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74章 羅馬帝國的傀儡皇帝

第174章 羅馬帝國的傀儡皇帝

2024-11-21 10:39:36 作者: 明巧
  帕提亞帝國的轟然倒塌,如同天邊絢爛的煙火,為華朝太平三十一年(224年)的國慶盛典平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與勝利的喜悅。這一輝煌時刻,不僅標誌著華朝版圖的又一次擴展,更是對帝國無上榮耀的頌歌。

  然而,在這舉國歡騰之際,皇帝張循卻未選擇回歸繁華的洛陽,主持那場盛大的慶典。他心系更遠大的征途,毅然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前往帕提亞帝國的舊都——波斯州首府埃克巴坦那。

  張循的目的,是藉此地利之便,更加貼近那遙遠的羅馬帝國,利用其高達5000公里探測距離的超級系統外掛,為華朝軍隊對羅馬的最終征服鋪設道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當今世界,華朝、羅馬帝國、帕提亞帝國、大月氏(貴霜帝國)四大帝國,各自為政,鼎足而立。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華朝以其非凡的國力與強大的軍隊,先後將大月氏與帕提亞兩大帝國納入其疆域之中,成就了前所未有的霸業。

  至此,昔日四大帝國已被華朝滅其二,唯余羅馬帝國孤獨地支撐著,仿佛夕陽下的最後一抹餘暉,雖仍閃耀著不屈的光芒,卻也難掩其日漸衰微之態。華朝的崛起,已不可阻擋,而羅馬帝國,也即將迎來最嚴峻的危機。

  羅馬帝國當前的局勢頗為微妙,年輕的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年僅十六歲,尚處在青澀的少年時期,遠未達到能夠獨當一面、掌控龐大帝國的成熟階段。因此,帝國的實際權力中樞並非在他稚嫩的雙肩之上,而是被一群經驗豐富的權臣所牢牢把握。

  其中,最為關鍵的人物便是他的母親,攝政女王莫米婭,以及禁衛軍首領烏爾比、執政官卡西烏斯,還有那些在元老院中德高望重的元老們,他們共同構成了羅馬帝國的決策核心。

  莫米婭作為塞維魯的生母,其權力欲望之強烈,幾乎到了不容兒子有任何自主發聲的地步。她渴望通過兒子來延續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這個由男性主導的社會裡,女性即便身處高位,也難以贏得普遍的尊重與擁戴。

  這份無奈,使得莫米婭不得不深深依賴於烏爾比、卡西烏斯以及元老院中的那些盟友。他們的支持,是她維持攝政女王地位、掌控帝國命脈的關鍵所在;而一旦失去這些支柱,她的權力大廈將瞬間崩塌。

  正因如此,莫米婭不得不讓渡出相當一部分的權力,以換取那些權臣們的忠誠與支持。這種權力的分散,導致了羅馬帝國上層建築的複雜與混亂。在這裡,沒有一個人能夠獨斷專行,無論是名義上的皇帝,還是手握實權的攝政女王,亦或是位高權重的執政官,都無法單獨做出影響帝國命運的決策。

  羅馬帝國的政局,就這樣在權力的博弈與妥協中,充滿了混亂與變數。

  這一權力的碎片化格局,無疑為羅馬帝國的上層建築蒙上了一層動盪的陰影,使得宮廷之內風波不斷,權謀之爭屢見不鮮。

  就在去年(223年),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內亂險些顛覆了羅馬的安寧。兩名野心勃勃的禁衛軍副統領,懷揣著對權力的無盡渴望,密謀篡奪禁衛軍的指揮權,並企圖藉此向年輕的皇帝塞維魯效忠,以期在權力的遊戲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他們的陰謀並未能得逞,禁衛軍首領烏爾比與攝政女王莫米婭迅速反應,聯手平息了這場叛亂,兩名副統領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這場宮廷政變後,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被母親莫米婭和禁衛軍首領烏爾比認為是幕後策劃者,至少也是挑撥者,因此遭受了來自母親莫米婭與烏爾比的深深猜忌。這份指責,如同沉重的枷鎖,進一步削弱了皇帝塞維魯在帝國中的影響力與地位。

