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宋神探志> 第33章 現成的先生

第33章 現成的先生

2024-10-14 21:45:57 作者: 興霸天
  狄進沉默。

  我看起來就那麼像想當官的人嗎?

  嗯……

  倒也不是不想,但顯然不是這樣當。

  郭承壽的祖父郭守文,是宋初名將,在宋滅後蜀、南漢、南唐、北漢,招撫吳越、北拒遼國的一系列戰爭中,身經百戰,立下汗馬功勞。

  郭承壽的父親郭崇德,官至太子中舍,五品寄祿官,沒有實際職事,是標準的皇親國戚,畢竟他有一個好父親,妹妹又是宋真宗的皇后,自然有所恩賞。

  相比起來,郭承壽幾個叔叔更加爭氣些,雖然都是以門蔭入仕,但都做到了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刺史之類的貴官,成了武將官階的最高位。

  這些貴官一般不會授予任上領軍的武將,即是沒有實際兵權,卻也要到任的,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郭承壽的這番話,尤其是在書院門口,大庭廣眾之下,絕非虛言。

  郭家是完全有能力,舉薦他入朝為官,脫去粗布衣裳,穿上官袍,成為官宦階級的一員。

  但狄進依舊不心動。

  道理和拒絕皇城司舉官一樣,得外戚武將之家舉薦,哪怕以後立功,未來前途也基本限制住了,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努力一輩子的終點,基本就是進士的起點。

  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將昨日對雷濬的話複述了一遍:「無邪兄好意,在下心領,我欲進士及第,科舉入仕,不求他途!」

  郭承壽凝視著他,嘴角微微擴大,手伸了過來,以把臂同游的姿態,朝著書院裡面走去。

  狄進見他弱不禁風的模樣,生怕自己用勁一掙,直接把這病秧子摔個屁股蹲,只好任由他拖著,低聲道:「無邪兄不必如此……」

  郭承壽笑道:「我並非惺惺作態,是真的佩服你,在牢獄中時,我雖未受苦,卻也萬念俱灰,當時期盼著有人能救我出深淵,洗刷冤屈,但想了一遍,卻萬萬沒料到,是僅有一面之緣的仕林兄相救。」

  狄進確實為對方洗了冤,但出發點還真不是完全救人,而是不願意兩次案子都查到一半,就止步於真相之外。

  

  當然,救了就是救了,倒也不必假惺惺地不承認功勞,所以狄進正琢磨著,該如何恰當地使用這份人情,就發現一群學子也聯袂走了過來。

  眼見碰個正著,大部分學子避讓到一邊,也有兩三人特意上前,對著郭承壽行禮道:「此前我等被賊人蒙蔽,多有得罪,還望無邪原諒則個!」

  那日的書院學子膽敢落井下石,也是因為有殺人案在身,殺的還是監院,他們理所當然地站在道德高地進行切割,以免污了名聲。

  現在真相大白,有的死活不信,覺得就是一派彌天大謊,老奴頂罪,但也有不少人結合郝慶玉的為人,覺得此事的真相應該就是如此,倒是後悔自己那日所言太過決絕,希望緩和一下關係。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郭承壽連場面話都不理,只當這幾人不存在,筆直地朝前走。

