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三國:我不是曹睿> 第225章 篩選將領

第225章 篩選將領

2024-10-28 22:14:32 作者: 李一振
  不適?賠罪?

  欺我眼瞎嗎?分明就是推辭!真是小視於我東海王氏!

  司馬懿是輔臣,王肅也是近臣、還是司徒之子。誰又比誰真矮上一截?

  王肅直直的看了司馬懿一眼,面無表情的拱了拱手說道:「司空請便吧。」

  接著轉身就走,沒有半點停留。

  司馬懿站在原地,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只好輕輕跺了下右腳,一聲嘆息。

  抬腿走了幾步,司馬懿欲要轉身再向身後的書房看上幾眼,卻硬是忍住了沒有轉身。就好似身後那間屋子裡,真有一雙眼睛能夠隔著房門看出來一般。

  長長吸了一口氣,又用幾瞬平復了一下心境,司馬懿的神情似乎又鎮定了一些,又邁開步子向西閣走去了。

  若是當日自己也與高柔一併進言、或者再多想些辦法、將孫資和校事的弊端說的更誇張些,將校事一併除掉該多好!

  何至今日?徒惹禍端。

  不是校事,還能有誰?

  西閣中,曹真、董昭、衛臻三人早已坐好開始討論起來了。

  「仲達,快入坐吧,就等你了。」曹真笑著招呼道。

  「諸位久等了,方才有些瑣事。」司馬懿拱了拱手,隨即坐下。

  曹真緊接著問道:「仲達,既然是從荊州和揚州兩地調兵,你覺得荊州能擠出多少兵來?」

  荊州?方才陛下問從長安多久能到襄陽,定然也是考慮後才定的。

  司馬懿不假思索的說道:「江夏文聘處屯兵一萬五千,剩餘的兩萬五千都是陳驃騎所領。不如先去信襄陽問一問?」

  「是要問一問,可我們也要先拿個大略意見來。我的想法是,讓荊州湊個八千左右,讓大司馬那邊再湊個一萬兩千。」

  

  「外軍之中,豫州的一萬不動,兗州、青州的一萬也不動。就從大司馬附近的揚州抽算了,與荊州一樣也是五分之一。」

  外軍員額一共十五萬,曹休當時所統的八萬外軍,實際上是將揚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湊起來的總數。

  抽陳群和曹休的兵力,與自己何干?我手下又沒有半個兵!

  司馬懿點頭應道:「大將軍調度妥當,我沒意見。」

  曹真又看向另外兩人:「董公和公振呢?」

  「附議。」

  「在下附議。」

  見兩人也是一般說辭,曹真笑著說道:「那我就這般給大司馬和陳驃騎去信了。」

  「那長安這兩萬人統兵人選,你們可有想法?」

  曹真看了司馬懿一眼,又緊接著看向了董昭和衛臻。

  只能說,曹真畢竟是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大將軍。

  雖說皇帝讓四人共同議論,但只要曹真提出合理的建議,其他三人又如何能拒絕呢?

  這下曹真從董昭開始問起了:「董公可有人選?」

  董昭依舊是一臉嚴肅的緩慢搖頭:「大將軍不讓老夫去就行。」

  曹真哈哈一笑,接著又看向衛臻:「公振覺得呢?」

  衛臻答道:「軍事上的事情在下不懂,不過既然是分統兩地之兵,似乎選一穩妥之將為好?」

  曹真直接了當的問道:「公振有人選了?」

  衛臻搖了搖頭:「並沒有,不過大將軍似乎可以從年初南征中的將領中挑選,陛下也都熟悉。」

  曹真輕輕頷首,明白衛臻的意思了。

  增兵長安是陛下說的,難道還能拿出陛下不熟悉的將領讓陛下選嗎?

  曹真向司馬懿問道:「仲達從中軍和此番南征之將裡面選一些?」

  司馬懿也不客套:「前將軍滿寵、右將軍朱蓋、鎮東將軍曹泰,也就這三個人選了。」

  「大將軍從中軍中再選幾人?」

  曹真沉默幾瞬,將中軍內的統兵將領大略過了一遍,搖了搖頭:「夏侯儒剛剛去襄陽、夏侯獻又是剛領中堅營,中軍現在沒有合適之人。」

  確實如此,難道還能將許褚或者曹洪派出去嗎?

