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上架第四更,求訂閱求月票!)
聽完祖師講解雷法,雲氣當下也是鬆了一口氣,真煞沖穴時,他是真以為自己的道途斷絕了,現在劫後逃生之外,道途也能有回寰之餘地,實在讓人喜悅。
不過很快,雲氣又想到一個問題,他現在肉身壞死,如何修習雷法?
這時又聽通玄祖師對溫素空說,
「不過以他當前的情況,莫說煉法,便是行走也困難,素空,你教他杖解法吧,剩下的也不必貧道再囉嗦,去休,去休,莫要擾我清修。」
通玄祖師一甩拂塵,雲氣只感覺眼前一花,再看清時,卻是望見了那座「詹碧雲藏竹之所」碑。
竟是回到了明治山。
溫素空臉上沒有浮現任何意外之色,她又一招手,把紅雲連帶著雲氣肉身送到竹亭里,自己則在竹亭外的蒲團上坐下。
被點成靈體的雲氣也在學師身邊坐下,便聽見素空道,
「方才你也聽到了,祖師要我傳你杖解法,這是明治山的不傳之秘,不過剛好你辟成了心府,已經可以成為我的真傳弟子了,以後也不必稱學師,
叫師尊即可。」
雲氣一喜,便回說,「是,師尊。」
「這杖解法,其實說到底是借屍還魂之法,只不過聽起來高雅些,
這『屍』也不是真的屍體,而是竹杖。」
溫素空給雲氣解釋著,
「開山祖師說:惟竹之得於天者最清。認為竹乃是秉承天地清氣所生,
清氣在天為風,在水為蓮,在地則為竹。又說:天地之間,虛通而已,亦如竹管之接氣,通而不曲也,氣來則通,氣往則不積。
「開山祖師認為竹才是最好的靈體,能藏氣,又能通氣,餐風飲露,所以他老人家創出杖解法,以竹杖仿製人體關竅,再以元神入駐其中,於是從第四境跳過第五境,當即成就杖解仙飛升,是為屍解仙中第一等。」
溫素空說。
或許是過於玄妙與奇思,聽著溫素空這番話便是雲氣這般才情也有些難以理解。
杖解飛升?
還跳過了第五境?
這開山祖師又是何等才情?
溫素空看著雲氣,「你是見過杖屍的。」
哦,是了!
雲氣立馬想起來,入山第一天的法試!他最後選擇了一個具備四肢人樣的竹杖!
不過他當時可沒想那麼多!
不成想緣法竟落到了此刻!
「你選了竹杖,那應當是不排斥的,這是杖解法里最緊要的一點,你切不能認為竹杖是死物。為師就是認為人是人,物是物,所以始終不得杖解法精要。
『而明治山歷代弟子大多都是如為師這般,所以埋沒了杖解法,只是當作身外化身來用。祖師既點名了我教你杖解法而不是借戶還魂中的其他法術,也說明他老人家也是對你抱有希望的。」
雲氣點點頭,示意受教。
「眼前用杖解法便是將你的魂靈放置在竹杖中,此後你便以竹杖之身行走,修行雷法,積攢的雷元再渡回肉身,直到肉身痊癒。」
雲氣再次點頭,這聽起來真是過於玄妙了。
「其實我是不想讓你太早接觸屍解法的,屍解法與元神道還不同。屍解法是領悟了肉身寶藏精要,再因人而異,再造靈體,元神褪去舊殼,入駐靈體後飛升。所以凡人愚鈍,見仙人棄屍而走,謂之屍解仙。
而元神道則認為肉身只是元神寄居之所,是驛站,是客船,精修元神之力,待元神圓滿後則僅憑元神飛升,遺蛻留於人間,其實按理說這才是真正的屍解仙。」
素空又叮囑雲氣,「你魂靈入駐竹杖後,會發現靈氣運轉更甚肉身,但切不可貪戀這種感覺,你才初識一境,更別提見識二境命藏的玄妙,所以萬不可留戀,不能怠慢了根本的內丹道修行。」
溫素空說的真切,雲氣點頭稱是。
見狀,素空也微微頜首,大袖一揮,雲氣跟前便出現了一個竹杖。
竹杖長七尺七節,上下筆直,呈碧玉色,微微透明,能看到首尾頂端兩節中空,而中間五節有符篆填充,發著五彩華光。竹杖第二節長出兩根竹枝,最後一節底端也長出兩根竹枝,每個枝梢生五片葉子,看著竟有幾分四肢的韻味。
而第一節杖上又開有七孔,對應著七竅,每個孔中也都填著符。
雲氣看的熟悉,和他入山那天見到的竹杖相差無幾。
「這是為師準備煉製身外化身的竹杖,倒是先便宜了你,且附身上去吧,心裡什麼也不要想,只當這就是你的肉身。"
雲氣向師尊拜謝,隨即領命,緩緩往竹杖上躺上去。
而待雲氣附身竹杖後,溫素空則一連掐了幾十個法印,打進竹杖里的符篆中。
代表著五臟和七竅的符放出炫目的毫光,而待華光散去,眼竅處的符紙一閃一閃。
「可是醒過來了?」
素空法師問了一句。
竹杖站了起來,喉竅處的符紙亮了亮,「是,弟子感覺與肉身無異,就是冷了些。」
溫素空看著竹杖,心中不免嘆了一口氣,無論這竹杖花費了她多少心力,她也從來只當一個後手,她還是認為這是一個物件,一個死物,自然為雲氣從一個活生生的少年郎變成一個冰冷的竹人感到些許難受與自責。
或許這也正是自己無法修成杖解仙的原因吧。
溫素空心裡這樣想著。
「你先習慣習慣,若心裡有所不適,盡可與我說,為師再想想辦法,以你肉身里的真煞數,沒個三五年怕是化解不了。"
溫素空還是張口勸了一句,即便讓雲氣修行杖解法是祖師的意思雲氣聞言卻是搖搖頭,他笑了笑,「早有賢人吟唱,『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如今我有竹杖之輕,豈不是美事?」
溫素空聞言也終於放心,她也笑了,她覺著自己總是低估了這個徒弟,
想了想,她道:
「如今你辟成心府,為我真傳,正式入我明治山法脈,也該給你取個道名了。」
竹杖上的竹枝一動,成了一個揖禮,他說,「請師尊賜名。"
「我本已想好為你取一個『泊』字,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之意,『泊』為水邊,又為『伯』音,你首辟心府,以水為配調和陰陽,以程為姓,『伯』為歸宗之音。」
雲氣聽著確實覺得好。
「不過我再看你,發現你淡泊之心早已具之,再取『泊』字反而不美。
不如借你口中賢人之字,取一個「』字,意在高遠,盼你修行途上以心為目、多做遠望,不拘泥於一時的困苦,你意下如何?
D,
素空輕輕說著。
竹人口中也輕輕念叻著,眼竅逐漸明亮,
「瞻,程心瞻,好,好名,心瞻叩謝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