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十五日,輔卒掘出了九條地道,用砍伐來的木柱抵住上邊的城牆。
黎明即起,劉備命人同時點燃木柱焚燒通道,一個時辰不到,數聲轟隆巨響。
城牆沒有底下的支柱,多處倒塌兩丈寬的豁口,豪族部曲趁機殺進城中。
「咚咚咚————」
擂聲響起,旗幟揮動。
橫槍營架起刀盾,士卒持長矛橫立,弓弩兵手握箭矢見敵出逃則搭弓射箭,來守住東南兩面城門。
趙雲率虎騎的輕騎兵遊走在西北兩邊城門,絕不能放跑劉岱。
哨騎、探馬游弋在外圍,時不時將探查到後方和側翼的消息傳回中軍大嘉。
即便勝券在握,劉備也沒放鬆對於周邊的警惕,無論何時皆要對周遭的情況做到瞭若指掌。
多少名將勝利在望之際,受敵人突襲至死,更不用說此番交戰還有匈奴騎兵,提防匈奴單于腦子發懵,打探出他在濟陰攻劉岱,不管不顧直奔他而來。
有時兵敗就這般巧合,以為敵軍不會枉費工夫過來偷襲,結果對方真的來了,誤打誤撞使你吃了大虧。
劉備寧可穩紮穩打讓部曲殺進城,橫槍營的戰兵留在外邊戒備,一旦後方有異動,騎軍和戰兵均能觀到旗幟揮動,快速返身迎敵。
馬氏、仲氏等各家豪族被邀請到高坡一起來瞭望攻克定陶城,待城牆內外喊殺聲四起,天色已然放亮。
皆能看得清三老豪族們的面容驚失色,他們沒想玄德公如此攻城。
以為用地道趁天未亮偷偷殺進城中,不料竟會使城牆倒塌從缺口殺入,
難怪青州豪族反叛后庄園擋不住一日。
現今看來別說莊園壁壘,就算厚實的塢堡也撐不了幾日啊。
更別提先前比城牆還高的衝車,便足夠讓他們嚇了一跳,不由猜想自家的莊園能撐住攻城器械幾刻,推演完後人人臉色難看。
「玄德公率軍破堅摧城易如拾芥,用兵不在孫吳之下。」一道朗笑的聲音,恰時止住了當地豪強的思緒。
李乾性情豪爽加上和玄德公接觸半月,無論豪情壯志豪亦或任俠之氣,
皆叫他敬佩不已,甘願使其驅馳,
別人心有餘悸,他則沒在意那麼多。
只有搖擺不定的人,見玄德公強勢才會心旌搖盪,殊不知使君倘若屢破強敵。
那劉氏興則李氏旺,甚至能賞爵封侯,世出兩千石,相較之下有何捨不得部曲和些許田產。
家養部曲不是為了更好的建功立業嗎?
怎麼還成了阻礙了?
李乾的想法很明確,早年他花費財力養部曲和賓客數千人,就是為了效投明主好立不世之功。
劉備目光看在城頭,卻也在注意身後,聽見李乾拱手誇獎。
不禁說道:「叔節莫要讚賞過譽,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備豈敢稱為善用兵者。」
沒有人不喜歡聽讚揚,可有些頭一開,主君就容易在吹捧間迷失自我。
劉備雖不做曹孟德那般當眾宣揚自己聞過則喜,過後又釣魚執法的行徑卻也知自己的斤兩,不在關鍵時刻驕傲自大。
他要能在野戰中就把敵軍主力全殲,哪還需要攻城,就算攻城也能急下。
歷史上漢末後期,各種堅城在大軍的圍攻下久攻不克,多少人只好引兵撤退望而嘆息。
劉備一直在想如何避免,最好將諸侯軍隊引到野外,直接打崩使全軍潰敗,讓他們僅憑民夫和輔卒在人心浮動下難守住城牆,
至於豪族的塢堡那更好辦,平地建的可掘土而破,若建在山腰則可圍山斷水,擇一穩重之人引兵圍困就好,最多一年半載即可不攻自破。
以目前青州的動員能力,如果不顧涸澤而漁,用劉備名義隨時能拉起五六萬大軍,讓戰兵、輔卒和民夫自備部分乾糧,減少軍糧支出。
只是這種不顧後果的打法,太耗劉備多年積贊對百姓和士卒的人情。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用。
定陶城裡的慘叫聲,兩個時辰不到變得微乎其微,後又夏然而止,
劉備站在高坡眺望有潰兵欲衝出城外,卻讓橫槍營的士卒阻攔不得前進,去打開北門又被騎兵衝散陣形只能跪地求饒。
沒一會兒,趙雲親自騎馬提著縛住的人,登陡坡推揉到劉備跟前。
劉備望著披頭散髮,衣衫不整連甲也被剝去,毫無名士風度的劉岱,笑道:「劉公山此一戰可服否?」
劉岱被趙雲推的一翹超,差點摔倒在地。
有心求饒,可見又有眾多豪族在場,話到嘴邊說不出口。
只得冷哼一聲,保住自己名士的顏面,仰著脖子道:「劉玄德要殺便殺,何須多言。」
劉備和士族豪族打交道已久,哪能沒看出劉岱在故作嘴硬。
遂笑用馬鞭指道:「劉公山真想尋死乎?」
劉岱沒有接言,心裡卻懦不安害怕劉備真撕破顏面,把身為宗室的自已拉下去祭旗,有心服軟又難說出口。
左右為難之際,雖仰起脖子目光警向他處,耳朵卻悄然豎起,見劉備沉吟不語,讓他心裡更為焦急。
劉備思索了下,輕笑道:「算了,戰後殺俘不祥,劉公山既為名士無需折辱,子龍尋一青瓦白牆的院舍看守,待我日後再做決斷。」
劉岱見劉備沒立馬打算殺他,又無下獄折辱,反尋院落優待,微微垂下脖頸,拱手真心實意道:「多謝玄德。」
臨行前整理了下衣冠,對著其他豪族略有拱手,揮袂大步而去。
劉備看著劉岱在士卒押送下坡的背影,忍不住搖頭輕笑。
都什麼時候還要保持名士風度,不知道的還以為劉岱贏了,他成了階下之囚,只能說贏了面子輸了里子。
不過劉備倒希望名士越多越好,至少討滅他們不會太難。
轉身眺望漸漸升起的旭日,朝輝噴薄而出,照耀著城牆上新的赤幟,劉備心情大好,抬鞭笑道:「諸位請隨我進城。」
如今劉岱被擒充州可下,首位諸侯勢力已滅,他要一個接著一個掃滅諸侯,重鑄嶄新的大漢,為盛世打下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