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詔獄
楊府,一個偏僻的院落。
院落從外面看起來年久失修,庭院裡長滿雜草和青苔,角落處有一堆殘破的家具。主屋崩塌了一半,東西廂房屋頂的瓦片破了幾個洞,根本住不了人,唯有角落一個小房間尚算完好。
權貴的府邸極少會有破落成這樣的院落,楊家在外向來自詡清貴之家,倒又有點合乎情理。
實際上唯一尚好的小房間下,建有一個密室。
楊閣老正在裡面見一人。
此人正是宴先生。
「此次多虧了宴先生出手,方將我楊家的危機壓下,等邢部派人去調查,我侄兒令瑜也能脫罪,屆時我會讓他親自來給宴先生道謝,您對他等同有再造之恩。」楊閣老感激的說道。
那邊的省城已經安排妥當。
等邢部的人去調查,屆時楊令瑜任徽州知府期間的上級布政使會畏罪自盡,死前會留下「遺書」交待他犯下過錯,當中會有徽州府宋家的案子。
人死了,「遺書」真假都不重要。最重要是宋家的案子有人頂罪了。
宴先生客氣道:「楊閣老不必如此,我等皆是為主公效命,理應守望相助。你有麻煩,我們定然不會坐視不理。」
楊家是他們大計中重要的一環。
若沒有了楊閣老,影響不小。
這些年楊閣老自詡清流,明面上結黨營私之事,肯定是不會去做的,贏得極高的名聲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優勢。
現在楊家的名聲是毀了。
但是,等楊令瑜的罪名洗清,其他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到時候再操作得當,有袁家聲名狼藉的對比之下,楊家的名聲便會恢復過來。
楊閣老早有心要拿袁家來當墊腳石。
「如今楊家看似占了上風,可也有弊端。」宴先生意有所指道。
楊閣老仔細一琢磨便懂了,「應該不會有人在意吧,又不是我楊家人出面的。」
「呵,你當別人高風亮節嗎?」
宴先生斜睨了楊閣老一眼,「查不出證據沒關係,人家還是會懷疑是楊家做的,不但是外面的人懷疑,恐怕宮裡那位也會懷疑。借袁家的醜事來壓下謠言,本來就不是沒有弊端,把人逼急了,袁家什麼都幹得出來。」
「已是魚死網破的局面,我們還要手下留情?我就算這次放過袁家,袁家也不一定會放過我,想一想令瑜的事便知道了。」
楊閣老憂心忡忡。
最近他總有種不好的預感。否則,他不會找到宴先生求助。
楊閱老又憂心道:「楊家好似被人盯上了,可我讓人仔細留意,又沒有發現異常。對了,聽說長春宮出事了?」
本書首發𝟣𝟢𝟣𝗄𝖺𝗇.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宴先生想到宮裡的事,微微沉思道:「你是指長春宮花園那事?在花園挖出了一個木盒。盒子到了明成帝的手裡,裝有不請楚。但隨後明成帝將伺候過淑妃的宮人叫到了一處,之後那些人全部失蹤了。」
「這盒子和我長女有關?」
楊閣老剛剛知道盒子的事,接著又問道,「那盒子裡的東西,會不會是我長女的遺物?」
「十有八九了,好壞尚未可知。」宴先生分析過了。
明成帝的態度有異。
或許說這段時間,明成帝作息如常。長春宮當晚也沒有殺人,只是冷宮死了個太監。
宴先生又道:「這事我會讓人繼續關注,你在府里好好待著,平時多讀讀書消遣,教導下你家中的小輩,做得漂亮點兒,給外人看一看。」
這是讓楊閣自娛自樂,把屬於文人的風骨拿出來,即便是面對著困境,依舊可以坦然自若,含飴弄孫。
傳到外面就屬於高風亮節。
楊家的家風會更上一層。 如果楊閣老因為外面的事情,而給人狗急跳牆的感覺,反倒是落了下乘。
二人又商談了小半個時辰。
楊閣老這才避開了府中人的視線,回到了前院。剛要踏入他院子的月亮門。
一個人匆匆而至。
楊閣老一瞧來人,正是他的心腹長隨,「出了何事這麼著急?」
「老爺,不好了。」
長隨焦急說著,正當他要張口,左右瞧了瞧,見沒有人了,這才靠近楊閣老耳邊小聲道:「剛收到了最新的消息,馮提督被陛下打入了詔獄!還有劉家大爺又重新被捉入了大牢。」
「怎麼回事?」楊閣老心驚。
長隨稟報導:「有人撞見劉家大爺在採石場作威作福,跟大爺似的還要讓人伺候,然後那人對外傳開了,說這樣的服役能不能讓他也來。」
撞見的人正好是個文人。
那文人有點酸,對外說出去很多人鬧了起來。
府尹讓人去調查得知,是劉家人行賄採石場的負責人,採石場涉案的人員已經捉住了一批。
楊閣老對於劉家大爺壓根不關心,他怒目瞪向長隨,又壓低聲音咬牙問:「我問的,是馮提督之事!」
長隨搖頭,「收到消息奴才就來向您稟報。」
「行了,快去查。」
楊閣老趕緊把人打發去調查。
然後,他面上尚能保持淡然,內心卻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馮提督出事了?
這是楊閣老不曾想到的。
明成帝為什麼偏偏要在這時候把人關入詔獄?
詔獄主要關押朝廷重犯,由錦衣衛負責掌管。
獄中的酷刑極其殘酷,許多犯人無法承受而死亡。明成帝將馮提督打入詔獄,代表他沒想讓馮提督活著出獄。至於錦衣衛能從馮提督嘴裡挖出多少便不得而知。
而楊閣老最怕的,就是錦衣衛從馮提督嘴裡挖出不利於他的事。
但,還是那一個疑問,什麼時間不出事,為什麼偏生在這個時間?
長春宮出事?劉家出事?
三件事是否有關聯?
楊閣老自問自己行事向來三思而後行,謹慎到絕不會落下把柄。上次幫劉院使也是他求得緊,而且劉院使的存在很關鍵。
回去書房,楊閣老靜靜地坐了很久。
隨後,不管發生了什麼。
楊閣老寫了一本辭官摺子,以退為進的送進宮裡。
此舉不是真要辭官。
而是一種試探。
用這事兒來試探明成帝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