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三國:我不是曹睿> 第89章 難能可貴

第89章 難能可貴

2024-10-28 22:13:29 作者: 李一振
  第89章 難能可貴

  總是有人願意第一個吃桃子的。

  見傅嘏起身行禮,鄭稱朗聲說道:「士子需先報出自己姓名、出身以及年齡。」

  傅嘏面無懼色,拱手說道:「學生傅嘏,出身於北地郡,時年十七。」

  傅嘏,就是之前和荀粲辯論的那名『神童』嘛!曹睿聽中書令孫資說過的。

  曹睿微微抬手,以示聽到了傅嘏之言。鄭稱見狀說道:「有何問題欲請示陛下?」

  傅嘏雖說也有些緊張,但心裡素質是肉眼可見的良好,調整了一瞬便開口問道:「學生請問陛下,今年乃是黃初七年,按慣例明年即將更改年號。不知陛下願選定什麼年號,且對國家有何期許呢?」

  曹睿聽聞傅嘏之言笑了一下。真不愧有『神童』之名,問了這麼一個取巧的問題。

  新帝即位,改元是肯定要改的。年號之意,自然也會選個吉祥吉利的。傅嘏這樣的一個問題,不僅沒有涉及什麼實質性的國家大政、還能活躍場內的氣氛,算得上有幾分急智了。

  司馬師見皇帝對傅嘏笑著點頭,不由得心中暗自懊悔。詢問年號,這種問題不僅安全更能順應陛下心意,自己怎麼就沒能想到呢?反倒被傅嘏搶了先!

  曹睿笑著說道:「年號一事,上月朕就與三公和諸位大儒議定了。如今已是十二月,改元在即,朕就提前在這與諸位士子公示。鄭博士,此事卿亦參與,由你來說吧。」

  皇帝來太學問政,鄭稱身為太學的負責人,自然不希望有太學生提出什麼冒犯的問題。傅嘏此問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鄭稱對此也頗為滿意。

  鄭稱捋須說道:「經三公與大儒們議定,報與陛下批准,將於元月元日改元為『太和』。」

  

  「『太和』二字,乃是取於《易》的乾卦。」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鄭稱看向傅嘏說道:「傅嘏,你可知此卦彖傳的含義?」

  《易》乃五經之一,乾卦又是周易六十四卦之首。身為『神童』的傅嘏,又豈能不知呢?

  傅嘏思索片刻,隨即說道:「在下以為此句之意,乃是萬物運行皆需順應天意。陛下身為天子統御萬方,臣民順應天理各司其職,從而國之上下調諧順和。」

  「在下以為,這就是『太和』二字之意。」

  曹睿點了點頭:「改元乃是國之大事,朕欲使天下和諧,傅嘏此言正是朕的本意。」

  台下坐著的學生們紛紛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傅嘏。傅嘏自是出身名門、又位於甲階之列,但能問出此等問題並對答如流,這種本事並非一般太學生能有的。

  想必傅嘏此後定是有了前途。

  鄭稱輕咳一聲,示意傅嘏坐下。傅嘏躬身行了一禮,坐下之後頗為淡定,只是頭卻仰的更高了些。

  鄭稱繼續朗聲說道:「第一個問題已經結束,下面到第二個問題了。」

  還未等鄭稱說完,一名士子就急忙舉手站起,並且向皇帝行禮。

  曹睿站在台上自然是微笑示人,但鄭稱此時卻微微面露不悅。

  鄭稱說道:「急躁什麼?先報出自己姓名、出身以及年齡。」

  學子躬身向皇帝行禮後說道:「學生韓林,京兆出身,今年二十一歲。」

  鄭稱點了點頭:「韓林,你有何問題欲請示陛下?」

  韓林被鄭稱一盯,本就心內慌張,此時更是說話都有些抖了:「學生……學生想問陛下,除了經學之外,陛下是否喜愛文章?」

  顯然,韓林此問的水平比傅嘏明顯低了一階。韓林應該是想如傅嘏一般取巧,但是卻把握錯了時機。

  一共就只有三個向皇帝提問的機會,有第一個問題暖場就夠了,第二個問題還繼續暖場?

  這就是有些不識時務了。

  不過既然是問政於太學,曹睿早就做好了太學生問題稚嫩甚至不得體的準備。韓林此問雖然不涉及實際,但好歹也是與文化相關的。

  曹睿此時沒有讓鄭稱說話,反倒是自己主動回答了起來。

  曹睿在講台上高聲說道:「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兩漢四百年以來,士人所謂的著書立作往往是給儒家經典批註作解,對於寫作文章一事,反倒是不怎麼看重。

