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85章 烏爾比的抉擇

第185章 烏爾比的抉擇

2024-11-21 10:41:08 作者: 明巧
  在黑海海峽通往羅馬城的漫長路途中,一群身負重責的傳令兵,如同風中疾馳的使者,正竭力穿梭於塵土飛揚的小徑與蜿蜒的山路之間,他們身上肩負著黑海海峽防線那令人心寒的慘敗戰報。

  他們必須要將這份沉甸甸的戰報,以最快的速度送達帝國的首都羅馬城,供攝政女王莫米婭等人決策。

  他們執行的是古代最為快速的「八百里加急」軍情傳遞方式,每一站換人換馬,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新鮮的馬匹與精力充沛的信使無縫對接,只為縮短那長達幾千公里的距離,讓前線的戰報儘快送到決策者手中。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近乎極限的傳遞速度下,這些勇敢的傳令兵們一天之內所能跨越的也不過是兩三百公里的距離,這相對於他們肩負的沉重戰報而言,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他們只能強忍心中的沉痛和身體上的疲憊,日夜兼程,往首都方向疾馳。他們不懂什麼戰略戰術、大國爭霸,他們只能憑軍人的天職,去完成自己傳遞戰報的義務和責任。

  從遙遠而神秘的黑海海峽出發,這條信息的紐帶橫跨了後世無數國家的版圖,它穿過了歷史悠久的希臘,繞過了保加利亞的巍峨山巒,跨越了北馬其頓的遼闊平原,又悄然掠過阿爾巴尼亞的秀美風光,緊接著是黑山的幽深峽谷、波赫的戰爭遺蹟,再穿越克羅埃西亞的蔚藍海岸,經過斯洛維尼亞的靜謐森林,最終,這條漫長的信息之路穿越義大利北方的繁華城鎮,一步步踏入亞平寧半島那古老而又莊嚴的土地,直指羅馬帝國的心臟——羅馬城。

  這是一段超過兩千公里的漫長旅程,是對人力與意志的極限考驗。即便是在星夜兼程、人馬不息的艱苦條件下,完成這一壯舉也至少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而在這漫長的旅途中,任何一點突如其來的變故都可能成為致命的阻礙:或是狂風暴雨的肆虐,或是潛伏於暗處的盜賊的威脅,亦或是道路因天災人禍而中斷,乃至馬匹的不慎跌倒,每一項都可能讓這原本就艱難重重的傳遞之路變得更加漫長且充滿變數,讓戰報的送達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如此慢的古代信息傳遞機制,無疑為華朝在錯綜複雜的國際棋局中開闢了一片寶貴的戰略空間。在華朝早年精心編織的布局之下,一群經過嚴格篩選策反與控制訓練的精銳羅馬籍諜報人員,早已悄無聲息地融入了羅馬城的心臟地帶。他們手中還有無線電報機,成為了華朝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中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

  這台小巧而高效的通訊工具,不僅具備著跨越千山萬水、瞬間傳遞信息的神奇能力,更如同戰場上的燈塔,指引著華朝軍隊在瞬息萬變、危機四伏的戰局中搶占先機,確保每一步策略與行動都能精準無誤,領先對手於無形之中。

  當羅馬帝國的傳令兵們還在那條漫長而艱辛的信息傳遞之路上揮灑汗水,以血肉之軀與時間的洪流賽跑,試圖將前線那沉痛的戰報帶回羅馬城,以供那些高高在上的決策者們參考與決斷時,華朝的諜報網絡卻已悄然知道了前線戰場上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他們通過那台無線電報機,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獲知了華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成功跨越黑海海峽的壯舉,以及隨後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華軍如何將羅馬帝國的八十萬大軍徹底擊潰,僅有寥寥數萬殘兵敗將在絕望與恐懼的籠罩下四散奔逃,如同秋風掃落葉般淒涼無助。

  這樣的信息優勢,不僅讓華朝在戰略上占據了絕對的上風,更讓羅馬帝國的決策者們毫無所覺地就陷入了被動之中。他們或許還在等待著那遲到的戰報,卻殊不知,戰爭的勝負早已在無聲無息中塵埃落定,華朝的勝利之旗,已在遠方的地平線上獵獵飄揚。

  華朝這場旨在征服羅馬帝國的戰役,羅馬的慘敗程度超乎想像,無論是那曾經傲視地中海的海軍艦隊,還是其在地面上所向披靡的陸軍勁旅,其主力部隊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不是傷亡就是被俘。

  即使那些僥倖從黑海海峽那修羅場般戰場逃脫的士兵,他們的心靈與肉體均承受了難以言喻的重創,仿佛是從地獄邊緣撿回了一條命。他們如同受驚的鳥兒,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甚至有人因極度的恐懼而精神崩潰,嚇暈在逃亡的路上,昔日的英勇與榮耀在這一刻被徹底擊碎。

  在逃離那噩夢般戰場的漫長旅途中,這些士兵紛紛褪下了象徵身份與榮耀的戰袍,換上了平民的樸素衣裳,他們躲藏在偏遠的鄉村、廢棄的屋舍,甚至深山老林之中,只求能在這動盪不安的亂世之中尋得一席安身之所,遠離那令人心悸的戰火與殺戮。他們閉口不談與華軍交戰的慘烈往事,那份曾經的英勇與驕傲,如今已被深深的恐懼與逃避所取代,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不願觸碰的傷痛。

