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想的到來,陳大膽並不意外。
這段時間,李想偶爾會來一趟,偶爾靈光一閃,哪怕是深夜,也會跑來和他商議。
「王爺,是不是有什麼新計劃?」
「行了行了,你該幹嘛幹嘛去,把你徒弟叫來,讓閻大人看看這水泥到底有什麼用。」
李想話雖如此,但陳大膽也不會一個人去。
「王爺,您說的水泥是這個?」
閻立本彎下腰,抓起一把水泥。
「對,就是這個!」
在沒有看到水泥的神奇之前,閻立本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他的心中卻是充滿了期待。
為什麼他有一種感覺,這座新建的宮殿,會讓他走上人生的巔峰?
「將碎石、沙子、水泥、水混合起來,放一個時辰,等它凝固了,我們再來看。」
攪拌混凝土對閻立本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一塊手指厚的「石板」便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王爺,這水泥看起來很簡單,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糯米和石灰。」
閻立本是個能工巧匠,不需要別人解釋,他就知道水泥是做什麼的。
「那我就帶你去看看,是不是比糯米石灰更好,一會你就知道了。」
李想自然不會將水泥和石灰粉相提並論。
雖然糯米和石灰漿的粘性很好,但是和水泥比起來,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需要糯米,也就是食物。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李想絕對不會用這種方式。
「用高溫鍛燒石灰石和粘土,就能得到水泥?這也太容易了吧?」
至於水泥的製作方法,李想並沒有保密的意思,因為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隨便找個鐵匠,都能輕而易舉的仿製出來。
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做,只要看著這個熔爐,看著源源不斷的石灰石、粘土被運進來,再從裡面運出水泥,他就能猜到這是怎麼回事了。
李想從來沒想過靠水泥賺錢。
相反,如果有更多的人建造水泥工作坊,那麼大唐的道路和房屋的建設就會更加的方便。
「閻大人,很驚訝嗎?」
其實,李想最想做的,就是找到材料的配比,而不是製造玻璃。
「王爺,我忽然覺得,建新宮的速度,應該會更快一些。如果人手充足的話,一期工段都能在入冬之前完工。」
雖然不知道那塊「石板」是怎麼煉製出來的,但看李想的樣子,閻立本已經猜到了結果。
「呵呵,有信心就好,水泥、玻璃、磚瓦都已經準備好了,而且新皇宮需要的木材有限。」
閻立本沉吟片刻,道:「也是,新皇宮用的木材不多,火勢很快就被解決了。」
「走吧,我們去看看。」
今天,李想要和閻立本好好談一談,讓他從建新宮的事情中解脫出來。
不管怎麼說,最重要的是混凝土。
「王爺,這水泥,應該是夠硬的。」
閻立本用腳踩了踩,又用錘子敲了敲,發現這東西雖然比不上花崗岩,但也差不多了。
在他的計劃中,新皇宮將會有大量的花崗岩石板鋪在上面,這是一個浩大的工段。
「君買,將這混凝土的兩頭用木頭墊起來。」說完,李想扭頭看向閻立本,道:「閻大人,你來看看,這塊用混凝土砌成的石板,到底有多結實。」
「好,那我倒要看看,王爺又弄出了什麼奇蹟來!」
閻立本二話不說,掄起錘子就往石板上砸去。
閻立雖然不是武將出身,卻也不是什麼文弱書生。
鐵錘砸下,閻立本早有心理準備,可當他看到鐵錘砸在石板上時,卻只在石板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凹痕。
「嘭!」
又是一片碎石飛濺。
「嘭!」
閻立本手上的力道更大了,手臂都被震得發麻了,可他依舊沒有停止。
閻立本的心中愈發地興奮了起來。
這代表著石板的堅固程度。
「嘭!」
終於,石板碎裂!
「王爺,這水泥真不錯。」
閻立本興奮的繞著石板走了一圈,又低頭看了看石板上的裂痕。
李想神色稍稍一怔,道:「還差得遠!」
「啊?」
閻立一臉懵逼,他已經感覺到水泥的強度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為什麼燕王會說不夠?
難道,這就是燕王對自己的要求?
應該是這樣。
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取得這樣的成就。
丟人!
以前他太過自大,現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來,自己要向王爺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這個水泥雖然結實,鋪地板什麼的沒問題,但是有個問題。」
看著閻立本驚訝的樣子,李想心裡別提有多得意了。
就算閻立本再牛逼,面對這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知識,也得甘拜下風。
「你說。」
「因為全部都是砂石混在一起,強度是夠了,但如果做得太長的話,比如說橫樑之類的,韌性就不夠了。」
「韌性不夠?」
「簡單點說,就像這一塊石板,你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打碎,但如果這石板變細長了,一錘下去,必然碎裂,這說明它的韌性不夠。」
閻文本聽完李想的解釋,瞬間就明白了。
「王爺,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也要用木頭做橫樑?」
「嗯,就用木頭吧,但是,不需要太大的木頭。」
「那石柱呢?」閻文本有些擔心的問道,「這些柱子必須建得很高,如果不夠堅固的話……」
「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你說。」
「中間用鐵絲和竹子填滿,因為柱子很粗,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要是不放心的話,可以試一試。」
得到李想的保證,閻立本這才放下心來。
大殿的立柱,最難找的就是那些巨木,而且不僅難以尋找,就連搬運都要花費不少力氣。
「好吧,王爺,我知道了,我回去再改一改新的設計。」
……
這段時間,李世民的心情很好。
大唐各州都是風調雨順,並沒有發生洪澇災害,文武百官也都很支持這座新的宮殿。
就連不是很待見他的太上皇,在他去請安,說起新建宮殿的事時,都對他多說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