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守財奴,大明笑話
正月過後,大明洪武十三年到來。
而對於朱雲峰的雲峰公司來說,同樣也到了關鍵的時候。
因為春耕即將開始。
大年初七,放假結束的時候已經是陽曆2月4日。
公司正式運轉。
朱雲峰、季赫、鄒婷親自前往鎮政府簽署租地合同。
事實上這些事情鎮政府早就在去年就擬定好了,甚至鎮裡已經在各村,乃至周邊村鎮招募到了閒散勞動力負責田地耕作。
但提前簽合同需要多支付兩個月租金,因而自然是年初才開始。
育種要到2月下旬,這樣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緩衝,即便中間遇到了意外,也可以隨時彌補。
好在沒有意外。
合同簽署之後,從公司帳戶把錢打進了對公帳戶,由鎮政府把錢統一分給出租土地的農民。
不過在人工方面倒沒有想像的那麼貴。
並不是朱雲峰一開始設想的要長期僱傭人員,而是按次數來。
就是早期育苗一次,插秧一次,耕地一次,噴農藥一次,追肥一次,澆地一次,收割一次,拉糧一次,曬穀一次,每次收費在50元到100元每畝不等。
按照當地僱傭人工的價格,完成所有工序,一季度每畝大概要600元,五千畝一個季度的人工花費只需要300萬左右。
但為了提高勞動力的積極性,除了最低的基本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獎勵。
比如第一季度育苗、插秧、田間管理、收割和加工的過程由技術部門認可,
並且最終收穫達標,那麼一次就能得到20-50元的額外收入。
雖然不多,但對於農民來說,已經不錯了。
另外就是前期找了技術團隊,在預算上也超過了朱雲峰最早核算的標準。
與高科集團的合作導致在原材料上成本更高,化肥差不多在200元一畝,種子60元一畝,地租500元一年,農藥50元一畝。
這樣第一季度成本為700萬,再算上其餘林林總總的開支,比如發員工工資、
請技術團隊、買蓋膜、稻、打藥機、租收割機等等,一季度成本在1000萬左右。
而根據技術團隊的預估分析,不出意外的話,每畝一年的產量在1800斤左右,以當地1.3元每斤的收購價,一季度總收入接近1200萬。
這麼一想似乎還有點賺,只是賺得不多。
當然。
如果再算上給大明那邊提供的物資的話,就是血虧了。
不過那是另外的事情。
畢竟一旦白銀與黃金兌換的業務開展下來,其中的利潤就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虧點倒也無妨。
很快。
2月下旬,育種開始。
雲峰公司與高科集團開始了第一季度五千畝土地的合作。
高科集團派遣專家團隊來進行技術指導,雲峰公司自己的技術人員在一旁學習拍攝。
與此同時。
大明那邊的皇莊也蓄勢待發。
太子朱標非常重視這件事情,親自招募數千農民準備進行同步作業。
2月20日,高科集團的技術團隊昨天就到了,在鎮上雲峰公司給他們開的酒店休息一晚上後,就正式進行技術指導。
藍沙鎮其實有不少平原田,主要分布在藍沙河兩岸,自鎮子南北十來公里沿河岸邊,足足有兩萬餘畝。
但這些地都是好地,很多人家自己耕種,少有願意出租。
鎮子裡目前也就幫忙爭取到了三千多畝,而且還比較分散。
不過其中卻是有五百多畝集中在鎮北的英華村。
這個村子有不少好田,但村子裡的人卻大多都做印表機生意去了,平日裡就只有村子裡的老人種種菜,浪費了這麼多好田地,
專家團隊就以英華村的平原土地作為示範性秧池進行種植。
雲峰公司的技術團隊則在一旁記錄學習,第二天就立即前往其它地方進行同樣指導工作,按照專家的方式同步進行。
相比於傳統作業,專家團隊還是有其獨到之處。
傳統農耕作業方式比較簡單粗暴,步驟其實就幾步,施肥、育種、插秧、收割。
施肥方式就是把肥料撒入田裡,然後通過犁地來讓肥料進入泥土當中。
之後再大量撒入稻種,再次犁地,讓種子混入泥土裡開始發芽。
