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圍點打援

2024-10-23 01:15:29 作者: 烏有大仙
  第354章 圍點打援

  贛州接甌閩百越之區,介溪谷萬山之阻,為嶺海之關鍵,江湖之要樞。

  此城易守難攻,建於章水、貢水交匯之處。二水匯合,始為贛江。因而,章水、貢水、贛江也就成了贛州的護城河,使贛州三面臨水。僅剩的一面,則臨有山脈。

  為防止江水衝擊城牆,宋人以鐵水澆鑄城牆基石,又以磚石改砌城牆。後世屢次修築贛州城牆,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有增築。

  這樣一座堅城,顯然不可能輕易攻克。丹初並不指望一鼓而下贛州,而是採用「剪除枝葉、去其主幹」的戰略,先分兵略取贛州周圍州縣。

  二十八日,岑丹初隨虎賁鎮進至南康縣,距贛州府城僅剩四十里。沿章水順江而下,過漳口鎮、黃金鎮,便可直至贛州西門。

  傅鼎銓前來謁見,帶來一封十萬火急的密信。

  傅鼎銓字維源,號聿庵,又號復庵,江西臨川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他曾與南明兵部尚書、江西總督揭重熙一道謁見永曆帝,被永曆帝封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

  傅、揭二人關係頗睦,返回江西堅持抗清。傅鼎銓常受揭重熙差遣,往來聯絡江西各部義師。

  自赤軍進入江西,明朝遺老、紳衿紛紛前來謁見,甚至還有幫助赤軍籌措糧草、供應船隻的。

  丹初軍務繁忙,常讓他人代為接見。傅鼎銓身份不同,自應親自接見。

  「藩主,制台有信,十萬火急。」傅鼎銓與揭重熙一樣,都是科甲正途,語氣客氣,卻帶著些許隔閡。

  「可知所為何事?」秘書接過信件,丹初問道。

  「韃子拜陳泰為大將軍,率京營八旗精銳增援江西,前鋒已進至南直隸寧國府。」

  丹初大吃一驚,取過信件仔細閱讀。揭重熙說,太湖義師截獲了一封塘報,始知清廷拜陳泰為安遠平寇大將軍,領京營八旗入援江西。

  陳泰,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弘毅公額亦都之孫,徹爾格之子。

  「國主,陳泰身世顯赫,年紀比珠瑪喇略小,但戰功過之。永曆元年,陳泰拜為靖南將軍,統軍入福建,先後擊敗鄭彩、阮進等大將,攻略福建全省。」

  情報局長馮加禮趕緊翻出隨身的小冊子,還好找到了陳泰的履歷,念道:

  「永曆三年,陳泰授巴牙喇纛章京,先後任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國史院大學士,充會試主考官,爵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江西已有平南將軍珠瑪喇,清廷又拜陳泰為大將軍,派他增援江西,足見對江西戰場的重視。

  丹初沉吟道:「這廝以武功起家,能充為會試主考官,可知文武雙全,比珠瑪喇更勝一籌。」

  馬寶被丹初超擢為虎賁鎮鎮統,受恩極重,日思報效,說道:「韃子拜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屯齊接尼堪任定遠大將軍,受洪承疇節制,分列四川、湖廣戰場。福建那邊,清軍剛攻克舟山,又在與朱成功對峙。韃子根本在於北方,必得在北方留駐大軍。陳泰雖為大將軍,此番南下必帶不來多少兵馬。」

  這話固然有理,但丹初頗感憂慮。他歷來用兵,總是謀定而後動,頗有必勝的把握。

  此次伐江西,不確定因素太多:贛州易守難攻,糧草轉運困難,大西軍內訌在即,屯齊有可能引軍入贛……現在又來一個陳泰,真有點讓人吃不消。

  「珠瑪喇年已五十,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他只是平南將軍,威權有限。大將軍就不一樣了,職權極重。陳泰拜為大將軍,領京營八旗入贛,更易節制靖南藩軍、綠營兵、各旗滿蒙漢軍……」

  

