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局勢有變?」
李基當即就提起了幾分關注,抬手朝著諸葛亮一伸。
諸葛亮連忙將桌案一旁擺放著與青州有關的文書,遞到了李基的手中,
在李基翻閱之餘,諸葛亮則是適時地補充道。
「今日主公派人從水路送來了大量文書,其中記述著伯符將軍接下來的用兵計劃,對此我與龐統的看法略有偏差,故以正在討論。」
李基點了點頭,一目十行地迅速瀏覽了起來。
由於距離問題,也由於孤軍深入到了豫州敵後,李基自然是斷了及時了解外界局勢變化的來源。
在翻看完孫策的用兵計劃後,李基又在諸葛亮的桌案上找到了關於冀州戰事的最新走向。
很快,李基便明白了周瑜的謀算。
此計的時機甚妙,風格也是極其的大膽。
與之相對的,一旦周瑜成功,收益無疑也是巨大的,隱隱將徹底分割青州,繼而能步步蠶食整個青州。
即便如今的青州貧瘠且人口不足,但終究是位於中原的一州之地,且取了青州,也將大大加強劉備治下與幽州、瀛洲的聯繫。
在諸葛亮懂事讓開的位置坐下後,李基的食指輕敲了一下桌案,轉而開口問道。
「你們二人具體在爭論什麼分歧?」
龐統上前,開口道。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101𝙠𝙖𝙣.𝙘𝙤𝙢】
「我認為公瑾此計大有可為,如今青州並無能阻攔伯符將軍的兵力,只要順利抵達東朝津,便能通過海運源源不斷地維持糧草所需。」
「更是能以東朝津為中心,徹底封鎖黃河下游,斷了青州對於曹操的支持。」
「如此一來,既能大大影響與袁紹相爭的曹操,又能趁著這個絕好的時機繼續從徐州調兵,兩面夾擊緩緩蠶食青州。」
李基微微點頭,轉而看著諸葛亮。
在不斷真正接觸各種軍務後,即便諸葛亮還沒有到及冠的年齡,但氣質神態卻是越發的沉穩,當真有幾分先秦時期甘羅十二歲拜相的模樣。
諸葛亮微微躬身,不急不緩地答道。
「老師,吾便是覺得周公瑾太急了,說不得會落入到荀彧的陷井之中。」
「且以如今老師所定的戰略乃是得徐望豫,而後全力消化徐豫二州。」
「而青州雖好,但如今主公怕是難以再擠出足夠的兵力錢糧遠征吞併,形同雞肋也。」
龐統的眉頭一挑,忍不住怒斥了起來。
「迂腐!保守!爭奪天下,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豈有嫌棄地盤多的道理?」
「今有奪取青州的機會,怎能視若無睹?青州縱使再如何貧瘠也是一州之地,不在我手,便在敵手。」
「用不了三五年的時間,青州再復繁華,恢復元氣,再想要奪取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被龐統當著李基的面前,毫不留情地落了面子,諸葛亮的臉上也不由得閃過一分不喜,開口反駁了起來。
「只要是於大局無益處,即便有一時得失也影響不了什麼。」
「且如今主公治下實則不過是荊揚二州,甚至得了荊州也不過是一兩年的功夫,一次性鯨吞徐豫二州已是勉強,豈能再欲取青州?」
「再者,周公瑾此計時機或許極好,亦是一支奇兵,但焉知荀彧便沒有留下後手?」
「孤軍深入,本就是極其冒險且不可取之策,老師為之是不得已,周公瑾這般效仿實乃冒進。」
生性謹慎的諸葛亮,無疑最是接受不了孤軍深入。
即便是李基提出在豫州孤軍深入之時,諸葛亮都一再反對,只不過是最後被李基所說服,這才不得不作罷。
如今周瑜疑有效仿之風,如何能不讓諸葛亮嚴正反對?
只是龐統顯然也是不服,反問道。
「汝這般反應,不過是因噎廢食罷了,我且問你,荀彧還有何法子能反制周公瑾?」
此言,無疑是將諸葛亮給問住了,讓諸葛亮的眉頭一擰,遲遲沒有說話。
甚至,就連李基也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周瑜此番的孤軍深入,最大的問題便在於荀彧有沒有能夠反制的手段。
別的不說,荀彧只需設法將孫策在濟南國境內拖個五日左右,孫策所率領的大軍便會有糧草耗盡之危,有全軍潰敗的風險。
在豫州境內,袁術確實沒有任何法子阻攔李基的十萬大軍。
可荀彧有沒有能力阻攔孫策五日,讓孫策遲遲抵達不了東朝津?
以著青州當下的情況來看,李基的客觀判斷是沒有的。
面對著孫策所率領的百戰精銳,一些臨時招募的青州青壯,守城尚能發揮幾分作用。
一旦出城野戰,數量再多也可能會被一擊而潰。
諸葛亮顯然一時也想不到荀彧該如何破局,因此久久沒有出聲。
而李基回過神來,看著諸葛亮那難掩稚嫩的臉龐上嚴肅沉穩的模樣,不禁感到了幾分強烈的反差感,會心一笑之餘,注意到了坐在一側悠然自得地又開始品茶的賈詡。
正當李基忍不了賈詡居然比自己還閒,準備將賈詡也拉下水,讓諸葛亮與龐統聯手為難一下賈詡之時。
李基的臉色猛然一變……
「砰!」
李基雙手撐著桌案,豁然起身,脫口而出道。
「不妙!」
李基這忽然的反應,令諸葛亮與龐統為之一愣,一旁的賈詡也隨之投來了幾分詫異。
賈詡與李基相識多年,這可還是賈詡初次見到李基如此失態。
而當賈詡注意到李基的額頭似有冷汗冒出,原本放鬆的神色也猛然繃緊了過來,連忙起身走了過來,正色追問道。
「子坤,莫不是出了什麼大事?」
片刻後,李基緩緩地吐出了一句話。
「伯符、公瑾……危矣!」
這讓諸葛亮、龐統為之大驚失色,反倒是賈詡暗中舒了一口氣。
原來是孫策與周瑜危險了,不是自己這邊中了什麼埋伏與圈套……
這讓賈詡幾乎是本能地放鬆了些許,覺得不過是小事罷了。
孫策再如何危,最多也就折損兩萬兵馬罷了。
兩萬精銳的折損,對劉備來說或許是不可忽視,但也遠不至於傷筋動骨的地步,算不得是什麼大事。
反倒是孫策、周瑜二人一旦身死,以孫策的地位,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將會是個打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