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掘壕圍城
2024-10-27 17:05:15
作者: 烏有大仙
第412章 掘壕圍城
赤軍兵臨武昌城下,鰲拜只得還守武昌,督軍猛攻赤軍洪山營壘。
楊方率親兵第一協死守洪山,在滿洲兵進攻下幾乎不支。幸虧有水師接濟,虎賁鎮主力亦追至武昌,楊方才堅持下來。
戰場形勢為之大變。咸寧、通山兩座城池頓成孤城。馬進忠率步兵第十一協猛攻咸寧,焦璉率第四鎮四萬人猛攻通山。
十二日,通山守軍孤立無援,向焦璉投降。咸寧守軍里有三千八旗兵,得知消息後軍心大亂,乘夜放火燒城,突圍而走。
十五日,步兵第四鎮趕到武昌,配合虎賁鎮圍城。
下午,丹初帶著行轅諸將,出營勘察地形,部署軍事。
武昌是長江中游重鎮,天下貨物所聚,本是一座繁華的都市。此時此刻,武昌城外已是一片瓦礫,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百姓,空氣中散發著一股被大火燒死的屍臭味。
原來,韃子暴虐無道,為防止赤軍借城外民居攻城,連續兩日四處縱火,把各城外民居付之一炬。
「國主,城外有十幾萬百姓無家可歸,很多人已經連續兩天餓肚皮了。」教導局長褚永培說道:「不如煮粥賑濟,民心歸我。後續掘壕圍城,補充兵員,正可藉助這批饑民。」
「只怕糧草上有困難,」作戰局長何肇基更關心糧食問題,說道:「十幾萬饑民,每天給一碗粥,也是個極大的數目。我軍千里運糧,前線十幾萬兵馬,糧草已經相當緊張了。」
「民心不可失,」右參軍楊玉祁剛從各營巡察回來,說道:「這些人雖住在城外,與城內百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軍救濟饑民,城內百姓必然感戴,將來破城必有幫助。」
眾人都望著丹初,只聽他說道:「這幾年,咱們一直把為民謀利作為宣傳的口號。饑民無家可歸,豈能坐視不管?傳我的令,輔兵協在城南、城西、城東開設粥場,早晚各管一頓稀粥。糧食的話,我們再想辦法。」
丹初勒轉馬頭,朝江邊馳去。眾將策馬跟隨,直至鸚鵡洲江面。
這裡已經逼近武昌西城,清軍在城外扎有營壘,以便拱衛城門。好在赤軍內江水師無敵,已經基本盪清武昌江面,雖然還談不上從水路封鎖武昌,至少江面上已經看不到打著清軍旗號的船隻了。
鸚鵡洲原是一個很大的江心洲,至明末時漸漸沉沒,只露出一個狹長的脊背。
鸚鵡州所對的長江北面,為武昌府漢陽縣,正是漢江匯入長江口的地方,乃長江中游的商貿重鎮。過了漢陽縣,即為漢口鎮,雖是個鎮,卻商旅繁華,與廣州佛山鎮、江西景德鎮、開封朱仙鎮並稱為天下四大名鎮。
鸚鵡洲所對的長江南面,地名叫鯰魚套,是武昌西城外最後一道屏障。清軍就在鯰魚套修築營壘,駐有精兵,配合守軍守城。
眾人下馬,查看江上形勢。作戰參謀拿過一張簡易地圖,作戰局長何肇基說道:「國主請看,此地名叫江興洲,位於武昌下游,距鸚鵡洲不到二十里。此洲甚大,方圓五六里,地處灄水入江口,韃子在此駐有兩座營壘。愚以為,應當先派水師攻下江興洲,切斷韃子水上退路。」
「嗯,」丹初沉吟未語,不遠處忽有騷動。原來,一群饑民見丹初等人盔甲鮮明,便知他們必是赤軍高官,搶著過來投軍。
丹初正想了解一下民情,制止住上前阻攔的親兵,說道:「放他們過來。」
饑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顯然吃了不少苦頭,來到丹初等人面前,烏壓壓地跪倒一片,懇求道:
「求諸位軍爺收留小的,小的願為天軍做牛做馬。」
「小的一家都被韃子燒死了,小的只想投軍,多殺幾個韃子,為家人報仇雪恨!」
……
「各位父老鄉親,請起請起!」丹初說道:「赤軍明日就舉辦粥廠,諸位可去粥廠求食。將來,赤軍還要在武昌城外挖掘工事,屆時還要倚仗諸位。若有願意投軍的,可到洪山大營處報名。」
眾饑民大喜,說道:「軍爺大恩大德,小的沒齒不忘!」
「等天軍破了城,小的一定要上去助戰,不殺幾個韃子,小的誓不為人!」
……
遣走了饑民,眾人心情輕鬆不少。錢秉鐙說道:「民心可用,我軍此番破城必矣。」
「破城應當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殺死鰲拜,全殲這支八旗兵。不然,又跟衡州之戰、長沙之戰一樣,若讓鰲拜跑了,又得勞師動眾組織大征伐。」
赤軍連年大戰,又驟增兵至三四十萬,已經逼近民力的極限。這次在武昌困住鰲拜,若能大量殲滅清軍,便可順江而去,直取江西、南直隸兩省。
「欲速則不達,」丹初說道:「這樣,先派兵屯駐武昌周圍,再縱兵掃清城外要隘,如鯰魚套、長虹橋、雙鳳山等,逐步壓縮包圍圈,把鰲拜困在城內。」
「若是在城外掘壕圍困武昌,需要挖多長的壕溝?」
武昌瀕臨長江,城外有東湖、沙湖塘等,可為赤軍圍城提供方便。但武昌是湖廣首府,又是長江中游鎖鑰,城大牆高,要想在城外掘壕圍困,要耗費絕大的人力、物力。
考慮到地形,顧及到清軍的城防火炮,壕溝長度要比城牆長度長得多,一般至少得是城牆周長的四五倍。
「壕溝用來圍困城池,就得十分嚴密。儘管有長江可資藉助,城外壕溝也總得五十里以上。按照一丈深、兩丈寬的話,土方量驚人,非三個月不能完工。」作戰局長何肇基經驗豐富,說道。
「韃子多馬隊,一人帶一捆草料,很快就能填平壕溝。壕溝至少得一丈深、三丈寬,韃子突圍時,我軍才能反應過來。」
「就是不知道,鰲拜是死守武昌,還是讓城突圍?」
「有屯齊前車之鑑,想必鰲拜也不敢輕易突圍。」
……
眾人討論良久,丹初決議掘壕圍城,說道:「召集饑民、義師挖掘壕溝圍城,深一丈、寬三丈,每一里築有烽火台,每二里築一小營,每五里築一大營。
「先派一支陸師渡江,攻取漢陽、漢口,略漢川、孝感等地,取銀錢糧米以資軍用。水師先取天興洲,嚴密封鎖長江,不使一船一帆接濟韃子。
「待韃子糧盡,再破城與韃子血戰,不使一名韃子漏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