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鮁魚圈
王援朝和黃廠長兩人喝的暈乎乎的出門之後,
王援朝坐在吉普車后座,立馬就清醒了過來。
劉萬友在前面開著車往紅旗大隊駛去,
王援朝坐了一會後,開口說道:
「萬友,這次去YK市,
到時候我,你,還叫一個安保人員,三個人出發,
來回暫定三天時間,你家裡要做好安排,知道了嗎?」
「好的,廠長,我這邊沒有問題,
只是廠長,您沒必要親自去吧?』
王援朝用食指揉了揉眉心,說道:
「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
一旦我們採購海魚能夠成功,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莪們紅磚廠的伙食問題,
以後我們紅磚廠去採購海魚,將會成為常態,
所以我必須去一次當地,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才能夠正確的做出決策,
所以我必須得去一趟才行。
劉萬友非常佩服王援朝的工作態度,覺得王援朝都當廠長了,這麼危險的事情,還親力親為,真的是個好領導。
「廠長,如果要長期以往的採購海魚,
咱們廠最好還是得有一台大卡車,
要不然的話,每次借車,也不方便。」
「嗯,你說的有道理,不過這事得等過幾個月工廠賺到錢再說,
去年工廠的利潤都已經上交了。」
劉萬友悶悶的回答道:
「嗯一路回到紅旗大隊,王援朝先來到村委會,找到孔支書和大隊長,
把自己去海邊採購海魚的事情和他們溝通了一次之後,說道:
「支書,大隊長,現在紅磚廠的工作強度太大,
員工們的伙食沒有葷腥的話,身體很難支撐,
我也是絞盡了腦汁,才想出這麼一個辦法,
所以這次我找縣運輸隊借了輛大卡車,
準備一次性多採購一些海魚回來。」
孔支書和大隊長聽完王援朝的話,都皺起了眉頭,並不贊成的說道:
「王廠長,採購海魚而已,雖然遠了一點,
但是你讓員工去就行了,你的任務應該是抓好生產:
沒必要你這麼大一個廠長親自去採購吧?」
「哎呦,我的大隊長唉,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
正是因為採購海魚這事,事關生產所以我才要親自去實地看一下,實實在在的了解一下那邊的情況,才能夠保證在後面的工作中不出錯。」
孔支書看著一臉認真的看著王援朝,心裡雖然欣賞王援朝這股做事認真的勁,
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孔支書並不認同王援朝親自去冒險的行為,
但是孔支書並不在乎王援朝的死活,既然王援朝自己要去,孔支書自然不會擋著,於是開口說道:
「王廠長,你們這次去採購海魚,大概需要幾天?」
「三到四天的樣子吧。」
「行,既然你已經下定決心,那就去吧,
記得把工廠里的工作安排好,可別影響了生產。」
「放心,支書,工作我會安排好,肯定不會影響生產的。」
「行,那就祝你一路順風。」
「謝謝支書。」
等王援朝走出村委會之後,大隊長還跟著出來說道:
「王廠長,你不知道現在跑長途的路上有多危險嗎?」
「大隊長,我知道,這次我們去三個人,每個人都會帶槍,
不會有事的,
而且我來紅旗大隊這麼久了,還沒去周邊的地方看看,
正好這次採購非常重要,我又能出去看看,何樂而不為呢而且我也是從小練武到大的,不會出事的,你放心好了。"
「唉,你呀,好好的生活不過,折騰什麼呀。」
回到家裡之後,王援朝把自己的決定向丈母娘和小媳婦說了之後,
兩人雖然擔心王援朝的安全,但是兩人已經習慣家裡啥事王援朝做主了,倒是沒有想太多。
一天時間一晃而過,這年頭的司機,會修車是基本的技能,
劉萬友接過運輸隊的大卡車之後,開回紅磚廠就開始對車子檢查,就怕到時候大卡車在半路拋錨。
70年代的東北,還沒有國道,從黑市去YK市的公路主要是一些普通的省道等低等級道路,一路上路面大部分是沙石路或者土路,道路表面不平整,
王援朝一行人開著車行駛的過程中顛簸的非常嚴重。
而且大卡車一路疾行,路面在時常揚起大量灰塵,嚴重的影響了劉萬友的視線和呼吸,導致劉萬友車開的很慢;
等車子跑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到了遼陽,天上又下起了雨來,整個路上又變得泥濘不堪,導致大卡車行車的過程中非常的困難和危險,車輛容易陷入泥坑中。
而且現在的省道普遍較窄,一般只能容納兩輛車勉強錯車。在一些狹窄的路段或者山區,道路寬度更窄,非常考驗劉萬友的駕駛技術和經驗。
最主要的還是此時的道路標識系統不完善,路標、指示牌等數量較少,且設置不規範、不清晰。
導致王援朝一行人,經常需要下車問路,要不然很容易迷路或者走錯方向。
好不容易王援朝一行人開到了瀋陽,從瀋陽到營口的路段,這些道路的路況更加複雜,經常需要穿越一些山區、河流等地形,
橋樑和涵洞等基礎設施也比較簡陋,一路上大家開的心驚膽戰。
總之這一路上,王援朝一行人的交通條件非常艱苦,行車速度緩慢,開了整整一天一夜,劉萬友中途都沒有休息,才開到YK市。
到了YK市後,雖然還沒到海邊但是王援朝一行人實在是堅持不住了,於是找了一家招待所,開了三間房,
往床上一倒,直接睡迷糊了。
王援朝三人睡了一覺起來之後,已經到了中午。
三人在國營飯店吃了一頓海鮮大餐之後,繼續開著車往魚圈方向駛去。
出了YK市,往魚圈的路都是未經修的泥土路,狹窄且崎嶇不平,
一路上有不少馬車通過,一切都顯得非常原始。
此時的魚圈還不是後世的旅遊勝地,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聲的小漁村,周邊居住了不少村落,人口數量也比較少,一個村落也就3-400人左右。
在這個年代,魚圈的村民們主要依靠打魚為生,漁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每到捕魚季節,漁民們駕駛著小型漁船出海捕撈魚等各種海魚,捕撈上來的魚一部分供自己食用,另一部分則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售賣以換取生活物資。
除了漁業,也有少量的農業存在,人們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一些農作物,如玉米、高梁等,農業生產方式較為原始,產量也不高,僅僅是作為漁業之外的一種補充。
所以這裡生活非常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