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話事人> 第683章 給我複述一遍

第683章 給我複述一遍

2024-11-17 16:45:13 作者: 隨輕風去
  第683章 給我複述一遍

  李德馨不情不願的重新坐下後,一言不發,沒有主動開口。

  這林經略說是要「商議」軍糧問題,其實就是想找己方索要。

  但他又變不出糧草,巧婦難於無米之炊,他還能說什麼?

  林泰來先介紹情況說:「此次倭兵勢大,本部院計劃用一年時間驅逐倭兵。所需動用兵馬預計十萬,甚至還有可能在十萬以上。

  按這個兵力標準計算,正兵加民夫加損耗,預計未來一年需要軍糧八十萬石。

  而目前遼東這邊囤積軍糧只有二十萬,還有六十萬的缺口需要解決。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問題就是這麼個問題,不知貴國能為我們提供什麼幫助?」

  李德馨想了想後,回答說:「據我所知,平壤城中有存糧四萬石,可先取而就食。」

  又是這套說辭!林泰來猛然拍案,喝道:

  「三個月前貴國就說,平壤就只有一千倭兵!誘導我大明官軍數千人攻打平壤,結果慘敗!

  怎麼?這次你還想故技重施?再次誘導大明官軍急切攻打平壤?」

  李德馨只能辯解說:「絕無故意誘導之意!只是我國有王京、開城、平壤三京,平壤最為靠近大明。

  

  無論如何,肯定應當優先收復平壤以為基業,沒有第二種選擇。」

  林泰來冷冷的說:「那請你明確告訴我,平壤城中到底有沒有四萬石存糧?」

  李德馨垂下了頭,低聲道:「莫須有。」

  林泰來真被氣笑了,朝鮮國上上下下之不靠譜程度可見一斑,隨即又捂著胸口感到心累。

  就算倭兵第一軍團小西行長占據了平壤,也不可能三個月把原有的四萬石存糧吃光,更不可能吃飽撐著運走。

  結果現在平壤城裡到底還有沒有存糧,朝鮮國都說不清!

  只能說,原有所謂的「四萬石存糧」只怕也是帳面數字,糧倉里到底還有多少誰都不清楚,所以現在李德馨也答不上來。

  林泰來又耐住性子,再次問道:「如果在明年開春前收復漢城,恢復半數以上國土,貴國官府一年大致能徵收多少稅糧?」

  自古以來,軍糧最大的難題在於長途運輸,能就地解決從來都是最優先選擇。

  林泰來並不指望朝鮮國能全部解決軍糧問題,但本地儘可能多分擔一些也是好的。

  李德馨默默算了算,小聲的回答說:「即便恢復半數以上國土,最多能徵收到八萬石。」

  「多少?」林泰來不敢相信的又問了一遍。

  李德馨再次低下了頭,聲音更小了:「八萬石」

  林泰來震怒道:「五年前老子只是蘇州某縣鄉賢的時候,每年都能幫朝廷收十萬石錢糧!

  你們一個東方大國,一年怎能只有八萬石?

  我有理由懷疑,因為我先說需要八十萬石,你才順勢說個八萬石,正好十分之一。」

  李德馨辯解說:「我國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實在太難了。就是這八萬石,還包括對王上的供應在內。」

  林泰來的預期是二十萬石,結果只得到一個還不知道能否足額的八萬石,心理落差有點大。

  再次捂住胸口,林經略無力的揮了揮手說:「要不然,將貴國官軍和那些地方義軍全部解散了吧!」

  李德馨驚訝道:「這是何意?他們都可以輔助天兵抗倭。」

  林泰來怒道:「貴國就這點錢糧,不解散這些官軍義軍作甚?難道還要我大明倒貼軍糧嗎?

  另外千萬別說輔佐,我就怕貴國官兵在旁邊輔佐,離遠點最好!

  既然作戰派不上用場,那留著幹什麼?全部充當勞力運輸糧草算了!」

  李德馨情急說:「不是,若沒有官軍,那國家還是國家麼?」

  林泰來不留餘地的說:「以後除了國王衛隊和運輸隊,貴國再也不需要再有官軍了!就這樣!」

  李德馨力爭說:「就算當運輸隊,那也沒有騾馬!總不能只靠肩挑手提來運糧吧?」

  林泰來:「.」

  臥槽尼瑪啊!又多了一項事務,讓你們當苦力牛馬,還要先給你們配備騾馬是吧?


