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晚明風華> 第154章 「是你啊!」

第154章 「是你啊!」

2024-11-12 23:45:21 作者: 戈昔
  第154章 「是你啊!」

  史曰:明有衛所,清有八旗。

  八旗制度不是憑空出現的。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參考的就是猛安謀克。

  當然,衛所也不是憑空出現。衛所的源頭是元朝方戶制度。

  朱寅了解歷史,知道衛所制度和八旗制度雖然很相似,但都有各自的弊端和優勢。

  縱觀歷史,衛所制度的軍事優勢,比起八旗制度保持的更久。

  衛所制度的軍事優勢,起碼維持到正統初,超過一個甲子的時間。

  可是八旗制度,順治末年就不行了,也就五十年。

  光從軍事角度,衛所制度顯然比八旗制度更加成功。因為衛所制度設立之初,主要就是軍事機構。

  可衛所制度的弊端也遠超八旗。

  最大弊端在於開歷史倒車,走回了魏晉南朝世兵制的老路。

  世兵制之所以是最壞的兵制,在於世代當兵的身份固化,和戰士的榮譽必然矛盾。

  即便後來軍戶能考科舉,也改變不了世兵制的本質。

  世兵制下,衛所軍官成了各級地主,軍戶土地被兼併。最後,名為軍戶,實為佃農。

  百年之後,都督府的兵冊上,空有兩百萬大軍,卻抽不出幾萬精銳。

  而八旗制度汲取了衛所的經驗,首先是社會組織,然後才是軍事組織。

  沒有軍戶和民戶的區別,當然也就不是世兵制。

  朱寅認為,八旗制度的弊端不在於制度本身。它的弊端在於,它是異族殖民統治、小族制大族的組織。

  這就使得它天然反動,導致它很容易就會在享樂中整體性的腐朽、墮落。

  簡而言之就是:「八旗的迅速腐朽,不是制度設計的缺陷。僅僅是因為它是滿清的。」

  假如八旗制度不是滿清的,而是漢人的,那麼就不會迅速腐朽,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開放性的軍功集團,可上可下,可進可出。

  朱寅就是要用這種八旗作為基本盤,對抗明朝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朱寅拿起火鉗,撥撥火塘的中的炭火,再次說道:

  「八旗各以旗幟為別,分旗立寨,分旗建冊,分旗而守。」

  「旗長等人既是軍中將領,也是鄉長村長。一旗的戰力強不強,糧食打的多不多,就看你旗長的本事。外出打戰,你這一旗軍功如何,戰果多少,也看你的本事。」

  「旗長如同流官,三年一任,最多兩任改授。要麼平調他旗,要麼調往節度府任職。」

  「八旗平時無論男女,只要身體健康,不是老弱病殘,就應該平時種田捕魚,閒暇訓練戰陣、騎射、火器、操帆。"

  

  「如此一來,全民皆兵。不但外敵難犯,也能不耽誤生產,能夠豐衣足食,

  還能全民尚武。」

  「不然,士卒比例太高,百姓負擔實在太重了。"

  「將士們不拿軍餉。按照能力和資歷,分為銳士、武卒、列兵、民兵四等,

  給與四等獎勵補助。」

  戚繼光點頭道:「稚虎說的法子,也是俺之前點頭的。一萬多百姓,要養五千脫產士卒,根本養不起。」

  「若是拿軍餉,按照戚家軍的標準,每年光軍餉就要十多萬兩,太費。」

  朱寅道:「爹說的是,所以才不能拿餉。平時不拿軍餉,只有打仗才拿餉。」

  「平時,銳士每一季訓練補貼三兩。武卒每季二兩,列兵每季一兩,民兵沒有補貼,只有訓練口糧。」

  「如此一來,不但每年省卻一半軍餉,還能激發將士力爭上遊,優劣有別。

  「每遇打仗,優先挑選銳士出征,按所需出兵人數,五丁抽一、三丁抽一兩丁抽一,甚至全民皆兵。」

  「一旦出征,相應補貼翻兩倍,就是軍餉了。若是有戰果,戰後也能受到獎賞。」

  眾人聞言,都覺得八旗制度很符合人口少的岱山島,

  靖海軍畢竟是海上勢力,能搞到多少人口?今後很多年,人口都不會增加太多。

  這就是最大的短板。


  小節帥搞出來的八旗制度,能最大限度的在人口稀少的情況下,激發最大戰力。

  若是小國這麼幹,就能威脅到大國啊。

  張合想到一個問題:「這好是好,可如此一來,那就是兵民不分了,還有常設兵馬麼?沒有常備兵——."