等到一個多月後,種子育苗成功,再把田裡的苗全部拔出來,重新插秧,之後就等收割就行。
但技術團隊就細緻很多,施肥後犁地,接著堆悶,還要灑「壯秧劑」。
耕地也有講究,耕幾次,耕的深度,規格等等,都有一個標準。
播種的時候講究更多,品種是高科集團的高產常規稻,在他們的試驗田裡常常能達到一季度畝產500-600公斤。
在播種之前需要經過篩種、藥水浸泡、催芽等多種手段,之後則是的高溫、
高濕,覆膜蓋草。
過了十多天,還有出嫁肥、控水煉苗、帶藥移栽、起運移栽等等流程。
35天後,3月底,秧池的苗正式移入稻田,之後就是等待水稻茁壯成長,中間就是一定的田間管理,除蟲、灌溉、追肥一類。
這段時間朱雲峰全程圍觀,且讓人多方面近距離拍攝,務必要把所有的流程記錄下來。
他算是看明白了。
其實專家團隊的操作談不上多高科技,也沒有用到他們在試驗田裡的那些各種高尖端設備。
但在細節處理上,就比普通農民較為粗糙傳統的耕作方式更精細許多。
普通農民不會那麼麻煩到給自己增加那麼多步驟。
卻偏偏是這些細節上多增加的步驟,可能就讓原本70%-80%的成苗率,提升到90%以上。
原本一季度每畝400公斤的產量,提升到450公斤。
別小看這50公斤。
放到五千畝那就是兩萬多公斤,一年下來能多增加五萬多公斤的糧食產出。
因而細節決定成敗,也無怪乎人家是專業團隊。
四月初,雲峰公司位於藍沙鎮名下的五千畝水稻田,已經全部完成了插秧,
正式開始進入生長階段,
朱雲峰前往大明朝看看那邊的情況,
大明這邊正是陽春三月,剛從地宮裡出來的時候,柔柔的陽光灑落下來,好似將皇宮的冰冷都驅散了一樣,讓人只覺得暖意。
偌大空曠的廣場上沒有一個人,地宮禁地早就在宮裡傳開了。
有人說那裡是神仙洞府,陛下每天都能從地宮裡獲得讓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有人說地里連著天宮,那些都是天宮賜下來的寶物,只是怕從天而降砸壞了,所以直接以神仙之術送入地里,以方便拾取。
還有人說吳王殿下當年與父母失散後,流落進了深山老林的道觀里學習仙法,這些東西都是他施展仙術搬運而來。
各種稀奇古怪的流言在皇宮裡傳播,慢慢傳入朝堂,也流入了民間,為老朱家的天命再添幾分神秘色彩。
只是朱元璋、朱標、馬皇后、朱棣這四個知情人閉口不談,別人也不敢問。
皇長孫朱雄英更是被安排至文華殿學習讀書,外人不得接近,全方面保護起來。
朱雲峰拾級而上。
走到乾清宮外的平台上,門口的侍衛見到他,連忙單膝下跪道:「參見吳王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雲峰問。
「陛下和太子都去皇莊了。」
「嗯,帶我過去。」
「是。」
侍衛急忙去通知目前當班的主官儀鸞司副使馮傑馮傑是馮國用的侄子,現在皇宮裡很多親軍統領都是軍二代,這些也都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準備的班底,其中為首的就是藍玉。
可惜後來隨著朱標去世,朱元璋不得不大肆清洗這些軍二代以保證朱允順利繼位,這些人很多都被賜死。
很快馮傑趕到,召來六百親衛軍,又讓御馬司准了親王車駕,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從皇宮東門東華門而出,向皇城東南方而去。
自朝陽門出城,過護城河之後,遠遠地就看到南面秦淮河北岸,皇城東南方,有一些簡易木屋,外圍用柵欄圈起來,周邊還建了幾座軍營。
根據朱雲峰用地圖對比,這裡他估計是後世南京工業大學一帶。
但在此時屬於南京江寧縣管轄,城外有一些村落,林木森森,一眼看去,荒地不計其數,沿秦淮河南岸,齊安寺孤零零地聳立在暖陽中。
眼下荒地還是很多啊。
朱雲峰心中想著,腦子裡想到了一個詞一一屯田。
