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時之後,張凌峰就將手頭整理好的相關材料遞給了林瑞華。
看過材料,林瑞華不禁陷入到擔憂的情緒當中,「凌峰,你說咱們這算不算是紙上談兵?能通過人家的審核嗎?」
「廠長,那您想怎麼辦?」
「我想在這份材料裡面加上一些有實力的合作企業,你要知道的是,在國內還沒有一家單位有這方面的建造能力。
要是我們背後有個洋氣的合作方撐著,這競標是不是能多個幾成勝算?」
張凌峰深吸了一口氣,堅定地說:「林廠長,我有個辦法。」
「什麼辦法?」
張凌峰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那殷瓦鋼,我們找遍了亞洲的角角落落,愣是沒找到合適的合作。你猜怎麼著?這玩意的根兒,在法國GTT公司呢!」
「法國?GTT?」林廠長眼睛一亮。
「沒錯!就是那家公司,壟斷了殷瓦鋼的核心技術,連美國、日本、韓國那些造船大國,造天然氣運輸船用的殷瓦鋼,都得從他們那兒進口。
我們要是能直接搭上這條線……」
「法國的公司願意和我們聯手?」林瑞華眼中閃過一絲希望,聲音裡帶著幾分不敢相信。
「廠長,我和法國GTT公司的技術主管交流過,他們的合作意願很強。」張凌峰迴答得斬釘截鐵,似乎生怕林瑞華不信。
「哎呀,這真是太好了!」
林瑞華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的陰霾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難以掩飾的喜悅。
「不過……」張凌峰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就是他們的報價,比我們預期的要高出不少。
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
「高?有多高?」
林瑞華急切地問,心情像是過山車一樣,剛剛升起的希望又開始搖擺不定。
「非常高,高得離譜。」
張凌峰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在為接下來的數字做著心理準備,「您要做好心理準備。」
林瑞華點了點頭,等待著那個可能改變一切的數字。
「在鋼材的世界裡,大部分鋼材都如同普通的商品,以噸為單位進行交易。
殷瓦鋼卻是個例外,它的價值遠超過尋常,是以公斤來衡量的,每公斤的價格高達十幾歐元。
要建造一艘承載十五萬噸的天然氣巨輪,我粗略計算,大約需要四百五十噸的殷瓦鋼,總價超過了五千萬元,這筆巨款,僅僅是殷瓦鋼的費用。」
「天哪!」
林瑞華不禁驚呼出聲,對那驚人的價格感到無比震驚。
「這些,還遠遠不是全部。
除了這些昂貴的材料成本,每當我們打造一艘天然氣運輸船,還需額外向這家公司支付高達數百萬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就是你所謂的解決方案?」
林瑞華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不滿和疑惑。
過了許久,張凌峰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自1965年第一艘採用殷瓦鋼建造的大型天然氣運輸船問世以來,全球範圍內,只有這一家企業能夠生產出用於建造天然氣船的殷瓦鋼。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林瑞華的臉色依然鐵青,「凌峰,你的想法很大膽,我必須提醒你,這其中的風險也不小。」
張凌峰挺直胸膛,迎上林瑞華的目光,「廠長,我明白。我相信,只有敢於冒險,才能收穫更大的成功。
我們工廠需要的不只是眼前的訂單和利潤,更需要的是長遠的發展和技術的提升。」
這可是個重大決策,上前就要投這麼大的資,還不知道有多少潛在的風險。
原本看好這個項目的林瑞華,越發覺得天然氣運輸船對他來說是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廠長辦公會議上,林瑞華說出了這個想法,讓大家進行探討交流。
姜瀚海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廠長,再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我們工廠一年才賺多少錢?
就拿出這麼多的錢進行這方面的投資,萬一虧損了,將來這翻身仗可不好打啊。」
他說的並沒有道理,這也是林瑞華擔心的事情。
張凌峰緊隨其後就提出了反對意見:「造天然氣運輸船這是工廠的決策,也是未來船廠轉型的方向。
要是不邁出這一步的話,註定會失去未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與法國公司的攜手,不僅是資金的融合,更是智慧與經驗的碰撞。
在合作中,我們將獲得寶貴的技術交流機會,吸收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成熟經驗,這無疑將加速我們的成長,讓『閉門造車』成為過去式。」
「不行,油輪我們都能研發出來,這個天然氣運輸船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不主張與外國企業合作,將來這錢都讓人給賺走,我們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針對張凌峰的反對意見,姜瀚海也是當仁不讓地予以回擊。
也正是因為這次會議的激烈碰撞,兩個人之間形成微妙的關係。
散會以後,姜瀚海轉身就來到林瑞華的辦公室。
「廠長,我不同意張凌峰的說法,這是對全廠職工的大不負責。
本來船廠就沒有訂單,花了這麼多錢,要是沒有效益的話,工人們會戳我們的脊梁骨。再說……」
講起自己的觀點,姜瀚海是滔滔不絕。
「目前想要靠天然氣運輸船賺錢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能夠學到一些高端技術,對工廠來說就是一個莫大的收穫。
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不行的話,這筆費用就當著去交學費……」
隨著兩個人交流的不斷深入,姜瀚海才從林瑞華的話語中知道這個想法原來是張凌峰提出來的。
頓時,他就有些火冒三丈。
「我說他怎麼在會場上據理力爭,原來都是他的鬼主意。
廠長,恕我直言,他小子還不知道和法國的那家企業整什麼貓膩,拿什麼好處。要是能幹,那就讓他組織人干吧。」
姜瀚海氣憤得奪門而出。
前來匯報工作的張凌峰正好在門口處與他撞個滿懷。
手中匯報的材料灑落一地,姜瀚海也沒有幫著撿拾。
「廠長,瀚海他怎麼了?」
「就那樣,小孩子的脾氣,過一會兒就好了。」
其實,在工廠里持有姜瀚海一樣觀點的人並不在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想在保守中尋求發展。
面對大家的質疑,林瑞華卻和張凌峰站在一起。
「凌峰,要想保障能源安全,工廠持續穩定的發展,提升我們國家造船業的能力和水平,我們一定要造出天然氣運輸船。
我也做好了準備,目前我們該投入就得投入,沒有投入怎麼會有產出,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力求將虧損降到最低。」這是林瑞華交給張凌峰的底線。
隨即,滬東華中造船廠開啟了和法國GTT公司合作的先河。
剛與法國GTT公司簽署了合作的協議,還處於蜜月期的兩家公司,竟然因為天然氣運輸船的焊接問題再次產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