  朱寅笑道:「張大哥問得好,其實就是八個字:番上值守,輪班戍衛!」

  「八旗各自抽調兩百兵披甲,共一千六百披甲,作為番上成衛,三月一輪班。」

  「這一千六百披甲,分為岱山營、衢山營、秀山營、牙衛四部。每營五百披甲,牙衛一百披甲。」

  「所有戰船,也分屬三營。三營巡防諸島,是應急兵馬。」

  「至於牙衛,這一百人就是守衛節度府,保衛節帥、留後等將帥的安危。」

  「這番上輪成的一千六百披甲,就算平時的常設兵馬。但這一千六百人,又不是同時一起替換,還要分批替換-—"

  「要保證每個月都有出營,也有入營。除了輪戍者,其他人就半農半訓。」

  「一旦遇到突發戰事,之前輪戍過的人立刻返營,各營兵馬就能暴漲。」

  向來細心的張不由點頭,「還是節帥想到的周到。如此一來,耕戰兼顧,

  可保無虞。」

  「那麼不值守的人,該怎麼安排訓練?」

  朱寅道:「除非農忙時期,否則三天一訓。」

  眾人點頭。三天一訓,不多不少,卻是正好。

  可見節帥考慮的很周到。

  朱寅對古代軍事也有了解,又看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看過努爾哈赤練兵,很有體會。

  不了解古代練兵的人,總是想當然的以為,軍事訓練應該像後世現在軍隊那樣,每天高強度的訓練,這樣就能出精兵了。

  這是個很大的誤解,實在想的太簡單。

  古代軍隊訓練的核心是大操(軍陣)和體能力量,再加耐性訓練。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大。

  就說訓練軍陣大操,需要長距離的移動,類似於踢足球。根據旗幟指揮變換,穿著甲冑、拿著兵器不斷跑位。

  更別說騎射訓練和自刃戰訓練了。

  訓練海戰,漿手要高強度的划船增加動力。帆手要不斷拉動纜繩,調整巨大的風帆。炮手要不斷調整沉重的大炮,搬運炮彈都是重體力活啊。

  在古代的營養條件下,若是每天長時間訓練,會把人越練越瘦,氣血越練越虧。

  就算碳水容易補充,微量元素也不容易補充。

  除非能做到營養攝入多元化,米麵肉食、奶蛋蔬菜供應足夠。古代基層怎麼可能做到?

  明軍最精銳的九鎮邊軍,規定每日口糧平時才一升,戰時才一升半。這還是滿額,實際上還沒有。

  即便不是滿額,軍糧後勤壓力也讓明廷難以承受,只能靠商人輸糧。

  這就是為何古代精銳要養。在古代戰場環境下,沒有的戰士,耐力和體力就不行,很容易拖死。

  當然,訓練鬆弛就更不行了。

  所以在古代練兵,需要掌握一個度。

  不過,朱寅還是想打造一支全天候訓練、冠絕天下的真正精兵。

  但不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等到他能提供足夠的營養條件,再干也不遲。

  起碼也要一年後。

  說完了八旗的事情,朱寅又取出之前在船上畫好的圖紙。

  有風帆戰艦造船圖紙,有燧發槍設計方案,還有十七世紀最先進的歐洲紅衣大炮··—

  這些裝備,是現有條件可能造出來的東西。

  至於更先進的武器,朱寅當然能拿出方案。可是以目前的技術和材料,根本造不出來。

  比如英國十八世紀的卡農炮,有設計方案又有何用?你都沒有那種大型鑽床,也沒有那種冶金技術。

  比如蒸汽機,就算他畫出詳細的圖紙,現在也造不出來。必須在機械技術,

  材料科學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之後,才能造出來。

  朱寅將一疊設計圖紙交給丁火根,說道:


