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不革命> 第278章 羅伯斯皮爾的腦子是怎麼回事?

第278章 羅伯斯皮爾的腦子是怎麼回事?

2024-10-29 13:44:42 作者: 王子虛
  第278章 羅伯斯皮爾的腦子是怎麼回事?

  朱簡烜處理登基大典相關準備的時候,歐洲方面的局勢也在迅速的變化。

  革命法國政府,通過先北後南的戰略,先後擊退了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英國、撒丁王國的干涉。

  乃至於進一步將戰線反推到了對方境內。

  北方軍團進入了神羅境內,占領北部德意志的小邦。

  南方軍團兵分兩路,一路跨越庇里牛斯山,開始進攻西班牙本土。

  一路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從大陸上攻入了撒丁王國境內,進入了義大利的範圍。

  面對法國人洶湧的攻勢,撒丁王國最先投降,與法國簽訂停戰協議,結束了這次干涉戰爭。

  普魯士和奧地利緊隨其後,為了穩定德意志邦國的情況,以法軍退出神羅範圍為條件,換取了停戰協議。

  然後是西班牙,在發現法國有能力反推過庇里牛斯山,進攻自己本土的時候,果斷的認慫停戰。

  干涉法國的國家,只剩下了一個英國。

  在原有的歷史上,英國人始終堅持跟法國作對,繼續支持科西嘉的保利獨立,一直挺到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

  現在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英國人正在喪失繼續戰鬥下去的動力。

  英國的前外務大臣,激進派議員詹姆斯·福克斯,在議會上大聲宣講:

  「大明的判斷是正確的,此時的法國戰鬥力不容小覷。

  「關鍵是,大明都不願意對抗法國,英國為何要繼續與法國人民作戰?

  「法國人民有權力決定自己的憲法和法律,我們不應該干涉。」

  本來與福克斯不對付的首相羅金漢侯爵,以及內務大臣謝爾本伯爵,竟然都覺得福克斯說的有那麼一點道理。

  謝爾本伯爵大聲說:

  「法國人怎麼決定自己的憲法和法律,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大問題。

  「但利益受損最大的大明都不願意插手,我們英國更加沒有必要獨自戰鬥了。

  「只要法國承諾,不會幹涉英國事務,我們應該可以與之簽署停戰協議。」

  作為政敵的雙方,都不特別支持繼續與法國作對,於是英國人也跟法國革命政府媾和了。

  英國退出戰爭的理所當然的條件,就是要放棄對科西嘉的支持。

  而後法國革命政府馬上派兵,調派數萬主力軍團,在拿破崙的率領下,登陸科西嘉島。

  擊潰了保利的當地誌願民兵,逮捕了保利白人,送去巴黎審判。

  革命政府重新組建了科西嘉革命委員會,開始了對科西嘉島保守派和獨立分子的大清洗。

  革命法國擊潰了所有的外國干涉軍隊,也擊潰和鎮壓了所有的地方叛亂,自信心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革命政府的執政傾向更加的激進,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直接廢除國王,成立徹底的民選共和國。