  若如曹睿剛才所說,顯然是署文作句,提高到了『國之大業』、『不朽盛事』一般的高度,這是兩漢之人從來未提及過的。

  見眾人紛紛傾聽,連一旁站立的鄭稱和高堂隆兩位博士,以及劉曄、黃權兩位侍中都紛紛露出思索的表情,曹睿笑了一下繼續說道。

  「此言並不是朕說的,乃是先帝於《典論》一書中所提及到的。但朕之意,與先帝並無分別。」

  「朕以為,若能著書立作、寫出有足夠才智的文章,就要思考深遠、料遠若近、有的放矢。一篇好的文章,對於文學和教化的作用不會比一名大儒更少。」

  韓林見皇帝解答了問題,連忙行禮拜謝。

  但曹睿想了一想,看向高堂隆繼續說道:「高堂博士,既然提到文章,朕以為可以將先帝的《典論》一文刻於石上,藏於太學之中,以示朕尊崇文學之意。」

  高堂隆拱手行禮:「陛下於文章之言,是臣之前從未聽過的論斷,令臣耳目一新。臣未讀過《典論》,還請陛下賜臣抄本,臣這就命人刻印。」

  曹睿笑著說道:「這是先帝的文章,估計只有朕讀過了。劉侍中,你與高堂博士一同辦理此事。」

  劉曄拱手應允。

  鄭稱示意韓林坐下。韓林位於乙階的學子之中,馬上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了,鄭稱不想最後一個問題依舊不痛不癢,於是看向了甲階的學子那邊。

  夏侯玄見鄭稱看向這邊,面帶微笑的與鄭稱對視,接著舉起了手。

  是夏侯太初。

  若說傅嘏只是因為聰慧被人羨慕,那麼夏侯玄就是全方面的讓人仰視了。

  夏侯玄起身站定,向立於講台上的皇帝行禮。

  曹睿自然是認識夏侯玄的,直接問道:「太初,你有何問?」

  眾人見夏侯玄與皇帝交談的輕鬆之意,心中都有幾分羨慕。但這是能羨慕來的嗎?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姓曹或者姓夏侯的爹。

  夏侯玄和前面兩位學子一樣,躬身行了一禮之後說道:「關於九品中正制度,臣有一問。」

  和前面兩名太學生不同,夏侯玄身上是掛著一個散騎侍郎的銜的,只不過不用如鍾毓一般值班罷了,因此可以稱臣。

  曹睿點了點頭,終於有人問到涉及國家大政的話題了:「太初說吧。」

  夏侯玄拱手說道:「臣在洛陽見到許多官員士子,雖說士子熱心於官職前程乃人之常情,但現今的制度,卻讓面臨選官的士子們頗為困惑。」

  「若從慣例來講,在前漢及現在皆行察舉之制,由州刺史舉茂才、郡國太守舉孝廉,茂才和孝廉入洛陽後,在三署考課評定後充任郎官,再由吏部論其前程。」

  見曹睿認真在聽,夏侯玄繼續說道:「以臣之見,察舉之制乃是依靠於州郡清議,而州郡清議的重點在於經學和孝行。在九品中正制度之下,原本由州郡清議的評定,改為郡國中正進行評定。」

  「臣以為由郡國中正評定士子,雖然可以避免所謂的『名士』干預察舉,但也造成了其他問題。」

  聽著夏侯玄的發言,一旁的鄭稱不由自主的又皺起了眉頭。既怕學生問的差,又怕學生問的刁鑽。不過夏侯玄乃是皇帝親族,鄭稱一時之間不知道是否應該打斷。

  夏侯玄說道:「臣以為此事有三個不妥之處。」

  「其一,僅有察舉制度之時,若郡中太守所舉孝廉、州中刺史所舉茂才有不妥之處,太守及刺史是要被朝廷問責的。但如今各郡中正評定士子,若評定正確則是為國選材,若評定錯誤則無人指責。」

  「其二,察舉制度本是由郡中、州中主動選取。若是士子沒有被選中,也並無其他言語可說。但如今中正評定,若是評定錯誤,則士子此生再難翻身。」

  「其三,近年以來,中正評定給士人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臣觀察,已經影響了吏部選官。臣擔心若長久下去,恐怕中正制度會與吏部爭權。」

  「以上就是臣的問題了,還望陛下解答。」

  夏侯玄的問題與傅嘏和韓林的有本質上的不同,乃是討論『九品中正制』這一根本的人才制度。

  曹睿站在台上,夏侯玄的每詞每句曹睿都聽了進去。

  其實夏侯玄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一下幾點:

  其一,若太守舉孝廉,孝廉被朝廷發現其人不行,太守是要擔責的。但中正評定士子則無人考核,全靠中正的責任心,這會出大問題的。

  其二,目前的中正制對每個士子只評定一次,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其三,中正在逐漸侵襲尚書台吏部曹的權責。

  曹睿位居高位,什麼制度有什麼問題,在曹睿的角度是不言而喻的,九品中正制度自然也有缺點。

  曹睿如今行事的重點,並不是將每個制度都馬上去大刀闊斧的改革完備,而是在保證曹魏朝廷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再逐漸做出變革。

  讓曹睿感慨的,其實並不是夏侯玄提出問題的尖銳。而是夏侯玄這個人能提出這等問題。

  身為夏侯氏之人,又居於洛陽才華如此出眾,自然是不用擔心自身前途命運的。但是夏侯玄卻能發此同理心,替天下的士人學子向皇帝提出這般的問題。

  在曹氏與夏侯氏中,竟有如此之人嗎?實在難能可貴。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