  司馬懿笑道:「不如這樣,再湊一人,把牽招也一併算上。上次去襄陽,牽招不是落選了嗎?」


  曹真點頭:「甚好。多年未見牽子經了,將他一併算進去,湊四人好了。」

  ……

  數日後,荊州。

  司馬芝乘吳軍樓船,自武昌逆流而上,隨即在江夏轉入漢水。

  在漢水上,樓船剛剛走了一半,在鄀縣時就被魏軍巡邏的船隻攔住了。

  司馬芝又體驗了一次換船,只不過上次是在皖口,這次在襄陽郡的鄀縣罷了。

  襄陽城,驃騎將軍府。

  陳群站在門口將司馬芝迎了進來,面帶笑意說道:「子華出使歸來,可謂收穫頗豐啊!我都聽說了,孫權送給陛下如此多的寶物珍貨。」

  「子華這次是立了大功。」

  陳群年已六旬,驃騎將軍的位階僅在大司馬和大將軍之下。加之又是多年典選舉、錄尚書事的威嚴也在,即使陳群和司馬芝和藹,司馬芝依舊是恭恭敬敬。

  司馬芝面帶苦笑的說道:「稟陳公,如何是我立功呢,都是陛下天威所致。」

  「陛下讓我去讓孫權再度稱臣、讓我離間吳蜀,這兩件事都沒做成。」

  「唯一成了的,就是為陛下去送聘禮,再將孫權給的嫁妝拿回來了。」

  陳群不以為意。興許是在襄陽待了將近一年、多半時間都無事可做,原本就神態雍容的陳群、氣度變得更加平和了。

  「無妨。孫權在武昌作威作福,哪還願意再向大魏稱臣呢?」

  「子華做的不錯,待你回到朝中,身上的行太僕也就會轉正了吧。」

  司馬芝拱了拱手:「借陳公吉言。」

  陳群說道:「子華能在襄陽待幾日?現在是上午,不如明日再走?」

  司馬芝想了想拒絕道:「多謝陳公美意,不過想必朝中還在等著在下返回,稍後我就準備出發了。」

  陳群點了點頭,站起身來從桌案上拿起兩迭文書:「子華,這兩封文書是我準備多日要給陛下一閱的,還請子華幫我親手帶給陛下。」

  讓我親手給陛下?我怎麼知道你寫的什麼?

  司馬芝詫異道:「這如何使得?陳公的文書不直接上表,如何讓在下去送?我實在無此權責啊!」

  陳群淡定的說道:「襄陽與洛陽三日一報,昨日信使剛走。這兩封關於新律和修經的文書,我也是昨晚剛剛寫好的。」

  「若是子華不願,那就算了。」

  司馬芝並不願意違了陳群之意,只得賠笑道:「陳公說的哪裡話?在下只是多問一句罷了。請陳公放心,我定會親手送給陛下。」

  告別了陳群之後,司馬芝即刻啟程北上。

  而就在司馬芝出發的同時,另一群人也抵達了他們行程的終點。

  每日不停的行了四十多日,荀粲一行也終於到達了流放的目的地,位於涼州西平郡的臨羌縣。

  由於高柔的特殊照顧,荀粲和他的兩個兄長、兩個侄子,都還能有馬騎。對於流放之人來說,已經算是頂級的恩賜了。

  「這封文書是我家廷尉交予陸校尉的,還請將軍幫忙傳遞一下。」押送荀粲至此的廷尉府吏員客氣的說道。

  周鐸打量了一下幾人,又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笑著的吏員,隨即拱手說道:「足下一路辛苦!在下只是千石長史罷了,在我家校尉麾下,如何敢稱將軍呢?」

  「還請稍待。」

  說罷,周鐸便進入府內去尋陸遜去了。

  府門處守衛的軍士,乃是陸遜從本地徵發的義從。

  看著衣著面貌都與漢人不同的羌人義從,幾名荀氏子弟的心情都沉到了谷底。

  陸遜接過高柔的信,仔細看了兩遍之後笑著向周鐸問道:「金寧,這個高廷尉是何等人物?為何對流放之人如此好,就因為他們姓荀?」

  周鐸答道:「荀氏歷代高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屬下猜測,廷尉也是想與荀氏結個善緣罷了。」

  陸遜冷哼一聲:「他結善緣,卻要我遣人照顧,我與他高柔又無交往。什麼潁川高門、什麼荀令君,與我這個吳郡降將又有什麼干係?」

  「陛下欽命流放之人,我如何敢優待?」

  周鐸遲疑的問道:「那校尉的意思是?」

  陸遜輕聲說道:「既然是流放,就要有流放的樣子。荀氏所犯之罪我也聽說了,既然犯罪,敢作敢當就是。」

  「方才你說來的五人都是青壯,尋一些雜役之類的活讓他們做便是。」

  「與軍中雜役一般待遇,不要照顧也不要故意為難他們。且磨磨他們性子。」

  周鐸一介涼州人,對什麼荀氏也只是嘴上說說,又豈會真正在乎:「若是雜役的話,要麼去城外屯田處開荒、要麼去義從中伺候馬匹。」

  「伺候馬匹就算了。這類高門不都是耕讀傳家嗎?讓他們去開荒吧。」

  「遵命。」周鐸領命而去,陸遜卻在席上思索了起來。

  想了一想,陸遜還是把今日之事盡皆寫了下來。

  包括高柔給自己的私信、荀氏五人的安排,一併寫了進去。

  寫好後放進竹筒中,再封上火漆。

  自從就任護羌校尉之後,這樣的書信陸遜每旬都會寫一封、一月三封,自然是要送到陛下手中的。

  來到大魏,顧好本職、顧好陛下就是了。高柔算個什麼角色?手還伸不到西平郡來。(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