如今大明士兵百萬,光南京及周邊鳳陽、太平、鎮江等地加起來就有三四十萬之眾,若是屯田開荒,糧食會大大增多。
且最主要的是他走訪民間,也問過一些田間百姓,曾問他們若有高產水稻,
他們願不願意耕作。
除少部分人願意外,其餘農民百姓都是笑了笑,避而不談。
說到底所謂高產水稻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東西,農民的價值觀是樸素的,若是親眼見到,自然願意。
但若是虛無縹緲,沒有人敢去賭。
而如果讓南京周邊駐紮的士兵們都去屯田,開墾荒地,周邊百姓必然都能看到這個成果。
到時候再讓朱元璋命令蘇州、常州、浙江、松江等地各村挑選代表前往南京親眼來看,讓他們回去宣傳,恐怕能迅速帶動全國產糧。
因為自宋代開始,太湖流域就是最主要的產糧區,明清慢慢又發展到了洞庭湖流域,太湖洞庭湖這兩湖地區可以說在當時產了全國大半的糧草。
因而只要在這些地方推廣土法堆肥技術、新式常規水稻種,加上少量農藥,
或許能達到驚人的效果。
北方則輔以新式常規小麥種,加上玉米、紅薯、土豆、花生等作物。
想來大明兩年後來一次農業革命並不算難事。
心中想著,馬車徐徐停在了皇莊外。
此刻皇莊儀彎衛加親軍再加本身皇莊守軍已經達到三萬人,將皇莊包圍的里三層外三層。
「吳王殿下到!」
馮傑來到門口大喊道。
「參見殿下!」
皇莊柵欄外諸多親軍紛紛單膝下跪。
已經被升為親軍指揮使的蔣來到朱雲峰面前說道:「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雲峰問。
「陛下和太子剛剛巡視了稻田,現在正在莊內歇息。」
「帶我過去。」
「是。」
蔣隨後在前面領路。
朱雲峰自己的親衛隊則留在了外面。
按照大明規定,親王有六百衛隊,別人都是常設,就他每次都要臨時抽調。
沒辦法。
畢竟人家的親王天天都待在大明,他在大明時間少,一直準備一個親衛隊天天閒著也不像話。
進入皇莊,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田邊還有透明薄膜。
五千畝土地全部插秧結束,之後就是田間管理,除雜草、科學管水、補苗和扶苗、除蟲等階段,倒不用再天天這麼忙活。
距離門口約一里來地的位置,建起了很多棚戶,那是朱標招募的農戶們居所。
正是陽春三月,朱元璋與朱標坐在田邊的涼棚里,他們穿著粗布衣,打扮得像兩個農民一樣,額頭有汗漬,腳上有泥巴。
剛剛他們親自下田除草,這也算是朱元璋帶著朱標體會一下他小時候的生活。
「老祖宗,太伯爺。」
朱雲峰過來的時候,朱元璋把左右宦官、宮女、侍衛屏蔽,讓他們走遠些。
涼棚內外方圓五十米內很快就只剩下他們三個人。
朱元璋用毛巾擦了擦額頭,笑道:「雲峰,我好久都沒這麼高興過了。」
說著他指向那綠油油長滿水稻的田畝說道:「我小時候哪見過這麼密集的稻子,要是種多了,稻子就養不活,難怪能畝產那麼多斤。」
朱雲峰也笑道:「專家說了,只要步驟沒錯,以他們這種高產抗病災的稻子,高產肯定沒問題。而且大明這邊沒用過肥,說真的,我很期待,說不好會比現代那麼多呢。」
「嗯,那就太好了。」
朱元璋笑容滿面,如果讓這些水稻在太湖和洞庭湖周邊種滿,恐怕一夜之間,就能填飽天下人的肚子了。
「雲峰,今天有什麼事?」
朱標問道。
「是這樣的,我那邊已經把五金加工廠開設好了,證件、工廠、工具機什麼都弄好了,我打算跟老祖宗說說,正式開始廢除寶鈔。」
朱雲峰坐在了他們的八仙桌的長椅上,說道:「我打算大量收購白銀,然後做合金銀幣,也就是一枚銀幣的重量為大明的一兩白銀重量,但成本會低很多,
含銀量可能也就70%左右,目前大明的經濟水平以紙鈔交易還是太先進了些,先通過銅幣、銀幣進行基礎交易,等經濟更發達了點,我再在那邊收購一家印刷廠,
直接印防偽能力更好的紙鈔。」
『直接廢除寶鈔?』
朱元璋皺起眉頭,他可不想直接廢除。
因為寶鈔非常好用。
沒錢了就放肆印就完事了。
怎麼捨得這麼好的斂財工具呢?
