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話事人> 第682章 終於來了懂事的

第682章 終於來了懂事的

2024-11-16 12:34:24 作者: 隨輕風去
  第682章 終於來了懂事的

  李如松魂不守舍的坐著,腦子裡亂七八糟的也不知在想什麼。

  殺人這種事李大將也幹過,但一言不合就殺友邦使節,還是有點太過于震撼了。

  「李老兄?李提督?李如松!」林經略連續喊了好幾聲,才把李如松「喚醒」。

  李如松抬起頭來,下意識的說了句:「何事?」

  林泰來還沒想好從哪說起,就順口問道:「遼東薊鎮調兵歸你統領,現在可出動兵馬有多少?」

  李如松答道:「三萬有餘,隨時可以出兵。」

  林經略便感覺,這仗比歷史上富裕多了。

  在歷史上,由李如松為主將,率領入朝的這波兵力實際大概在三萬四千人左右。

  而現在只李如松這邊就有三萬餘人,還有麻貴的宣大軍、董一元的延綏三邊軍,加起來已經有六萬了。

  當然,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就是,後勤壓力也倍增。

  明軍戰鬥力沒問題,但在朝鮮帶著豬隊友作戰,後勤一直是個拖後腿的大問題。

  不過讓林經略一直最焦慮的後勤問題,跟李如松說不著,李如松也解決不了。

  故而林經略又想起另一個問題:「我讓你先赴遼東,所辦的事情如何了?」

  李如松反問道:「指的是哪件?」

  不是李大將糊塗,而是林泰來先前交待了很多事情,一時不知道這回提起的是哪個。

  於是林泰來隨便說了一件:「命你打造楯車,已經有多少輛了?」

  楯車就是在原本歷史時空里,女直人所善用的一種攻城器械。

  其結構並不複雜,就是在雙輪車上豎立起巨大的木牌,形似可移動的巨盾,木牌厚度可達二到五寸,並且還要包上鐵皮和牛皮。

  每輛楯車可以遮蔽二三十人,對大小磚石、火柴、輕型火器都有很好的防禦功能,在攻城戰中用處非常大。

  林泰來想起了歷史上的後金用楯車攻城效果不錯,就想著拿來借鑑。

  李如松想了想後,回答說:「到目前已經打造了三四十輛楯車」

  林泰來語氣有點嚴厲,不滿的說:「怎麼才這麼點?還是說,你們李家人在遼東的能量也就這麼回事?」

  李如松連忙叫屈說:「絕非督造不力!而是你所說的楯車要用到大量巨木和牛皮,這些可都是不容易搜集的東西!」

  林泰來便指示說:「第一,如今朝鮮國城池都被倭兵所據,進入鮮境後首先要面臨的就是攻城,至少要先將平壤奪下。

  第二,倭兵非常喜歡築壘而守,而且是隨時隨地的築壘,然後利用火槍防守。

  所以無論攻城,還是與倭兵對戰,楯車用處極大,很克制倭兵戰法,至少可以減輕我軍傷亡!」

  李如松答道:「盡力督造就是。」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101𝘬𝘢𝘯.𝘤𝘰𝘮】

  林經略還是怕李如松不重視,又強調道:「你們遼東薊鎮都習慣了與北虜衝突,但從現在開始,你要將面對北虜的戰法都暫時放下!

  倭兵與北虜是截然不同的敵軍,如果你仍然習慣性的自恃鐵騎勇猛,輕視器械,是要吃大虧的!」

  李如松不想聽訓,岔開話題問道:「伱從哪裡得來的楯車樣式?」

  林泰來忽然詭異的笑了笑:「說起你可能不信,我是建州女直人那裡學來的。

  聽說早在萬曆十二年,建州女直就開始使用尚不成熟的楯車,然後一直在改良改進。

  聽說現在建州女直的兵員編組裡,每牛錄有四輛楯車,約莫三分之一的兵員都能結合楯車作戰。」

  先前幾年一直是李成梁鎮守遼東,李如松大部分時間只能在京師,所以李如松對建州女直的情況並不是非常熟悉。

  聽到這裡,李如松只能感慨,林泰來對建州女直真是「刻骨銘心」,方方面面了如指掌。

  此時林泰來又趁機寫「小作文」,半真半假的說:「難道你就沒想過,建州女直奴兒哈赤如此大力推廣楯車,圖的是什麼?

