇情,本書一直用的都是改名之前。
注2:排序,一般來說,「殿」居上,「閣」位下,即「三殿」大學士的等級要高於「三閣」大學士。在「三閣」大學士中,文淵閣大學士的地位通常高於東閣大學士。
但具體排序,還要看權力大小,要素過多,服務於劇情,本書採用最簡單粗暴的,即三殿三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