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8章 南匈奴叛亂

第18章 南匈奴叛亂

2024-11-20 01:44:37 作者: 明巧
  傳國玉璽在手,雖然地盤還小,不適合稱帝,但張循也可以向部分手下透露這個好消息,讓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幹勁,提升工作效力或訓練動力。

  再次通過系統確定了一下忠誠度後,張循將趙風、楚義、高寧、陳紹,兩個軍的副軍長,以及四個營的主官校尉全部召集起來,向大家展示了傳國玉璽,並告知大家這是趙雲找回來的。

  看到張循手中的傳國玉璽,大家都驚喜交加,紛紛傳閱觀賞。

  他們知道趙雲被派了出去,帶走了20名張循的親兵,但並不知道趙雲去幹嘛了。沒想到,他竟然去了洛陽,去了董卓與孫堅大戰的中心戰場,然後把傳國玉璽給帶了回來。

  楚義、高寧幾名黃巾老將激動地進言,既然傳國玉璽到手,張循就可以稱帝了,他們就可以號召天下太平道教眾和黃巾將士來投,做大做強,席捲天下。

  可惜他們想得太簡單了。

  說實話,這幾人的個人能力,已經有點跟不上黃巾軍的發展了,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

  只是限於張循手上沒人,這幾人是幾年前就跟著他的老部下,忠心可靠,無奈勉強用著。

  趙風、趙雲兩兄弟自然不同,以他們倆的直覺來看,並不認為現在是稱帝的好時機,無論地盤人口還是天下大勢,都不足以支撐張循稱帝。

  但他倆加入得晚,資歷不夠,加上也不知道該怎麼勸諫,因此沒有言語。

  只有陳紹,是真正做過縣令一把手的,對政治和天下大勢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而且,他環顧四周一看,其他人都是軍隊體系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是政務體系的。

  顯然,原平、廣武等其他幾個縣的縣令還沒得到張循的徹底認可,只有他獲得了張循的完全信任。

  因此,作為文臣,他必須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保住這份信任。等黃巾軍將來真的席捲天下的時候,他必然能在張循手下的文臣體系里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於是陳紹勸諫道,雖然如今有天下大亂的趨勢,但畢竟還沒有徹底大亂。皇帝還在,朝廷還在,天下諸侯也仍然在大漢的官職體系之下。

  一旦張循稱帝,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董卓與天下諸侯的矛盾就會暫時消停,張循會成為他們的主要敵人。

  就跟當初董卓、曹操、劉備等人一起鎮壓黃巾起義一樣,他們會再次聯手鎮壓張循。而現在張循手下無論地盤還是人口,都不足以支持他對抗全天下。

  因此,陳紹認為現在稱帝不妥,至少也要控制整個并州,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後,才能考慮稱帝的事兒。而且,這段時間還可以看看董卓與天下諸侯的紛爭結果。如果結果對張循有利,可以稱帝;如果不利,自然可以繼續觀望,不必心急。

  張循笑著點了點頭,道:「我跟文毅的看法一樣,現在稱帝不合適。大家要記住,我們的目標,是推翻大漢朝廷,打倒欺壓百姓的惡霸地主,建立一個太平盛世,而不僅僅是當回皇帝。如果今天稱帝,明天就被天下諸侯圍剿而亡,皇帝倒是當成了,卻是個短命皇帝,有什麼意義呢?」

  聽了陳紹和張循的話,趙風、趙雲兩人連連點頭,楚義、高寧也只能放下了心中的急切。他們確實想張循早點稱帝,當開國功臣。但正如張循所說,如果只當幾天、幾個月的開國功臣,然後就像早年的黃巾起義那樣失敗了,甚至被官軍殺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稱帝的事兒就暫時壓下了,傳國玉璽的消息也不能透露出去。即使如此,大家心裡也確實有了更多的幹勁。

  不管怎麼說,傳國玉璽的象徵意義很大。有這個東西在手,稱帝的主動權就在張循手裡。只要時機合適,隨時可以稱帝,大家就能變成新朝廷的開國功臣。

  因此,現在大家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訓練軍隊、管理好政務,幫教主開疆拓土,早日達到稱帝的條件。

  至於趙雲,帶隊深入中原帶回傳國玉璽的功勞更是不容忽視的。張循藉此良機,給了趙雲一個騎兵營的編制,少將軍銜,讓他把騎兵組建起來。

  通過與北方匈奴、鮮卑人的交易,張循陸陸續續已經購得了數百匹優良戰馬,已經可以慢慢組建真正的騎兵部隊了。

  加上趙雲的加盟,正合適由他來組建帶領騎兵。

  楚義和幾個副將略微對趙雲有些不服,但在訓練中經過一番搏鬥後發現,他們在趙雲手上連三個回合都抗不過去,只能服氣。

  而這,還是趙雲沒使全力,給他們留了一點面子的結果。如果趙雲使全力,在戰場上拼搏,可能楚義等人一兩招之間就會丟命。

  這就是常山趙子龍的實力。

  即使遇到天下第一的呂布,趙雲也是有一戰之力的。

  接下來,大家各行其是,繼續為擴充實力而努力。特別是高級軍官的文化方面,張循嚴令楚義、高寧等人開始識字,不然是跟不上黃巾軍發展的。

  經過數個月的發展,收割完冬小麥、擁有了足夠的糧草後,張循決定對北方諸郡動手。

  拿下北方諸郡,再向南攻掠太原,打下州治晉陽,再控制并州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此時張循手下有經過整編後的黃巾第1軍(楚義/步兵/2000人)、第2軍(趙風/步兵/2000人)、第3軍(趙雲/騎兵/800人)、親兵屯(高寧/步騎全能/100人)、輜重營(600人)等5000多人的兵力。

  在并州大部分精銳兵力都被丁原、呂布等人帶走的情況下,張循和趙雲等人都認為,攻下北部諸郡應該是沒問題的。

  到時候,再補充擴大一下騎兵規模,向南攻掠太原、上黨、西河諸郡,問題不大。

  然而,就在黃巾軍尚在秘密整軍備戰,還沒正式北上的時候,關外的雁門郡太守莊倫反倒突然派人向雁門關求援了。

  居住在北部諸郡的南匈奴看到中原王朝陷入混亂後,於是叛變,聯合鮮卑劫掠并州。

  在南匈奴及鮮卑的聯合突然襲擊下,毫無準備的五原、雲中兩郡已經陷落,朔方、定襄、雁門等郡部分縣城陷落。

  無論與朝廷還是晉陽都聯繫不上的雁門太守莊倫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占領了雁門關的黃巾軍求援,看黃巾軍是否能看在同為中原漢族的情分上,出兵攻打匈奴、鮮卑。

  當然,他也表示,如黃巾軍能出兵救援陰館,甚至將外敵全部驅逐出去,他願意歸降黃巾軍,共拒北狄。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