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戰功成,建國!
神宵起義軍一戰而捷,打退大乾三十萬大軍!
當天下人聽到傳來的消息時,第一反應都懷疑是情報來源出現了問題。
怎麼可能?
這可不是如過去那般的小打小鬧。
大乾朝廷甚至賭上了國運。
五萬老弱病殘對三十萬披甲精銳,一比六的兵力比。
你跟我說五萬人馬一戰而捷?
開玩笑呢!
消息傳出去,最開始的時候幾乎沒人敢信。
可隨著赤州附近的澤州、揚州都陸續出現了潰逃的乾國大軍,就算天下人再怎麼不願意承認,也只能強迫自己接受了。
事實就是李平安一人一劍,獨自衝散了數十萬大軍,創造了一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超級神話!
赤州這一戰徹底打趴了大乾。
眼下的大乾雖然仍舊坐擁著五州十六郡萬萬里疆土,卻早已對其失去了統治力,只剩下了一個空殼。
在此之後李平安當真是天下聞名,無論是民間還是江湖都在流傳著他的傳說。
神霄起義軍吹響反攻的號角,揮兵北上,開始攻城略地。
每到一個城池,義軍都會將當地的鄉紳大族抓起來,交由民眾進行審判,有罪的當場處決,收繳其土地給義軍,義軍再組織人手進行分配,交由各地百姓耕種。
這種毫不留情的行為引起了天下貴族鄉紳的惶恐。
他們妄圖組織人手對抗神霄起義軍。
可天下各地民眾卻都翹首以盼,對神霄起義軍的到來舉雙手雙腳的歡迎。
於是乎,各地世家大族們驚恐的發現,他們過去隨意便能呼來喝去的百姓們變了,不再對他們言聽計從畢恭畢敬,到處都是歡迎起義軍的聲音。
起義軍勢如破竹。
所有擋在他們面前的力量都如同螳臂當車一般,在煌煌大勢面前不堪一擊。
僅用了不到三年,大軍便攻入了乾國國都。
看著牆下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以及起義軍前方那個宛若神魔一般的男人,乾都之上的守軍們一個個牙關都在打顫。
原本他們還打算象徵性的抵抗一下。
可當李平安眨眼間便無視了數十米高的城牆,出現在烽火台之上時,守衛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瞬間就崩潰了。
李平安入城一劍斬了皇帝的頭,所有和皇室有關的血脈都被軟禁。
這些遺孤們仍舊能夠舒舒服服過好自己這一生。
卻不能再誕下子嗣。
……
這一日,乾都淪陷。
自此大乾徹底成了前朝的代名詞。
一個新的國家誕生,國號『太平天國』
李平安順理成章成了這個新國家的主人,登基大典那一日,李平安身穿天子冕服,神色莊重肅穆,於承天殿朝見了百官,天下無不高呼太平。
【逆天改命成功!】
【殺死縣令之後,你成功擺脫了千軍萬馬的追捕,逃到赤州加入了起義軍!】
【十八歲,你帶領起義軍推翻了大乾帝國,創立了太平天國,伱成為了太平天國第一任開國君主!】
【轉生評價大幅度上升,獎勵20000轉生點!】
又是一大波轉生點到帳!
這些年來,李平安陸陸續續走過了很多個命運節點,可毫無疑問,這次推翻大乾逆天改命獲得的獎勵是最多的。
光是轉生點就有足足兩萬!
走到這一步,得到轉生印記的認可,成為正式轉生者應該板上釘釘的事了。
可李平安卻依舊不滿足——好不容易得到一個逆天的金色天賦,不把獎勵額度刷滿怎麼能對得起金手指的垂青?
當上皇帝之後,李平安派遣李安國、程陽、吳勇等人繼續收尾,讓他們儘快掃滅天下殘餘的割據勢力。
這其中大部分是當初同樣選擇造反,卻沒有投降的義軍以及少部分大乾王朝的餘燼,發現大勢已去之後他們表面上不敢再抵抗太平天國,可實際上卻還在暗戳戳的四處搞事。
雖然李平安不太在乎這群手下敗將。
可一直被人暗戳戳使壞還是挺討厭的。
清理乾淨省得日後鬧出麻煩。
……
將手底下得力幹將們派出去之後,李平安本人則開始制定法典,準備在太平天國當中推行新政。
首先,他重新丈量了土地,統計了人口。
等各方面統計數據都到手之後,他發布的第一條法案就是要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
這條法令一經頒布,便使得天下議論紛紛:土地收歸國有,神霄帝這是想幹什麼?
別說那些豪紳貴族了。
就連那些當初支持神霄軍的百姓都陷入了深深的懷疑當中——這該不會剛剛送走了一個大乾,又上來了一個新的大乾吧?
畢竟土地是王朝的根,也是百姓的根。
縱觀歷史,建國之初就在這方面出問題的王朝沒一個不噁心的。
無數百姓瑟瑟發抖。
可他們拿李平安也沒辦法。
人家連如此兇狠的大乾都一口氣推翻了,一路走來渾身上下沾染了不知多少鮮血,又哪是他們一群平頭百姓能夠奈何得了的?
好在,很快百姓們就發現他們是想多了。
李平安雖說頒布了天下土地都歸國有的法令,卻並未真的奪走百姓們的田土。
相反,他還派遣了書吏上門,主動表示要給他們分配更多的土地,爭取讓每一個太平天國的百姓都能夠耕者有其田。
之所以必須要將國土歸屬權轉交給朝廷,只是李平安為了防止地主豪強捲土重來的一種手段罷了。
百姓們雖然不太懂那些彎彎繞繞的事。
可這並不重要。
對百姓們而言,道理說一千遍,一萬遍也不及給一點利益來的更實際。
他們只知道李平安給他們重新劃分了田土,新分到手的田土要比他們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這就夠了!
第一條法令頒布下去之後初見成效,百姓們嘗到了『改革』的甜頭,接下來推行的後續法案終於再也沒有了任何阻礙。
畢竟眼下太平天國初立,新的勛貴集團和利益團體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整個國家上下都是李平安一個人說了算,正是革除弊端,施行新政的大好時機。
接下來幾個月里,他如法炮製,又將鹽、鐵、貨幣鑄造等權利都收歸了國有,並且改革了新的科舉制度,減免了諸多苛捐雜稅,整個國家都因此煥然一新。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