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靈寶派

2024-11-25 01:46:17 作者: 忽悠啊
  

  第138章 靈寶派

  山居觀的諸多其他道人紛紛附和:「沒錯!沒錯!我也覺得,他必然是和祖師有聯繫的。」

  「原先只和祖師有聯繫的山中毒蟒,都直接被其道德所感,甘願為其驅使。我們多少年想要和這位聯繫聯繫,採集深山美玉,都不得允許的。」

  經主道人嘆息一聲:「可惜他不願意做我們山居觀的主持,否則必然是一件大好事。」

  「其實未必要他做我們觀主。」張真璣道:「我們內心尊他便是,他是有道高真,不過功法修改,還是得多請教他,便不是他,那常玉常仙,也是修行的艮岳服氣法,他算是我們的前輩,甚至祖師也說過他最開始僅僅會養生導引之術,後遇大蛇,見大蛇射息服氣,吞吃山中玉石,乃成艮岳服氣法門……」

  「只是我們又藉助山神過濾一道,但反而漸漸過分倚靠山神了,變成了拜山神艮岳服氣法了。」

  一眾道人道:「這艮岳服氣法,確實是有缺陷的,除卻祖師成就地仙,我們觀中二三百年,竟然都是一些人仙,老觀主天資足夠好吧,卻也僅僅是修成了陰神,肉身常年坐僵,歷代道人,癱瘓的,坐僵的,也數量不少。」

  「祖師想必有我們不知道的觀竅,又或者沒有傳全門,又或者單獨有什麼奇遇,可以化解。」

  「那就趁著這位在,還沒有下山,多多請教吧!」

  幾人打定主意,便一起往著許甲這裡來。

  許甲剛剛打發了胡金花,坎陰五去收伏爛柿豁老豬婆,那邊的柿子林,說實話還是很不錯的產出,許甲剛剛好知道「柿餅」的製作辦法,若能帶動鰥寡孤獨的出馬弟子,進行製作柿餅,倒是能成為一門養活自家的手藝。

  再高級一些,柿餅上凝結出來的「柿霜糖」,是十分精貴的奢侈品,每產一斤霜糖,需要四五百斤的柿餅,因為三四斤柿子餅做成柿餅,刷下來的霜糖,也不過一錢左右。

  柿霜在古代,是可以作為宮廷貢品的存在。

  柿餅在古代屬於比較容易獲得的「甜食」,且耐存儲,雖不能多吃,但確實還挺裹腹的。

  許甲對爛柿豁還是挺看重的。

  無他,雖然剛剛發了一筆財,但是用來修行,還是燒紙一般的消耗,而且還要在三清山上修建道觀,別的不說,三清宮總是要修得好一些。

  再一個剛剛開壇,靈寶天尊降下玄光信引,這說明什麼,說明許甲這支,不是「師公派」了,而是納入了「三山正統」之一的靈寶派山頭。

  這代表什麼?

  代表許甲可以建設「靈寶壇場」。

  當然靈寶壇,最出名的當是閣皂山了,位於樟樹,葛天師煉丹大家,樟樹也是江南西道藥都,是東南藥材總經,有號稱「藥不到樟樹不靈」之名。

  靈寶派最出名的,當然還是《業位真靈圖》,開創了給神仙排資論輩,構建神話體系,神仙譜系的頭。

  靈寶派的經典,除卻《靈寶度人經》,最為出名,許甲還看過《太上靈寶五符》《真誥》,對靈寶派的經典還是算比較熟悉的。

  而且如今「三山」之一的茅山,創派祖師陶弘景,便是靈寶派出身。

  靈寶派祖師葛玄,又出於「上清派」,上清派祖師是魏存華,魏存華又是「天師道祭酒」,天師道就是正一道,祖廷龍虎山,但祖天師又是在青城山立壇修道,治理蜀中魔鬼,所以青城山也是正一祖庭。

  許甲在青城山得的內煉法門分明脫胎於上清派的《黃庭內景經》。

  這裡面都是一脈相傳,又有大能發展自己的見解,從中分出流派來。

  

  許甲這一支,一開始閭山師公,閭山師公又是得自許遜淨明派,許遜也是得靈寶天尊派遣日月二君傳授。

  那麼許甲這一道,算起來應該算是「靈寶淨明派」的分支。

  江南西道的福主便是「許遜」,說起來,許甲前世還真是江西南昌人,說不得就是許天師的多少世孫。

  上清靈寶壇,靈寶淨明壇,淨明閭山壇,閭山師公壇……

  中間差著許多支呢。

  許甲糾結的是,自己是不是直接立靈寶淨明壇,還是按照前世傳承,立下閭山師公壇。

  這裡面差著四五級層呢。

  正好這時候山居觀一眾道人上前請教,打斷許甲。


  只見著以張真璣,經主道人為首,列成兩排,對著許甲就是拜禮。

  把許甲嚇一跳:「怎麼?你們要黃袍加身麼?」

  經主道人誠懇開口道:「我等道行微薄,見識短淺,不識真人,但聽聞真人心懷宇宙,腹有乾坤,三言兩語,便能指點迷津,小道不敢請真人入此蓬廬小廟道場屈尊,卻心生愛慕,仰望道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因此虔誠拜請真人,為我等講經。」

  「我等願意獻上所有,隨意真人取用。」

  許甲見他們文縐縐的說這麼大一段話,忍不住笑了:「這倒是很正常,何必作此大禮,講講就講講,你們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還算守正執中,只是多年修煉小法,走的是小徑,但凡你們有人看過《黃帝內經》,便大概知曉上古天真論,以天真論作基,進行修行導引,總無大錯的。」

  黃帝內經,確實不是十分普及,這邊的醫家,各有理論。

  比較常見的,有火派,土派,木派,什麼病都能扯到心,認為補心第一,什麼病都扯到脾臟,認為養元固本第一,三病都能扯到肝,認為肝炁不舒,鬱結才是發病的原因。

  當然他們治病都能治好,其實思想都是一樣的,就是「調和五行」,只是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有人習慣從心火開始糾正,有人習慣從脾土開始糾正,有人習慣從肝木進行糾正。

  這些山居觀道人,其實就是五行之中,土行的能量太強了。

  五行之理論,除卻「生克」,還有「乘」「侮」。

  土太強則克水,更反過來侮「肝木」,肝木一弱,又會得到心火的加倍克制,如此五行陰陽平衡失調。

  表現出來的,就是山居觀道人們心性越來越抑鬱,甚至接近於「土石」,更有「坐僵」的風險。

  許甲讓他們「培田種藥」,便是從這個點出發做出糾正。

  此時他們既然問起,許甲便仔細說起其中的理論。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