  在這種氛圍之下,雅各賓派俱樂部的首領羅伯斯皮爾再次發動奪權政變,控制了法國政府。

  羅伯斯皮爾帶領法國大革命走向了新的高潮,也走向了一個新的極端。

  羅伯斯皮爾正式徹底廢除國王,宣布法國成為徹底的平民共和國,並正式開始審判法國的國王。

  路易·菲利普國王的子女已經叛逃國外,國王則被認為與普魯士、英國、大明有勾結。

  前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內特也被認為與奧地利和大明有勾結。

  經由公民法庭審判之後,兩人都以叛國罪的名義被判處死刑。

  現任國王和前任王后,就這樣被推上了斷頭台。

  而後,羅伯斯皮爾領導的雅各布派政府,繼續大肆排除清理異己。

  巴黎的斷頭台平均每天要處死五十個人,原本很久看不到一次的大熱鬧變成了日常。

  五十個人相對於法國人口而言不算多,但這些人可不是純粹的普通平民。

  大多都是屬於意見領袖,大多都是政治人物,至少都是知識分子,這個時代的這種人可不算多。

  各種知名的公眾人物,以每天五十個的速度公開處決,這種事情其實非常恐怖了。


  此前較為溫和的吉倫特派支持的政策和人都受到了猛烈的排擠和抨擊。

  此前,在馬奎斯·孔多塞的《關於承認女性公民權》的小冊子的激勵下,法國女性開始參與政治活動。

  貴族寡婦奧蘭普·德·古日根據《人權宣言》,將正文中的默認指男人的「人」和「公民」,替換成女人和女公民。

  撰寫了一份《女權和女公民權宣言》,簡稱《女權宣言》,開始引導法國的女權運動。

  在吉倫特派掌權的時候,她們組織了一批女權俱樂部和社團。

  在某種程度上,德·古日這個貴族寡婦,可能算是歐洲近代最早的女權運動領袖了。

  但是可能由於出身問題,德·古日等人在支持女性權力之外的政治觀念,相對傾向於支持王室和貴族。

  德·古日甚至寫信給被軟禁的瑪麗·安托內特王后,希望她能公開支持女權運動。

  她們不支持羅伯斯皮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極端民主自由思想。

  德·古日認為,男人「一旦獲得自由,便對婦女實行不公正的態度」,也就是認為男性平民的自由對女性不利。

  這種政治觀念在吉倫特派掌權時期沒有什麼。

  但是到了羅伯斯皮爾掌握權力的時候,就直接變成「已有取死之道」了。

  德·古日為首的一群女權領袖,被羅伯斯皮爾政府維護君主制的罪名判處死刑,送上了持續運轉中的斷頭台。

  原本熱熱鬧鬧的女權俱樂部和社團全部被取締和禁止,法國恢復了純粹的男性共和國。

  在其他國家的政治家看來,法國人這是「徹底的瘋了」。

  很多國王和貴族不希望法國人繼續殺人了,主要是不要繼續殺戮和摧毀傳統貴族統治體系了。

  但是他們剛剛跟法國打過仗,剛剛因為抵擋不住法國的進攻而簽了停戰協議。

  在沒有新的力量——比如說大明——加入反法陣營的情況下,大部分國家現在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繼續主動干涉法國。

  而羅伯斯皮爾在大肆清理異己,基本控制了法國的政權之後,開始了對外的大動作。

  羅伯斯皮爾政府主動對大明宣戰了——

  因為羅伯斯皮爾認為,大量的傳統貴族和反對派,逃離法國之後,基本都聚集到了安特衛普的大明城。

  羅伯斯皮爾也已經通過西班牙人確認,大明已經控制了海地島的法國殖民地。

  再加上路易十六的兩個兒子都跑到了大明。

  大明與路易十六的勾結,向法國傾銷大明的商品,更是侵犯了法國商人的利益,是導致法國財政危機的罪魁禍首。

  「大明才是法國真正的敵人!」

  以前與歐洲其他國家作戰,只是因為其他國家主動干涉,法國不得不被動應戰。

  現在法國有了自主權,就要與邪惡的大明帝國作戰了。

  羅伯斯皮爾為首的革命政府首先安排了三萬陸軍,直接突入南尼德蘭境內,攻占尼德蘭地區的法語區。

  其他歐洲國家的高層收到相關消息的時候,全都又是驚愕又是欣喜。

  「大明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現在法國人主動打上去了,看大明皇帝還能怎麼應對!」

  「這下子大明人應該坐不住了吧!總不能坐著讓法國人隨便打吧!」

  各國高層看熱鬧的心態出來了,但也都帶著幾分擔憂和期待。

  他們擔心大明軍隊也扛不住法國的進攻,被法國控制了尼德蘭地區,那可不利於英國商品繼續輸入低地地區。

  同時也期待大明能夠正式站出來,能夠率領其他歐洲國家共同鎮壓法國,恢復歐洲的傳統秩序。

  法國和歐洲的這些局勢變化,送到大明的時候,朱簡烜也是滿心的驚愕和疑惑。

  「這個羅伯斯皮爾的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砍掉路易·菲利普、瑪麗·安托內特、德·古日等人,都還能算是某種歷史慣性。

  「但是你們竟然主動宣了大明?目的就是要占領低地地區嗎?」

  朱簡烜下意識的就想要下令,安排幾十萬主力軍隊去歐洲參戰,按著上頭的法國人狠狠地揍一頓。

  但是很快就打消了這種想當然的想法。


  現在的法國正是自信心爆棚,民族凝聚力爆炸的時候。

  現在大明的軍隊,在法國境外的時候,想要擊潰法國的軍隊並不難。

  在法國境外作戰就是單純的對抗法國派出來的軍隊。

  大明軍隊相比法國軍隊而言,擁有巨大的技術和訓練優勢,在正面戰場上的勝率極高。

  但是大明想要占領法國,想要徹底的打服法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那是要對抗三千萬法國人,對抗至少百萬級的公民兵。

  不是完全做不到,而是代價實在太大了。

  要像二戰美蘇進攻德國一樣,一塊一塊的吃掉所有土地,一隊一隊的擊潰所有軍隊。

  相比於硬啃法國本土,遠不如去打西班牙人,搶南美的殖民地了。

  歷史上的大革命之後的法國,是耗光了幾十萬年輕人之後,實在打不下去了之後才投降的。

  那種狀態下的其他歐洲國家,也沒有去肢解法國的本土。

  因為他們知道做不到。

  一個國家的民族主義思潮一旦成型,外來征服者就難以直接征服和統治了。

  八國聯軍時期的義和團運動,雖然在後世看來有種種問題,雖然義和團的參與者在後世看來非常的愚昧而且無知。

  但那就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思想的直接起源。

  列強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發現自己要與不知道數量的中國平民對抗之後,就放棄了徹底征服和占領中國的想法。