不過說句實話,他現在也明白了通貨膨脹的道理。
於是沉吟片刻,點點頭道:「那就廢除吧。「
「嗯,到時候我大量弄一些銀幣過來,大明這邊就停止印寶鈔,用銀幣把民間所有的寶鈔換回來,或者通過交稅的方式回收。」
朱雲峰已經想好了對策。
朱元璋卻是聽得十分刺耳,說道:「用銀幣換寶鈔?這不就是拿朝廷的金子換成銀子,再送給百姓嗎?朝廷不是要虧死?」
「老祖宗,你這就過分了啊。」
朱雲峰早就知道自家這位祖宗什麼德性,耐著性子道:「你是想讓全天下百姓死啊,朝廷虧點也能現代補回來,現代金子和銀子差價那麼大,你從別的地方找補一樣的,等有錢有糧了去別的國家搶嘛,或者做生意,從別的國家把金子搞回來,交易只要金子,大把的銀子給你花,你還要搶全天下老百姓這點錢嗎?」
「不換,現在到處都打仗,朝廷也沒錢。」
朱元璋死皮賴臉道。
「哇,你這人真是守財奴,直接廢除寶鈔,不給百姓兌換,寶鈔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多少家庭要傾家蕩產,這也太離譜了。」
朱雲峰鄙夷道:「你這麼搞,我可就要說大明笑話給你聽了。」
「你說你的,我當耳旁風。
朱元璋冷笑一聲。
洪武年間,他大肆發放寶鈔,及近對民間搜刮。
寶鈔可以用來交稅,但只能抵70%,比如要納一貫稅,你交一貫寶鈔,還得交300文銅錢才行。
另外就是舊寶鈔換新寶鈔,得加500文銅錢,再拿一貫舊鈔換一貫新鈔。
接著百姓可以拿金銀銅找朝廷換寶鈔,但等你拿寶鈔找朝廷換金銀銅的時候,朝廷說對不起,法律規定,寶鈔不能換金銀銅。
又為了逼迫百姓使用寶鈔,禁民間「以物易物」,使得很多百姓被迫私底下交易,根本沒有金錢流通。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印鈔。沒錢就狂印,以至於洪武年間通貨膨脹嚴重。
剛開始的時候一貫寶鈔能換一石米,到洪武中期,就是五貫鈔換一石米,永樂年間變成十貫,仁宣之治的時候變成二十五貫。
40多年的時間,寶鈔貶值了二十五倍。以大明這樣級別的體量來說,已經是非常誇張的通貨膨脹速度了。
而這一切的根源。
就在於老朱這管殺不管埋的寶鈔政策。
只能說,人大歷史學院張宏傑教授對朱元璋的評價是對的,他一輩子都是個農民,有著如農民出身的小地主階級守財奴一般的思維。
他對他就藩的兒子們極盡賞賜,俸祿和工資遠超朝廷官員數十倍,乃至數百倍數千倍之多。
而對朝廷官員則發放寶鈔,任由那些寶鈔大肆貶值,以至於官員生活困難,
連基本的生存下去都成了問題。
可以說,明朝官場貪腐嚴重,老朱的貨幣政策至少得占三分之一的責任。
現在。
就是他再次發揮守財奴思維的時候。
「那我可就說了。」
朱雲峰清了清嗓子,說道:「洪武年間,一個朝鮮使團參觀南京的一處商業街,朝廷就預先教商販們要怎樣回答使團的提問。使團來後問一個老商販每月收入多少,老商販回答有三千貫;使團又問他有多少存款,他回答有十萬貫鈔;使團問:「你存了這麼多錢準備幹什麼呢?」老商販回答說:「我準備換一身衣服。」」
「聽明白了嗎?十萬貫鈔才能換一身衣服!」
他看向朱元璋。
「不明白。」
朱元璋裝傻。
「你們知道現在麵包多少萬馬......額。"
朱雲峰一滯,串台了,便馬上改口道:「一石米多少寶鈔了嗎?五十萬鈔!
那錢馬車都裝不下!你們這麼濫發寶鈔,讓百姓水深火熱,是要下地獄的!」
「哼。』
朱元璋扭頭看遠處風景,當沒聽見。
開玩笑,他存錢可是為了打仗和給兒子賞賜。
那麼多兒子要賞呢。
就算朱雲峰能從現代搞銀子過來。
可他這些年發了數億寶鈔了,光洪武九年他給軍隊就發了5000多萬。
要是全部回收的話,朝廷就得虧TM的數億不止。
這筆錢他願意出?
就算是下地獄也無所謂,大不了再殺出來,把閻王殿屠個乾淨。
反倒是朱標聽得不好意思了,面紅耳赤道:「那就按雲峰你的意思吧,到時候用銀幣把寶鈔都換回來。」
「標兒,你在說什麼呢?」
朱元璋生氣道:「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寶鈔嗎?近十億貫,那麼多你收回來朝廷要虧出去多少?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有多貴,為父為你和你那些弟兄攢點家底容易嗎?」
「父親!」
朱標雙手摁在桌上,看向朱元璋道:「你說過的,若是我能處理了胡惟庸,
之後就由我來制定政策!」
「哼!那你定去吧,我不管了,大明江山遲早要被你折騰死。」
朱元璋一甩袖,氣呼呼地走了,嘴裡還嘟囊著什麼「老子攢點家底不容易,
全讓這逆子揮霍了」「成家之子,惜糞如金;敗家之子,揮金如糞」之類的話。
朱雲峰和朱標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相視一笑。
老頭子一身缺點。
但有一點確實是沒得說。
那就是重視親情。
只要朱雲峰和朱標聯合在一起,老登也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