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中亞對峙

2024-11-21 10:38:51 作者: 明巧
  總共五十多萬大軍被烏婆篤召集到首都昆漠,士兵們眼神中既有著對戰爭的恐懼,也有著對勝利的渴望。

  國王烏婆篤站在高處,望著這片黑壓壓的軍隊,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悲壯。他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康居來說,或許是一場生死存亡的較量。但他也明白,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與華軍決一死戰,為了他和康居的尊嚴拼盡全力。

  按照烏婆篤的部署,他在首都昆漠城內布置了二十萬步兵,守護著首都城池。城牆上,箭樓林立,滾木礌石準備充足,準備給來犯的華軍以致命的一擊。

  剩下的三十萬騎兵,則被烏婆篤布置在了昆漠城的外圍。這些騎兵機動靈活,擅長快速突襲和游擊戰術。他們的任務是在城外廣闊的草原上,對華軍進行不間斷的騷擾和襲擊,打亂華軍的進攻節奏,消耗其武器彈藥儲備和戰鬥力,為城內的步兵提供有力的支援。

  烏婆篤心中雖然對華軍超高的戰鬥力傳聞有所忌憚,但他並不認為華朝那區區三萬人馬,能夠輕易擊敗他精心準備的五十萬大軍。他堅信,憑藉著康居勇士們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精心布置的戰略計劃,一定能夠抵禦住華軍的進攻,保住他國王的權位。

  當然,烏婆篤也並非盲目自信之人。他深知戰爭的無常和殘酷,因此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並沒有選擇留在城內指揮戰鬥,避免被圍困,而是親自率領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在城外待命。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隨時根據戰場形勢調整戰略部署,二是一旦戰事不利,他能夠迅速逃跑,避免被華軍一網打盡。

  他並不是一個愚蠢的統治者,因此他早已做好了打不過華軍就立即逃跑的準備。

  然而,烏婆篤的如意算盤卻漏算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他並不知道,華朝除了那支精銳的三萬大軍外,還有坐鎮西域的皇帝張循,這位華朝的統治者不僅擁有超凡的智慧和決斷力,更掌握著探測範圍高達五千公里的系統外掛。

  這個系統,如同天眼一般,能夠穿透雲霧,跨越山河,實時監控著烏婆篤及其軍隊的每一個戰略動向。無論是烏婆篤在昆漠城內的布防,還是他在城外騎兵的調動,甚至是他那隱秘的逃跑計劃,都逃不過張循的法眼。這就意味著,無論烏婆篤如何精心策劃,如何巧妙布局,他的一切行動都將在張循的掌握之中,無所遁形。

  烏婆篤或許還沉浸在自我編織的幻想中,以為憑藉著五十萬大軍和巧妙的戰略部署,就能夠抵禦華軍的進攻,甚至在某些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夠逃之夭夭。但他卻忽略了張循這個最大的變數,以及那個令人震撼的系統外掛。

  本書首發①⓪①ⓚⓐⓝ.ⓒⓞⓜ,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就像之前的堅昆國王赫炎戈一樣,無論他逃到哪裡,無論他跑得有多快,華軍都會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直至將他徹底剿殺。

  在張循和那個神秘系統的面前,烏婆篤的最終結局,恐怕也只能是像赫炎戈那樣,逃無可逃,終究落入華軍圍捕和剿殺。

  太平卅一年(224年)六月十三日,正值夏季,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熾熱地灑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在中亞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場決定康居國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張郃率領著華朝北方軍區的三萬大軍,如同一條鋼鐵洪流,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康居國的首都昆漠。這三萬大軍,雖然數量上並不占優勢,但每一位士兵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他們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在張郃的指揮下,他們仿佛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指昆漠北城。

  而在昆漠城外廣闊的草原上,烏婆篤也已經親自率領著三十萬騎兵嚴陣以待。這些騎兵都是康居國的精英,他們騎術精湛,勇猛無畏,擅長在草原上快速機動,進行突襲和游擊戰。

  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得仿佛空氣都要凝固。草原上的風,似乎也感受到了這場大戰的來臨。它輕輕地吹過,帶著一絲絲涼意,卻無法吹散那股濃烈的戰火氣息。士兵們的盔甲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戰馬不安地踏著蹄子,發出陣陣低沉的嘶鳴。一切都預示著,這場決定康居國命運的大戰,即將在這片草原上爆發。

  張郃身騎高頭大馬,緩緩上前,他的聲音渾厚而充滿誠意,穿越過兩軍對峙的緊張氛圍,通過翻譯清晰地傳入烏婆篤的耳中。他說道:「烏婆篤,你我皆知,康居的祖上原本就是從華朝河西走廊遷徙而來,我們的血脈中共同流淌著華夏民族的血液。我們本是同根同源,何必為了一時的意氣之爭,而讓無數生靈塗炭,讓這片美麗的草原淪為戰火紛飛之地呢?」

  張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和包容,他繼續說道:「我華朝向來以仁愛為懷,以天下大同為理想。如果你能夠明智地選擇投降歸附,那麼康居不僅將免受戰火的摧殘,而且你還將繼續擔任康居州的州長,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你的子女也將有機會被送往華朝最頂尖的學府,接受最優質的高等教育。待他們學業有成,不僅可以繼承你的衣缽,更有可能在朝廷中擔任要職,繼續為康居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真正的光宗耀祖,榮華富貴。」

  張郃的話語中充滿了誘惑和誠意,他試圖用同根同源的文化和未來的美好願景來打動烏婆篤,讓他明白投降歸附不僅是對康居人民最好的選擇,也是對他個人和家族最有利的決定。

  然而,烏婆篤已經被長久以來國王的尊貴地位與特權蒙蔽了理智的雙眼。他沉浸在自己構建的安全感中,對華朝那令人聞風喪膽的火炮技術及其驚人的射程沒有一個清晰而準確的認識。

  他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遠遠地躲在後方,依靠使者與翻譯作為傳聲筒,與張郃進行隔空的談判與對話,就可以置身於戰場邊緣,逍遙自在地操控一切,同時又能巧妙地避開華軍那傳說中的精準狙殺與火炮的毀滅性打擊。

  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讓他忽視了戰場上最為殘酷的現實——在華朝的現代化戰爭面前,距離早已不再是安全的保障,華朝的火炮擁有著超越他想像的射程與殺傷力。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