  看著林經略臉色不甚好看,李德馨壯著膽子說:「即便閣下再殺十個使臣,我國也拿不出二十萬石軍糧和運轉所需騾馬啊。」

  林經略不由得閉目長嘆,他發現和朝鮮國打交道,特別能培養自己的耐性。

  「無論如何,明年先給我湊出八萬石!」林泰來只能放狠話。

  這時候,遼東巡撫郝傑也來到九連城,和林泰來會商後勤事務。

  經過考察,林泰來感覺郝巡撫這個人還算有才幹和魄力,就將很多更瑣細的事務委託給郝巡撫了。

  在原本歷史上,在朝鮮之役中間的對峙期,兵部尚書石星和大忽悠沈惟敬力主議和,對豐臣秀吉進行冊封。

  但當時郝傑堅決反對議和,聲稱說:「豐臣秀吉死有餘辜,若朝廷還加以冊封,只會讓外國都以為我朝無人。」

  隨後郝傑便因為與朝廷主流意見不合,被調往南京。

  看到郝巡撫走進幕府大堂,林泰來招呼說:「來的正好,先坐下與朝鮮國使節一起商議軍糧運輸的問題。」

  然後對郝巡撫說:「因為朝鮮國地理形勢狹長和多山地高原的特徵,海運對軍糧供應極為重要。

  尤其是越往南打,距離遼東本土陸地距離越遠,海運越重要。」

  然後又詢問說:「統計完沒有?遼東現在能調集多少海船?」

  郝傑答道:「目前有五十艘海船,每艘可運載三百石。

  從遼東、北直隸往朝鮮運糧,每年大約可以運十幾次。如此計算下來,去掉損耗以及風波之險,一年可以運糧十幾萬石。」

  林經略皺著眉頭說:「不夠,還遠遠不夠。」

  然後又說:「從山東那邊發來的詳帖說,登州已經調集海船三十艘,每艘五百石。

  可以先將軍糧從德州、臨清二倉從陸地運往登州,然後從登州裝船,跨海到旅順再沿著諸島,抵達朝鮮國。

  他們預計每年能運送六七次,加起來是十萬石左右。

  如此算下來,遼東和山東每年的海運能力約莫二十幾萬石,即便再加上陸路,這怎麼夠用?」

  郝傑便進言說:「遼東多大樹,可以開始緊急造船,到了明年應當就有一批新船可用。

  另外可以從南直、閩、浙徵調海船到山東,增加跨海運力。

  先挺過前三四個月,到了明年時,將海上運力擴充一倍問題不大。

  剩餘缺額,就用陸路運輸作為補充,應當勉強足夠大軍消耗了。」

  旁邊李德馨聽著林經略和郝巡撫的議論,心裡羨慕的都快扭曲了。

  什麼叫國力差距,這就是國力差距,實在沒得比。

  就像剛才林經略罵罵咧咧時所說的,蘇州一個縣的錢糧可能都比朝鮮全國稅收多。

  林泰來瞥了眼李德馨,又對郝巡撫說:「軍糧運到朝鮮國境內時,還需要朝鮮民夫進行轉運。

  但是如今朝鮮國要什麼沒什麼,什麼也指望不上,連騾馬等牲畜都緊缺。

  所以還要煩請巡撫你在遼東等北地,先行購買騾馬千匹,借給朝鮮國人使用。」

  「是。」郝巡撫答應了下來。心態和林經略剛才差不多——又踏馬的增加了一項工作!

  和郝巡撫這邊說得差不多,林泰來又轉向李德馨,開口說:

  「如果大規模海運,那就需要在貴國西海岸上選擇地點,作為卸船囤積軍糧之所,然後再次第轉運到各處。

  貴國現在沒兵沒糧沒牲畜,但土地總該有吧?」

  李德馨問道:「願聞其詳。」

  林泰來讓屬員拿來地圖,在公案上展示開,首先指向最邊上,「第一個地點就是鴨綠江口義州,既臨近海岸又臨近遼東,可以作為最早期的軍糧集散地。

  第二個地點,就是大同江口廣梁鎮。等收復平壤,繼續南下時,就可以啟用這裡卸載海運來的軍糧。一來就近支持大軍,二來也可以利用大同江水系。

  第三個地點,就是貴國京畿的江華府。等收復王京漢城後,便可將軍糧運至江華府,支援繼續南下的大軍。」

  本來李德馨只是在默默的聽著,但是聽到江華府時,終於坐不住了,失聲道:「不可!」

  林泰來冷哼道:「有何不可?」


  李德馨解釋說:「江華府乃是京畿之門戶,若天朝船便至江華,則我國王不能安矣。」

  在朝鮮國君臣眼中,江華府距離王京不過百里,是王京漢城的海上門戶,哪能讓外國船隻和海軍隨便進入?