  時至今日,亞歷山大·塞維魯的皇帝之名,已近乎成為了一個空洞的符號。他的命令,往往還未走出羅馬皇宮的深牆,便會被莫米婭的親信與禁衛軍的侍衛所攔截,無法傳達至帝國的任何一個角落。

  在那些關乎國家命運的政事商議中,他的聲音也常常被忽視,仿佛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屁孩,無人願意傾聽他的見解與主張。

  正因如此,當塞維魯敏銳地察覺到帕提亞帝國被華朝進攻將給羅馬帝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並急於派遣軍隊前往支援時,他的建議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他的母親和那些掌握著實權的權臣們,或是對他的判斷持懷疑態度,或是根本不願聽從他的調遣。最終,這份本有可能減緩帕提亞帝國滅亡速度的決策,就這樣在權力的鬥爭中煙消雲散,揭示了亞歷山大·塞維魯的無奈與悲哀。

  華朝皇帝張循,憑藉多年前就已布置下去的商人、細作,探得了羅馬帝國內部權力的紛爭與混亂。他深知,此刻的羅馬,就如同一隻失去了首領的狼群,各自為政,力量分散,正是征服的最佳時機。張循不願讓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指縫間溜走,以免夜長夢多,徒增變故。

  若再給亞歷山大·塞維魯幾年時間成長,待其年歲漸長,智慧與威望日益累積,說不定會有更多的大臣心甘情願地向他效忠,助他奪回皇帝的實權,實現親政。到那時,羅馬帝國將再次凝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華朝想要征服它,無疑會困難重重,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此,張循決定趁熱打鐵,利用當前羅馬帝國權力極度分散、政令不一的混亂局面,以及華朝軍隊剛剛征服帕提亞帝國後士氣高昂的絕佳時機,一鼓作氣,向西挺進,徹底征服羅馬帝國。

  因此,張循親自來到剛占領的埃克巴坦那坐鎮,其系統外掛的探測推演範圍恰好能夠覆蓋羅馬帝國的絕大部分領土。這意味著,華朝軍隊將能夠在張循的精準指導下,迅速鎖定目標,以雷霆萬鈞之勢,快速拿下羅馬帝國。

  在張循看來,只要戰略得當,執行有力,快速征服羅馬帝國並非難事,華朝的疆土必然再次成功擴張。

  一旦華朝成功地將羅馬帝國納入其版圖之中,那麼,剩下的,無論是廣袤的歐洲大陸,還是神秘富饒的非洲大地,亦或是遙遠而未知的美洲新大陸,都只不過是一些零星散落的小國或是尚處於蒙昧狀態的原始部落,它們對於華朝來說,已不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就拿美洲大陸上最為人稱道的瑪雅帝國來說,儘管它自詡為帝國,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局限於中北美洲叢林深處的文明而已。這個所謂的「帝國」,分裂成數百個各自為政的城邦,其政治格局頗似春秋戰國之前的分封制度,各自為政,難以形成統一的合力。而它們的生活水平,也僅僅相當於華朝春秋戰國時期的程度,無論是科技、文化還是軍事力量,都與華朝相去甚遠。

  對於這樣一群力量薄弱、組織鬆散的小國和部落,華朝大軍一旦降臨,其征服之路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懸念。華朝的鐵騎,將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輕易地席捲這些地區,將它們一一納入華朝的疆域之中。

  因此,張循深知,只要能夠成功地征服羅馬帝國,那麼統一全球的大業便只是時間問題了。隨著華朝版圖的不斷擴張,其力量也將愈發強大,最終,整個世界都將在華朝的旗幟下,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統一與和平的新時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