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田深知殷瓦鋼焊接的艱巨性,這不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對操作者的心理狀態有著極高的要求。
朱文田決定先帶著大家進行心性練習。
他輕輕按下手機的播放鍵,一段悠揚的靜心音樂緩緩流淌出來。
看著大家逐漸進入狀態,朱文田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
隨後,他引領著眾人進入模擬殷瓦鋼焊接的移步訓練。
「記住,焊接不僅僅是手的藝術,更是心與手的完美融合。每一次觸碰,每一次移動,都需融入你的情感與理解。」
朱文田邊說邊示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
起初,學員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和新鮮感投入到訓練中,他們好奇地探索著每一個細節,試圖在這片未知的領域裡留下自己的足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調的重複和嚴苛的要求開始顯現它們的威力,將最初的好奇與興奮一點點消磨殆盡。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天際,訓練室內的燈光逐漸亮起,宣告著一天訓練的結束。
學員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工具,臉上雖然寫滿了疲憊,他們相互攙扶著來到焊接車間的休息室,換下厚重的工裝,換上輕便的衣物。
他們並沒有急於離開,而是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感受和收穫,談論著殷瓦鋼培訓中的點點滴滴。
一個年輕的工人抱怨道:「唉,我說,這到底是教咱們焊接還是跳舞啊?」
「哈哈哈,你這小子,還是太年輕了,這其中的奧妙你可還沒看透呢。
朱教練給你傳授的,那可是外國教授的焊接絕學,這裡面蘊含的技藝和智慧,比你想像的還要深邃得多。」
聶凱在一旁聽了大家的討論,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嘲諷的笑意。
他插話道:「出了一個月的國,就以為自己是技術大拿,朱文田這趟出國之旅,恐怕是去學了個皮毛,回來就想在我們面前顯擺,真是搞笑至極。」
他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像一根針一樣,刺痛了在場每個人的心。
大家紛紛側目而視,臉上露出不滿的神色。
「就是,說得對!」
有工友也跟著附和道:「不管是什麼技術,沒有真正的實操經驗,那都是紙上談兵,瞎扯淡而已。」
孫成志按照朱文田所教授的訓練方法,整整練習了一整天。
這一天下來,他的頭腦似乎被厚重的迷霧所籠罩,昏昏沉沉,無法集中精神。
身體的酸痛更是如潮水般湧來,每一塊肌肉、每一根骨頭都在訴說著疲憊與疼痛。
根據陳靜龍的指示,每個班組都需要輪流接受一周的嚴格訓練。
這是一個政治任務,不容有任何的懈怠。
儘管孫成志身心疲憊,到了第二天,他還是硬著頭皮,帶領著整個班組來到了訓練場地。
「班長,這訓練也太單調了吧,怎麼每天都是這些動作?」
訓練開始不久,班組裡就有組員忍不住向孫成志抱怨道。
他們看著眼前重複而枯燥的訓練內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厭煩的情緒。
孫成志理解大家的心情,但他也知道,這些訓練內容雖然看似簡單,都是朱文田精心挑選出來的,對於提升大家的體能和技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深吸一口氣,試圖用堅定的語氣給大家鼓勁:「我知道大家覺得很累,很枯燥。請記住,我們是在進行一項非常重要的訓練。
朱文田教練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安排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意義,請大家堅持下去,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取得進步!」
在孫成志的鼓勵下,班組裡的氣氛漸漸變得積極起來。
雖然訓練依然枯燥乏味,大家逐漸適應這種節奏,並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面對挑戰。
畢竟,這是陳靜龍親自安排的政治任務,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去完成。
孫成志身處這嚴苛的訓練環境中,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不知道是自己年齡還是訓練方法的原因,一度讓他身心俱疲,幾乎快要支撐不住了。
終於有一天,孫成志鼓起勇氣,私下裡找到了朱文田。
孫成志坐在朱文田對面,將自己的困惑與迷茫一股腦兒地傾訴出來。
朱文田靜靜地聽著,臉上始終掛著理解的微笑。
「孫班長,我在日本接受這種訓練的時候,可是堅持了十天以上呢。
我們不僅僅是在工作時間裡練習,每天都得練習到凌晨。
你要知道,焊接殷瓦鋼可是一門技術活,基本功必須過關才行。目前大家所經歷的這些,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孫成志心中有些不甘,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現實。
在培訓基地的一角,電焊一組焊工們原本懷揣著提升技藝的熱情,投入到日復一日的練習中。
起初,個別焊工在精細的操作中顯現出了明顯的進步,他們的基本功訓練更加流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焊工在熟練度達到一定水平後,有些動作走樣,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想法隨意進行訓練,不再嚴格遵循原先的訓練計劃。
轉眼間,訓練已至第四天,訓練場上的氛圍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原本熱鬧非凡的場景變得異常冷清,那些曾經滿懷激情的焊工,如今已有一半人選擇了臨陣脫逃。
留下的焊工們,望著空蕩蕩的座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壓力和迷茫。
私下裡,焊工們開始議論紛紛,將矛頭直指朱文田的訓練方法。
他們抱怨說,朱教練的教學方式太過枯燥無味,如同嚼蠟一般難以下咽;更有人直言,那沉重的訓練計劃如同巨石般壓在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嚴重拖慢了班組的施工進度。
在這群迷茫與抱怨的焊工中,聶凱卻顯得格外不同。
這三天裡,他並沒有隨大流前往訓練場,而是選擇留在班組裡繼續工作,用汗水換取豐厚的獎金。
他的選擇讓其他焊工既羨慕又嫉妒,紛紛在背後議論著他的聰明之舉。
聶凱心裡清楚,他並非真的對技藝提升毫不在意,而是對朱文田的訓練方法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質疑。
在他看來,朱文田的訓練方法固然嚴謹,卻忽略了焊工們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
每個人的天賦、經驗和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一刀切的訓練方式顯然難以讓所有人都能真正掌握焊接的精髓。
朱文田對於這一切似乎並不在意。
作為一名資深殷瓦鋼焊工,朱文田深知殷瓦鋼焊接的淘汰率之高,對於那些選擇離開的人,他並沒有過多的挽留和責備。
在他看來,只有那些真正有毅力、有才華的人,才能在他的嚴格訓練下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焊接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