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決戰開始!
「三軍進擊。」
明軍主帥李如松俯視宏大的戰場,面對至關重要的一戰,李如松的心境反而異常平靜。
咚。
咚。
咚。
震人心弦的牛皮大鼓的鼓聲迴蕩,氛圍壓抑萬分。
人數處於劣勢的明軍,主動向人多勢眾的倭軍發起進攻。
神機營、戚家軍、遼東鐵騎等明軍精銳兵種向前緩緩行軍。
「諸君,祝武運昌隆!」
「武運昌隆!」
一個個東瀛玩家頭盔上繫著「必勝」的白布條,雙手握著武士刀,發出撕心裂肺的大喊,排山倒海,要在氣勢上壓倒明軍!
「入唐。」
豐臣秀吉坐在轎子上,軍扇向前方一指,漫山遍野的武士、浪人、忍者向明軍徐徐壓去。
兩支規模空前的大軍鋪滿了蔚山南邊的平地,展開國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決戰。
轟!
神機營虎蹲炮、大將軍炮、火銃齊發,聲如天動,實心彈像是鐵犁犁地一樣在倭軍之中犁出一條條血路。
神機營還動用大量神火飛鴉,裝滿了火藥的鴉形火箭飛至倭軍之中,突然爆炸,火焰瀰漫,濃煙滾滾,武士、浪人被大火焚燒,哀嚎遍野。
神機營是壬辰倭亂時明軍最大的倚仗。
無論野戰還是攻城,神機營都是一把利刃。
除了雙方火器開始交鋒,明軍弓箭手、倭軍弓箭足輕,在武將們的吆喝下,萬箭齊發,布空如織,泛著寒光的箭雨傾瀉而下,數以萬計的兵馬被箭雨射殺,人仰馬翻。
然而相比於千萬人的戰場,這點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明軍、倭軍的軍陣相向移動,終於狠狠撞擊在一起,仿佛兩股深色的洋流激撞,濺起激流!
刀光劍影,長槍如林,火銃齊鳴,無時無刻都有成千上萬的將士陣亡。
蔚山南原成了絞肉機,雙方都在不斷投入兵馬,每時每刻,無數將士馬革裹屍。
哪怕特殊兵種,在決戰時都變成了炮灰。
「遼東鐵騎,隨我破敵!」
「殺啊!!!」
遼東副總兵查大受親率遼東鐵騎,從倭軍中間方陣的角落切入,目標直指倭軍中軍本陣!
查大受身披重甲,手握長柄大刀,在他身後,是三十萬遼東鐵騎!
戚家軍等步卒和東漢玩家在前面死死頂住倭軍正面的攻勢,神機營以及明軍弓箭手,炮矢齊發,壓住陣腳以及儘可能壓制倭軍弓箭手和鐵炮隊,掩護三十萬遼東鐵騎發起衝鋒。
三十萬騎兵,還是精銳騎兵,正面發起衝鋒,一排排騎兵像是漲潮時黑色的波浪,衝擊而來,聲勢浩大,揚起的沙塵滾滾,高數十米,延綿萬米!
查大受的遼東鐵騎像是一堵鐵牆,橫擊而來!
前方的倭國武將、武士、玩家沒想到明軍在決戰剛開始沒有多久就壓上遼東鐵騎這一支精銳,一時間措手不及,遭到遼東鐵騎橫掃!
遼東鐵騎三眼火銃齊射,前面幾排倭軍武將、武士、玩家被火器射殺,隨後遼東鐵騎握著三眼火銃,當作狼牙棒砸下,倭國玩家、倭國武士的腦袋像是西瓜一樣被砸裂!
鐵蹄錚錚,踐踏這些武士、浪人、足輕,倭軍死傷無數!
足輕基本沒有什麼鐵甲,遭到裝備重甲的遼東鐵騎高速衝擊,一下子被撞飛,然後遭到高大的戰馬鐵蹄反覆踩踏,變成肉醬!
混在武士、浪人、足輕之中的忍者,本來想要通過偽裝來刺殺明軍將領,但他們沒想到三十萬遼東鐵騎孤注一擲,全面碾壓而來,也不管你是什麼兵種,一律碾碎!
忍者再怎麼擅長隱藏行蹤以及刺殺,也逃不過像是鐵牆一樣橫掃過來的遼東鐵騎,根本就沒有躲避的空間!
「明軍主力騎兵出動了。看來李如松的目標也是擊殺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只是名義上統一了東瀛四島,並沒有實際控制各個大名的領地和兵力。跟隨豐臣秀吉出戰的大名們各有心思,要是豐臣秀吉一死,倭軍必敗無疑。」
「我們藉助遼東鐵騎,擊殺豐臣秀吉。國戰第一的位置,我元帝要了!」
「殺!」
元帝拔出金刀,直指倭軍中軍本陣。
元帝、與子同袍、平盧節度使、千古一帝、及時雨等玩家領主紛紛率領各自的騎兵以及後續精銳步兵,向對面的中軍衝殺過去,要與明軍將領查大受的三十萬遼東鐵騎形成配合,一舉斬殺豐臣秀吉,立下不世之功!
元帝是并州雲中郡領主,帶來參加國戰的兵種全都是騎兵,完成任務獲得系統獎勵的兵馬也是騎兵,因此在決戰突襲豐臣秀吉的時候,有著巨大的優勢!
這也是元帝逆襲李乾的底氣來源!
這一回,元帝沒有選擇與李乾合作,而要單獨斬獲擊殺豐臣秀吉的功勞。
SS級成就任務「關白之死」是唯一任務,元帝要完成這個成就任務,才有可能在排行榜超過李乾。
「我們出發!」
軒轅氏、江左梅郎、高粱河車神等領主玩家也不是平庸之輩,他們也瞅准了機會,率領騎兵,豬突對方中軍!
「成敗在此一舉。」
青帝、老不出蜀、北府丘八等領主玩家組成的第三軍團,大量精銳兵馬出動,同樣豬突倭軍中陣!
明軍陣營精銳,孤注一擲,百萬精銳從四個方向,強襲對方中軍,旨在斬殺關白豐臣秀吉!
「他們中計了。」
高橋勝元、蘇我神武、北條宗宣等東瀛玩家見明軍陣營的精兵瘋狂豬突中軍,紛紛冷笑。
他們就知道人數處於劣勢的明軍會選擇兵行險著,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取勝。
明軍的目標,是位於中軍的豐臣秀吉。
而在倭軍中軍,卻是豐臣秀吉的「影武者」以及埋伏的大量精銳武士。
戰場東北方的高地,李乾、蕭陵雪、炎黃盟等勢力組成的第四軍團還遲遲沒有動靜,而是在一旁冷靜地觀望戰場上的變化,等待時機,伺機而動。
李乾望見明軍以及倭軍紛紛亮出底牌,此時局面如撥雲見日,逐漸明朗:「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我們準備出戰。」
(本章完)