  幾名學子尷尬地朝著左右讓開,不遠處觀察的更是趕忙退出好遠。

  等到進了中庭的學堂,狄進開口道:「你這不是讓我也得罪人麼?」

  郭承壽反問:「前倨而後恭,思之令人發笑,以仕林兄的心氣,豈會瞧得上他們?」

  狄進心裡確實瞧不上,他也不會故作奉承,自降格調,但直接得罪人確實沒必要,稍稍嘆了口氣。

  郭承壽哈哈大笑,臉上又湧起了不自然的潮紅:「父親提出要以舉薦為官,還了這番恩情時,我就知道你不會答應,果然不出所料!咱們也別客套了,一起去拜會山長!走!」

  晉陽書院的山長叫錢惟詠,表字德文,號太山居士,在真宗朝頗有名望,還曾受舉薦任官,可惜不適合官場風氣,早早退下,後來歸併州,受邀入書院講學。

  老山長病逝後,由他接任新的山長,早年間還是幹了不少實事,可惜近幾年歲數大了,也疾病纏身,之前久不現身,就是去山中養病了。

  顯然,郝慶玉敢在私下裡要挾學子,收受好處,與這位山長年老體衰,顧不上書院的經營有極大的關係。

  現在他是逼得不得不來書院坐鎮了,反倒讓身體變得更加糟糕,當狄進和郭承壽走入院中,首先聽到的是一連串咳嗽聲,然後就見四五位講學先生正在噓寒問暖,前後忙碌。

  狄進眉頭微不可查地皺了皺,上前見禮,就見這位蒼老的山長用昏沉的目光看了看,也不知道看清楚他的長相沒有,就開始說場面話了:「書院人心浮動喧擾,正需良才鎮撫……咳咳……今日親近細觀,更知美玉之資……咳咳咳……」


  後面就沒聽細聽了,沒必要。

  狄進心挺涼的。

  他入書院前也打聽過的,最擅長西崑體的,毫無疑問就是這位山長,現在對方連話都說不清楚,還怎麼教學?

  至於這些講學先生,瞧那巴結的模樣,恐怕正琢磨著怎麼接替山長和監院的位置呢,這樣的講師,還有心思教學麼?

  辦理住宿手續時,狄進終究還是沒忍住,低聲詢問:「我心慕西崑體,不知哪位講學最擅這樣的文風?」

  郭承壽擺了擺手:「西崑體還要看太學的教授,余者皆庸碌而已!」

  狄進有些無語:「我若是能入京師太學,還需問無邪兄麼?」

  郭承壽哈哈一笑:「看得出來,仕林兄是人如其字,一心科舉入仕,如若不嫌,看我如何?」

  狄進微怔:「郭兄之意,是由你來教我?」

  「言重了!」郭承壽道:「狄兄若想尋找自己的座師,我也有舉薦之人,若只為西崑體,我們倒是可以互相探討……」

  狄進稍作權衡,拱手一禮:「那就有勞了!」

  於是乎,剛剛確定了宿舍,林小乙來不及打掃衛生,就開始和郭承壽的書童一起搬書,將一本本前唐詩集,從郭承壽的院子裡,搬到狄進的屋中。

  單從這點,狄進就知道,這位外戚還真有些東西。

  後世有句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宋朝前期,詩人基本也是抄唐詩。

  白居易和賈島首先成了被模仿的對象,形成了「白體」和「晚唐體」,前者多顯貴,效法白居易的閒適平易,後者多寒士,貧苦的讀書人對賈島的清苦,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但是這兩家的風格,都不太符合蒸蒸日上的宋王朝發展。

  別管這個蒸蒸日上是不是帶些諷刺,相對於古代而言,宋朝的經濟發展得確實不錯,尤其是簽訂澶淵之盟後,不再與遼國打仗,各地越來越繁榮,享樂之風迅速蔓延。

  在士大夫眼中,享樂不僅僅是花錢,還要雅事雅談。

  於是乎,白居易的詩被認為鄙陋淺俗,賈島的詩讓人覺得寒酸窮苦,唯有李商隱的詩詞艷麗工整,富美高雅,自然而然受到了追捧,最終形成了西崑體。

  實際上,就算不會作詩詞的人也知道,一味的堆砌典故,追求華麗,只會讓詩詞變成炫耀辭藻的工具,但結合時代的背景,當今士人就覺得這種文風最為得體。

  所以入學的第一日,郭承壽搬來詩書,笑吟吟地坐下:「自今日起,我與仕林兄一起品讀前朝李義山的瑰麗,精研我朝楊文公的典麗,還望解試之前,略有所得!」

  狄進翻開詩書,由衷一笑:「請!」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