  丹初說著說著,猛然意識到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滿清入關多年,積極與紳衿田主合作,緩和土地矛盾,統治漸趨穩固。清軍占領土地更廣、人口更多,也就可以調集更多的資源。一旦戰爭演變成持久戰,雙方拼的就是資源的消耗。赤軍只領有嶺南之地,拼消耗絕對拼不過滿清。

  同樣的,陳泰率軍一路南下,沿途皆為滿清統治區,可令沿途官吏供應糧草,因而行軍甚速。

  「少司馬,可知陳泰所領兵馬幾何?」丹初問道,一改之前的保守態度。

  「實有不知。」傅鼎銓說道:「這則情報來自南直隸的塘報,偽兵部密告南直隸,要他們妥為安排,招待南下兵丁。觀其措詞,至少有兩萬之數。」


  經歷過金聲桓、李成棟、姜瓖三次大規模反正復明,清廷開始有意識地實行強幹弱枝戰略:

  在京畿地區保留一支強大的八旗軍隊,是為京營八旗,人數達到八旗總數的一半,執行機動作戰任務;派滿漢蒙八旗駐守重要城市,如保定、西安、開封、南京等,是為駐防八旗,就近監視綠營。

  滿清地方上每遇急事,駐防八旗先出兵滅火,若是解決不了,再調京營八旗出兵增援。當然,京營八旗的人數還是很少,必須調派大量綠營兵扈從作戰。

  兩萬清軍,當有一萬八旗。一萬八旗,當有五千旗兵。按照努爾哈赤定下的規矩,八旗一旗有旗兵七千五百人。如今八旗兵丁不斷戰死,順治又從八旗中抽調兵丁組織親軍,一旗能出五千旗兵就不錯了。

  去年羅定之戰,巴山只有一千餘旗兵,再加上包衣阿哈,就能在白刃戰中擊敗赤軍騎兵標。陳泰一來就是五千旗兵,這還了得?

  前線兵馬雖眾,卻要分略贛州外圍各州縣,要防守渡口、道路,能投入一線作戰的兵員數量有所縮水。現在,赤軍既要圍攻贛州,還要迎戰八旗援軍,兵力頗感捉襟見肘。

  增兵已經刻不容緩。好在赤軍早有布局,第一鎮、第三鎮各自派了一協兵馬到粵北,隨時支援前線大軍。

  丹初遇強則強,說道:「不管消息是否屬實,我們都得立即增兵。傳令,調動第一鎮第一協一萬五千人馬,接令後立即出梅關,歸虎賁鎮節制,限令二月初六前抵達贛州城下;調動第三鎮第七協一萬五千人馬,接令後走信豐,入贛州,歸第二鎮節制,限令二月初八前抵達贛州城下。

  「二月初二前,虎賁鎮、第二鎮要抵近贛州,安營紮寨。第二鎮執行圍攻任務,虎賁鎮,執行打援任務。」

  牽一髮而動全身,赤軍圍點打援,為對付八旗援軍,不得不增調兵馬。

  傅鼎銓大為欣慰,說道:「西軍在湖廣,赤軍在江西,鄭軍在福建,三路大軍同時大舉反攻,此崇禎以來前所未有之盛事。韃子師老兵疲,敗亡必矣。」

  「呵呵,」丹初啞然失笑,他可不敢這麼樂觀,反倒深感兵力短絀。

  第一鎮為赤軍首義軍隊,下轄第一、第三、第五三協。第一協調往江西增援。第三協已調往廣西,協助廣西守備協,防備大西軍、清軍入寇廣西。第五協留鎮廣東。

  第三鎮成立才半年多,剛剛完成整編,還未經過考驗。第七協協統為杜永和,麾下多東勛舊部,兵馬相對完整,調往江西增援。剩下兩協都是新組建的,主要負責為前線輸運糧草。

  嶺南鎮都是守兵,留駐兩粵各地,確保後方穩定。

  增調兩協兵馬到江西,丹初可以保證在贛州城下投入十萬兵馬。五萬圍城,五萬打援,對陣清軍四萬兵馬,應該問題不大吧。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