  「這是我看到馬尼拉總督府的圖紙後,受到啟發,苦思冥想之後,搞出的新東西。」

  「只要一一造出來,咱們的戰船、火炮、火就會比洋人的更好。」

  丁火根接過來看了一會兒,滿眸都是震驚之色。

  他的表情和戚繼光看到這些圖紙之後,差不多。

  戚繼光之前看到這些圖紙時,也對朱寅的奇思妙想驚嘆不已。

  能不能造出來他不知道,可他知道能畫出這種東西就大不簡單。

  這哪裡是神童?這是天縱之才啊。

  「節帥,這些東西咱們有可能造出來!」丁火根神色激動,「這一次,我們帶回來五六百個匠人,又有鐵料和銅料、木料。」

  朱寅笑道:「這就是第二件大事,辦一個造船廠,一個軍械廠,一個煉鐵廠!」

  「所有有用的匠人,全部入職三廠,造船、火炮、火槍、火藥、盔甲、刀劍。」

  「還要招一批學徒當助手,進場做工。」

  「銀子咱們有,就算是砸銀子,也要搞出來。"

  朱寅說到這裡,拍拍厚厚的資料,「三家工廠怎麼建,人事怎麼搭建,部門怎麼分工-全部都在裡面,你們照此辦即可。」

  「這裡面的煉鐵之法,也是受到洋人啟發改進出來的,咱們也可以試試—"

  朱寅的材料中,有關於十八世紀煉鐵法的技術。

  後世很多網上資料,說明朝煉鐵技術多麼發達,其實都是先開槍後畫靶子,

  在那意淫呢。

  他們找到明朝煉鐵技術很先進的證據,卻不知道落後的證據更多更真實。

  實際上只要客觀一些的,就知道明朝的冶煉技術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兩斤西域進口的鐵,在明朝價值三兩白銀!

  明朝高級武將的佩劍,需要進口鐵料來打造。

  戚繼光等將領多次抱怨明軍刀劍不行。

  這就是冶煉技術先進?

  真相是,明朝的冶金技術是大退步的時期。

  戚繼光忽然長嘆一聲,說道:

  「朝廷不重視工匠,不思進取,真是誤盡大事。就說這煉鐵鍛造,大明已經技不如人啊。"

  丁火根等人都是深有感觸。

  他們都曾是明軍,知道官軍的刀劍和火,質量有多差。

  質量差不僅僅是做工粗劣,偷工減料,也是因為鐵料本就不佳。

  朱寅乾脆說道:「朝廷唯重讀書人,連武將都輕視,何況工匠和技術?」

  「輕視武人,結果軍備廢黜,南倭北虜禍害多年。」

  「那麼更輕視工匠,結果可想而知。」

  作為穿越者,朱寅當然很清楚。

  如今的明朝,煉鐵技術上沒落到堆堝鐵大肆流行的地步,甚至落後日本,遠不如南北朝時期。

  明初,明太祖關閉國營造鐵廠。

  理由是:用不完。

  所謂用不完,其實就是劣質鐵太多,但好鐵很少。

  至於冶金理論上,中西方差距更大。

  最要命的是,明朝普遍用煤煉鋼,造出來的鐵劣質不堪。

  當然,清朝的鐵更是低劣到令人作嘔的地步,大量的土鐵甚至一摔就碎,用手能扳斷。

  其實不僅僅是煉鐵,整個華夏的科技體系,明清都是在退步。

  其實想想就知道了。

  幾百年研究四書五經考科舉、蔑視「奇淫技巧」的朝代,科技怎麼可能不退步?

  這種社會氛圍都能進步,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朱寅趁機說道:「大明如今,造船、火器、煉鐵等樣樣技不如人,就是因為大明只重四書五經,不重格物真理。」