  隨著主力部隊的覆滅,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所剩無幾,只剩下羅馬城中那五萬禁衛軍,如同孤島上的最後守衛,孤獨而堅定地屹立在帝國的首都。他們雖經過嚴格的訓練,裝備著最精良的武器,但在如此巨大的戰爭漩渦中,這五萬禁衛軍能否成為羅馬帝國最後的防線,抵擋住華軍那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的攻勢,卻成為了所有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與擔憂。


  羅馬的未來,在這一刻似乎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讓人看不到一絲希望的光芒。帝國的命運,懸於一線,而歷史的車輪,卻仍在無情地向前滾動。

  而且,即使這五萬禁衛軍,也並非隸屬於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也不受攝政女王莫米婭的直接調遣,甚至連那位在政壇上呼風喚雨、權傾一時的羅馬帝國首席執政官(相當於華朝內閣首輔)卡西烏斯,也無法對其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這些負責守衛羅馬帝國首都的精銳禁衛軍,他們只忠誠於一人,那便是禁衛軍的首領——烏爾比,一個以其鐵腕手段與深不可測的智謀,將這支精英部隊緊緊握在手中的傳奇人物。烏爾比不僅將這五萬禁衛軍鍛造成了他個人的權力基石,更將其塑造成為了他意志的延伸,一支只知服從、不知反抗的忠誠之師。

  對於那些膽敢挑戰他權威,或是陽奉陰違、不聽從他命令的禁衛軍成員,烏爾比從不手下留情,他的手段既冷血又殘酷,總能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無聲息地清除掉那些潛在的威脅與不安定因素。

  前年,就有兩位副統領,因貪婪於更大的權勢,妄圖發動政變,效忠於皇帝,以期在權力的遊戲中更上一層樓。然而,他們的野心與陰謀卻未能逃脫烏爾比那如鷹隼般敏銳的洞察。烏爾比迅速聯合攝政女王莫米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兩位副統領及其黨羽徹底剷除,其手段之果斷、行動之迅速,令人嘆為觀止。從此之後,烏爾比對禁衛軍的控制愈發嚴密,無人再敢輕言背叛,更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如今的禁衛軍,幾乎成了烏爾比的一言堂,他的意志就是禁衛軍的行動指南,他的命令就是禁衛軍的行動號角。手握如此龐大的軍權,烏爾比在羅馬城中的地位無人能及,他如同這座古老帝國中的無冕之王,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耀與尊嚴。

  若以東方的語境來描述,他便是那「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權臣,其權勢之大,已近乎於皇權,令人敬畏三分,也讓人不禁擔憂起羅馬帝國是否會被這位權臣的野心所吞噬。

  當然,在往昔的歲月里,儘管烏爾比手握五萬精銳禁衛軍,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但在羅馬帝國那龐大而強盛的上百萬海陸軍主力面前,他的力量仍舊顯得相對渺小,仿佛夜空中的一顆星辰,雖耀眼卻不足以照亮整個夜空,更不足以撼動羅馬帝國那根深蒂固的皇權根基。

  正因如此,當華朝的間諜曾接近他,暗示他有機會成為那改變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時,烏爾比展現出了與其鐵腕手段截然不同的謹慎與克制。他深知,在這權力的遊戲中,一步錯便可能步步錯,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因此,他始終保持著冷靜與理智,未敢輕易表露內心的異心與野望。

  畢竟,在前些年,他內心深處並不認為華朝能夠給予他超越羅馬帝國的無上利益與榮耀,更不願因一時的衝動與貪婪,將自己和手下的五萬禁衛軍置於危險之中,成為那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

  然而,世事無常,時移世易。當華朝的諜報人員再次如同幽靈般悄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帶來那令人震驚、幾乎顛覆他認知的消息——華朝已經成功渡過那危機四伏的黑海海峽,以摧枯拉朽、勢不可擋之勢殲滅了由普利烏斯·卡托統率的八十萬羅馬大軍主力,幾乎將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一掃而空時,烏爾比瞬間被巨大的震撼所籠罩,心中既驚又疑,仿佛置身於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境之中,難以置信這一切竟然是真的。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歷史的轉折點,也看到了自己命運的轉折點,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正悄然擺在他的面前,等待著他去把握,去抉擇。

  

  他深知,這份戰報若真如其所述,那將不僅僅是對羅馬帝國政權的徹底顛覆,更將為他烏爾比個人的未來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一場充滿未知與變數的風暴。

  但是,在權力鬥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鐵腕人物烏爾比並未被這份突如其來的消息沖昏頭腦,也沒有被華朝間諜承諾的權勢與榮耀所迷惑。相反,他如同一隻在黑暗中潛伏的猛獸,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與冷靜,心中充滿了對華朝可能編織的謊言與陷阱的深深戒備。他害怕這一切不過是華朝為了誘使他背叛羅馬帝國,而成為其傀儡或走卒所精心設計的詭計。

  因此,儘管內心如同翻湧的江海,波濤洶湧,烏爾比還是強行壓制下了那份震撼與不安,沒有讓情緒左右自己的判斷,更沒有輕舉妄動,將自己和五萬禁衛軍置於危險的境地。他選擇了一條最為穩妥的道路——暗中備戰、靜觀其變,以待時機成熟再做決斷。

  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危機四伏的時刻,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他必須謹慎,再謹慎,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與大意。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