  他們女直人各部互相攻殺,充其量打打營寨,需要大規模使用楯車麼?

  而且建州女直多身處山林之間,巨大的楯車行動也沒那麼方便吧?」


  李如松:「.」

  難道你這意思,是說建州女直已經有了攻打大明城池邊堡的想法?至少是開始進行技術準備了?

  並不是林泰來生性囉嗦,總想在李如松面前反覆說奴兒哈赤的壞話。

  而是奴兒哈赤和李家之間干係太深了,林泰來既想收拾建州女直,又不想讓李家插手或者引起反彈,正所謂打狗看主人。

  李如松現在可以深深理解,收拾建州女直是林經略的「核心訴求」了,重視程度甚至與反攻倭寇不相上下,不容任何反對。

  「我確實跟建州女直不熟!」最後李如松又一次表態說。

  林泰來深深嘆口氣,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對部下將官的情緒要操心,糧草籌集問題要操心,戰略戰役準備部署要操心,與朝鮮國的外交要操心,還踏馬的要分心收拾建州女直。

  諸葛亮就是這麼累死的吧?

  及到次日,林經略與另一個徵調來的大總兵麻貴會見。

  麻總兵禮數周到,先甲冑拜見才換了常服,就是臉色不太開心的樣子。

  林經略問道:「你部現有多少可戰官兵?」

  麻貴答道:「一萬七千餘人,皆為宣大精選之兵。」

  林經略就鼓勵了一句:「如此甚好。」

  然後就聽到麻貴抱怨說:「林軍門啊,我為國效力、為你賣命都沒問題,可你說過,我與李如松不分主從,並為各路主將。

  結果現在他被加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那我豈不又成了他的附從?」

  麻貴這情緒吧,也在很多人意料之中。

  一是將官行業號稱東李西麻,李家麻家是並稱的,肯定有別苗頭的心思。

  二是麻貴比李如松輩分高,資格老,肯定不願意屈居李如松之下。

  至於上次打寧夏,那是因為麻貴剛被起復,只掛著副總兵銜,人窮志短的沒法和李如松爭。

  聽到麻貴的抱怨,林泰來也很無奈的回應說:「朝廷突然給他加職,本部院又有什麼辦法?又不是本部院舉薦的。」

  麻貴糾纏著說:「那在下不甚樂意,在下也要加為提督軍務的總兵官,軍門該向朝廷推薦一下。

  他是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那我可以做一個提督御倭總兵官,如何?」

  林泰來:「.」

  你這是為難我胖虎!正當這時候,崔五魁進來稟報說:「朝鮮國新的遠接使到了!」

  林泰來聞言還挺詫異的,「來的這麼快?」

  崔五魁道:「畢竟朝鮮國君臣就在江對岸,也就是再派人過個江的事情。」

  「帶進來吧!」百忙纏身的林經略不耐煩的吩咐說。

  然後又對麻貴說:「老麻啊!你稍坐一會兒,待我先與朝鮮國使節說幾句話!」

  不多時,便看到個身穿紅袍的朝鮮國官員昂首而入,又呈交上了《迎詔儀注》。

  林泰來打開看去,找到了那一行,上面居然還是「行鞠躬禮」四個大字,並沒有改成「行五拜三叩禮」。

  遠接使還在說話:「在下柳根前,奉差前來與」

  林泰來抬起頭就言簡意賅的說:「刀斧手!斬首!」

  張武帶著人從外面進來,拖著這個叫柳根前的就往門外走。

  其實林泰來真沒想到,江對岸第二次遠接使來,竟然還是堅持「鞠躬禮」。

  但是再細想,這似乎也挺符合半島人那種不切實際盲目偏執的心性特徵,就好比是後世棒國人非要去塔利班那邊傳播耶穌教。

  頃刻之間,朝鮮國新遠接使的首級又擺在了幕府屬員崔五魁面前。

  林經略吩咐說:「崔行人你再送過江去,叫朝鮮國再換個人來!」

  又去送首級?崔五魁恍恍惚惚,自己不會被朝鮮國給砍了吧?

  作為一個老外交員,崔行人開始懷疑,林經略是不是想把朝鮮國君臣團滅,所以需要一個藉口。

  而自己如果被朝鮮國砍了,就會成為這個「藉口」?