  所以朱簡烜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朱簡烜上次去尼德蘭,就安排了三萬大明主力軍,負責鎮守安特衛普的大明城。

  以大明軍隊的火力優勢,守住安特衛普應該沒有難度。

  但是想要守衛整個尼德蘭就不夠了。

  所以再次調派十萬軍隊前往歐洲,可以由一半大明本土主力軍,一半日本僕從兵組成。

  他們的任務是將法國軍隊趕出尼德蘭,而後留下來鎮守尼德蘭地區。

  將法國人堵在尼德蘭地區的邊界之外。

  同時下令給北美的海軍和陸軍,全力出擊,占領法國在中美洲的所有島嶼。

  至於後續歐洲大陸和法國的戰爭,繼續放任自流。

  法國如果執意進攻尼德蘭,那就在邊境線上用大明的子彈消耗法國人。

  朱簡烜不認為法國人會一直在這條絕壁上頭鐵。

  朱簡烜安排好了對法國事務的應對計劃,就開始正式準備自己的登基大典了。

  此時已經是咸寧四十六年底,西曆1793年底了。

  到了天工元年正月初一,西曆1794年1月31日的時候,朱簡烜正式到南郊天地壇祭祀天地,而後返回皇城太廟拜祭宗室祖先。

  最後回到紫禁城,在按照永樂朝尺寸重建完成的奉天殿升座,接受大明中央朝廷主要官員和藩鎮君主的朝拜。

  禮儀完成後,命段玉裁宣讀正式繼位詔書,公布自己對大明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方向的大致規劃。

  繼續全力推動大明本土的工業開發和建設,完成通往北海和西域的戰略鐵路,完成東北通往中原的大型運河。

  繼續按部就班的提升工人基本工錢,繼續縮短每日和每月的工作時間,延長強制休息時間。

  未來除即位、祭天、祭祖等重大禮議,平時所有人不需要行跪拜之禮。

  最後專門宣布,在天工元年加開恩科會試和殿試,並調整科舉的內容。

  科舉考試是三年一屆,但有重大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額外加開一屆,這種額外的科舉被稱為恩科。

  咸寧四十六年剛辦過正常科舉了,現在因為朱簡烜登基再開恩科。

  這相當於給去年落榜的人馬上重來一次的機會,還直接排除了去年已經入選的競爭對手,金榜題名的概率大幅度上升。

  同時宣布,在原有的考試範圍的基礎上,加入工農商業相關的基本常識,以及自然科學相關的基本常識。

  並將科舉考試的進士名額直接分配到省。

  本次恩科以及未來的科舉考試,按照這樣五大分項來考核:


  文藝: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主要是傳統科舉考試的基礎內容,不考音樂之類的藝術。

  治政:包括基本的行政公文處理,對歷史與當代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評價,大部分是傳統科舉考試的進階內容。

  博物: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工農商業知識,各種自然和社會常識。

  格致:物理、化學為主的自然科學常識。

  數學:就是數學。

  不考藝術和體育之類的技能,只考直接通過文字表達的內容,只考通過讀書學習就可以獲得的知識。

  儘可能減少家庭財富狀況都考試成績的影響,避免科舉被貴族和富商家庭壟斷。

  科舉考試是提供一個官方的公開的近似公平的上升途徑。

  將地方上的能人志士選拔到帝國朝廷之中,吸納到帝國皇朝的既得利益者群體之中。

  避免他們在地方上搞事情,也能為朝廷提供治理人才,讓他們在既有的規則之內競爭,並維護現有的制度體系。

  所以科舉要追求總體上的公正,但是並不追求絕對客觀的公平。

  明代科舉最初分南北榜,後來分南北中三榜,歷史上到了清朝的時候,科舉名額直接分配到省了。

  在一個榜單的範圍之內,只看排名選人而不看個人的絕對成績。

  人口和經濟較好的省份可以有較多的名額,但是再窮困的省份也要有保底名額,確保每個省每次考試都有名額入選。

  中央朝廷所在地應該有略高於外地的名額數量,以換取朝廷所在地知識分子對朝廷的擁護。

  避免出現天子腳下的國人暴動,或者對造反視而不見的情況。

  同時也要通過科舉釋放朝廷和皇帝未來的喜好,引導民間學者將學習和研究的方向往工業和科學上靠攏。

  科舉可以算是傳統神洲帝國皇朝最重要的事務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