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科舉主考官的人選
「嚴愛卿,對於黃御史的彈劾,你有何話說?」趙興看向了嚴寬。
「陛下,臣冤枉啊!」
嚴寬一臉委屈的出列說道:「每年都有許多被流放的人死在半路上,流放都是一路帶步行,還有時間限制,那些犯官養尊處優慣了,撐不住死在半路上,
不是很正常麼?」
流放是把人放逐到偏遠地區,因此動不動都是流放上千里。
而這個過程中,犯人需要帶步行,一路走過去。
押送的衙役因為有時效限制,路上十分辛苦。
甚至有的衙役為了不想受這個苦,故意折騰人,讓人死在半路上都很常見。
至於把人放了,這些衙役是不敢的,因為人死了,需要到就近的官衙經過件作檢查核准。
確定是犯人,且不是被謀害的,開具文書後,才能回去交差,
以前為什麼沒有流放的官員死亡,是因為有家人和同僚幫著打點,押送的衙役自然會照顧點。
但是這些官員都是趙興暗示過的,嚴寬親自交代人辦的,自然活不到流放的地方。
對於官員來說,其實流放比死更可怕。
那些偏遠地區,條件十分艱苦,哪怕犯官有人打點,去了不用像尋常犯人那樣干苦力,但是光是艱苦的條件,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比死還難受。
但是趙興偏偏要讓人死在路上,而不是發配去受苦。
因為對於朝中官員來說,對於流放其實並沒有直觀的感受,
在他們看來流放最起碼能夠活著,哪天碰到大赦天下,他們還能夠回來,死了可就一了百了了。
趙興這麼做,就是想告訴這些官員,別以為犯錯罪不至死就感覺無所謂,自已想弄死他們,有的是辦法。
別說今日有人彈劾,哪怕沒人彈劾,等田畝清查完,他也會把消息放出去。
畢竟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震懾,沒人知道震懾個鬼啊。
「嚴尚書還真是巧舌如簧,照你這麼說,那麼之前為什麼沒有官員死在流放路上?」黃御史反問道。
「黃御史所說也是本官所疑惑的,可是本官讓人查了,過程並無問題。本官就疑惑,為什麼之前流放的犯官都沒事呢?」
嚴寬說著朝趙興躬身道:「陛下,臣正準備向陛下奏請,調查調查以前的流放行程,看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朝堂官員聞言皆是一變,能位列朝堂的,最年輕的都三十出頭了。
做官多年,大多數都有朋友被流放,幫著打點過。
人走茶涼在官場很普遍,但是又不那麼普遍。
混跡官場最重要的是名聲,若是相熟之人落了難,不管不顧,那麼名聲也就臭了。
相反,幫著打點,也花不了多少錢,還能得個好名聲。
而且萬一自己也有那天呢?
不管出於什麼心理,許多人都曾打點過,這是不爭的事實。
要是往常他們也不怕,畢竟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趙興登基後,先是處死了朝中幾個重臣,又借著流放弄死了不少官員。
誰知道這次是不是又想借題發揮?
許對人眼神蔭的看向那個上奏的黃御史,要是目光可以殺人,黃御史怕是已經被大卸八塊了。
就在有人準備開口反對的時候,趙興開口了。
「好了,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必大費周章了。不過流放官員死在路上,確實有些惡劣,嚴愛卿是刑部尚書也有責任,罰俸半年,以效尤吧。另外大理寺查一查,看看死在流放途中的官員,是否存在問題。」趙興說道。
嚴寬聞言心裡暗罵,我幫你辦事得罪了那麼多人,如今禮都不敢收,竟然還要罰我俸祿。
然而面上卻不敢表露,應道:「臣人罰!」
大理寺卿,也跟著應了一聲。
其餘官員也在心裡暗罵,要是沒有趙興指使,嚴寬能有這麼大膽子麼?
可是他們怕趙興會借題發揮,不敢說什麼。
「陛下,主考官人選遲遲未定,如今會試臨近,主考官的人選也該定了。」韓章出列道。
趙興聞言說道:「此事是朕疏忽了,好在有大相公提醒。就由翰林學士王安石擔任主考官,禮部右士郎為副,共同主持會試。」
這麼重要的事趙興自然不可能忘記,他遲遲不定人選,就是不想給那些士子押題的時間。
科舉考試時,可不僅士子會根據主考官押題,朝中的一些文官也會押題,
這些人比那些士子消息靈通,加上更了解人性,押題更加精準。
一些家世好的人,在科舉開始前,就會去拜訪一些人,為的就是詢問對方所押之題,讓自家孩子更有準備。
趙興自然不想通過科舉招收的都是一些投機取巧之人。
雖說如今也有押題的時間,但是王安石是他的心腹,這些人押題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底是王安石出題,還是趙興暗自出題了。
「臣遵旨!」王安石和禮部右侍郎出列道。
禮部侍郎的品級肯定比翰林學士高,但是翰林學士卻能被尊稱一聲相公。
因為翰林學士乃是皇帝的秘書,雖然不掌實權,專門為皇帝出謀劃策。
品級低,但是地位卻很高。
歷代科舉主考官,多由翰林學士擔任。
「若是沒有別的事,就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在群臣的恭送聲下,趙興離開了大殿。
回到龍圖閣正想補個覺,三水稟報說王安石來了。
「讓他進來吧。」
趙興說完,來到外間的御案後坐了下來。
剛坐下沒多久,王安石便走了進來。
「臣拜見陛下!」
「免禮!」趙興擺了擺手問道:「介甫來見朕有何事啊?」
「臣此來是想問問科舉考題的事。」王安石說道。
「策論就以法為題,其餘的你自己看著辦。」趙興說道。
古代講究以法治國,以儒治民。
但是在趙興看來,大宋完全是反過來了。
以儒治民的本意是教化,人人能夠遵守道德,從而達到遵紀守法的目的。
完全的以儒來治國,純屬扯淡的。
不是趙興討厭儒家的那一套,事實上,儒家思想本質上並沒有問題。
從漢朝罷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後面歷朝歷代都以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可見儒家思想確實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