  林泰來不耐煩的說:「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何須顧慮太多?」

  李德馨急中生智,提出了另一種方案:「我國也有水師,可以將軍糧運至義州或者平壤附近卸載,再由我國水師轉運南下。」

  林泰來的語氣逐漸冷淡起來,反問道:「我是在跟你商量嗎?」

  「啊,這」李德馨也不知該如何回話。

  而後林泰來拍了拍地圖,無可置疑的說:「我劃出的這三個地點,我大明都借了!

  我這是在通知伱,並不是與你商議!也包括我今天所有提到的事務!」

  李德馨無話可說,無言以對,關鍵是也不敢再說什麼。

  林泰來又道:「今天事情就說到這裡?」

  明顯是該說的都說了,要送客的意思了。

  李德馨一邊起身,一邊問道:「那詔書的事情.」

  林泰來回應道:「就按我說的,用龍亭載詔書過江,我就不去了。

  對了,聽說依照貴國的禮法,每每以女樂侍奉大明天使,為何這次不見?莫非看不起我林某人?」

  這不是林泰來瞎編的,事實就是如此,以女樂侍奉上使是朝鮮國傳統保留項目。

  有的大明使節潔身自好不願意接受這種女樂侍奉,朝鮮國還不高興,覺得這是看不起朝鮮國。

  接受不接受女樂侍奉,也是雙方關係里除了「鞠躬禮與五叩三拜禮」之外的另一種禮儀之爭。

  此時聽到林泰來公然索求女樂侍奉,李德馨有點難堪的回答說:「我國遭受倭亂,女樂皆亡散,哪裡還能以女樂侍奉閣下?」

  林泰來大失所望的說:「那就算了。回去後稟報貴國王上,請他早些過江入遼,騰出義州地方來,作為天兵的前進基地。」

  其後林經略禮節性的將使節李德馨送至大堂門口,忽然又想起另一件事。

  「我想問問,貴國是誰提出的,等大明官軍到朝鮮後,由貴國將領指揮?」

  李德馨遮掩著說:「些許不經之言,何必在意。」

  林泰來輕描淡寫的說:「無論是誰提議的,其心叵測可誅!斬了他,將首級送到經略幕府。」

  李德馨:「.」

  自己這次過江,到底談了個什麼啊?莫非自己要成為本國史上最喪權辱國使節了?

  林泰來有點不放心的說:「我的要求都記住了嗎?你給我複述一遍。」

  李德馨有氣無力的行禮道:「經略放心,都記在心裡了。」

  看不起誰的記性呢?不就是送國王過江羊入虎口、徵收八萬石軍糧、三塊沿海港地租借給大明、解散大部分本國官軍、誅殺妄圖指揮大明天兵的不軌之人等等等等嗎?

  目送李德馨離去,遼東巡撫郝傑對林泰來問道:「為什麼一定要朝鮮王過江到遼東?難道你想軟禁朝鮮王?」

  林泰來答道:「慎言!我哪敢隨意軟禁藩王?我只是想隔開朝鮮王與朝鮮官民,免得大軍進入朝鮮後受到太多約束,同時讓朝鮮官民適應一下沒有朝鮮王發號施令的日子。」

  郝巡撫又疑惑的問道:「你上來就如此逼迫朝鮮,未免有些急苛了。」

  林泰來暗想,這才到哪?礦山什麼的還沒提,主要是怕上來步子太大嚇到朝鮮國君臣。

  口中回答說:「彼輩畏威而不懷德,就該趁著他們現在山窮水盡時多提要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答應。

  不然等我大明官軍反擊倭兵,讓他們緩過來後,我再想做點什麼,他們就要各種不情不願、各種節外生枝了。」

  郝巡撫點了點頭,也就此告辭,去遼東各地籌備後勤事務。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