  林泰來把崔五魁打發走了,然後又對麻貴罵罵咧咧的說:

  「垃圾!真是浪費時間!我現在諸事繁忙,最討厭這種用廢話浪費我時間的垃圾!」


  麻貴連忙起身道:「下官就不打擾了,回去整訓兵馬,隨時跟隨軍門出征!」

  麻總兵邊走邊想,去年在寧夏時,也沒發現林軍門如此瘋批啊?

  這次居然對友邦使節說殺就殺,難道東征壓力太大了?

  又到次日,林泰來接見了第三個大總兵董一元。為表示尊重,所以對這種第一級別的大將都是單獨接見。

  董一元也是老老實實的以軍禮相見,而且也沒有出什麼么蛾子。

  正當林經略仔細問話時,崔五魁進來了,很麻木的稟報:「又又又有朝鮮國遠接使到了。」

  林經略興趣缺缺的說:「帶進來!」

  崔五魁忍不住提醒說:「這次遠接使乃是朝鮮國吏曹判書李德馨,可類比為朝鮮國的天官冢宰。」

  要是把朝鮮國的「吏部尚書」也殺了,那就真有點過分了啊。

  林泰來不耐煩的說:「我管他是什麼官職,只看他懂事不懂事!」

  不多時,便見這個叫李德馨的遠接使進入大堂,年紀大約三十多歲。

  林泰來翻了翻新呈上來的《迎詔儀注》,這次終於改成了「行五拜三叩禮」。

  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開口嘲弄道:「看來能當使節的人不夠殺了。」

  李德馨正色道:「閣下貴為上邦大人,怎可」

  砰!林泰來拍了下公案,淡淡地問:「你確定要與我講禮?」

  在朝鮮國大臣里,李德馨算是情商比較高的,此刻閉上了嘴。

  如果面對別人,或許還可以據理力爭一下,但面對這位林經略,作死那就真的會死啊。

  林泰來感慨道:「終於來了個懂事的,賞座!」

  等李德馨坐下後,林泰來就說:「皇帝詔書擇吉日用龍亭送過江,貴國國王按儀注郊迎即可,記得要五叩三拜。

  但我就先不過去了,畢竟這邊事務實在太多,我無暇分身。」

  然後林經略又說:「大明皇帝已經允許,貴國國王過江到遼東避禍。

  所以接了詔書後,請貴國國王移居到寬甸堡,等待倭亂平定。」

  李德馨猶豫了片刻後,答覆說:「我國王上又決意,不過江避禍了。」

  林泰來怒道:「當初是你們迫於形勢,苦苦哀求過江避禍!

  我大明皇帝憐憫你們,才允許你們暫居寬甸堡,結果你們王上現在居然又不想過江了?」

  李德馨苦笑幾聲,那時候義州也岌岌可危,君臣在義州當然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想過江進入遼東避禍。

  現在大明天兵雲集鴨綠江對岸,這邊義州也基本已經安全無憂了,那還去遼東寄人籬下幹什麼?

  林泰來冷笑著說:「如果貴國王上不肯過江來遼東避禍,那我大明官軍也絕對不會過江去朝鮮殺倭!」

  李德馨:「.」

  聽你林經略這強迫語氣,如果國王過了江進入遼東,到底是避禍,還是羊入虎口?

  他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次可能真會引狼入室了,林經略怎麼看也不像是個良善人。

  難道是想把王上騙過去,效仿楚懷王故事?

  林泰來繼續蠻橫的施壓說:「你們王上一日不過江,我們大軍也一日不出兵!看誰先耐不住!」

  李德馨忍無可忍的說:「林經略這種賭氣話,不覺得如同兒戲麼?」

  林泰來答話道:「是不是兒戲,你試試看?」

  如果換成別人說這話,李德馨只當是虛言恐嚇。但是林經略說這話,他就不敢賭了!

  以這位經略大臣的變態性格,大概真幹得出來!

  想了又想,李德馨只能說:「對此我無法做主,只能回去後報與王上。」

  林泰來輕笑道:「不急!只要你們不急我更不急。」

  李德馨感覺與林經略已經無話可說,便起身告辭。

  林泰來卻阻止說:「慢著!先不要走,再來商討一下糧草的問題。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需要提前計算貴國到底能出多少力。」

  李德馨寧願直面倭兵去,也不想和林經略談話,但沒奈何,他身不由己。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