  「不重格物真理?」眾人聽到這句話,都是若有所思。

  朱寅這種說法,在明朝根本不新鮮。

  晚明時期,很多人被西洋知識衝擊後,都有了這種認識。

  可是這些人無力改變現實。


  如果不是滿清入關,延續明末的歷史,明朝可能會糾錯,變革。

  這是大概率事件。因為明末已經有了大變革的思潮。

  可惜滿清入關,打斷了這一切,終究是錯過了。

  丁火根拿著朱寅整理出來的資料,感到分量很重。

  造三座廠,要花很多錢,風險也很大。可能是最後錢花了,東西搞不成。

  可既然大帥和節帥都定了,那就認真照辦。

  若是成了,靖海軍的實力就會一飛沖天。

  最後,又是商量戰馬的事情。

  戚繼光提議,去朝鮮買馬。

  別看朝鮮國小,可是國內的戰馬卻不少。而且朝鮮能很方便的和女真貿易。

  朝鮮那幫兩班貴族,為了錢什麼都敢幹。

  只要給錢,別說賣馬給海盜,就是賣給倭寇,他們也會幹。

  朱寅說道:「義父說的對,雖說朝鮮的戰馬一定不便宜,可也只有這個法子。」

  他雖然能去遼東,可若是走私戰馬被明軍抓住,那就完了。

  買朝鮮的戰馬,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至於國內--明軍自己都缺戰馬。九鎮騎兵,哪一鎮的戰馬不是缺額?

  眾人一直商量到很晚,直到朱寅交代了很多事情,這才宣布散會。

  第二天大早,朱寅和寧採薇姐妹給戚繼光拜年。

  諸將也給戚繼光和朱寅拜年。

  萬曆十六年終於到了。

  朱寅又大了一歲。

  朱寅當即以節度使的身份,賞賜諸將金銀、寶石、裘衣、奶粉等物。

  這是朱寅第一次賞賜諸將。

  接著,又宣布設立八旗,親自任命八旗旗長、副旗長、都尉等職。

  並決定,半年之後,親自來岱山島授旗。

  初一晚上,朱寅又秘密接見了布置在島上的眼線,賞賜了他們,布置了新任務。

  初二日,安排好一切之後,朱寅和戚繼光等人,一起乘船回南京。

  這一次,朱寅不僅帶了白糖等物資,還挑選了十幾個可靠的護衛,增加自己的安保。

  寧採薇也挑選了七八個勇猛善戰的女兵。

  一路上花了不少買路錢,正月初五,船終於回到了南京。

  戚繼光看著巍峨的南京城,感慨萬千的說道:

  「多少年了,老夫終於又來了南京。」

  「稚虎啊,先和我去祭拜孝陵吧。」

  朱寅搖頭:「義父如今是奪職削籍,並無官職,怎麼能被去祭拜孝陵呢?」

  戚繼光這才想起,原來自己已無祭拜孝陵的資格。

  「走吧。」戚繼光的神色有點沒落,「去你家。」

  朱寅笑道:「爹,家裡有個客卿,也算你的故人。」

  戚繼光忍不住問道:「是誰?」

  朱寅賣關子道:「爹去了就知道了,就當給爹一個驚喜。」

  戚繼光搖搖頭,也不再問,反而呵呵一笑。

  「能是什麼驚喜?難不成那人還是絕世美人麼?」

  稚虎這孩子,太過聰明了,不像個孩子,倒像個妖孽。

  只有此時,反而有些稚子的童趣。

  一大群人換了馬車,冒雪回到青橋里,來到周家別墅,首先看到一大片修建好的廠坊。

  寧採薇好幾個月沒有回來,看到糖果廠坊終於建好,神色頓時有點激動。

  的糖果廠!寧寅集團的起點!

  眾人進入院子,戚繼光好奇的四方打量,忽然目光一凝。

  只見一個熟悉的老者,身穿狐裘,站在一株怒放的紅梅面前,旁若無人的在雪地上作畫。

  「?」戚繼光看到這道人影,忍不住驚訝出聲。

  那狐裘老者轉頭,首先一眼看見戚繼光,眨眨眼睛,也是「」的一聲,墨汁淋漓的畫筆,不禁停滯了。

  「戚大將軍?」

  「徐先生?」

  「是你啊!」兩人不約而同的說出這三個字。

  隨即,又不約而同的仰天大笑。

  「哈哈哈!」

  PS:第二卷完,明天就是第三卷了,所以從明天開始,標題就是四個字了。

  關於五行旗,其實是不現實的,因為五行相剋,都有意象元素,容易造成思想分裂。至於明朝的冶煉技術,這個肯定有爭論。蟹蟹,晚安。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