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66章 伊列歸附與斯泰基滅亡

第166章 伊列歸附與斯泰基滅亡

2024-11-21 10:38:23 作者: 明巧
  當帕提亞帝國的沿海地區逐漸淪陷於華朝軍隊的鐵蹄之下時,華朝北方軍區司令張郃在成功追殺處死了堅昆國王,並將堅昆各地的城防與吏治妥善交接給隨後而至的華朝官員及城防軍後,率領著北方軍區那三萬雄師,踏上了沿西薩彥嶺北部蜿蜒西進的征途。

  他們穿越崇山峻岭,首站抵達了斯基泰族人的地盤。

  斯基泰族,一支在中亞北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遊牧而生的白人部族,其疆域大致覆蓋了中亞北部和後世俄羅斯南部的遼闊平原。

  他們屬於中西亞遊牧民族血統,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風貌,與遠在東部的中華文明體系還是有鮮明區別的。

  正是這份種族與文化差異,使得斯基泰族與中華文明體系下的康居、伊列兩國之間,長期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與衝突。康居與伊列,作為大中華文明邊緣的國家,深受華夏文化的薰陶與影響,其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乃至價值觀念,都與斯基泰族大相逕庭。

  因此,長期以來,斯基泰族與康居、伊列兩國之間的戰爭,便如同冬日裡連綿不絕的暴風雪,頻繁而激烈。他們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資源以及文化的傳承,展開了無數次的交鋒與較量。這些戰爭,不僅見證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也深刻地揭露了不同種族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自己人當然是要聯合起來一起打外人的,於是,在張郃率領大軍尚未踏入斯基泰族領地之前,他便派遣了精幹的信使,騎著快馬如同離弦之箭般疾馳向伊列國,要求伊列國出兵共同對斯基泰族發起進攻。

  他向伊列國王迪拉爾木承諾,一旦斯基泰族被成功征服,將按照華朝皇帝的旨意,把這片新得的土地正式列為幾個縣,並歸入伊列郡的管轄之下。

  伊列國王迪拉爾木感受到了天下大勢的巨變,他知道華朝統一天下的意志和實力都不可違抗,唯有順應潮流方能保全自己與家族的性命、前途。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迪拉爾木國王在張郃率領的華軍到來之前,就已經與華朝取得了聯繫,表達了他主動投降歸附的意願。

  這一明智之舉,不僅展現了迪拉爾木國王的遠見卓識,更為伊列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華朝皇帝張循對這位識時務的國王給予了高度的讚賞與肯定,並慷慨地許下了重諾:伊列國將被設立為郡,而迪拉爾木國王則將榮膺郡長之職,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發揮他的領導才能,引領伊列人民走向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

  

  這一承諾不僅是對迪拉爾木國王個人能力與貢獻的認可,更是對伊列國全體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諾。

  當然,那都是之後的事兒了。當下,伊列國王迪拉爾木眼見還有機會一舉擊潰世仇斯基泰族,將這長久以來的對手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狂喜。這樣的機遇,對於他而言,無疑是天降甘霖,既解了心頭之恨,又圓了擴張之夢。

  沒有絲毫的猶豫與遲疑,迪拉爾木國王迅速調集了兩萬鐵騎,這是一支由伊列國最勇猛的戰士組成的軍隊,他們騎術精湛,武藝高強,是戰場上無可匹敵的利刃。隨著國王的一聲令下,這支鐵騎大軍如同出鞘的寶劍,鋒芒畢露,向北疾馳而去,直指斯基泰族人的領地。

  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在這關鍵時刻給予斯基泰族致命一擊,幫助牽制其兵力,為張郃率領的華朝大軍創造更有利的進攻條件。迪拉爾木國王深知,這場戰役不僅關乎伊列國的未來,更是展現他真心歸附華朝的重要考驗。因此,他必須全力以赴,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與誠意。

  而遊牧於中亞北部的斯泰基族,儘管民風彪悍,勇士輩出,但其總人口也不過區區二十來萬,國力有限。即便他們傾盡全國之力,竭盡所能,也僅僅能夠勉強集合起三四萬人的軍隊而已。這樣的兵力,在面對華朝與伊列國這兩個對手的聯合南北夾擊時,無疑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張郃所率領的華軍,不僅人數多達3萬,更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身著堅固的鎧甲,配備著射程遠、威力大的半自動步槍,還有大炮、手榴彈、熱氣球,以及傳承自老祖宗們的兵法謀略,構成了戰場上幾乎不可戰勝的空地聯合打擊力量。

  相比之下,斯基泰族的軍隊雖然勇猛,但在武器裝備和戰術體系上卻遠遠落後於華軍。他們的戰士們或許擅長騎射,但在面對華軍那空地聯合打擊的攻勢時,卻難以找到有效的抵抗之法。更何況,斯基泰族還要同時應對南方來自伊列國的進攻,這使得他們本就有限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難以兼顧。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斯基泰族那原本英勇頑強的主力部隊,就被華軍找到,並在華軍的猛烈攻勢下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張郃所率領的華軍憑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精湛的戰術策略以及嚴明的軍紀,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了斯基泰族的主力,使其傷亡超過一萬人,余者被俘。

  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斯基泰族的勇士們雖然拼盡全力,但終究無法抵擋華軍那跨越時空的熱武器帶來的降維打擊。

  斯基泰族士兵深知已無力回天,紛紛選擇了投降,以保全性命。他們丟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倒在華軍的面前,眼中滿是無奈與絕望。而斯基泰族的首領,則帶著百餘名親信騎兵,試圖向西逃竄,以逃避這滅頂之災。

  然而,他的逃亡之路註定是徒勞的。華軍並未因為大勝而放過他,反而加快了速度,如同獵豹追捕獵物一般,緊緊咬住斯基泰族首領的蹤跡。最終,在張循的系統外掛推演指導下,斯基泰族首領及其百餘名親信騎兵被華軍追兵追上,將其悉數擊殺,無一倖免。

  隨著斯基泰族首領的隕落,這個曾經在中亞北部草原上風光無限的民族,也徹底走向了滅亡。

  隨後張郃率領著華軍浩浩蕩蕩地南下,踏入了伊列國的疆域。這是一支經歷了無數戰鬥、不斷開疆拓土的軍隊,他們士氣高昂,軍容整肅,仿佛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著新的目標進發。

  當張郃的大軍抵達伊列國都城之外時,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正在等待著他們。伊列國王迪拉爾木,親自出城迎接,他的臉上洋溢著誠摯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在眾目睽睽之下,迪拉爾木鄭重宣布,伊列國自此歸附華朝,成為華朝疆域中的一部分。

  張郃代表華朝,對迪拉爾木的歸附表示了高度的讚賞與歡迎,並迅速兌現了之前的承諾。華朝皇帝張循通過無線電報,讓張郃代朝廷頒布詔令,正式將伊列國設立為郡,並任命迪拉爾木為郡長,賦予他管理這片土地的重任。

  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新納入的領土,華朝將伊列國與已經滅亡的斯泰基族的地盤細分為數個縣,這些縣全部歸屬迪拉爾木管理。

  這樣的安排,不僅體現了華朝對迪拉爾木及其伊列國的信任與尊重,更展現了華朝在治理邊疆、融合民族方面的智慧與遠見。迪拉爾木也深感榮幸與責任重大,他誓言將竭盡全力,管理好這片土地,讓伊列國與斯泰基族早日融入華夏民族,共享和平與繁榮。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