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清水灣大埔仔,邵氏影城,董事長辦公室。
此刻,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兩位老闆邵逸福與邵任枚在辦公室中對視而坐。
對於很多人而言,只認識六叔邵逸福而不認識三叔邵任枚,實際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正是由邵任枚與邵逸福成立。
只不過,與邵逸福六十歲之後猶能日理萬機的勤奮相比,邵任枚則樂意放權給兄弟子侄,自己樂得享受奢華生活。
因此,邵任枚的存在感並不算高,為人頗為低調。
「三哥,這是我們邵氏入主TVB的好機會啊,香江這些年的發展迅速,電視機也越來越普及了,電視的興起勢不可擋,如果我能成為TVB董事會主席,那對我們而言,進可攻,退可守!」邵逸福此時神情嚴肅。
好友利孝河去世,邵逸福雖然有些難過,可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去年邵逸福大哥去世的消息傳來,邵逸福也難受了一番,可很快便想通了。
此刻,他需要考慮的,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利益。
儘管這些年他並未直接擔任TVB的董事會主席一職,但通過TVB這一平台,也間接地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培育了大量傑出的演員。
這一經歷也讓邵逸福深刻認識到電視行業的巨大潛力。
特別是在整個七十年代,香江的電影市場占有率被嘉禾電影公司追趕了上來,而邵氏電影公司的市場份額卻在逐漸下滑,這也是邵逸福萌生入主TVB念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六十年代時,可以說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占領的電影市場,在華人世界中幾乎過半。
可自從七十年代開始,鄒文淮的出走、錯過的李小龍、跳槽的許冠聞等等,直接讓如日中天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突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嘉禾電影公司。
儘管如此,邵逸福並未對過去的決定感到後悔。
正如俗話所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企業規模擴大後,為了確保穩定發展,必須制定並執行相應的規則。
如果有人試圖打破這些規則,對公司而言無疑是一種損害。
而利孝河的去世,也讓邵逸福看到了邵氏將重心從電影轉向電視的機會。
「逸福,我也認為電視行業的前景十分不錯,你放手去做,三哥全力支持你。但考慮到利家持有的TVB股權最多,如果你直接出任TVB董事會主席,未來位置可能不穩。
因此,我建議如果你想成為TVB董事會主席,可以考慮從利家手中購買部份股權,這樣一來,咱們邵氏就能正式成為TVB的第一大股東,你擔任董事會主席也就順理成章了!」邵任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已79歲高齡的邵任枚,早已對企業管理失去了興趣,他更願意享受悠閒的晚年生活。
因此,對於六弟邵逸福的決策,他總是無條件地給予支持。
儘管他同樣是邵氏兄弟公司的老闆之一,但早已很少參與公司管理事務。
然而,別看邵任枚現在似乎處於半退休狀態,他依然是一位極具商業天賦的商人。
邵任枚性格沉穩老練,與行事果斷的六弟邵逸福相得益彰,互為補充。
據傳,在70年代初,被稱為邵氏兄弟公司「叛將」的李翰祥曾請求重回邵氏,當時邵逸福有意拒絕,多虧了三哥邵任枚的勸說:「咱們爭財不爭氣。」這才使得這位大導演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邵任枚不僅為人穩重,口才也相當了得。
當年邵氏為了學習先進技術,常邀請日本導演來香江拍片,表面上說是引進外援,實際上是為了偷師學藝,讓邵氏電影公司的導演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拍法。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此事發問,邵任枚毫不慌張,隨口一句「好萊塢也用歐洲導演」便輕鬆化解,令一同出席的張徹導演十分佩服。
「三哥,我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但孝河的葬禮昨天才結束,我此刻就去找利家談購買股份的事,似乎不太合適,我打算過過兩天再與利家進行洽談。
考慮到我們邵氏與利家這麼多年的深厚交情,如果他們無意繼續管理TVB,他們應該不會拒絕我們的,孝河去世後,利家有能力接任TVB董事會主席職位的,恐怕只有利銘則先生了。
不過,記得當年我們創立無線電視台時,利銘則先生就對此不感興趣,因此他個人也沒有持有任何的TVB股權,估計現在也不會改變主意。」邵逸福也點頭說道。
對於購買利家手中的TVB股權,邵逸福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是啊,我們和利家幾十年的交情擺在那裡,這事兒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邵氏電影壟斷電影行業的時代確實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能還沉迷在過去的輝煌中,邵氏是該找找新的出路了!」邵任枚感嘆道。
