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狀元諸葛亮
2024-11-20 16:11:25
作者: 明巧
完成了冊封皇后甄宓並同娶四名貴妃的婚姻大事後,華朝皇帝張循於太平五年(198年)七月初親自主持了華朝歷史上第一次科舉的殿試考試。
這不僅是對人才的渴求,更是對全天下宣告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選拔方式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將打破原有的官員互相推薦制度,給寒門士子提供了一個公平考試做官的機會。
儘管張循對許多主動投降歸附的官紳士族採取了寬宏大量的政策,允許他們戴罪立功,但那些罪大惡極的士紳終究難逃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親戚朋友也因此失去了做官的機會。
這樣一來,新生的華朝官員人數缺口變得尤為明顯。張循深知,僅憑記憶找到的那些漢末三國文臣武將,遠遠無法滿足國家的需求。因此,摒棄舉孝廉推薦制度,開放科舉考試,從廣大的寒門士子中選拔人才,成為了大勢所趨,也是推動歷史進程的關鍵一步。
儘管張循已經下令各地開設的小學、中學、大學,但培養周期較長,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科舉制度成為了目前華朝快速選拔人才的最佳選擇。
科舉考試分為四級:縣試、郡試、州試、殿試,每一級都由張循親自指導各科學術大師統一出題,內容涵蓋儒學經典、諸子百家以及時政考察等多個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學識與見識。
縣試與郡試採用得分制,只有超過60分的考生才能過關。通過縣試的考生被稱為童生,相當於後世的小學畢業生,可以從事一些簡單的文字工作和算數任務;而通過郡試的考生則被稱為秀才,相當於高中畢業生,有資格成為官府或國企的普通吏員。
州試摒棄得分制,轉而採用排名制,依據各州總人口及當年報名人數,精心篩選出前10%-20%的佼佼者,賜以「舉人」之名,相當於大學生,舉人可直接被授予九品官職,踏上仕途。
各州舉人到首都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根據全國總人口及當年報名人數再次篩選出前5%-10%的精英,賜予「進士」的榮耀,且為確保各州人才均衡,每州至少要確保有一名進士,他們可以被直接授予八品官職。
進士中的前十名還要接受皇帝的親自面試,通過皇帝的出題考察,最終確定出前三名:第三名為探花,第二名為榜眼,第一名為狀元,他們均可被授予七品官職,起步就是縣令或與之相當的職位。
科舉考試以後將每年如期舉行,不限年齡,廣納賢才。然而,為了避免出現終身考試、成為考場釘子戶的現象,張循深思熟慮後,立下規矩:每位考生在每一級別的考試中,最多僅有三次機會,若三次未能通過,則無緣再試。
這一規定,既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避免考試資源浪費,也激勵了考生們珍惜每一次機會,全力以赴。
自去年華朝統一全國以來,科舉制度的籌備便緊鑼密鼓地展開,從縣試、郡試,再到州試,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士子的心血與夢想。
終於,太平五年七月初,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匯聚於首都,參加由皇帝張循親自主持的殿試。本次殿試共有500餘名舉人參加,考試內容廣泛,涉及四書五經、歷史、政治、民生、算數、天文、地理、氣象、水利、機械、治國、治軍、外交等多個領域,要求考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學識基礎,還要具備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和緊張的閱卷工作,作為主管部門的吏部和禮部最終確定了華朝第一次科舉考試的四十多名進士名單。這些進士不僅學識淵博,更在各自的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卓越的才能。張循對這份名單進行了仔細的審核,確認無誤後,親自召見前十名考生進行面試,以進一步考察他們的答題能力、膽量、口才以及臨機應變能力。
面試當天,皇宮內氣氛緊張而莊重。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等十位考生依次進入大殿,面對張循這位年輕而睿智的皇帝,他們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張循面帶微笑,逐一提問,問題既涉及學術領域,也關乎時政熱點,更不乏對考生個人品德和能力的考察。
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已經在洛陽大學學習了不少時間,對張循執政下的華朝許多政策、理念都頗為理解,回答尤為出彩。
諸葛亮以其淵博的學識、清晰的思路和敏捷的反應贏得了張循的讚賞。他不僅對儒學經典有著深刻的理解,還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時政分析中,展現出非凡的治國才能。
龐統則以其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力贏得了張循的青睞,他善於從複雜的問題中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本質,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司馬懿則以其沉穩的性格、冷靜的分析和出色的口才贏得了張循的認可。他能夠迅速理解皇帝的問題意圖,並給出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回答。
經過一番親自面試考察後,張循最終確定了前三名的名單:17歲的諸葛亮以其卓越的學識和出色的表現榮獲狀元;19歲的龐統緊隨其後,榮獲榜眼;同樣19歲的司馬懿也不負眾望,榮獲探花。
這三位歷史上就留下鼎鼎大名的年輕才俊,不僅被張循親自證實學識淵博,更在各自的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卓越的才能。至於司馬家族歷史上造反的舉動?在手握系統的張循這裡是不用擔心的,但凡只要有點兒苗頭,就會被張循察覺、按死。
隨後,便是放榜的時刻。榜文一出,人們紛紛湧向榜前,爭相觀看這份華朝第一批進士的名單。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的名字赫然在進士榜前三名,大家紛紛向他們表示祝賀。
放榜之後,便是通過《華夏旬報》昭告天下,全民皆知的盛況。
張循開創的科舉制度不僅為寒門士子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更在全社會樹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
人們紛紛議論著這次科舉考試的結果,對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三人可以直接做七品官的待遇充滿了艷羨。
要知道,三人都才不到20歲,又是皇上欽點的狀元、榜眼、探花。可以肯定,這三人在張循執政期間一定是前途無量的。
特別是諸葛亮,號稱狀元,完全有可能成為以後的內閣大臣,甚至是首輔。
這次科舉的示範作用極大,許多人開始考慮將子女送去讀書。因為,現在用不著找人推薦了,可以直接參加由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只要有學識、有本事,就不會再擔心無處施展的問題了。
終於,到了騎上高頭大馬在洛陽城遊行的日子。這一天,諸葛亮、龐統、司馬懿身著華麗的官服,騎著高大的駿馬,在洛陽城的街道上緩緩行進。他們的身後是長長的隊伍,由鑼鼓隊、樂隊和儀仗隊組成,整個遊行隊伍氣勢恢宏、熱鬧非凡。
沿途的百姓紛紛駐足觀看,向這三位年輕才俊投來敬佩和羨慕的目光。
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三人騎著馬緩緩行進在隊伍的最前方,他們面帶微笑,神情自信而從容。他們深知,這樣的待遇顯示了皇上對他們的看重,他們也決心在未來從政的日子裡好好工作,不辜負皇上對他們的期望。
遊行結束後,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三人均獲得了任命,擔任的都是縣令。
這是他們仕途的起點,但絕不是終點。任何人都看得出來,皇帝張循對這三人的看重,甚至超過了一些州長、部長。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現在年齡還小,也沒從過政,因此只能從基礎的縣令做起。但有朝一日,他們一定會走上朝廷重臣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