回憶起他們從二十年代就開始涉足電影行業的經歷,起初在大哥創辦的天一電影公司幫忙,後來邵逸福與邵任枚共同創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兩兄弟在電影界摸爬滾打了五十多個年頭,從創業到輝煌,再從輝煌到衰落,這段經歷,讓他不禁感慨萬千。
「真懷念父親在時,咱們六兄妹的那些日子。」邵逸福說著說著不禁懷念起以前的日子。
邵父去世得早,1920年便去世了,去世的時候,邵逸福甚至只有13歲。
如今,轉眼之間卻是幾十年時間已經過去了。
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就這樣,在辦公室中一同回憶著青少年時的那些日子。
……
與此同時,林浩然離開了利銘則的辦公室之後,便往萬青大廈而去。
很快,他便出現在了萬青大廈31層之上的環宇投資公司辦公室。
從上一次蘇志學告訴林浩然他們持有的置地集團股份超過25%至今,已經過去近半個月時間。
雖然後面《東方日報》等媒體不再針對怡和洋行之後,怡和洋行與置地集團等怡和系的上市公司股價不再下跌,但股票的漲幅短期內卻也很難如此前那般大幅度上漲。
原本,置地集團的股價已經突破百億,朝著一百一十億港元的方向快速向上大漲。
結果此次之後,置地集團的總市值跌回到了九十億港元左右,雖然不可能回到剛開始環宇投資公司入場時的七十多億市值,但對環宇投資公司而言,也已經很不錯了。
起碼環宇投資公司吸納股票的成本不用那麼高了。
至於怡和洋行,這次跌得更慘原本快漲到六十億港元的市值,直接被跌回到四十多億港元的總市值。
而環宇投資公司在這個月裡,也抓住了這次的機會,暗中快速吸納這兩家公司的股票。
這個月豐澤電器公司所發生的事情,對林浩然而言,側面上來說是給他帶來了一個極其大的好處。
一場鬧劇,讓他加快了對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團兩家英資大行的股票吸納進度,同時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此刻,他持有的置地集團股票,已經達到了26.27%。
而持有的怡和洋行股票,也達到了15.23%。
可以說,兩家洋行,他都已經暗中成為大股東了。
置地集團這邊,林浩然更是有機會與怡和洋行爭奪控股權了。
怡和洋行的吸納進度相較於置地集團而言之所以如此之慢,是因為怡和洋行的英資財團持有的股票更多,導致股市中流通的怡和洋行股票遠遠比置地的流通股要少。
這也是為何置地集團的股票吸納得如此順利的原因。
林浩然坐到了蘇志學的對面,看著如今環宇投資公司的業務進度。
「老闆,咱們的可用資金,差不多用完了!」蘇志學在一旁提醒道。
「帳上還有多少錢?」林浩然很是詫異,足足58.24億港元的資金,這麼快就用得差不多了?
這實屬有些離譜。
他的潛意識中,一直覺得自己還有二三十億港元可用,對資金完全沒有緊迫性。
「我剛剛去了一趟財務那裡,她說帳上還有三千萬港元左右。」蘇志學回應道。
「拿計算器給我。」林浩然指了指蘇志學面前的計算器說道。
接過蘇志學遞過來的計算器,林浩然計算了一番。
從美國回來,他帶了足足57.44億港元回來,之後在愛美高公司那邊又得到了兩次分紅共計0.8億港元。
至於他旗下其它公司,林浩然從來沒有從那些公司帳戶上拿過錢,畢竟如果隨意從企業中將利潤拿出來,那企業本身就沒有可用資金去擴張了,他原本資金充足,自然也無須在旗下公司要錢。
所以他從美國回來之後實際可用資金大概在58.24億港元。
不過,後面他先是在港燈集團那邊花了5.94億港元;
緊接著又給萬安公司那邊入資了2億港元;
不久之後又花了10億港元從會德豐洋行手中買下聯邦大廈、國際大廈這兩棟中環商業大廈;
隨後又花了2億港元從馬家那邊收購了東方報業公司;
緊接著又花了將近2億港元拿下中華煤氣公司49.9%的股份;
與郭河年合作共同拍買上環地塊搞商業廣場項目前期資金也花了2.5億港元;
4月份又成功拿下九龍巴士49.9%的股份,也花了大約3.6億港元的資金;
而置地集團這26.27%股份,花了大約22.3億港元;
怡和洋行的15.23&股份,也花了大約7.6億港元。
不算不知道,這麼一算,他這半年時間,居然花了將近58億港元!
這花錢速度,哪怕是林浩然計算一番之後,都感到震驚不已。
「錢的事情,我會搞定的,置地集團的股份繼續按計劃吸納,怡和洋行可以暫時停止。」林浩然想了想,說道。
從麥理浩對怡和洋行的態度來看,他想要拿下怡和洋行,可能性有點小,但是置地集團他勢在必得。
在林浩然的心目中,怡和洋行的重要性也遠遠不如置地集團,所以他倒也無所謂。
怡和洋行能拿下也行,不能拿下,也可以成為他控制置地集團的一個重要談判籌碼。
這也是他要吸納怡和洋行股票的最重要原因。
「好的老闆!」蘇志學恭敬地回答道。
三千萬港元,用不了多長時間,因為置地集團的市值太高了。
此外,他近期還要花錢向利家購買TVB的股權。
但是,林浩然想要弄錢,倒也不難。
要麼,走老路,貸款!
要麼,從靑洲英坭公司、中華煤氣公司、港燈集團等旗下公司挪用資金,隨隨便便也能挪用個幾億港元。
要麼,就操控某家企業上市,從股市中集資。
或者賣某些物業、地皮等,如國際大廈。
不過第二個辦法,他不打算用,畢竟這些企業都要繼續用資金擴張,如今還沒到收穫的季節呢。
至於第三個辦法,想要操控一家公司上市,起碼也要兩三個月的準備,所以這條路也是個麻煩事。
國際大廈,如今也不是售出的最佳時機。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貸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